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庆海教授认为难治性高血压发病,肝首当其冲,亦关乎肾、脾、心诸脏。肝乃东方青龙木,通于春气,藏血,藏魂,司疏泄,体阴而用阳,其性主升主动,肝之经络上达于巅顶,下络于阴器,旁及于脾胃,与心包同属厥阴,故其疏泄失常,阴阳失衡,则气机逆乱,上冲清窍。现代快节奏、高压力的生活方式,易导致肝失条达,郁而化火,耗伤肝阴,风阳易动,且当今社会人口老龄化日益加剧,患者多年高肾亏或久病伤肾,以致水不涵木,肝阳上亢,发为眩晕。李教授针对难治性高血压临床肝阳上亢之主要病因病机,从肝论治,制定了清平滋肝的治疗原则,以入肝经药物为主药,包括平抑肝阳药、清肝泻热药、滋阴养肝药,并多以药对相须配伍,临床疗效显著,为中医药防治难治性高血压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论厥阴病与乌梅丸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伤寒论》厥阴篇条文现状研究厥阴病,见解各异,歧义百出,赵刻宋版《伤寒论》卷六《辨厥阴病脉证并治第十二》标题之下,有“厥利呕哕附”5个小字,据此,钱超尘考证说:“对于厥阴篇与厥利呕哕篇来说,合之刚两伤,分开则两利。”李心机亦同意此说,胡希恕说:“厥利呕哕病,按其内容,非专论厥阴病而另有深意。”为此,作者提出厥阴提纲证非外感所致,乃肝家胡导致的上热下寒证,其来也骤。对“乌梅丸治肝脏正气虚弱而寒热错杂者”之说予以肯定,且进一步指出,乌梅丸证,可得于“伤寒”,亦可得于“内伤杂病”,得于“内伤杂病”者,亦由肝家郁使然,其来也渐。  相似文献   

3.
从《黄帝内经》三阴三阳开阖枢理论的角度对《伤寒论》中“厥阴之为病”进行阐释,根据《伤寒论》“厥阴病欲解时”探讨乌梅丸的使用特点。认为厥阴乃阴尽阳生之时,如果阴尽或阳生不能正常转化,则会产生阴阳之气不相顺接的问题,进而导致“厥阴之为病”。如果病证的发作时间符合“厥阴病欲解时”,可选用乌梅丸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乌梅丸的组方特点及立法之旨,乌梅丸是治疗厥阴病的主方,厥阴是阴阳的转折点,抓住其上热下寒、寒热错杂之病机,该方可广泛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并介绍了几则应用乌梅丸的验案,为临床运用经方拓展思路。  相似文献   

5.
陆为民教授是国医大师、著名脾胃病专家徐景藩教授的学术继承人,以擅用经方治疗临床诸证尤其是消化系统疾病而颇负盛名,其对于仲景经典名方"乌梅丸"的运用尤广。他认为,《伤寒杂病论》原文所栽乌梅丸虽为"寒热错杂、阴阳气不相顺接"之厥阴病主方,但因其"酸苦相合、寒温并用、攻补兼施"的组方特点,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只要紧紧抓住其"寒热并存、虚实错杂"的病机,同时结合下半夜为"厥阴欲解时"的发病特点,根据病证表现灵活化裁,其可运用的病证范围十分广泛。陆为民教授在乌梅丸的临床运用过程中,始终把握"辨其病机而用、研其药性而选、衡其病证而调"的原则,同时不拘泥于原方药物及剂量,随证变化,疗效颇佳。  相似文献   

6.
<正>精神调养春应于肝,从中医藏象理论看,肝藏血,主疏泄,在志为怒。肝阴血不足,则疏泄失职,阳气升泄太过,表现为稍受刺激则易怒。肝最喜调达舒畅,恶抑郁恼怒。张元素在《医学启源》中说:"肝与胆为表里,足厥阴(少阳)也。其经旺于春,乃万物之始生也。"肝胆经气都在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从肝论治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1 中西医对糖尿病的认识消渴一般分为上、中、下三消,“渴而多饮为上消,消谷善饥为中消,渴而便数有膏为下消。”基于此,建立了上消治肺、中消治胃、下消治肾的辨治大法。同时,消渴的发生与肝也有密切的关系。古人对此早有认识,清·黄元御在《四圣心源》中说:“消渴者,足厥阴之病也……凡木之性,专欲疏泄,疏泄不遂,则相火失其蜇藏。”郑钦安在《医学真传》中则进一步说:“消症生于厥阴风木主气,是以厥阴下水而上火,风火相煽,故生消渴诸症。”两位医家都强调了消渴之病责之于肝。现代医学认为,情志创伤是糖尿病主要发病原因…  相似文献   

