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罗花梅  周文荣  蔡小华 《江西医药》2014,(10):1089-1090
目的:探讨双管喉罩静吸全麻复合盐酸罗哌卡因局麻在小儿斜视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择期行斜视手术的患儿50例按随机数字表分为A组和B组,每组25例。A组采用气管插管静吸全麻,B组采用双管喉罩静吸全麻复合盐酸罗哌卡因局麻。记录2组麻醉前(T0)、插管后(T1)、手术开始时(T2)、拔管时(T3)、拔管后20min(T4)的SBP、MAP、HR,记录2组苏醒时间、苏醒时烦躁和误吸的情况。结果2组T0的SBP、MAP、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T1、T2、T3、T4的SBP、MAP、HR均低于A组(均P〈0.05);B组苏醒时间、苏醒时烦躁和误吸的发生率均少于A组(均P〈0.05)。结论双管喉罩静吸全麻复合盐酸罗哌卡因局麻用于小儿斜视手术可以使病人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更稳定,术后苏醒更快,且无苏醒期烦躁、误吸的现象。  相似文献   

2.
气管表面麻醉对血流动力学变化和呛咳反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全麻拔管时气管表面麻醉对血流动力学变化和呛咳反射的影响。方法 ASAⅠ-Ⅱ级行上腹部手术患者5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在手术结束前未减浅麻醉时,试验组将2%利多卡因5ml注入气管导管内,对照组将生理盐水5ml注入气管导管内。观察拔除气管导管前、拔管后1、2、3、5、10min时血流动力学改变,拔管吸痰时呛咳的发生率。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患者在拔管前,拔管后1~5min SBP、SDP、HR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拔管前及拔管后5min内与拔管后10min时相比,血压和心率有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围拔管期中、重度呛咳率是8%,对照组是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气管黏膜表面麻醉可以减轻全麻苏醒期拔管时血流动力学的波动及降低患者呛咳和烦躁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复方利多卡因乳膏涂布气管导管对小儿咽部手术操作、围拔管期心血管反应及小儿气管内插管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扁桃体及腺样体手术患儿80例,随机分为复方利多卡因乳膏气管导管表面涂布组(A组)、气管导管表面涂抹石蜡油组(B组),每组各40例。观察两组插管前、插管即刻、置入开口器、剥离扁桃体时、刮除腺样体时、术毕清醒拔管时血压、心率变化,围拔管躁动程度、术后耐管时间及拔管后咽部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1)与拔管前比较,两组插管即刻HR、MB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术中操作各时点HR、MBP比较,A组变化明显低于B组(P〈0.05);(3)围拔管期组间HR、MBP比较,A组显著低于B组(P〈0.01);(4)耐管时间A组明显长于B组(P〈0.01),呛咳反射、拔管时躁动及呼吸抑制的发生率A组较B组显著降低(P〈0.01)。结论利多卡因乳膏涂布气管导管表面麻醉复合气管内全麻用于小儿咽部手术可有效抑制术中操作、围拔管期的心血管反应,降低术后咽部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用两种不同麻醉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老年患者80例(年龄〉60岁),随机分为全麻组(A组)和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组(B组),每组各40例。记录患者入室后(T1)、诱导后(T2)、插管后即刻(T3)、CO2气腹后(T4)及气管拔管后即刻(T5)各时点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的变化;记录术毕患者苏醒时间、呼之睁眼时间和拔管时间;记录拔管后即刻、10 min、20 min、30 min伤口疼痛程度。结果B组与A组相比:B组在T3、T4、T5即刻的血流动力学较A组稳定,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术后苏醒时间、呼之睁眼时间和拔管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苏醒期间患者发生烦躁反应A组(13例)远高于B组(5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拔管后各时间点VAS评分明显低于A组(P〈0.05)。结论老年患者LC实施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能减轻术中的应激反应,血流动力学稳定,减轻患者苏醒期疼痛,降低术后烦躁反应发生率,是老年患者较适宜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在食管癌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58例食管癌择期手术患者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纽和对照纽。观察组29例,先行硬膜外穿刺置管后再行气管内插管全麻;对照纽29例,仅用全身麻醉。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围麻醉期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术后苏醒时间、苏醒质量和拔管时间。结果两组患者的麻醉前(H0)MAP、HR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1、H2、H3、H4四个时间点的MAP和H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自主呼吸恢复、拔管和定向力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静脉全麻加硬膜外阻滞麻醉应用于食管癌手术的麻醉效果好,能减少麻醉药物使用量,且患者术后恢复较快。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用于高血压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麻醉效果。方法 80例高血压1-2期(LC)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单纯全麻组)和观察组(全麻联合硬膜外组),每组40例。记录全麻诱导前即刻(T0),插管后即刻(T1),气腹后10min(T2),拔管前即刻(T3)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全麻药维持用量,拔管时间,苏醒期烦躁例数。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T1,T2,T3的SBP,DBP,HR明显降低,P〈0.05。全麻药维持用量,拔管时间,苏醒期烦躁例数,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用于LC能够维持高血压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稳定,缩短患者苏醒时间,减少术后烦躁,临床上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寻乳房包块切除术中患者比较满意的麻醉方法。方法将30例乳房包块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为硬膜外麻醉组,B组为气管插管全麻组,C组为非气管插管全麻组,观察各组患者麻醉后和手术中MAP、HR、RR、SpO2的变化情况以及术后患者的满意度。结果麻醉前后C组MAP的变化明显低于A组和B组(P〈0.01)。术后患者满意度C组明显高于A组(P〈0.01)。结论乳房包块切除手术采用咪达唑仑复合氯胺酮和丙泊酚非气管插管全麻,患者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8.
