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8 毫秒
1.
目的针对运动神经元病临床诊断及鉴别诊断、分型特点进行分析。方法收集2010年5月至2011年2月期间收治的5例运动神经元病临床资料,对临床症状及辅助检查进行分析。结果本组5例患者根据就诊情况进行分型,其中原发性侧索硬化型2例,肌萎缩侧索硬化型1例,进行性脊髓性肌萎缩型1例。进行性延髓麻痹型1例。结论本病临床发病多以老年人为主,临床易于误诊临床诊断时应与颈腰椎病相鉴别。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SCD)的病因、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提高临床医生对SCD的认识。方法对23例SCD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3例SCD患者均表现为脊髓后索、锥体束和周围神经受损症状,其中合并有精神症状13例(57%);血清VitB12降低17例(74%),外周血象检查均有红系改变;胃镜均有异常,其中萎缩性胃炎15例(65%);脊髓MRI检查均在不同节段后侧索有明显长或等T1长T2信号的改变。经治疗后完全康复11例,12例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其中16例患者做电生理检查均有异常。结论SCD的诊断除了典型的脊髓侧索、后索损害、周围神经损害和巨幼红贫血症状外,还有明显的精神症状;借助于脊髓MRI检查,结合周围血象、胃镜检查、电生理检查基本可以确诊。补充维生素B12和综合治疗可明显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其MRI表现。方法对9例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分析周围血象、血清维生素B12、肌电图、MRI检查,给予维生素B12治疗。结果9例均有后索、侧索及周围神经损害。检测血清维生素B128例,其中3例正常(37.5%),5例降低(62.5%)。MRI检查脊髓异常2例,均为脊髓后索长条状对称性等T1、长T2信号。结论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是由于维生素B12缺乏所致的后索、侧索及周围神经损害为主的疾病,早诊断、早治疗是该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2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SCD)的病因、临床特征、MRI表现及治疗预后。方法对23例SCD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3例均有后索、侧索及周围神经损害,其中有4例出现性格改变、痴呆精神症状。56.5%(13/23)的患者有贫血,60.9%(14/23)的患者有胃部疾病(萎缩性胃炎8例,胃切除术后6例),65.2%(15/23)的患者血清VitB12水平降低,82.6%(19/23)的患者肌电图有异常改变,86.9%(20/23)脊髓MRI检查均在不同节段后侧索有明显长或等T1长T2信号的改变。23例患者给予维生素B12治疗,10例患者临床症状消失,8例症状明显改善,3例症状轻度改善,2例效果不明显。结论 SCD的诊断除了典型的脊髓后索侧索损害、周围神经损害和巨幼红贫血症状外,结合血清VitB12水平测定、胃镜检查、电生理检查、脊髓MRI检查,基本可以确诊。早期诊断及补充维生素B12等综合治疗可明显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5.
帅建忠 《北方药学》2011,8(8):57-57
目的:探讨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SCD)的临床特征、诊断和治疗。方法:对18例SCD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8例均有后索、侧索及周围神经损害,16(88.9%)例血清VitB12水平降低,10(55.6%)例脊髓MRI检查可见后侧索有长或等T1长T2信号的改变。均给予维生素B12治疗,16(88.9%)例患者临床症有不同程度好转,2(11.1%)例效果不明显。结论:SCD的诊断除了典型的脊髓后索侧索损害、周围神经损害和巨幼红贫血症状外,结合血清VitB,水平测定、胃镜检查、电生理检查、脊髓MRI检查,基本可以确诊。早期诊断及补充维生素B12等综合治疗可明显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6.
1 临床特点中年发病 ,亚急性起病 ,病程呈渐进性。开始表现为双侧手指及足趾麻木 ,逐渐出现走路不稳、双下肢无力、且逐渐加重 ,出现踏地如踩棉感 ,并有大细胞性贫血 ,周围型分布的浅感觉障碍 ,下肢深感觉障碍 ,感觉性共济失调 ,双下肢肌张力增高 ,双膝腱反射亢进 ,双侧巴彬斯基阳性。即 :亚急性起病 ,有周围神经、脊髓后索、侧索受损合并大细胞性贫血是本病例特点。2 诊 断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本病是由于维生素 B1 2 缺乏引起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主要病变在脊髓后索和侧索 ,临床上出现深感觉障碍 ,感觉性共济失调和锥体束损害的表现 …  相似文献   

