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总结重症监护病房150例机械通气患者使用及撤离呼吸机过程的护理措施,主要包括撤机前护理、呼吸机撤离常用方法、撤机方式、撤机后护理,认为对机械通气患者在使用及撤离呼吸机过程中的观察护理很重要,通气治疗过程顺利能使机械通气患者的撤机率达到94.6%;强调机械通气患者达到撤机指征后应做好撤机前后的准备、监测及护理,以保证患者顺利撤机。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究新生儿有创机械通气时撤机失败相关影响因素临床分析。方法 选取 2021 年 1 月至 2022 年 12 月期间我院收 入的接受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的新生儿 60 例作为研究对象。统计新生儿的撤机失败情况。依据初次撤机后 48h 内是否需要再次 进行有创通气分为撤机成功组、撤机失败组。采取自拟调查表调查新生儿的临床基线资料,分析影响机械通气撤机的相关因素。 结果 60 例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新生儿中,撤机失败人数 20 例,占比 33.33%。撤机成功组与撤机失败组在出生胎龄、出生体 重、Apgar 评分、呼吸机通气时间、是否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是否发生营养不良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 出生胎龄、 出生体重、Apgar 评分、呼吸机通气时间、是否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是否发生营养不良是导致有创机械通气新生儿撤机失败的 相关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
正机械通气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大大提高了危重患者的治愈率,但也给患者带来了许多痛苦和不适。随着病情好转,帮助患者撤离呼吸机建立自主呼吸是临床护理的重要环节,但撤离呼吸机时可能会发生撤机困难。患者撤离呼吸机时撤机失败或撤机时间延长(超过48~72 h),称为困难撤机。我科2016年5月收治1例间质性肺炎患者,在机械通气12天,尝试3次撤机,经历6天困难撤机过程后,使患者成功撤离呼吸机出院。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引起呼吸机撤离困难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280例实施通气支持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呼吸机撤机成及撤离困难两组患者相关因素上的差异性,行多因素回归模型Logistic分析.结果 280例患者中呼吸机撤离困难50例(17.86%),单因素检验9个变量是呼吸机撤离困难的相关因素(P<0.05);Logistic分析显示呼吸机撤离困难的独立危险因素为:营养不良、合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疾病及机械通气知识缺乏、心理因素其OR值分别为3.56、3.23、2.85、2.59.结论 呼吸机撤离困难发生率较高,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给予营养支持、积极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实施疾病知识健康教育、心理护理以提高撤机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有创-无创序贯通气在心脏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我院心胸外科收治的行心脏手术后气管插管有创呼吸机辅助呼吸的8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接受有创机械通气,撤机后给予鼻导管吸氧;试验组接受有有创-无创序贯通气,撤机后给予鼻导管吸氧,比较两组机械通气的时间、一次性撤机成功情况、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机械通气时间、一次性撤机成功的情况、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及时对心脏术后的患者进行评估实施有创-无创序贯通气,有利于术后恢复,缩短机械通气的时间呼吸机时间,提高一次性撤机情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埘使用机械通气患者撤离呼吸机的临床治疗研究,探究呼吸做功量和吸气时间分数对于呼吸机撤离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86例2007年1月至2008年1月收治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监护室的患者,满足预设的撤机条件且上机时间不少于72 h的患者的临床资料,然后根据临床确定诊断分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组和急性中毒组,然后COPD组与急性中毒组再根据实际成功撤机与否,分别进一步细分为撤机成功组和失败组,对其相关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并与现常规应用的撤机参数进行相火件统计学分析比较,来判断呼吸做功量和吸气时间分数对于预测撤机成功与否的参考价值.结果 撤机成功组与失败组的呼吸做功量相比较可以看出与,WOB<0.75 J/L的现认可的撤机参考结果相近,并且撤机成功组与失败组的患者的心率,机械通气时间,呼吸做功量,吸气时间分数和撤机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呼吸做功量和吸气时间分数对于呼吸机撤机的预测具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OR值均大于1).结论 呼吸做功量和吸气时间分数作为目前撤机方案的一种补充和完善,需要和其他撤机参数联合使用.目前呼吸机撤离的研究,主要强调的是多项参数的综合性和动态性的联合分析比较,并尝试探寻无创通气代替有创通气的可能,同时也需要医生的有效治疗为根本,给撤机成功提供最大的基础保证.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埘使用机械通气患者撤离呼吸机的临床治疗研究,探究呼吸做功量和吸气时间分数对于呼吸机撤离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86例2007年1月至2008年1月收治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监护室的患者,满足预设的撤机条件且上机时间不少于72 h的患者的临床资料,然后根据临床确定诊断分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组和急性中毒组,然后COPD组与急性中毒组再根据实际成功撤机与否,分别进一步细分为撤机成功组和失败组,对其相关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并与现常规应用的撤机参数进行相火件统计学分析比较,来判断呼吸做功量和吸气时间分数对于预测撤机成功与否的参考价值.结果 撤机成功组与失败组的呼吸做功量相比较可以看出与,WOB<0.75 J/L的现认可的撤机参考结果相近,并且撤机成功组与失败组的患者的心率,机械通气时间,呼吸做功量,吸气时间分数和撤机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呼吸做功量和吸气时间分数对于呼吸机撤机的预测具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OR值均大于1).结论 呼吸做功量和吸气时间分数作为目前撤机方案的一种补充和完善,需要和其他撤机参数联合使用.目前呼吸机撤离的研究,主要强调的是多项参数的综合性和动态性的联合分析比较,并尝试探寻无创通气代替有创通气的可能,同时也需要医生的有效治疗为根本,给撤机成功提供最大的基础保证.  相似文献   

