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手足口病发病趋势、临床特征及并发症治疗及预后。方法对40例确诊手足口病合并血小板减少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伴有并发症应积极治疗并发症,减少后遗症发生。结论手足口病合并血小板减少,早期发现,及时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2.
儿童带状疱疹门诊治疗3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儿童带状疱疹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儿童带状疱疹性别、年龄、诱发因素、临床表现及治疗。结果男∶女=1.36∶1,幼儿发病3例(9.1%),学龄前发病8例(24.2%),学龄儿童发病22例(66.7%)。春冬两季发病占66.7%。诱发因素以感染为主占16例(48.5%),其次是疲劳有12例(36.4%)。皮损分布多见于躯干部,有18例,占54.5%,有疼痛者13例,占39.4%,伴瘙痒者10例,占30.3%。33例予以利巴韦林或阿昔洛韦治疗,10~14d皮损消退,部分有暂时性色素沉着,无1例有后遗神经痛。结论发病以年长儿多见,随年龄增长发病有增多趋势。以春冬两季发病相对较多。诱发因素中以感染为主,其次是疲劳。皮损均为局限型,躯干部肋间神经受累为主,占54.4%,临床症状较成人轻,无后遗受神经痛,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3.
梁光 《北方药学》2014,(7):88-89
目的:探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多种因素情况。方法:分析我院收治的132例带状疱疹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是否发生神经痛分为非神经痛带状疱疹组,即A组112例,带状疱疹并神经痛组,即B组20例。结果:两组带状疱疹患者年龄、前驱痛、皮损类型、疼痛程度、初治时间的比例情况具有明显差异,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带状疱疹患者性别、发热、受累神经比例无明显差异,P〉0.05。激素联合无环鸟苷治疗带状疱疹后期神经痛发生率明显低于激素联合病毒唑治疗后神经痛的发生率,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年龄、有无前驱痛、皮损类型、疼痛程度、初治时间与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发生有关,为指导临床治疗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喉癌是头颈部肿瘤中常见的恶性肿瘤,但是国内有关喉癌的流行病学调查、全面调查研究影响喉癌相关影响因素、影响预后因素的报道较少。本文通过国内外最新文献报道的喉癌流行病学特点(包括喉癌发病率及死亡率、性别因素、年龄分布、地区因素)、影响喉癌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影响喉癌预后的相关因素进行综合论述,分析及探索喉癌发病相关的流行病学及病因学特征、影响喉癌发病的可能高危险因素,为喉癌的早期发现、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价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早穿疱对带状疱疹治疗的影响.方法 选择带状疱疹患者114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早穿疱治疗;对照组不穿疱治疗,观察疗效、疼痛缓解时间、结痂时间、并发症、后遗症发生率.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疼痛缓解快、结痂快、并发症少、后遗症发生率低.结论 早期穿疱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对减少带状疱疹并发症、后遗症及缩短神经痛持续时间有极好疗效,而且越早穿疱治疗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6.