8.
在辨证分型中,五脏均有气血,阴阳、虚实,而肝却很少提及气虚,阳虚。其理由是,肝为将军之官,其性刚暴,又应春、属木、主风,肝虽为阴脏,而木性主升属阳,春乃一阳初生,具生发之气,风性易动善行,故肝为阴中之阳,内寄相火,木易生火,肝阳易亢,肝阴易亏,故一般认为,肝阳常有余,肝阴常不足,肝多热证,及虚中夹实之证,肝阳有泄无补。肝之虚证,仅为肝血虚,肝阴虚,而肝之寒证,也仅是寒凝少腹厥阴肝脉一途。其实肝气虚,肝阳虚在临床实践中,是客观存在的,只不过少有系统的论述罢了。  相似文献   

9.
乌梅丸方出自<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篇,由乌梅、细辛、干姜、黄连、黄柏、人参、花椒、桂枝、附子、当归组成,具有清热祛寒、益气补血、安蛔止痛之功.主治蛔厥,兼治久利.因乌梅丸治疗蛔厥疗效确切,后世奉为治蛔之祖方,并据此将乌梅丸作为治蛔的专方.蔡文就[1]在谈到柯韵伯著的<伤寒来苏集>时说:"乌梅丸是厥阴病主方,主治肝风内动,寒热错杂之本证.乌梅丸一方,集酸苦辛甘、大寒大热之药,以杂治杂……".近年来,临床中医师也在不停的探索,内、外、妇、儿以及各个系统都有报道,现将乌梅丸的临床应用进展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根据《内经》三阴三阳开合枢之理论,分析厥阴之本义,认为乌梅丸证病机是"厥阴不合,阳气外越,虚寒内生"。  相似文献   

11.
蒋士卿教授将大肠癌的理论基础与临床相结合,从六经辨证施治,认为大肠癌属厥阴病,由阴阳气不相顺接所致,临床表现为寒热错杂证,治疗上以寒热并用为基本治疗原则,重用乌梅丸。乌梅丸作为厥阴病的寒热错杂证的主方,集酸苦辛甘、大寒大热之药为一方,具有辛开苦降、寒热并用、补泻兼施、气血两调的特点,正好适合本病的治疗。仲景乌梅丸原方记载:乌梅三百枚,细辛六两,干姜十两,黄连十六两,当归四两,附子六两(炮,去皮),蜀椒四两(出汗),桂枝六两(去皮),人参六两,黄柏六两,上药各为末,合治之。原方中乌梅三百枚为君,以苦酒渍乌梅一宿,去核,蒸之五斗米下,饭熟,捣成泥,和药令相得,以苦酒渍而重用,取其至酸之味、至柔之性,敛肝泻肝,补肝体以制其用。在临床治疗中,要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在明确疾病诊断的基础上,正确把握病机,辨证施治,选方用药,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析从“天癸既行,皆从厥阴论之”的辨证观论治经前期综合征的理论依据和实际意义。[方法]围绕“天癸既行,皆从厥阴论之”的论点,通过分析厥阴经脉循行与冲任、胞宫的关系,基于厥阴本病及厥阴与少阳、厥阴与少阴的关系,探析厥阴与经前期综合征的相关性,最后附一则医案以证其效。[结果]经前期综合征中医属于“月经前后诸证”的范畴,厥阴经病与冲任、胞宫关系密切,其病机多寒热错杂,临床可从厥阴病角度论治经前期综合征,以中医学“天人相应”之论,顺应厥阴时间节点,恰时给方用药,可达事半功倍之效。所附验案系厥阴寒热错杂证之痛经,治以柔养肝木、温补元阳、调补中焦,处以乌梅丸改汤加味,取得较好疗效。[结论]经前期综合征临证可从厥阴论治,灵活运用经方,如乌梅丸化裁;或循其厥阴法治疗,异病同治,效如桴鼓。  相似文献   