8.
陈素琴 《全科护理》2013,11(7):616-617
总结52例重症监护病房机械通气病人撤离呼吸机的护理,强调机械通气病人达到撤机指证后做好撤机前后的准备、监测及护理,以保证病人顺利撤机。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致呼吸肌麻痹(RMP)治疗中机械通气(MV)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76例AOPP致RMP患者分为常规机械通气组(A组)40例和有创与无创序贯机械通气组(B组)36例.除突击量氯磷定治疗外,尽快建立通气道进行机械通气:A组按常规气管内插管机械通气,以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压力支持通气(SIMV+PSV)方式,当呼吸恢复稳定4~6 h后脱机.B组先进行有创机械通气,当患者的自主呼吸能够触发呼吸机时即撤机拔管,进行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以后渐减压力水平直至脱离呼吸机.结果 A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为(123.7±36.9)h,B组为(94.4±21.6)h,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住院时间为(14.6±5.1)d,B组为(11.3±4.4)d,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为45.0%,明显高于B组的16.7%;A组存活率为90.0%,B组存活率为88.9%,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AOPP所致RMP进行有创与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与常规机械通气比较,可以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重症老年呼吸衰竭患者采取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的抢救效果。方法将2017年6月至2018年5月接诊的86例重症老年呼吸衰竭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3例,对照组采取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研究组采取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撤机成功率、再插管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死亡发生率以及血气和呼吸应激反应等指标情况。结果研究组撤机成功率88.3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8.84%;再插管率4.65%、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6.98%、死亡率4.65%等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93%、23.26%和32.56%;pH、p(O_2)、Sa O_2等指标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CO_2)、R R、HR等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重症老年呼吸衰竭患者的抢救治疗中采用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撤机成功率,减少再插管、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和死亡发生率,并能有效改善患者通气功能,具备安全有效的优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患者脱机前血红蛋白浓度变化对其脱机结果的预测价值。方法335例机械通气患者用压力支持(PSV)模式进行自主呼吸试验(SBT)。分别在SBT前后测定血红蛋白浓度,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血红蛋白变化对脱机结果的预测价值。结果脱机成功组247例,失败组88例。SBT前两组患者基础特征和血红蛋白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BT前后成功组患者血红蛋白浓度变化小于失败组,以血红蛋白浓度变化预测脱机结果的临界值为8.3%,敏感性为85.6%,特异性为80.8%,ROC曲线下面积为0.831。结论SBT前血红蛋白浓度变化可以预测机械通气患者的脱机结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影响有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撤机失败的危险因素.方法 以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入住我院重症医学科的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需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共67例为研究对象,采用低水平压力支持模式进行撤机,根据撤机结果分为撤机成功组和撤机失败组,记录所有患者一般情况,评估重要脏器功能,记录动脉血气、呼吸频率、潮气量、白细胞计数、肝肾功能、血浆白蛋白水平、胃肠功能、心脏功能、凝血四项、D二聚体等临床指标,计算浅快呼吸指数.