彭洪  李谨  袁婉秋 《江西医药》2014,(5):441-442
目的探讨在气管导管前端涂抹达克罗宁胶浆对全麻患者苏醒期躁动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120例气管内全身麻醉下手术患者,ASA分类Ⅰ-Ⅱ级,随机分为气管导管前端涂抹达克罗宁胶浆组(D组)和石蜡油组(S组),每组60例。常规诱导后,用相同方法维持麻醉。观察两组患者苏醒期拔管前5min(T1)、拔管时(T2)、拔管后5min(T3)、拔管后10min(T4)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的变化,并记录患者术后苏醒期呛咳、躁动发生的情况。结果 D组在T2时点的MAP和HR显著低于S组(P〈0.05)。D组患者术后苏醒期的躁动评分也显著低于S组(P〈0.05)。结论达克罗宁胶浆可有效抑制围苏醒期导管反应,有利于维持麻醉苏醒期患者血流力学的稳定,可降低苏醒期躁动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不同配比用于静脉全身麻醉的效果。方法将63例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21例,各组的丙泊酚与瑞芬太尼血浆靶浓度不同。记录不同时刻血流动力学指标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的变化情况,以停麻药的时间为零点计时,记录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以及苏醒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三组患者插管前的MAP和HR值,较麻醉诱导前均明显降低(均P〈0.05)。插管后即刻、拔管时与插管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拔管后5min的MAP和HR与麻醉诱导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最短,术后苏醒质量评分最佳。B组次之。C组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最长、苏醒质量最差。三组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血浆浓度2.5mg/L与8μg/L时麻醉效果最好,随丙泊酚浓度降低及瑞芬太尼浓度增加,患者苏醒时间、拔管时间逐渐缩短,苏醒质量逐渐提高。  相似文献   

10.
邹建玲  张娟  魏炯洲  吕晨 《江西医药》2005,40(8):485-486
目的了解局麻加异丙酚在喉显微手术各阶段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及对患者苏醒过程的影响。方法选择24例择期行声带息肉摘除术的患者,Ⅰ组病人诱导后直接插管,用异丙酚和异氟醚维持麻醉;Ⅱ组病人插管前用丁卡因经口喷雾咽喉和气管,用异丙酚静脉维持麻醉。结果和诱导前相比,在拔管即刻Ⅰ组病人HR、MAP增加(P〈0.01),而Ⅱ组病人仅HR增加(P〈0.01)。和Ⅰ组相比,Ⅱ组病人在拔管即刻HR、MAP低于Ⅰ组病人(P〈0.05或P〈0.01)。从苏醒时间比较,Ⅱ组病人的苏醒时间明显短于Ⅰ组病人(P〈0.01)。结论局麻加异丙酚用于喉显微手术镜下声带息肉摘除术。它能维持相对平稳的麻醉。同时病人能较早苏醒。  相似文献   

11.
谭峥嵘  李泳  王娟 《中国当代医药》2013,(17):103-104,106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麻醉恢复的影响作用。方法60例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ASA Ⅰ-Ⅱ级,随机分为两组:美托咪定组(A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B组),每组30例。A组患者于气管插管后手术开始前给予0.5μg/kg右美托咪定泵注10min,B组患者给予相同剂量生理盐水。记录各组给药前(T1)、拔管时(T2)及拔管后5min(T3)、10min(T4)、15min(T5)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麻醉趋势指数(NI)、Ramsay镇静评分,记录患者停药至清醒睁眼时间、拔出喉罩时间;记录拔管后苏醒期内患者呼吸抑制、术后烦躁及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拔管时间、清醒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T2时点MAP、HR明显高于T1,T3-T5时点MAP、HR低于T1;A组T3-T5时点MAP、HR明显高于对照组B组,NI、Ramsay评分优于B组,且呼吸抑制、术后烦躁及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明显低于B组。结论右美托眯定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在整个麻醉诱导、插管、拔管期间血流动力学稳定,且不影响苏醒期呼吸、意识恢复和拔管条件。可安全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2.
