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一次性皮肤缝合器在骨科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22例骨科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A组)60例,术中采用CREATION牌一次性皮肤缝合器缝合切口。对照组(B组)62例病人采用常规丝线缝合切口。分别对两种缝合方法在缝合速度、拆钉或拆线时的疼痛程度、术后切口愈合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在缝合速度、拆线(钉)时的疼痛程度(VA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月切口“蜈蚣症”发生率分别为0%,68%。结论一次性皮肤缝合器具有操作简单,缝合速度快,术后切口愈合好,仅留切口处一线状瘢痕,无色素沉着,无普通缝线引起的线头及缝线拉痕,不引起“蜈蚣症”,易被患者所接受,优于普通丝线,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腹部横切口不同缝合方式的效果.方法 将本院2008年4月~2013年1月采用腹部横切口的90例手术患者分为观察组(n=45)和对照组(n=45),观察组采用可吸收缝线分层连续缝合,对照组采用丝线间断缝合.结果 观察组患者缝合时间为(8.48±2.21)min,VAS评分为(5.33±4.43)分,切口甲级愈合42例,切口乙级愈合3例.对照组患者缝合时间为(16.37±3.39) min,VAS评分为(7.24±1.32)分,切口甲级愈合37例,乙级愈合6例,丙级愈合2例.观察组患者的缝合时间、术后切口疼痛评分以及切口愈合等级都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腹部横切口采用可吸收缝线分层连续缝合的效果明显优于丝线间断缝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李小芝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20):3055-3057
目的:探讨皮内缝合法在会阴伤口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我院行会阴侧切自然分娩的320例产妇资料,按照自愿的原则,会阴皮肤行皮内缝合125例(研究组),丝线间断缝合195例(对照组),观察缝合时间、住院时间及伤口情况.结果:研究组平均缝合时间5 min,对照组平均缝合时间7.5 min,研究组48 h出院,对照组需住院3~5 d;对比两组伤口疼痛、伤口甲级愈合差异均有显著性,线结反应差异无显著性.结论:研究组缝合时间及住院时间短,减少了产妇的痛苦及经济负担,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不同的可吸收线在乳腺良性包块患者乳腺手术中缝合效果。方法选取女性乳腺良性包块患者200例,其手术中运用甲壳质可吸收线组、海狸鼠胶原蛋白可吸收线组、羊肠可吸收线组和普通丝线组,各50例,分别比较各组缝线治疗效果。结果与普通缝线组比较,其余三组的术后瘢痕隐匿性切口感染率、切口恢复状况以及心理满意度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甲壳质可吸收线组与其他两组在一定指标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乳腺手术中,生物性可吸收缝线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可吸收线在会阴切口缝合术中的应用。方法选择在汝州市妇幼保健院分娩的240例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120例和研究组120例。对照组采用肠线间断缝合阴道黏膜、会阴部皮下组织及肌层,皮肤用1号丝线间断对合缝合。研究组0号可吸收线连续锁边缝合阴道黏膜,连续缝合会阴部皮下组织及肌层,皮肤仍用可吸收线连续皮内缝合。结果研究组在术后伤口红肿、疼痛、感染、排异反应、住院时间等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5)。结论可吸收线用于会阴缝合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6.
王正久 《江苏医药》1999,25(8):623-623
近年来,为追求腹部切口的美观,许多手术切口皮肤采用了皮内缝合,不需拆线。我们观察了92例做皮内缝合的伤口情况,现报道如下。材料和方法我院1996~1998年行剖腹产手术72例,妇科腹部手术20例,共计92例;对照组产科80例,妇科19例,共计99例。72例剖腹产年龄22~28岁,均系一胎足月,无明显影响伤口愈合的因素存在,如贫血、感染、腹壁水肿、产后出血等。该组病人切口皮内缝合;另设对照组病人80例,年龄、孕周相同,亦无明显影响伤口愈合的因素存在,两组病人具有可比性。对照组病人切口皮肤采用4号丝线皮肤、皮下脂肪一次间断缝合,7…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美容缝合技术对面部急诊外伤的修复,利用清创、精细缝合技术,减少面部瘢痕挛缩,瘢痕形成。帮助患者能在面部形态和功能上得到最大的恢复。方法对来院的48例面部外伤患者入院资料进行分析,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4例,对照组应用普通缝合技术,观察组应用整形外科缝合技术,比较两组患者的缝合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术后24h疼痛指数、出血指数、瘢痕长度、水肿天数、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的切口感染率、伤口裂开率、瘢痕增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且病人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整形外科缝合技术在修复颌面部急诊外伤中的疗效确切,具有术后疼痛轻微、出血指数低、瘢痕短、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势,患者满意度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回顾性总结我院妇产科近3年多来在妇产科开腹手术切口闭合中使用无针缝合器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300例开腹妇科手术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平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分别给予无针缝合器及传统针线缝合手术切口皮肤,比较两组患者临床差异及患者满意度。