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曹纯霞 《安徽医药》2013,17(2):275-276
目的探讨阴道彩超对绝经后阴道出血排除内膜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95例就诊病历,均行阴道彩超检查和内膜诊刮,分析诊断结果。结果彩超和诊刮两种诊断方案在患者年龄、绝经年限、出血时间不同的情况下所判定结果的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05。内膜息肉、子宫内膜癌的平均厚度均大于萎缩性子宫内膜,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恶性病变的子宫内膜厚度≥10 mm例数比例高于良性病变。结论子宫内膜以5 mm为临界值,阴道彩超对绝经后阴道出血排除内膜病变的病因诊断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究阴道彩超对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子宫内膜病变的临床诊断意义.方法 选取本院妇科收诊的绝经后阴道出血子宫内膜病变患者120例,均接受阴道彩超检查观察子宫内膜病变情况,并行子宫内膜病理学检查为对照.结果 阴道彩超确诊114例(95.00%),与病理检查的诊断符合率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在120例患者中,阴道彩超显示子宫内膜厚度<5mm患者76例(63.33%),超声显示子宫内膜较薄,边缘光滑且界限清晰;子宫内膜厚度≥5 mm患者44例(36.67%),超声显示内膜不均性增厚,内部回声强弱不一,周边的窄带晕消失;子宫内膜良性病变患者的PI、RI、PSV和VI指标均优于恶性病变患者(P<0.05).结论 阴道彩超操作简单、安全无创,可较准确诊断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子宫内膜病变程度,为本病的理想检查方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测量(TVS)子宫内膜厚度对绝经后妇女阴道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06年6月至2007年7月来六安市中医院就诊的116例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进行TVS检查,将TVS检查结果与病理组织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子宫内膜<5mm为指标是除外子宫内膜疾病的首选诊断方法。结论 TVS测量子宫内膜厚度对绝经后阴道出血敏感性高,是早期发现子宫内膜疾病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4.
黄芳 《现代医药卫生》2013,29(13):1933-1934
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对绝经后子宫内膜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85例绝经后阴道不规则出血患者应用经阴道超声检查其子宫大小、内膜厚度及回声等。结果 85例患者中诊断为子宫内膜增生15例,子宫内膜息肉10例,子宫内膜萎缩35例,子宫内膜炎6例,黏膜下肌瘤10例,子宫内膜癌9例。结论经阴道超声观察子宫内膜病理变化和超声表现,可作为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诊刮前的筛查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对绝经后妇女子宫内膜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总结2005-06~2008-12检查的49例内膜增厚(≥5mm)但无阴道出血、排液等症状的绝经后患者的阴道超声检查结果;并对照病理结果,总结各类子宫内膜病变的特点。结果49例患者中,内膜癌、内膜增生、内膜息肉的检出率分别为4.1%、26.5%和12.2%,正常萎缩内膜占30.6%。结论不伴有明显临床症状的子宫内膜病变患者依然要引起临床重视,避免漏诊。  相似文献   

6.
绝经后阴道出血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绝经后阴道出血的病因及诊治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2004~2010年诊治的2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生殖器官炎症 125例,其中阴道炎70例,慢性宫颈炎35例,子宫内膜炎20例;功能性子宫出血48例,其中萎缩性子宫内膜24例,子宫内膜增生过长15例,增生期子宫内膜6例,分泌期子宫内膜3例;恶性肿瘤17例;其他良性疾病20例.结论 及时准确地作出病因诊断是正确处理绝经后阴道出血的前提,临床医师应详细询问病史,全面进行妇科检查,加强妇女绝经期保健工作,大力普及医学科学知识,提高广大妇女的自我保健意识,使妇女对绝经后阴道出血保持高度警惕.总之,目前临床对恶性肿瘤的预防在于早期诊治,临床医师一定要警惕绝经后阴道出血的现象,不可对绝经后阴道出血疏忽大意,以防绝经后出血引起的感染.  相似文献   