喉罩麻醉与气管内插管麻醉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喉罩麻醉与气管内插管麻醉用于乳腺癌手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40例行择期乳腺癌根治术患者,ASA分级均为Ⅰ~Ⅱ级,随机分为喉罩组(A组)和气管导管组(B组),每组20例。观察和记录两组患者麻醉前(T0)、插管或放置喉罩后即刻(T1)、插管或放置喉罩后5min(T2)、术后拔管或喉罩后即刻(T3)、拔出导管或喉罩后5min(L)的SBP、DBP、HR和SpO2。观察和随访两组患者拔管期不良反应和术后麻醉相关并发症。结果B组T1、L的SBP、DBP、HR显著高于A组(P〈0.05);B组拔管期躁动、呛咳和术后咽痛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与气管插管全麻相比,喉罩通气全麻用于乳腺癌根治术血流动力学更平稳,麻醉相关并发症更少。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利多卡因气管表麻加小剂量异丙酚对预防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拔管时激惹综合征的作用。方法 OSAS患者7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成3组,均采用经鼻气管插管全麻,术毕拔管前,经静脉注射0.5mg/ml异丙酚(A组);静注0.5mg/ml异丙酚同时气管导管内注入2%利多卡因0.7mg/kg(B组),对照组(C组)。观察围拔管期心率、血压及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及呛咳反应的差别。结果 C组拔管期MAP、HR、SPO2变化及呛咳反射较A组、B组明显,A组呛咳反射较B组明显。结论利多卡因气管表麻加小剂量异丙酚静注可以预防OSAS患者拔管时激惹综合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使用连表麻气管导管和普通气管导管全麻术后气管拔管心血管反应的变化。方法40例全麻气管插管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20例。观察组(A组)插入连表麻气管导管,于麻醉结束后拔管前2min,从连表麻管推入2%利多卡因5ml做喉、气管表面麻醉,记录拔管前1min,拔管后1、2、5、10min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比较组(B组)插入普通气管导管,麻醉结束后直接拔除气管导管,记录拔管前1min,拔管后1、2、5、10minMAP、HR。结果两组患者拔管后与拔管前相比,MAP、HR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其中A组升高幅度低,拔管后2minMAP、HR与拔管前接近。B组拔管后MAP、HR升高幅度大,拔管后10~15minMAP、HR与拔管前接近。结论使用连表麻气管在拔管前做喉、气管表面麻醉,可以有效地抑制患者的心血管应激反应,对于患者的心血管系统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吴克宏 《北方药学》2011,8(6):15-15
目的:观察艾贝宁用于全身麻醉患者气管拔管过程中的气管拔管、不良反应和安全性。方法:选择需进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的手术住院患者60例,ASAⅡ~Ⅲ级,随机分为艾贝宁组(A组)和对照组(N组),每组30人,分别于手术结束前30min静脉微泵注射艾贝宁0.5μg@kg或等剂量的生理盐水。观察麻醉前、拔管前、拔管即刻、拔管后3、5、10min患者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躁动率以及拔管时呛咳等不良反应。结果:①与麻醉前相比,N组在吸痰拔管时及拔管后3、5minMAP均明显升高,尤以拔管时明显;HR加快。A上升幅度较小,10min后基本恢复至拔管前水平。②与对照组比较,A组吸痰拔管时和拔管后3、5minMAP、H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③拔管时间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④A组患者躁动发生率更低,拔管后有2例患者呼吸减浅SpO2一过性下降,面罩给氧后缓解。结论:手术结束前30min静脉微泵注射艾贝宁0.5μg@kg可减轻全麻患者气管拔管引起的心血管反应,同时降低患者全身麻醉的术后躁动率,可以安全地用于全麻患者气管拔管。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在气管导管前端涂抹利多卡因乳膏对患者全麻扁桃体剥离手术苏醒时呛咳、心血管反应等的影响。方法选取100例全身麻醉下接受双侧扁桃体剥离手术的患者,均采用全凭静脉麻醉(丙泊酚及瑞芬太尼)。将其随机分两组:对照组(n=50),常规诱导插管全麻;利多卡因乳膏组(n=50),在气管插管前将利多卡因乳膏均匀涂抹于气管导管前段8~10cm处,然后再常规诱导插管全麻。诱导插管全麻均靶控输注瑞芬太尼和丙泊酚,靶控输注系统(北京思路高公司)效应浓度分别为瑞芬太尼1-4ng/ml、丙泊酚1-4μg/ml。手术结束时,记录并评估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心率、平均动脉压及苏醒期反应。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睁眼时间、拔管时间、恶心、视觉模拟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基础值相比,对照组在苏醒时出现HR增快,MAP升高明显;利多卡因乳膏组HR增快不明显,MAP升高也不明显。