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T2DM)合并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糖及炎性因子变化,探讨瑞舒伐他汀临床应用价值。方法:T2DM合并AMI的患者136例为观察组,按照随机数字表格法将136例患者分为治疗A组和治疗B组,各68例。另选取100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测定给药前后血糖[空腹胰岛素(FIns),空腹血糖(FBG)]、内脂素及血清炎症因子[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FBG、FIns、Homa-IR、内脂素、IL-6、TNF-α及hs-CRP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治疗A组与B组治疗前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瑞舒伐他汀治疗6个月后,除Fins外,治疗B组FBG、Homa-IR、内脂素、IL-6、TNF-α及hs-CRP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A组(P<0.01)。结论:瑞舒伐他汀除了能降低T2DM合并AMI患者内脂素及炎性因子水平之外,还能改善T2DM合并AMI患者血糖代谢,改善患者的治疗及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和研究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内脂素的水平值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1月至2011年11月急性脑梗死患者102例,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51例与对照组51例。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时采用常规的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时在常规的基础上加用药物阿托伐他汀,两组患者治疗结束后,将其血清内脂素水平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内脂素的水平值进行对比,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内脂素的水平值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清内脂素的水平值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物阿托伐他汀应用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中,能够有效地降低其血清内脂素的水平值,避免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控制急性脑梗死病发率,值得在临床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黄连素联合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炎症因子(MIF、IL-6、CRP)水平及短期临床预后的作用。方法:选择120例ACI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n=60)和阿托伐他汀组(n=60)。两组均给予ACI常规治疗。联合组给予黄连素(300 mg tid)+阿托伐他汀(40 mg qd),阿托伐他汀组仅给予阿托伐他汀(40 mg qd)。测定所有患者的血清MIF、IL-6、CRP水平(入院第1、14天)及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入院第1、14、90天)。结果:入院第1天及第14天,两组患者血清MIF、IL-6、CRP水平与NIHSS评分呈正相关(P<0.05);入院第1天,两组间患者的MIF、IL-6、CRP水平及NIHSS评分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第14天较第1天,两组患者的血清MIF、IL-6、CRP水平及NIHS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入院第14天,联合组较阿托伐他汀组血清MIF、IL-6、CRP水平及NIHSS评分显著降低(P<0.05);随访第90天,联合组较阿托伐他汀组mRS评分显著偏低(P<0.05),短期预后良好率显著偏高(P<0.05)。结论:对急性脑梗死的治疗,黄连素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可显著降低ACI急性期血清炎症因子MIF、IL-6、CRP水平,并显著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改善短期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瑞舒伐他汀对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2型糖尿病合并AMI的患者98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49例.2组均给予糖尿病饮食、控制血糖等常规治疗,B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瑞舒伐他钙汀片,用药剂量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进行调整,常用剂量在10~40mg,1次/d,口服,疗程6个月.以酶联免疫吸附法对血清内脂素、IL-6、TNF-α水平进行测定;免疫比浊法测定C反应蛋白(hs-CRP).结果 治疗后A、B组各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改善(P〈0.01);B组除Fins外,FBG、Homa-IR、内脂素、IL-6、TNF-α及hs-CRP水平均明显低于A组(P〈0.05)结论 瑞舒伐他汀可降低2型糖尿病合并AMI患者内脂素及炎性因子水平,且改善2型糖尿病合并AMI患者血糖代谢,改善患者的治疗及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抵抗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急性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ACI)患者7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试验组,每组37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20mg,1次/晚,口服,对照组给予辛伐他汀20mg,1次/晚,口服,共3周,测定ACI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抵抗素、血糖、血脂等指标。结果2组患者血清抵抗素、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HDL—C)均降低,且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他汀类药物可降低血清抵抗素水平,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从而防止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形成。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脑梗死患者血脂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值的影响。方法选取38例脑梗死合并高脂血症的患者,随机分为2个组,即阿托伐他汀组(20例)和辛伐他汀(18例)组,观察患者用药前后血脂及hs-CRP的变化。结果患者在用药4周后,阿托伐他汀组和辛伐他汀组血清中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均显著降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阿托伐他汀组和辛伐他汀组hs-CRP均显著降低(P〈0.05),但阿托伐他汀组降低更为明显(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在短时间内降低脑梗死患者的血脂及hs-CRP值,从而降低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序贯治疗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血清内脂素和Syndecan-4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住院治疗的行PCI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AMI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阿托伐他汀序贯治疗)和对照组(阿托伐他汀非序贯治疗),每组45例.