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探讨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下鼻甲成形手术切口位置不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60例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随机分组,108例行鼻内镜下下鼻甲外侧切口黏膜下切除术(A组),52例行鼻内镜下鼻甲前端切口黏膜下切除术(B组).结果 功能性下鼻甲成形术外侧切口与前端切口缓解鼻塞的近期疗效差异无显著性(P>0.05).远期疗效功能性下鼻甲成形术外侧切口组优于下鼻甲前端切口组(P<0.05).结论 鼻内镜下功能性下鼻甲外侧切口成形术临床效果好,并发症少.是符合鼻腔生理功能的手术,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下鼻甲部分切除术、鼻内镜鼻甲黏膜下成形术和微波热凝术3种方法治疗肥厚性鼻炎的临床效果.方法:187例肥厚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行下鼻甲部分切除术,B组行鼻内镜鼻甲黏膜下成形术,C组行微波热凝术,随访1~2年,观察各组临床疗效、术后反应及并发症.结果:(1)A、B 2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叉(P>0.05),但均优于C组(P<0.05);(2)A组术后出血结痂显著高于B、C组(P<0.01),术后鼻腔干燥和烧灼感发生率C组>A组>B组,B组并发症最少(P<0.05).结论:鼻内镜鼻甲黏膜下成形术治疗肥厚性鼻炎疗效优于下鼻甲部分切除术和微波热凝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低温等离子下鼻甲减容术(CITR)与吸切器下鼻甲成形术(MAT)对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的疗效.方法 63例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35例行CITR,28例行MAT.术前、术后l、3、6个月,分别对患者主观症状如鼻塞、流涕、头痛、打鼾等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比较、下鼻甲客观体征评分比较及观察术后6个月鼻腔黏液纤毛传输功能.结果 各组术后1个月患者鼻塞等主观症状评分和下鼻甲体积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但两组改善程度无统计学差异.术后3个月两种术式疗效均稳定且CITR组鼻塞程度进一步改善,术后6个月时两种术式疗效稳定;MAT组的黏液纤毛传输功能于术后6个月明显降低,两组降低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ITR与MAT对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均有良好的疗效,但前者长期疗效更佳,副作用更少.  相似文献   

4.
下鼻甲成形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红霞 《华西医学》2010,(9):1734-1735
目的探讨下鼻甲成形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的效果。方法对50例下鼻甲成形术(A组)与38例行传统下鼻甲部分切除术(B组)患者进行对照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出血量、鼻腔通气时间与黏膜恢复时间。结果鼻内镜下鼻甲成形术(A组)术中、术后出血量少,鼻腔通气和黏膜恢复时间较传统下鼻甲切除术组(B组)短,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3~6个月,A、B组有效率分别为98%和94.7%。结论鼻内镜下鼻甲成形术较传统的下鼻甲部分切除术更微创,术后疗效更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杨睿  陈洋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5):3701-3702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甲前端黏膜下吸切减容及下鼻甲凿折外移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93例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均在鼻内镜直视下行下鼻甲前端黏膜下吸切减容及下鼻甲凿折外移术,术后随访3个月。结果 VAS评分患者术前鼻塞为8.23±0.45,术后3个月为2.92±0.76,术前与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功能性下鼻甲黏膜下成形术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的有效方法,其并发症小,符合功能性手术的原则,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鼻内镜辅助下鼻甲改良整形术和部分切除术的疗效.方法:222例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107例(116侧)采用鼻内镜辅助下鼻甲改良整形术(A组),115例(122侧)采用鼻内镜辅助下鼻甲部分切除术(B组),术后随访6个月~1年,比较两组的手术疗效及术后并发症.结果:A组症状治愈、有效和无效率分别为65.52%、25.00%和9.48%,B组分别为45.08%、40.16%和14.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039 4,P<0.01).A组体征治愈、有效和无效率分别为64.66%、33.62%和1.72%,B组分别为59.02%、38.52%和2.4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54 7,P>0.05).头痛、鼻出血、鼻腔干燥和鼻腔粘连的发生率,A组均明显少于B组(P<0.05);鼻腔结痂和鼻漏的发生率,A组为12.93%和27.58%,B组为19.67%和9.51%,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内镜辅助下鼻甲改良整形术在缩小下鼻甲体积同时尽可能地保留了下鼻甲黏膜的生理功能,符合现代微创原则,其疗效优于下鼻甲部分切除术,且术后并发症少,是一种治疗下鼻甲肥大的理想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7.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4):3317-3318
选取我院于2013年1月~2014年6月期间经手术治疗的110例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行常规鼻甲黏膜下部分切除术,观察组行鼻内镜下改良下鼻甲黏膜下部分切除术,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54例(98.18%),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48例(87.27%),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例(5.4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例(14.5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显著(P<0.05)。慢性肥厚性鼻炎治疗中采用鼻内镜下改良下鼻甲黏膜下部分切除术治疗疗效显著,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改善了患者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鼻内镜下鼻甲黏骨膜下部分切除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下鼻甲肥大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53例肥厚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A组(28例,采用经鼻内镜下鼻甲黏骨膜下部分切除术治疗)与B组(25例,采用经鼻内镜电动吸切器下鼻甲部分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下鼻甲肥大的疗效.结果:与B组相比较,A组术后出血量显著少[(6±3)ml对比(30±13) ml],术后愈合时间明显短[(7.02±0.11)d对比(33.03±2.10)d],P均<0.05.A组术前与术后VAS评分分别为(7.32±1.51)分、(2.63±1.03)分,B组则分别为(7.62±1.38)分、(2.33±1.62)分,两组间术前、术后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两组组内术后与术前比较VAS评分均显著降低,P均<0.05.A、B组术后总有效率分别为93%与9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鼻内镜下鼻甲黏骨膜下部分切除术手术创伤小,术后出血少,愈合时间短.  相似文献   

9.