7.
亚急性脊髓联合变性1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亚急性脊髓联合变性(SCD)是由维生素B12缺乏引起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病变主要累及脊髓后索、侧索及周围神经。临床表现为双下肢深感觉缺失、感觉性共济失调、痉挛性截瘫及周围神经病变。近年来,由于各种辅助检查在临床中的广泛应用,对此病有了较多的认识,现将我院1999~2002年收治的16例SCD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总结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SCD)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21例SCD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1.90%的患者血清VitB12水平降低,57.14%的患者脊髓MRI可见后索特异性长T2异常信号,95.24%的患者肌电图有异常改变,经VitB12治疗后90.48%的患者临床症状有不同程度好转.结论 SCD主要累及脊髓后侧索,并可损伤周围神经及脑神经.血清VitB12降低是诊断SCD的重要依据,早期电生理检查敏感性较高,脊髓MRI具有一定特异性.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降低致死率和致残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患者资料分析诊断CRS合并神经源性膀胱的方法,为临床医师诊断和治疗CRS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1例CRS合并神经源性膀胱患儿的病史病历资料进行分析,并通过与查阅到的文献资料进行统计学对比分析诊断和治疗要点。结果 1例患者行泌尿系B超,尿流动力学检查后未确诊,结合尿流量检测、腰椎3D-CT、脊髓MRI检查后明确诊断。结论 CRS因为脊柱和脊髓的发育不良可以并发神经源性膀胱,及早行3D-CT、脊髓MRI及尿流量测定可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0.
亚急性脊髓联合变性(SCD)是由维生素B12缺乏引起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病变主要累及脊髓后索、侧索及周围神经。临床表现为双下肢深感觉缺失、感觉性共济失调、痉挛性截瘫及周围神经病变。近年来,由于各种辅助检查在临床中的广泛应用,对此病有了较多的认识,现将我院1999~2002年收治的16例SCD分析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6例,男10例,女6例,发病年龄34~75岁,平均52岁。起病至就诊时间2月至2年,平均10个月。病程在半年之内9例,在半年以上7例。有胃切除史2例,有慢性胃病史10例,恶性贫血2例。1.2临床表现16例SCD中,均为慢性起病,…  相似文献   

11.
肝性脊髓病是由肝病引起的慢性脊后索与侧索联合病变的综合征。病理表现脊髓的椎体束有明显的脊髓鞘脱失。此病相较少见。现报告 2例。1 临床资料和结果病例一 :患者男性 ,4 8岁 ,住院号B0 870。主诉肝硬化 ,脾切除病史 2年 ,间断意识障碍 1年 ,行走不便 1个月于2 0 0 1年 4月 10日入院。于 5年前因乏力 ,纳差、尿黄 ,肝功异常 ,HBsAg阳性 ,经护肝治疗 ,肝功能好转。 2年前出现呕血 ,在外院诊断肝炎后肝硬化 ,并行脾切术。 2年来因肝性脑病先后 3次住院 ,1个月前出现行走不便 ,第四次住院。查体 :T36 5℃ ,P 86次 /分 ,P 18次 /…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慢性压迫性颈脊髓病压迫程度及MR表现与术后功能恢复的相互关系。方法 选择三年中通过认真减压治疗的颈脊髓病23例,再经过1~3年的临床随访及MR复查。采用JOA评分法进行功能评价,并对MR图像进行测量与观察。结果 减压前、后椎管截面积分别为59.4mm~2和103mm~2;脊髓截面积分别为50.8mm~2和81.48mm~2;脊髓矢状径分别为5.6mm和 7.79mm;JOA评分分别为 6.5分和 9分。以上指标手术前、后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 慢性压迫性颈脊髓病通过手术减压可明显改善脊髓形态,同时改善脊髓功能。  相似文献   

13.
23例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总结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SCD)的病因、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方法:对23例临床确诊SCD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5.22%的SCD患者有贫血,56.52%的患者血清VitB12水平偏低,脊髓MRI检查发现42.11%的患者可见脊髓后索存在特异性异常信号,91.3%的患者肌电图有异常改变,经VitB...  相似文献   