观察组PCI术前1 d口服阿托伐他汀80 mg,术后1个月改为40 mg/d,之后改为20 mg/d维持;对照组术前1 d及术后一直给予阿托伐他汀20 mg/d维持,患者于入院即刻、术后72 h测定血清内脂素和Syndecan-4水平.记录2组患者的肝功损害情况及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 MACE)的发生率.结果 2组患者血清内脂素和Syndecan-4均不同程度的降低,且观察组降低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05、3.24,P<0.05);2组患者ALT、AST均不同程度的增加,但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脂素、Syndecan-4表达呈正相关(r=0.548,P<0.05);观察组MACE发生率为17.8%低于对照组的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38,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序贯治疗可以降低急性ST段抬高型AMI患者PCI术后炎性反应,降低MACE事件,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心绞痛(UA)患者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选择76例UA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给予常规治疗加阿托伐他汀每晚10mg口服,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8周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RP水平的变化。结果经用药后治疗组血清CRP水平及血脂水平较对照组降低明显,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R〈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以降低UA患者血清CRP及血脂水平,具有抗炎、调脂作用。  相似文献   

9.
尤书德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21):2909-2910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120例ACI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另选同期健康查体正常人35名为健康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治疗,20mg/次,1次/d,连服4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IL-6、IL-8及TNF-α水平的变化情况,并与健康组相比较。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IL-6、IL-8及TNF一仅水平较健康组明显升高(均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及对照组IL-6、IL-8及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均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均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能明显降低ACI患者血清IL-6、IL一8及TNF-α水平,具有减轻炎性反应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自发性脑出血患者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氧自由基丙二醛(MDA)的影响及其疗效。方法本院急性自发性脑出血患者50例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治疗组(阿托伐他汀组,n=25)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n=25)。阿托伐他汀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之上口服阿托伐他汀0.02g/次,每1天服用1次,连续服用14d。采集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的外周血血清,用ELISA法测定血清中TNF-α、IL-1β和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血清MDA表达水平。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eurological deficiency score,NDS)测定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服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后TNF—α、IL-1β、MDA浓度值与对照组比较均显著降低(P〈0.05)。阿托伐他汀组临床治疗效果NDS值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降低(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能够降低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中TNF-α、IL-1β和MDA水平,阿托伐他汀可以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途径对急性自发性脑出血患者发挥治疗和保护脑神经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联合通心络治疗急性脑梗死( ACI)对患者血清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水平的影响。方法将240例 ACI 患者随机分为 A 组和 B 组和 C 组各80例。A 组采用阿托伐他汀联合通心络治疗。B 组采用通心络治疗。C 组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3组治疗前后血清 H-FABP 水平。结果治疗前3组 H-FABP 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14d,3组 H-FABP 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 A 组低于 B 组和 C组(P ﹤0.05)。但 B 组和 C 组治疗后14d 血清 H-FABP 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通心络治疗 ACI,能明显降低患者血清 H-FABP 水平,疗效优于单独应用阿托伐他汀和通心络,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大剂量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cy及MMP-9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急性脑梗死患者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采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剂量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治疗前后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Hcy及MMP-9水平,并进行比较.治疗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并观察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6%高于对照组的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Hcy及MMP-9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大剂量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可通过迅速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cy及MMP-9水平而改善病情.  相似文献   

13.