结果无针缝合器与传统针线缝合方式相比较,无皮肤创伤、无蜈蚣足样瘢痕、无异物、无炎症反应、无压迫、血供良好、排出通畅、自助拆除无拆线疼痛。无针缝合器缝合切口皮肤时间(2.74±0.54)s,住院天数(5.32±0.54)d,伤口瘢痕宽度(0.22±0.55)cm明显低于传统针线缝合缝合切口皮肤时间(5.85±1.45)S,住院天数(6.43±1.98)d,伤口瘢痕宽度(5.14±2.54)cm,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针缝合器满意度评分(7.89±1.68)分明显高于传统针线缝合满意度评分(6.45±1.67)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妇产科开腹手术行无针缝合器闭合切口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切口对合整齐,切口一期愈合率高,愈合完整美观,患者及家属有较高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精细缝合与局部皮瓣在修复面部外伤中的疗效,总结分析其应用效果.方法 面部外伤患者80例,分为观察组(40例)与对照组(40例),观察组采用精细缝合与局部皮瓣方式进行修复,对照组以传统缝合方式修复,分析两组患者伤口愈后瘢痕情况及患者满意度的区别.结果 术后3个月随诊患者满意度评分,观察组(89.21 ±5.45)分,对照组(64.84 ± 7.36)分,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t=16.830,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瘢痕宽度[(0.68 ±0.47)vs(1.96 ±0.31)mm]、瘢痕评分[(0.72 ±0.63)vs(1.85 ±0.78)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面部外伤采用精细缝合或应用局部皮瓣修复,能够有效减轻瘢痕形成,满足患者的美容要求.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可吸收胶原蛋白缝合线在会阴侧切皮内缝合术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0例会阴侧切产妇,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患者100例,对照组患者100例。观察组用胶原蛋白缝合线连续皮内缝合会阴侧切口;对照组采用2-0肠线及1号丝线皮外缝合法。结果观察组在减轻会阴疼痛,促进伤口愈合、伤口美观无痕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可吸收胶原蛋白缝合线在会阴侧切皮内缝合术中具有伤口疼痛轻、愈合快、外观美、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邦达牌医用天然可吸收外科缝线在腹部外科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对照研究方法,96例患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2例,腹部手术切口用合成聚乙醇酸(PGA)外科缝合线行皮内缝合;实验组54例,腹部手术切口采用邦达牌医用天然可吸收缝合线行皮内缝合,观察2组患的伤口的愈合、炎症发生、感染的发生、不良反应的发生及瘢痕形成情况。结果:PGA缝合组伤口缝线反应较重,有5例出现伤口感染,该组患愈合后伤口形成一线形瘢痕,且随着时间的延长瘢痕增大;而邦达牌缝线缝合后伤口缝线反应较轻,无感染的发生,伤口愈合后平整,成一线形,伤口愈合美观。结论:邦达牌医用缝线在腹部外科应用后缝线反应轻,伤口愈合平整,无不良反应发生,符合患对美观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陈涛  余润泽 《安徽医药》2017,38(8):1028-1030
目的 比较缝合器缝合与缝线缝合在跟骨骨折患者皮肤缝合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10月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60名跟骨骨折手术患者,患者均使用钢板固定,人工骨植骨。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缝合器组30例(使用皮肤缝合器缝合)及缝线组30例(使用普通缝线缝合),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切口皮肤的愈合情况,术后伤口的出血量及患者的住院时间。结果 缝合器组患者伤口愈合优良率为86.67%高于缝线组的5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4,P=0.01),缝合器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较缝线组短,但术后出血量较缝线组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跟骨骨折患者术中采用皮肤缝合器缝合,可缩短手术时间及患者住院时间,并且能够改善术后切口的愈合情况。  相似文献   

13.