张书兰  赵德育  王全  刘峰 《安徽医药》2014,18(3):513-515
目的 探讨儿童渗出性多形性红斑(EEM)临床特点及发病诱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儿童渗出性多形性红斑轻型12例(EM组)与重型20例(SJS组)的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针对患者的发病年龄、性别、诱因、体温的情况、黏膜受累的情况、并发症、辅助检查、治疗、病程及预后等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EM组患者中,患儿的病程短,皮肤黏膜损伤的程度轻,无明显的并发症,诱发因素感染居多.在SJS组患儿病程较长,皮肤黏膜损伤的程度重且范围广,合并内脏损害的几率较高,诱发因素以药物居多.SJS组治疗方面早期、大剂量、短疗程激素与丙种球蛋白联合治疗,有利于减少内脏器官并发症和后遗症的发生,降低死亡率.结论 儿科医师对EEM应争取及早诊断,立即停用诱发的药物,早期、大剂量、短疗程激素与丙种球蛋白联合治疗,可减少内脏器官并发症和后遗症的发生,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近年来麻疹临床及流行特点,探讨小儿麻疹防治新思路,以有效预防和早期控制麻疹的发生。方法对我院儿科2005年8月至2006年5月10个月间住院并诊断为麻疹的78例患儿进行流行病学统计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并发症及治疗转归分析。结果发病高峰在春季,尤其是3月份,流行时间长,8个月以下未到初免婴儿发病率高,并发症多,主要并发症为支气管肺炎,预后好。结论为控制麻疹发病的上升趋势,疫苗接种月龄应提前,流行病期间婴幼儿应加强被动免疫。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Hunt综合征其主要的临床表现与并发症进行分析,对Hunt综合征其诊断与内科的治疗经验进行探讨。方法回顾我院2004年10月至2010年12月,我科收治的33例耳带状疱疹患者临床资料,对患者其发病诱因与其临床表现以及其听力学的检查等临床资料进行总结性分析。结果 33例耳带状疱疹患者中,临床治愈患者10例,治疗有效患者19例,治疗无效患者4例。结论患者一旦发生耳带状疱疹与内耳的功能出现障碍时,即可以诊断为Hunt综合征,进行早期诊断与治疗能够提高其临床治愈率,同时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老年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多种因素情况。方法分析我院收治的60例带状疱疹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是否发生神经痛分为非神经痛带状疱疹组即A组50例,带状疱疹并神经痛组即B组10例。结果两组带状疱疹患者前驱痛、皮损类型、疼痛程度、初治时间的比例情况具有明显差异(P〈0.05)。两组带状疱疹患者性别、发热、受累神经比例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有无前驱痛、皮损类型、疼痛程度、初治时间与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发生有关,为指导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宫琦 《中国医药指南》2011,9(15):324-325
目的探讨氧透射载体疗法治疗带状疱疹患者的临床效果和护理要求。方法选择100例患者随机分两组。对50例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氧透射载体治疗(治疗组),并与50例性别、年龄、病情严重程度基本相同(经统计学处理,P>0.05)的对照组进行对比和观察。结果两组患者疼痛开始减轻时间、水泡开始吸收时间、皮损开始结痂时间以及后遗神经痛发生情况,差异均有高度显著性,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氧透射载体疗法治疗带状疱疹能缩短病程,加速皮损愈合,缓解疼痛,提高治愈率,无不良反应,是一种安全、有效、经济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麻疹流行病学的特征和临床特点,为认识麻疹和控制麻疹的疫情工作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对我市传染病医院2010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128例麻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其发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和临床特征。结果 128例患者在性别、年龄、发病季节、居住环境、职业分布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临床表现以发热和全身红色斑丘疹多见,少数伴有咳嗽、眼结膜充血,且少数出现临床并发症,以卡他症状、眼结膜病变、支气管肺炎为主。结论麻疹易感人群以流动的婴幼儿为主,常在夏季流行,若临床症状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可迅速消失,因此,该病的重点在于预防,防止大范围的传染流行,其中儿童的计划免疫工作是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脑梗死发病率与性别、年龄及并发症的关系。方法对34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其发病年龄、性别分布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年龄30~49岁及50~69岁的男性患者所占的百分比均高于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发病因素是多方面位的,故应采取综合性防治,争取早发现、早治疗,以降低发病率。  相似文献   

13.
带状疱疹是由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疱疹性皮肤病,神经痛为本病特征之一。可发生在化疗前或伴随皮损发生神经痛。我科在临床工作中,应用“好得快”治疗护理了5例沿背神经分布的带状疱疹患者,收到很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发生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危险因素。方法:对97例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的年龄、性别、治疗经过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年龄均在42岁以上,62岁以上者达到76%;患者多见于初期临床症状严重并且有特殊性表现者;多见于患有慢性或免疫系统疾患者;疾病早期均未进行有效的治疗。结论:年龄大、免疫功能低、临床症状严重、未尽早选择正确的治疗是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面部带状疱疹继发角膜损伤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广西壮族自治区南溪山医院收治的166例面部带状疱疹患者,将其中发生角膜损伤患者45例作为病例组,无角膜损伤的患者121例作为对照组,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面部带状疱疹继发角膜损伤患者进行分析,先将研究变量做单因素分析,再将有意义的变量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0岁)、发生部位(三叉神经)、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皮损分布(三叉神经)、后遗神经痛和眼部症状与面部带状疱疹继发角膜损伤显著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生部位(三叉神经,OR=0.166)、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OR=2.773)、皮损分布(三叉神经,OR=0.771)和并发眼部症状(OR=3.313)与面部带状疱疹继发角膜损伤相关(P<0.05)。结论医师应关注面部带状疱疹继发角膜损伤的危险因素,早期给予积极治疗。  相似文献   

16.