上官杰  唐浩  王东海 《中国药房》2013,(48):4562-4564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联合阿昔莫司治疗混合性高脂血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50例混合性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均分为阿托伐他汀组、阿昔莫司组和联合治疗组(阿托伐他汀+阿昔莫司)。阿托伐他汀组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20mg,每晚1次;阿昔莫司组患者给予阿昔莫司250mg,每日早、晚各服1次;联合治疗组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和阿昔莫司,用法、用量与阿托伐他汀组和阿昔莫司组相同。3组患者疗程均为8周。比较3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检测治疗前后所有患者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并计算达标率;观察所有患者治疗前后的肝肾功能、肌酐(Cr)、血清肌酐激酶(cK)、磷酸肌酸(Cry)的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联合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阿托伐他汀组和阿昔莫司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患者TC、TG、LDL水平均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阿昔莫司组和联合治疗组患者HDL水平显著高于同组治疗前,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患者TG、LDL均显著低于阿托伐他汀组和阿昔莫司组,且TC、TG、LDL、HDL达标率均显著高于阿托伐他汀组和阿昔莫司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阿昔莫司治疗混合性高脂血症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血清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sCD40L)和脂联素(APN)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54例AMI患者,随机分为瑞舒伐他汀组(瑞舒伐他汀10~20mg,qd,28例)和阿托伐他汀组(阿托伐他汀20-40mg,qa,26例),分别检测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2组患者TC、LDL-C、hs—CRP、sCD40L和APN水平。结果瑞舒伐他汀组和阿托伐他汀组治疗后血清,TC、LDL-C、hs-CRP、sCD40L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APN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瑞舒伐他汀组血清hs-CRP、sCD40L水平与阿托伐他汀组相比明显降低,APN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都能降低TC、LDL-C、sCD40L、hs—CRP水平,升高APN水平,但瑞舒伐他汀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明显优于阿托伐他汀。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联合普罗布考治疗颈内动脉易损样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疗效及对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来本院就诊治疗的140例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他汀组(65例)和联合用药治疗组(75例)。他汀组给予阿托伐他汀单独治疗,治疗组给予阿托伐他汀联合普罗布考联合治疗,治疗6个月后,比较两组的斑块面积和血脂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均减少,且联合用药治疗组的面积小于他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血清中的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均升高,且两组患者TG、TC、LDL-C、HDL-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与普罗布考联合用药治疗能够明显改善血脂水平,同时改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面积。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收治的160例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8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口服,剂量为10mg/d。6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C-反应蛋白(CRP)与治疗前及对照组相比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出现上升,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具有较好的降低血脂作用。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阿托伐他汀序贯疗法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PCI术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脂、临床预后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阿托伐他汀序贯治疗组(观察组)80例,常规阿托伐他汀治疗组(对照组)76例,观察组入院给予阿托伐他汀80mg顿服,PCI术前2h再次顿服阿托伐他汀40rag,术后继续服用阿托伐他汀40mg/d,1个月之后减为阿托伐他汀20mg/d;对照组阿托伐他汀Z0mg/次,1次/d,观察PCI治疗前后血脂、hs—CRP水平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两组PCI术前、后TC、LDL—C、TG及hs—CRP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均有降低(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观察组上述指标降低更明显(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也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续贯疗法可以进一步强化调脂,降低hs—CRP水平,降低不良事件,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脂和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220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10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采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剂量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比较治疗前后2组患者的血浆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及血清Hcy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TC、TG及LDL-C水平低于治疗前,HDL-C水平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Hcy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可通过迅速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cy及血脂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探讨其减少炎性反应的可能机制.方法 将60例ACS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10 mg治疗组(n=30)和阿托伐他汀20 mg治疗组(n=30),于治疗前后分别测定其hs-CRP水平.结果 经阿托伐他汀治疗2周后血清hs-CRP、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均P<0.01);20 mg治疗组较10 mg治疗组血清hs-CBP水平降低更明显(P<0.01).结论 ACS患者血清hs-CRP水平升高,应用阿托伐他汀可减少ACS患者血清中的hs-CRP水平,应用较高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对降低ACS患者血清hs-CRP水平作用更明显.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阿仑膦酸钠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2型糖尿病(T2DM)合并骨质疏松(OP)患者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将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我院内分泌科收治的T2DM合并OP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阿仑膦酸钠治疗,观察组给予阿仑膦酸钠和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股骨颈、股骨粗隆及前臂、腰椎正位骨密度(BMD)、腰背疼痛评分及用药安全性.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骨密度值明显高于治疗前,观察组治疗后的骨密度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腰背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阿仑膦酸钠和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T2DM合并OP患者可以明显减轻腰背疼痛症状,改善骨密度,促进新骨形成.在治疗过程中未发现药物不良反应及相关依赖性,安全性高,建议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