钟灵霞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23):157-157
目的:探讨改进下腹部横切口缝合技术的方法及应用。方法:将下腹部手术横切口皮肤及皮下脂肪全层缝合(368例),与皮肤及皮下脂肪按传统方法分两层缝合方法(350例)进行比较。结果:两种方法比较,研究组伤口甲级愈合率高,术后并发症少,手术瘢痕小。结论:下腹部横切口皮肤及皮下脂肪全层缝合,手术后伤口愈合佳,而且手术时间缩短、出血量减少、手术后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手术瘢痕小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应用自身头发缝合鼻面部伤口的临床效果。方法:通过对51例应用自身头发缝合的伤口,与20例用丝线缝合的伤口进行比较,观察两组伤口缝合后的反应及愈合的质量。结果:51例采用头发缝合的伤口愈合佳,术后观察伤口无线结反应,组织反应性肿胀及疼痛反应轻,无硬结,且拆线无痛,伤口愈合后疤痕不明显。而20例采用丝线缝合的伤口疼痛及组织反应性肿胀重,所有的伤口均有线结反应,术后有12例发生硬结,有7例产生蟹足样疤痕,伤口愈合后的质量明显差于头发缝合组。结论:采用白身头发缝合鼻面部伤口可明显提高伤口愈合的质量,美容效果佳,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会阴侧切术中应用两种缝合线的愈合效果对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会阴切开缝合术是为了避免分娩时会阴严重撕裂、缩短第二产程而进行的较常用的产科手术。会阴切口的愈合与缝合技巧及缝线质量有关。我院2003年1~12月实施会阴侧切术150例,采用医用无创伤可吸收合成线皮内缝合。2002年同期施行的同样手术150例采用丝线缝合,对两组病例伤口愈合的情况进行对比观察。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16.
鼻为人体头面部的重要器官,为人体面容外观的重要部位,一旦遭受外伤或因手术创口均可引起瘢痕增生毁容,尤其是年轻女性患者带来精神痛苦。从2000-03起,我们采用患者自身健康的头发做为缝合材料,对51例外伤及手术的切口进行缝合,并与20例采用丝线缝合的创口缝合后的反应及愈合的质量进行了对比观察,现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病例及分组2000-03~2002-05,我们分别采用患者自身健康的头发和丝线做为缝线缝合切口71例,头发缝合51例为A组,其中切口20例(耳前瘘管切口缝合7例,鼻面部囊肿切口缝合13例),外伤创口31例;女48例,男3例;年龄12~41岁。…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二次剖宫产皮肤切口垂直褥式缝合瘢痕愈合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选取我院自2017年1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100例二次剖宫产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缝合方法分为对照组(50例,给予传统皮下脂肪间断缝合)与研究组(50例,给予改良垂直褥式缝合),比较两组皮肤切口缝合时间、瘢痕满意度、皮肤切口愈合情况及切口并发症(切口渗液、线硬结)。结果研究组皮肤切口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 <0.05)。研究组瘢痕满意度为94.00%,高于对照组的72.00%(P <0.05);研究组术后切口并发症发生率8.00%,对照组术后切口并发症发生率10.00%,无显著差异(P> 0.05);研究组的切口愈合良好比例为92.00%,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垂直褥式缝合用于二次剖宫产皮肤切口中,可缩短皮肤切口缝合时间,提高皮肤切口愈合度,降低切口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会阴侧切缝合技术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连续缝合不打结皮内缝合法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00例自然分娩产妇会阴侧切口分别采用无损伤可吸收线连续缝合不打结皮内缝合法和常规丝线间断皮外缝合法,比较两组的会阴疼痛、切口愈合等情况。结果无损伤可吸收线连续缝合不打结皮内缝合法在减轻疼痛、促进切口愈合方面明显优于常规丝线间断皮外缝合法(P〈0.05)。结论连续缝合不打结皮内缝合法具有术后切口反应轻,产妇痛苦小,不需拆线,住院疗程短,且伤口外形美观。  相似文献   

19.
我院1998年8月至1999年6月行腹壁横切口剖宫产术128例,采用皮内缝合及外缝合两种方法。根据缝线的不同,皮内缝合分为无创伤缝线组、无创伤可吸收缝线组和4号丝线组,并和外缝合组共四组进行临床观察比较,其结果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128例产妇中,年龄25~32岁,平均28.5岁,均为首次剖宫产。随机分为四组:无创伤缝线组28例;无创伤可吸收缝线组32例;4号丝线组42例;外缝合组26例。前三组均为皮内缝合。各组产妇的文化程度、孕周、腹壁情况等无显著性差异(P>0.05) 。  相似文献   

20.
剖宫产皮肤缝合方式改良20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改良缝合方式对剖宫产后皮肤愈合的临床效果。方法将350例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200例采用改良后缝后方式缝合皮肤,对照组150例采用常规褥式缝合法缝合皮肤。术后2个月观察2组切口愈合情况。结果试验组甲级愈合率为100.0%,对照组为98.7%,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缝线反应发生率为22.5%低于对照组的100.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皮肤对合情况优于对照组。结论剖宫产改良后缝合方式皮肤得到良好的甲级愈合效果,缝线反应率低,缝合后皮肤瘢痕美观自然,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