对照组HR、MAP显著高于利多卡因乳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苏醒及拔除气管导管时,对照组20例患者出现中度或重度呛咳,而利多卡因乳膏组仅5例出现中度或重度呛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涂抹利多卡因乳膏于气管导管前端可减轻扁桃体剥离手术患者麻醉苏醒拔管时的血流动力学反应及呛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的麻醉方法用于直肠癌根治术对其血流动力学,全麻药用量、拔管时间的差别。方法选择诊断明确的直肠癌患者40例,ASAI~Ⅱ级,随机分为两组,A组采用全麻复合连续硬膜外阻滞组(复合组),B组采用单纯全麻组(对照组)。结果A组患者麻醉后,术中,拔管时,MAP、HP相对平稳,B组患者麻醉后,术中,拔管时均出现MAP升高(P〈0.05)、HR增快(P〈0.05),与A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全麻复合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用于直肠癌根治术具有麻醉效果确切、术中及拔管时血流动力学平稳、术后清醒快等优点,且减少了麻醉性镇痛药及肌肉松弛剂的用量。  相似文献   

18.
鲁晓梅  吴雅娟  王文军 《河北医药》2013,35(15):2283-2284
目的观察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对乳腺癌根治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和麻醉质量的影响,探讨其相关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0年10月至2012年5月拟行乳腺癌根治术的女性患者68例,随机分为全麻组(A组)和全麻加硬膜外阻滞组(B组),每组34例。检测患者插管前、手术中、拔管时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记录患者苏醒时间、拔管时间、不良反应。结果 2组患者HR、MAP插管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手术中和拔管时A组HR和MAP均显著高于B组(P<0.05)。A组手术中HR和MAP均显著高于插管前(P<0.05或<0.01),拔管时又显著高于手术中(P<0.01),而B组HR和MAP在手术中和拔管时与插管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麻醉后苏醒和拔管时间均显著长于B组(P<0.05),而且B组术后的躁动和咽痛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P<0.05)。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可以维持乳腺癌根治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稳定。不良反应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全凭静脉麻醉与静脉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8月-2013年6月在该院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共80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40例,A组实施全凭静脉麻醉,B组实施静脉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比较2组临床效果。结果 B组MAP下降较为平稳,而A组于气腹后MAP上升明显;2组于麻醉气管插管中呼吸加快,A组较B组更为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均早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较全凭静脉麻醉应激反应小,且疼痛程度轻,术后恢复快。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盐酸阿芬太尼诱导对小儿支气管镜检查术麻醉效果和苏醒质量的影响,寻找较佳的阿芬太尼诱导剂量。方法:选择1~3岁行小儿支气管镜检查术的喉罩全麻患儿120例,随机分为A、B、C、D四组各30例。A、B、C三组采用盐酸阿芬太尼+顺苯磺酸阿曲库铵注射液0.2 mg/kg+丙泊酚2 mg/kg静脉全麻诱导,A、B、C组的盐酸阿芬太尼诱导剂量分别为30 μg/kg、40 μg/kg、50 μg/kg,术中各组患儿均为丙泊酚2 mg/kg静脉维持麻醉;D组采用常规用量枸橼酸芬太尼2 μg/kg+顺苯磺酸阿曲库铵注射液0.2 mg/kg+丙泊酚2 mg/kg静脉全麻诱导。记录四组患儿在麻醉诱导前(T0)、插管后(T1)、手术开始时(T2)与气管拔管时(T3)各时间点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变化情况;记录四组患儿手术时间、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记录拔管后美国Wisconsin儿童医院的镇静评分表(CHW镇静评分)。结果:四组患儿在T0及T3时间点MAP、HR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T1及T2时间点A组MAP、HR水平均高于B、C、D三组(P均<0.05)。A、B两组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均优于C组和D组(P<0.05)。四组患儿拔管后的CHW镇静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组拔管后镇静满意度(3~5分)最高(χ2=6.000,P<0.05)。结论:1~3岁小儿支气管镜检查术的喉罩全麻使用盐酸阿芬太尼40 μg/kg的静脉诱导剂量有较好的麻醉效果和苏醒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