7.
曹红 《中国当代医药》2011,(24):99+102-99,102
目的:评价经阴道超声检查技术观察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子宫内膜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5例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采用经阴道超声检查技术对子宫内膜厚度、形态及血流参数等详细分析,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子宫内膜萎缩超声表现呈与子宫肌层分界清楚的细亮的光带回声,13例中11例与病理诊断符合;内膜增生以内膜增厚为主,19例中17例符合;内膜息肉多为宫腔内均质稍高回声,4例中3例符合;黏膜下肌瘤以宫腔内均质低回声为主,5例中4例符合;内膜癌以内膜不均匀增厚为主,4例中2例符合。结论:经阴道超声检查技术对绝经后阴道出血的患者子宫内膜病变的诊断率较高,为临床选择适当的诊疗方案提供有力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引起绝经后阴道出血的病因及诊断方法。方法对360例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进行临床及病理分析。结果因良性疾患引起的出血占55.00%,非器质性疾病占28.33%,恶性肿瘤占16.67%。子宫内膜病理检查显示:破碎子宫内膜38例,增生期子宫内膜45例,萎缩型子宫内膜6例,分泌期子宫内膜6例,因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过长及宫颈上皮非典型增生引起的出血20例(占5.36%)。恶性肿瘤以宫颈癌和宫体癌为主。患者出血时年龄(〉58岁),绝经年限(〉10年)及子宫增大,宫腔深(〉8cm),恶性肿瘤发生率高。结论对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的诊断应注重常规的妇科检查和必要的辅助检查以明确病因,早期治疗可以阻止肿瘤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唐春玲 《现代医药卫生》2003,19(12):1580-1581
现将我院近5年收治的57例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作一回顾性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 1一般资料 :我院1998年1月~2002年12月收治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57例 ,年龄40~70岁。本组患者绝经至入院时间平均为11 7年。主要是阴道出血 ,其中伴阴道分泌物增多4例 ,腹部肿块或腹胀绞痛8例 ,阴部肿块脱出4例 ,外阴瘙痒19例。凡经手术的标本和诊刮的子宫内膜组织均送病理检查 ,并以此作为主要诊断依据 ,另辅以B超、宫腔镜、阴道镜检查及血清肿瘤指标的测定等。1 2绝经后阴道出血分别为良性包括各种妇科炎症23例 ,内膜息肉9例 ,子宫脱垂4例 ,良性肿瘤 (卵巢赘生…  相似文献   

10.
陆惠萍 《江苏医药》2001,27(11):866-866
198 7年 1月~ 2 0 0 0年 12月我们收治绝经后阴道出血 4 14例 ,现进行临床和病理分析。临床资料本组 4 14例 ,年龄 4 5~ 90岁 ,平均年龄 5 8 7岁。全部患者子宫内膜活检及 (或 )子宫切除标本后经病理检查。根据病理诊断分为萎缩性内膜、功能性内膜 (包括增生期内膜、分泌期内膜或受药物影响 )、功能失调性内膜 (包括不规则增生、简单型增生过长、复杂型增生过长局部有或无不典型增生及不典型增生过长 )、良性赘生性病变 (内膜息肉 )、恶性肿瘤及子宫内膜炎症[1] 。结果阴道出血与绝经年限及病理类型的关系 ,见表1。阴道出血在绝经后 1~ 4…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宫腔镜在绝经后无症状子宫内膜增厚患者中的诊疗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绝经后经阴道超声(TVS)检查提示子宫内膜增厚(内膜厚度≥5 mm)且无症状6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均实施宫腔镜检查和(或)宫腔镜下手术治疗。分析阴道超声检查、宫腔镜检查及病理诊断疾病类型,阴道超声检查影像改变情况及2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检查结果。结果 68例患者病理诊断子宫内膜增生4例,子宫内膜息肉46例,黏膜下肌瘤10例,子宫内膜炎4例,子宫内膜癌2例,其他2例。阴道超声检查子宫内膜增生2例,子宫内膜息肉13例,黏膜下肌瘤1例,子宫内膜炎1例,子宫内膜癌1例,其他1例。宫腔镜检查子宫内膜增生4例,子宫内膜息肉38例,黏膜下肌瘤10例,子宫内膜炎4例,子宫内膜癌2例,其他1例。子宫内膜息肉阴道超声检查影像表现为单纯内膜增厚或合并宫腔异常回声都占绝大多数,分别为52.2%、37.0%;子宫内膜癌均为50.0%。2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经宫腔镜检查诊断为子宫内膜癌,后均经手术后子宫切除标本病理诊断为子宫内膜腺癌,其中1例阴道超声提示内膜增厚6 mm, 1例阴道超声提示宫腔混合回声。结论 在绝经后无症状子宫内膜增厚患者中,最...  相似文献   