三种术式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三种下鼻甲手术方式的疗效,选择适当的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的方法。方法:将114例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分别行下鼻甲部分切除术(43例A组)、下鼻甲骨折外移术(36例B组)及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35例C组),术后随访1~6月。VAS评分法评价鼻堵程度。结果:治疗前后VAS统计学差异显著,经检验B组与A、C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1)。C组方法治疗方便、手术操作简便,痛苦小、出血少、恢复快,解除鼻塞效果明显。结论: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疗效确切,并且保护了鼻粘膜的完整性,保存了下鼻甲的生理功能,是一种理想的下鼻甲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改良悬雍垂腭咽成形术联合下鼻甲骨折外移术、低温等离子消融术治疗OSAHS疗效。方法选取我科2013年7月~2016年6月应用手术治疗合并有口咽腔狭窄、慢性肥厚性鼻炎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总62例,将其随机分为A、B组,A组仅行改良悬雍垂腭咽成形术,B组行改良悬雍垂腭咽成形术+下鼻甲骨折外移、低温等离子消融,两组术前各项检查数据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6个月,根据术后6个月AHI、SaO_2及ESS评分评价各组疗效。结果疗效:A组有效率71.0%,B组有效率87.1%,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管状胃进行食管癌术后消化道重建的疗效及其并发症。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2年2月住院确诊的胸段食管癌患者8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观察组运用管状胃进行消化道重建,对照组运用全胃进行重建。观察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胸腔闭式引流的时间、胃肠减压时间、平均减压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前和术后6月的心肺功能和术后6月的并发症。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胸腔闭式引流时间,术后吻合口瘘和吻合口狭窄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胃肠减压时间、平均减压量、术后住院时间、胃排空障碍、胸胃综合征和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或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手术后的肺活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VC%)、最大通气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MVV%)、第1 s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和射血分数(EF)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而对照组降低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管状胃对食管癌患者进行消化道重建疗效确切,对心肺功能影响小,能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讨胃癌全胃、近端胃切除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96例胃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近端胃切除术治疗,观察组给予全胃切除治疗。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和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性(P〉0.05),观察组在3年生存率上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胃癌全胃切除术治疗胃癌与近端胃切除术相比,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3年生存率。  相似文献   

13.
孙勇  曾学良 《浙江临床医学》2012,(12):1480-1481
目的探讨胃癌全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术式。方法68例胃癌患者全胃切除术后的消化道生建术式分为两组,I组采用P型食管空肠改良Roux—en-Y吻合术,Ⅱ组采用食管空肠吻合术,比较二种重建术式的临床效果。结果手术时间I组少于Ⅱ组,3个月后抗反流性食管炎作用、营养障碍I组好于Ⅱ组;术后1~2年两组患者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P型食管空肠改良Roux-en—Y吻合术可促进术后患者消化功能,可作为全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术式的首选.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腹腔热灌注化疗联合静脉化疗对进展期胃癌术后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将我院60例接受根治性胃切除手术的进展期胃癌的患者随机分为腹腔热灌注化疗联合全身化疗组(治疗组,n=30)及单纯全身化疗组(对照组。n=30),治疗组行腹腔热灌注保留化疗4次,之后行FOLFOX4方案静脉化疗。对照组单纯FOLFOX4方案静脉化疗。对其疗效及并发症,进行对照观察。结果并发症比较:治疗组腹胀及肌酐升高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93.33%vs.16.67%,P〈0.05;13.33%vs.3.33%,P〈0.05),腹胀及肌酐升高均为Ⅰ-Ⅱ级,治疗后均恢复正常。局部复发及转移率:治疗组腹膜腔局部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13.33%vs.33.33%,P〈0.05),而远处转移率无显著差异(30.00%vs.33.33%,P〉0.05)。治疗组3、5年生存率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70.00%vs.50.00%,P〈0.05,56.67%vs.33.33%,P〈0.05)。结论进展期胃癌术后进行腹腔热灌注化疗联合全身静脉化疗能够能改善局部治疗效果,提高患者远期疗效,且毒性反应可以耐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饮食干预对毕Ⅱ式胃癌根治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便利抽样法选取2009年6月至2010年12月在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行胃癌毕Ⅱ式根治术的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根据胃癌毕Ⅱ式根治术后饮食原则给予常规饮食指导,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与营养师合作按照循序渐进原则进行个体化指导及跟踪督查、指导。分别于术后6个月、1年采用胃癌患者生活质量问卷(quality oflife questionnaire of stomach 22,QLQ-STO22)评定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并统计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总体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术后均有进餐后腹胀、食物反流、倾倒综合征等并发症发生;术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体化饮食干预可改变患者的不良生活方式,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不同胃转流术式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不同胃转流术式对2型糖尿病的治疗效果。