结果 撤机失败组13例,与撤机成功组比较,撤机失败组中APACHⅡ评分高,病程长,浅快呼吸指数高,纤维蛋白原水平高,胃肠功能受损、心功能不全和高脂血症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撤机成功组(P<0.05);而血清白蛋白水平明显低于撤机成功组(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呼吸浅快指数大、胃肠功能受损、低白蛋白血症、心功能不全是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撤机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APACHⅡ评分高、病程长、浅快呼吸指数高、纤维蛋白原水平高、胃肠功能受损、心功能不全和高脂血症是CODP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撤机失败的危险因素;而浅快呼吸指数高、胃肠功能受损、低白蛋白血症及心功能不全是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撤机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患者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重症监护病房的机械通气患者84例,分为肠外营养支持组(PN组)与肠内营养支持组(EN组),各42例。PN组通过中心静脉途径给予能量,EN组经鼻胃管给予能量。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营养指标、免疫指标、病情转归指标、并发症情况。结果 EN组治疗后营养指标和免疫指标均明显高于PN组治疗后,机械通气时间和入住ICU时间明显少于PN组,病死率和并发症明显低于PN组。结论肠内营养支持可以改善机械通气危重症患者的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重症肺炎需机械通气患者液体平衡的原因、特点,以便更好地指导治疗并帮助判断预后。方法对入选64例重症肺炎需要机械通气的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7d内液体平衡程度将患者分为负平衡组和正平衡组,把基础疾病、年龄≥65岁、APACHEII≥20和血肌酐≥2.0mg/dl等作为影响因素进行比较,比较两组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血清降钙素原(PCT)、抗生素治疗有效率、2周内撤机成功率及预后。结果 负平衡组和正平衡组的生存率分别为77.78%(28/36)、21.42%(6/28),两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08,P〈0.05)。负平衡组恶性肿瘤、近期激素治疗、年龄≥65岁、APACHEII≥20、抗生素治疗有效数、2周内撤机成功数与正平衡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4.53、4.30、4.13、6.02,P均〈0.05)。CPIS比较:负平衡组D1、D3、D5、D7的CPIS分别为7.49±1.13、5.97±1.00、5.21±1.60、3.89±1.53,正平衡组D1、D3、D5、D7的CPIS分别为7.61±1.10、7.67±0.86、7.87±1.40、7.90±1.5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76.49,P〈0.05)。PCT比较:负平衡组D1、D3、D5、D7的PCT≥2ng/ml例数分别为32、12、5、4,正平衡组D1、D3、D5、D7的PCT≥2ng/ml例数分别为25、23、22、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77,P〈0.05)。结论 1周内液体负平衡的出现提示感染得到有效控制,可能是良好预后的预测指标之一;持续的液体正平衡提示感染持续存在,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音乐疗法在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将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在某院呼吸科监护室行机械通气治疗的102例患者分成两组,每组51例。试验组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给予音乐疗法,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的治疗和护理。比较两组应用咪达唑仑和吗啡的情况、治疗天数及脱机成功率。结果试验组使用的咪达唑仑和吗啡的剂量少于对照组(P<0.01),使用吗啡率低于对照组(P<0.05),使用咪达唑仑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天数少于对照组(P<0.01),脱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音乐疗法能有效降低机械通气患者使用镇静、镇痛药物的剂量,提高脱机成功率,缩短治疗时间,并具有经济、无创且操作简便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无创呼吸机在心脏外科ICU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BiPAP)对心脏外科术后需要二次机械辅助通气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2008年9月—2009年9月,收集心脏外科手术后成功脱离呼吸机辅助通气后心功能衰竭或呼吸功能衰竭需要二次机械通气的患者,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者共53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案分为无创通气组(32例)和有创通气组(21例),在需要机械通气时(T1),机械通气后30 min(T2),机械通气后2 h(T3)及预计脱离机械通气时(T4),分别统计患者心率、血气分析等情况,比较氧分压、ICU停留时间及术后至出院时间。结果 给予辅助通气前,两组患者的心率及PO2无统计学差异(P〉0.05)。给予辅助通气后,无创通气组患者的心率由T1(130.8±21.10)次/min,下降到T2(125.60±21.36)次/min,T3(101.70±13.73)次/min,T4(87.40±9.35)次/min;PO2由T1(64.70±14.12) mm Hg,上升到T2 (121.40±30.19) mm Hg,T3 (140.40±25.29) mm Hg,T4 (132.90±16.33) mm Hg。有创通气组患者的心率由T1 (138.27±21. 39)次/min,下降到T2(118.18±18.03)次/min,T3(100.00±11.73)次/min,T4(87.00±10.70)次/min;PO2由T1 (61.45±13.56) mm Hg上升到T2(122.55±29.50) mm Hg,T3(138.91±24.77) mm Hg,T4(133.55±18.00) mm Hg。两组患者心率及PO2均较辅助通气前降低(P〈0.05)。两组患者之间各时间点心率及PO2比较无差异(P〉0.05)。无创通气组的ICU停留时间及术后至出院时间分别为(1.75±2.97) d及(9.14±4.11) d,均低于有创通气组的(4.38±5.13) d及(14.00±0.82) d,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可用于心脏外科术后需要二次机械通气的患者。  相似文献   

17.