12.
目的:运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结合宫腔细胞学检查鉴别诊断绝经后出血妇女的子宫内膜病变。方法运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62例绝经后出血妇女的子宫内膜厚度、形态及血流参数,并于当日或次日行宫腔细胞学检查及诊刮术,将结果进行比较,并经手术证实。结果两者联合应用后假阳性率为9.2%,无1例内膜癌及癌前病变漏诊,有效诊断了正常内膜、内膜良性病变(息肉、简单性增生、复杂性增生、黏膜下肌瘤)、内膜癌前病变、内膜癌[1],以子宫内膜厚度分为≤5mm及>5mm两组,子宫内膜癌阻力指数最小为0.35。结论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及宫腔细胞学联合检查较为准确地检查出绝经后出血患者子宫内膜病理变化,是一种较好的筛查内膜癌及癌前病变的方法,可减少诊刮,有利于临床开展积极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讨论妇产超声运用于绝经阴道出血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本研究中选择2015年9月~2016年9月收治治疗的62例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当作观察对象,全部患者都接受妇科超声检查,对患者检查结果进行记录与统计。结果:对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的超声诊断及病理诊断结果进行记录与统计,其中,子宫内膜炎及萎缩性子宫内膜的诊断符合率都是100%,而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增生以及子宫黏膜下肌瘤等诊断符合率分别是66.67%、88.89%、72.73%以及83.33%。结论:妇产超声运用于绝经阴道出血诊断中具有着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可有效提升绝经阴道出血的临床确诊率,且操作便利,创伤小,值得在临床中广泛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子宫内膜厚度在绝经后妇女子宫内膜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该院2008年7月-2013年2月收治的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112例,对患者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分析超声图像下的内膜均匀程度、子宫内膜厚度及血流指数.结果 112例患者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子宫内膜平均厚度为(4.92±3.21)mm,不同疾病的子宫内膜平均厚度不一.子宫内膜癌患者子宫内膜厚度显著大于子宫内膜炎、子宫内膜增生及正常子宫,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内膜不均匀比例在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炎与正常子宫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子宫内膜癌血流特征≤0.4为18例(52.9%).结论 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子宫内膜厚度有助于鉴别绝经后妇女子宫内膜癌的病变,为临床提供可参考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绝经后阴道流血的病因及诊断方法。方法分析386例绝经后阴道流血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 386例绝经后阴道流血患者中,非器质性病变47例,占12.18%。良性病变288例,占74.61%。恶性病变51例,占13.21%。患者>60岁,流血距绝经时间>10年,子宫内膜厚度>7mm,恶性肿瘤发生率明显增高。结论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大部分是良性病变。年龄越大,出血距绝经时间越长,恶性肿瘤的发生率越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B超对绝经后阴道出血(PMB)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本院136例PMB患者均行B超检查,并取子宫内膜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内膜厚度〈5mm86例(63.24%),内膜厚度≥5mm50例(36.76%)。〈5mm与≥5mm内膜厚度的恶性病变率相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阴道B超检查子宫内膜具有无痛、无创等优点,是PMB患者分段诊刮前有效的筛查方式。  相似文献   

17.
阴道超声对绝经后出血患者子宫内膜的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何莉  田艳 《贵州医药》2003,27(5):460-461
绝经后出血是老年妇女常见的症状之一 ,虽然其病变性质主要以良性病变和非器质病变为主 ,但仍需警惕恶性肿瘤的发生。经阴道彩色多普勒(CDFI)超声对绝经后出血患者子宫内膜的观察 ,对诊断萎缩性内膜、内膜增生、内膜息肉、粘膜下肌瘤和子宫内膜癌等疾病极具参考价值 ,但最终诊断靠诊刮或手术后病理证实。近 5年来我院经阴道CD FI观察 3 2例绝经后出血患者的子宫内膜并根据二维及血流特点 ,针对病因提出诊断 ,有利于临床开展积极治疗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3 2例绝经后出血患者 ,年龄 3 6~76岁 ,平均 5 6岁 ,其中…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年龄、绝经年限和病理类型的关系。方法分析414例绝经后阴道出血并行诊断性刮宫及(或)子宫切除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患者中出现阴道出血情况与其绝经时间、年限、长短及病理特征有一定联系,绝经后阴道出血的主要病理诊断分别是子宫内膜增生(28.50%)、恶性肿瘤(16.91%)和功能失调性内膜(16.43%)。年龄越大的妇女越容易患恶性肿瘤。结论年老、绝经年限越长的妇女,恶性肿瘤发生率越高。  相似文献   

19.
吴金芳 《河北医药》2001,23(8):586-587
目的:分析引起绝经后阴道出血的病因及诊断方法。方法:对134例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进行临床及病理分析。结果:因良性疾患引起出血占58.20%,非器质性疾病占32.08%、恶性肿瘤占9.70%。子宫内膜病理分析;增生性反应25例、分泌反应3例、萎缩性4例、破碎宫内膜和经期内膜11例。恶性肿瘤以宫颈癌和子宫内膜癌为主,随着绝经后出血时年龄增加,绝经年期的延长,发生恶性肿瘤危险性也随之上升。诊刮中宫腔深度>8.5cm发生恶性肿瘤可能性上升。结论:绝经后阴道出血虽以良性病变为主,但恶性肿瘤仍占有一定比例,同时随着绝经后出血时年龄增长,绝经年期延长恶性肿瘤的发生有增加,必须重视绝经后阴道出血。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绝经后反复阴道出血的患者再次宫腔镜检查的病理类型和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5年1月因绝经后阴道出血就诊于医院的2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初次绝经后阴道出血的患者恶性肿瘤共24例,占出血患者的20.0%;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患者17例,占出血患者的14.2%;子宫内膜良性病变患者56例,占出血患者的46.7%;无组织取出者23例,占出血的19.2%.绝经后再次阴道出血的患者恶性肿瘤共38例,占出血患者的31.7%;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患者25例,占出血患者的20.8%;子宫内膜良性病变患者54例,占出血患者45.0%;无组织取出者3例,占出血患者的2.5%.绝经后反复阴道出血患者恶性肿瘤检出率为31.7%明显高于首次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的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反复绝经后阴道出血子宫内膜癌的风险增加,宫腔镜检查可以更准确的排除子宫内膜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