方法:30只6~8周龄雄性GK大鼠随机分成5组,每组6只。第1组:行十二指肠旷置、保持胃容量的胃空肠Roux-en-Y吻合术;第2组:行十二指肠旷置、保持胃容量的胃空肠襻式吻合术;第3组:行胃部分切除、胃空肠Roux-en-Y吻合术;第4组:行胃部分切除、胃空肠襻式吻合术。第1、3组中空肠与空肠吻合口和第2、4组中胃空肠吻合口距屈氏韧带均为3cm。第5组手术方式同第1组,但空肠与空肠吻合口距屈氏韧带10cm。观察各组大鼠手术前后口服糖耐量试验(OGTT)及空腹血糖(FBG)变化。结果:各组大鼠术后血糖均得到良好控制(P〈0.05),第1、3组之间以及第2、4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第1、3、5组血糖改善比第2、4组更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周OGTT峰值,第1、5组较术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2、3、4组虽较术前有所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周OGTT3h水平,第1、3、5组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第2、4组虽较术前有所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血糖控制和术后36周OGTT峰值及3h水平第1、5组大鼠之间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转流术治疗2型糖尿病是有效的,行十二指肠旷置、保持胃容量的Roux-en-Y胃空肠吻合术既能最有效降低血糖,又能使手术对机体的不利影响降低到最低限度,是相对比较理想的术式,但不宜盲目增加旷置肠襻长度。  相似文献   

17.
不同学习曲线下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不同学习曲线阶段中遇到的问题和对策.方法 对 2008年1月~12月收治的 32例(A组)和2009年1月~10月收治的35例(B组)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患者进行回顾分析,对比总结不同学习曲线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疗效.所有患者按照D2 根治术式,均于上腹部做辅助小切口行病灶移除及消化道重建.将两组患者中转开腹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淋巴结清扫数量、术后住院时间、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等进行对比,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组成功行腹腔镜下 D2 根治术23例,B组成功行腹腔镜下 D2 根治术33例. A组中转开腹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各项指标明显高于B组( P〈0.05);A组淋巴结清扫数量明显少于B组;A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高于B组( P〈0.05).结论 不同学习曲线对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疗效具有明显影响.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并发症的发生主要与手术者腹腔镜操作技术及腹腔镜器械使用的熟练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8.
术中植入缓释氟尿嘧啶预防胃癌术后复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术中植入缓释氟尿嘧啶预防胃癌术后复发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胃癌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0例。所有患者均行胃癌根治术,其中近端胃切除术28例,远端胃切除术22例,全胃切除术10例,治疗组在手术基础上另加腹腔植入缓释氟尿嘧啶。随访观察患者术后复发情况。结果胃癌术后复发与性别、年龄无明显关系(P〉0.05),胃癌患者手术方式、切缘情况、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则直接影响到肿瘤的复发时间(P〈0.05)。治疗组术后复发时间[(20.6±4.0)个月]明显较对照组[(16.7±5.0)个月)延长(P〈0.05)。2组术后在不同时期内局部复发率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胃癌根治术中植入缓释氟尿嘧啶可有效地降低胃癌术后复发率,减少术后复发及转移的发生,实现治愈胃癌的目的 。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腹腔镜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9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采用腹腔镜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进行治疗。记录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观察比较溃疡愈合率、远期并发症发生率及随访1年的溃疡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亦较对照组少,两组各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溃疡愈合率为96%,高于对照组的91%,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远期并发症发生率为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随访1年,观察组溃疡复发率为2%,低于对照组的1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手术创伤小、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患者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且随访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张丹丹  宋芳  张丽  邱梅红  凌云涛  袁捷 《临床荟萃》2014,29(4):414-416,423
目的 探讨动物体内植物性胃石的形成与高鞣酸含量食物、胃酸、胃动力及胃损伤的关系.方法 SD雄性大鼠140只,随机分为7组:空白组、对照组、奥美拉唑组、稀盐酸组、多潘立酮组、山莨菪碱组、阿司匹林组.分别给予相应的处理因素,喂养第15天解剖大鼠胃部,发现胃内出现圆形或椭圆形胃石为阳性结果,反之为阴性结果.结果 空白组阳性结果为0例,对照组阳性结果为8例(40.0%),奥美拉唑组阳性结果为15例(75.0%),稀盐酸组阳性结果为6例(30.0%),多潘立酮组阳性结果为5例(25.0%),山莨菪碱组阳性结果为18例(90.0%),阿司匹林组阳性结果为10例(50.0%).空白组与对照组胃石阳性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奥美拉唑组与稀盐酸组胃石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山莨菪碱组与多潘立酮组胃石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司匹林组与对照组胃石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鞣酸含量食物是形成胃石的直接原因,低胃酸状态、低胃动力是胃石形成的重要诱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