叶伟娟 《中国药业》2009,18(7):55-55
目的探讨带状疱疹的发病时间、发病年龄、发病部位、诱发因素及愈后等。方法对2007年58例带状疱疹住院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带状疱疹多发于3,8,12月份;发病年龄呈高龄化趋势,60岁以上为高发人群;发病部位以三叉神经分布处最多,其次为肋间部位,并且右侧肢体受累几率高于左侧;三叉神经受累后发生并发症及后遗神经痛者高于其他部位,大部分能在3个月之内恢复;诱发因素为过度劳累、各种内脏疾病等引起的机体抵抗力下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强的松治疗恶性肿瘤合并带状疱疹的疗效。方法将41例恶性肿瘤合并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2例给予强的松10mg口服,3次/d,连用7d,利巴韦林200mg,1次/d,静脉滴注及外用炉甘石洗剂涂擦至疱疹消失。对照组19例用利巴韦林200mg,1次/d静脉滴注及外用卢甘氏涂擦至疱疹消失。结果治疗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及疱疹消退时间较对照组缩短,引起神经痛后遗症较对照组减少,治疗组总有效率90.9%,无一例发生神经痛后遗症。对照组总有效率57.9%,有5例遗留神经痛后遗症。结论恶性肿瘤合并带状疱疹应早期应用强的松,缩短病程,减少后遗症。  相似文献   

18.
王涛 《中国医药指南》2012,(31):244-245
目的对鼻咽癌放疗后出现的第二原发口腔鳞癌的临床特点及其影响预后因素进行探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至2011年共收治的1123例鼻咽癌中发生第二原发性口腔鳞癌的40例患者,分析其的影响因素及治疗预后。结果经随访5~135个月,40例患者随访3、5、10年的生存比率分别为39.9%、23.2%和10.1%。其中患者之间不同的性别、年龄、第二原发癌发病的年龄和两癌发病的间隔时间对患者的预后均无显著的影响,而不同的第二原发癌TNM分期及其治疗方式对其预后有重要的影响。结论鼻咽癌放疗后发生第二原发口腔鳞癌的发生率较高,预后不良,故要在鼻咽癌放疗后5年的高发期内,要预防及警惕发生第二原发癌,争取早期诊治,以进行手术为主要的综合治疗,以获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中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的相关危险因素、临床特点以及治疗体会,寻找有效的预防方法。方法选取16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年龄将其分为两组,年龄≤50岁者为中青年人组,共79例;年龄≥65岁者为老年人组,共83例,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其性别、基础状况、生活习惯、起病情况、梗死部位、并发症以及预后等特点。结果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男性明显高于女性(67/12);吸烟、酗酒比例高于老年组;中青年患者起病急,多有明确诱因且有典型的胸痛症状;病变多为单支冠脉血管,并发症少;病死率明显低于老年组。结论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症状典型,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有预防作用,积极治疗,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20.
杨勇 《青岛医药卫生》2010,42(2):109-110
目的分析结核性腹膜炎临床诊断、治疗及预后特点。方法对24例结核性腹膜炎患者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病的发病年龄多在20-30岁之间,女性多见;临床表现多样,主要体征是腹壁柔软、腹部肿块、腹水和腹部压痛;治疗采用全身用药辅以局部治疗,必要时应用糖皮质激素。结论结核性腹膜炎起病隐匿,该病的误诊率或漏诊率高,临床医师应提高对该病的认识,重视其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以提高治愈率,减少合并症与后遗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