14.
目的加强对肝性脊髓病的认识及重视。方法分析我院收治的7例肝性脊髓病患者临床资料,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肝性脊髓病是各种肝病晚期发生的脊髓损害,主要表现为双下肢缓慢进行性痉挛性瘫痪。典型的病理变化为脊髓侧索对称性脱髓鞘病变。本病预后不良,需综合治疗。结论本病多进行性加重,需综合治疗,早期肝移植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糖尿病(DM)患者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及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VEP)的变化,了解联合BAEP及PVEP检查对糖尿病神经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9例2型DM患者进行BAEP及PVEP检测,并与50例正常同龄人(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1)DM患者的BAEP各波PL和IPL潜伏期较对照组延长;DM患者P100潜伏期较对照组延长。(2)随糖尿病病程的延长,两项检查的异常率逐渐升高。(3)DM患者的BAEP和PVEP阳性检测率一致,合并检测两项,可明显提高阳性检测率(82.6%)。结论联合BA-EP及PvEP检查可作为DM患者神经受损的客观指标,并有助于糖尿病神经病变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手足口病合并急性弛缓性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观察16例手足口病并发急性弛缓性麻痹患儿临床特点,并行脊髓和(或)颅脑MRI检查,早期给予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针对性功能锻炼,并随访3~6个月。结果 16例手足口病并发急性弛缓性麻痹患者中,单侧下肢瘫12例,双下肢瘫2例,四肢瘫1例,单侧上肢瘫1例。患儿以单侧下肢瘫为主,大部分患儿表现为轻瘫。脊髓MRI检查,病变以胸12腰1为主,可见长T1、T2异常信号。下肢瘫痪恢复较快,四肢瘫、上肢瘫恢复较慢,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有效促进功能恢复。结论鼠神经生长因子促进受损的神经功能早日恢复,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SCD)的病因、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分析26例SCD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 26例患者损伤脊髓后索者19例。血清维生素B12测定检查26例,其中维生素B12降低11例。26例应用维生素B12肌内注射,8例基本痊愈,15例好转。结论 SCD主要损害脊髓后索、侧索及周围神经;维生素B12浓度测定、脊髓MRI检查对SCD诊断价值较大;维生素B12是治疗SCD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单志愿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5):185-186
目的:分析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SAH)全脑血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的特征及其意义。方法:对62例经临床和CT诊断为S-SAH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DSA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首次全脑血管DSA检查显示异常50例(80.6%),其中颅内动脉瘤42例(67.7%)、脑动静脉畸形4例、烟雾病3例、硬脑膜动静脉瘘1例。正常(阴性)12例,其中,1例经MRI检查提示C4段颈髓血管异常,经脊髓血管DSA检查诊断为颈脊髓动静脉畸形;余11例病情稳定后复查DSA又有4例显示颅内动脉瘤。结论:颅内动脉瘤是S-SAH的最主要病因,DSA是其最直接、可靠的检查方法,首次DSA检查阴性不能完全排除存在颅内动脉瘤的可能,对高度怀疑动脉瘤性S-SAH的患者可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复查DSA。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肝性脊髓病的病因、临床特最、治疗和预后.方法 分析28例肝性脊髓病病人的临床资料并复习文献资料.结果 男20例,女8例,年龄36~69岁,平均年龄49岁.其中乙肝肝硬化者17例,丙肝肝硬化者3例,8例为酒精性肝硬化.14例无手术史者在肝硬化失代偿2~6年发病,14例做过手术者于手术后1~6年发病.26例的首发症状是双下肢沉重感,2例首发症状为双下肢肌肉发抖.随后患者病情呈缓慢的进行性加重,但病情的进展速度不一.22例检查脑脊液基本正常,9例作肌电图检查,均为上神经元损害改变.26例血氨轻-中度增高.28例经过综合治疗,其中18例肝功能情况好转,肌张力有所减轻,6例治疗后肝功能有所好转,但肌张力情况无变化,4例在治疗过程中死于肝功能衰竭和消化道出血.结论 肝性脊髓病的病因仍不明确,临床表现有一定的特征,积极治疗肝性脊髓病的同时更应重视肝硬化的治疗.  相似文献   

20.
运动神经元病系一组累及脊髓前角细胞和/或脑干(特别是延髓运动神经核)的慢性进行性变性损害,因其主要表现为运动系统受损,故又称核性肌萎缩或运动系统疾病:包括进行性脊髓性肌萎缩症、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婴儿型脊髓性肌萎缩症、家族性进行性脊髓性肌萎缩症、进行性球麻痹和原发性侧索硬化症等。近年来发现本病并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