13.
肝为五脏之一.按五行分类,肝属木,其母为水,其子为火.水为阴,火为阳,故古人把肝称为阴尽阳生之脏.由于肝之性能具有两面性,双重性,故其病理有虚实寒热之不同.肝主疏泄也必然有太过和不及两种状态. 人体秉赋不同,体质各异,若素体肝阳偏盛,又因喜怒等阳性精神刺激,使肝失条达而形成肝气  相似文献   

14.
痰是体内水、精、津液代谢异常停聚而成的病理产物,肝为生痰之源,其机理主要是肝失疏泄则气机不畅,脾失转输,肺失敷布,导致水液疏化无权,凝而为痰,临证治疗结合理气法,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肝主疏泄是指肝脏具有疏通、畅达气机的生理功能。肝主疏泄机理,是肝体阴而用阳的正常生理功能之一.在生理情况下,肝主疏泄主要赖于肝气条达、肝阳不亢来完成疏泄功能,对人体气血、经络、脏腑器官的气机起调畅作用,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条件。肝脏不同于其它脏腑的特点是“肝阴肝血常不足,肝阳常有余”。因此,肝脏疏泄功能的正常与否,直接影响肝的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16.
乌梅丸治疗乳糜尿验案一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乌梅丸治疗乳糜尿验案一则边玉凤(安徽省全椒县人民医院239500)关键词:乌梅丸;乳糜尿中图法分类号:R249.7;R256.52乌梅丸原为《伤寒论》治疗厥阴胃热肠寒之蛔厥证,由乌梅、细辛、干姜、黄连、当归、附子、蜀椒、桂枝、人参、黄柏组成。乳糜尿症...  相似文献   

17.
肝主疏泄与妇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主疏泄的理论,来源于《内经·素向》。《五常政大论》中载有“土疏泄,苍色达”意即水气(生气)上达,主体得以疏通。所谓肝主流泄,泛指肝脏具有舒展、畅达、宣散、流通、排泄等生理之意。肝主疏泄,性喜条达,疏通血脉,泄是宣泄气机,肝为刚脏,易于怒动,故古人喻:肝为“将军之官”。如郁遇、情志不随则抑郁不乐,或有亢奋常表现性情急躁、心烦易怒等,故谓“肝者也”其性好动而犯他股。“肝喜条达而易抑郁”。若失疏泄,冲任之气不利,经血为之失常,肝经血气不畅,出现胁痛,乳胀、小腹胀痛、如痛经、闭经,甚或结块,外阴疾患,…  相似文献   

18.
肝阳虚与支气管哮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武维屏教授运用调肝理肺法治疗哮喘的经验,探讨肝阳虚与支气管哮喘的关系,总结肝阳虚有两组临床表现,病机特点为本虚标实、寒热错杂,肝阳虚容易导致哮喘发作,治疗当在温补肝阳的基础上,合用滋补肝阴之药,且佐清泻相火之品,药味择辛苦甘酸为用,乌梅丸为代表方剂.  相似文献   

19.
更年期崩漏从肝论治三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祖国医学认为 :肝藏血 ,主疏泄。全身气血营养周身 ,储于肝 ,下注血海为月经。清·傅山著《傅青主女科》说“妇人经来断续 ,或前或后无定期 ,人以为气血之虚 ,谁知是肝气之郁结乎 ?”妇女由于经孕产乳 ,数伤于血 ,相对血不足 ,气有余 ,而肝以血为本 ,以气为用 ,故气血的这种不平衡主要表现为肝脏失常。在另一方面 ,妇人最易受情志所伤 ,肝主情志 ,七情所伤最易导致肝之病变 ,故有女子以肝为先天之说。再者更年期妇女肾元精血不足 ,肝肾同源 ,肝藏血 ,肾虚水不涵木 ,肝阴不足 ,肝阳偏亢 ,则发崩漏。若情志抑郁 ,肝失疏泄 ,血不藏肝亦发崩漏。…  相似文献   

20.
《伤寒论》厥阴病篇历来争议较多,归纳起来主要包括3个方面,即厥阴病提纲证之疑,乌梅丸主方之惑以及厥利呕哕诸条文之所归。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这3个问题做了进一步的梳理和探讨。寒热进退的病机贯穿厥阴病篇,厥阴病篇的意义不仅在于揭示了六经病的转归,同时也在仲景诸寒热并用方剂的研究中具有提纲挈领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