目的:应用序贯器官衰竭评价(SOFA)评估急诊监护室内行机械通气的患者,来评估其对机械通气患者撤机预后的价值。方法:收集既往急诊监护室行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资料92例,按照撤机成功与否,分为成功组和失败组,分别行SOFA,进行临床对比和统计学分析。结果:成功组的SOFA^2为(2.59±2.10)分,失败组的SOFA^2为(15.32±3.56)分,两者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而成功组的机械辅助通气时间(6±4)d相对于失败组的(10±7)d较短,成功组与失败组在机械通气时间方面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SOFA既可用于评估患者多脏器功能衰竭情况,在一定程度上也为机械通气撤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急性呼吸衰竭(ARF)患者应用无创通气(NIV)撤机的临床效果。方法58例ARF患者经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48h后病情好转,尚未完全满足撤机条件时随机分为两组,NIV组:拔管立即给予NIV作为撤机方法;有创压力支持通气(IPSV)组:继续经人工气道给予PSV实施撤机。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动脉血气变化、并发症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再插管率和病死率。结果NIV组有创通气时间显著短于IPSV组(P<0.05),两组总的通气支持时间相似。NIV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率显著低于IPSV组(P<0.05),住院时间显著短于IPSV组(P<0.05)。两组再插管率和病死率相似。结论NIV用于接受机械通气的ARF患者撤机可缩短有创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VAP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困难撤机患者在治疗期间采用运动疗法的干预效果。方法将63例困难撤机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33例和对照组30例。实验组在常规呼吸道护理基础上根据患者病情及体力进行循序渐进的4步运动疗法;对照组按常规进行呼吸道护理。比较2组不同时点的潮气量、呼吸频率、氧合指数等指标情况。结果机械通气第21天和第28天,实验组潮气量、呼吸频率、氧合指数(PaO2/FiO2)、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II评分)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机械通气第28天,实验组心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机械通气日及ICU住院日均明显少于对照组;2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运动疗法对困难撤机患者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机械通气患者实施T管脱机阶段使用加温器进行热湿化的气道管理效果。  方法  将60例使用有创机械通气、经治疗后具备脱机指征的重症患者用简单随机法分为T管脱机组(对照组, 30例)和T管加温器脱机组(研究组, 30例), 对照组使用T管连接可调节输液器, 控制湿化液速度, 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 使用加温器置于可调节输液器距T管10 cm处, 进行加温湿化。观察两组患者痰液黏稠度、刺激性咳嗽、气道出血、痰痂形成情况, 是否成功拔除气管插管, 血氧饱和度及平均带管时间。  结果  研究组在痰液黏稠度(P=0.03)、刺激性咳嗽(P=0.04)、气道出血(P=0.01)、痰痂形成(P=0.02)方面, 气道管理效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研究组血氧饱和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3), 平均带管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拔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4)。  结论  T管加温湿化在机械通气患者试脱机阶段可有效稀释痰液, 减少气道并发症, 增加氧疗效果, 取得很好的气道管理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