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新辅助化疗后腋窝淋巴结转移乳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广东省东莞市人民医院乳腺科收治的94例浸润性乳腺癌女性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拟接受4~8个周期的新辅助化疗,化疗结束后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  相似文献   

2.
唐杰  张晶  王娟  刘开江 《实用医学杂志》2012,28(17):2934-2935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对ⅡB期宫颈癌患者腹腔镜下根治术的影响。方法:40例ⅡB期宫颈鳞癌患者采用TP方案化疗,其中紫杉醇用量150mg/m2,顺铂用量60mg/m2,采用1~2个疗程化疗,化疗间隔21d,化疗结束后28d左右行腹腔镜下宫颈癌根治术。结果:40例均完成腹腔镜下根治术,2例有组织损伤。随访超过3年的28例均无复发。结论:新辅助化疗有利于宫颈癌ⅡB期患者完成腹腔镜下根治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术前经动脉新辅助化疗对Ⅱb期官颈癌的疗效。方法:对24例Ⅱb期宫颈癌患者行1~2个疗程动脉新辅助化疗,经评价后行腹腔镜下广泛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手术.并以同期行同种手术的45例Ⅰb、Ⅱα期宫颈癌患者为对照。结果:在完成动脉化疗后总体缓解率为79.2%.24例Ⅱb期宫颈癌患者均获得行腹腔镜下广泛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手术的机会。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清扫淋巴结个数、术后膀胱功能恢复时间、淋巴结转移率上与同期行相同术式的Ⅰb、Ⅱα期宫颈癌患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术前行动脉新辅助化疗后可以缩小宫颈肿瘤体积,改善宫旁浸润情况,降低手术难度,提高手术切除率,同时可减少淋巴结转移及消除亚临床病灶,有利于改善Ⅱb期宫颈癌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比术前未接受化疗和术前接受新辅助化疗两组乳腺癌患者前哨淋巴结活检的结果,探讨对术前接受新辅助化疗后降期的患者以核素法行前哨淋巴结活检的临床价值。方法以本院2006年4月~2009年3月期间收治的99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前未行化疗组60例,临床分期为T1~2N0M0,直接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前新辅助化疗组39例,临床分期T2~3N0M0,患者术前先给予3~4个疗程的新辅助化疗,降期为T1~2N0M0后再行前哨淋巴结活检。所有患者术前均经乳晕下4点平均注射99m锝标记的非过滤硫胶体,术中用γ探针探测腋窝具有放射活性的前哨淋巴结并切除,然后常规清扫腋窝Ⅰ、Ⅱ组淋巴结。术后对前哨淋巴结活检和腋窝淋巴结清扫的病理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A组成功率、假阴性率、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8.3%、3.3%、96.7%、100%、98.3%、100%和96.7%。B组分别为100%、10%、90%、100%、94.9%、100%和90.5%。两组比较假阴性率、准确性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对新辅助化疗后降期的局部进展期乳腺癌患者,以核素法行前哨淋巴结活检仍能够获得较高的成功率,同早期乳腺癌患者相比假阴性率没有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NACT)对Ⅰb2-Ⅱb期宫颈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10年12月间收治的Ⅰb2-Ⅱb期宫颈癌9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观察组51例术前予紫杉醇+卡铂方案化疗2个疗程,化疗结束后2~4周行手术治疗;对照组42例直接手术;2组年龄、病理类型、肿瘤分期等基线资料均衡。比较2组治疗后癌块消退情况及术后病理方面的差异。结果观察组51例患者行NACT治疗有效率为86.27%(44/51),其中完全缓解9例(17.65%),部分缓解26例(50.98%),轻微缓解9例(17.65%);观察组术后病理示宫颈深肌层浸润(35.29%vs69.05%)、宫旁浸润(27.45%vs59.52%)、盆腔淋巴转移(11.76%vs30.95%)、阴道切缘阳性(0vs14.29%)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术前NACT治疗可缩小Ⅰb2-Ⅱb期宫颈癌癌块体积,提高手术切除率,降低淋巴结转移率。  相似文献   

6.
高岩  彭芝兰 《华西医学》2007,22(3):513-514
目的:检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宫颈鳞癌及新辅助化疗(NACT)前后血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水平,研究其与宫颈鳞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探讨VEGF与NACT疗效的相关性,能否作为新辅助化疗疗效的预测指标。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47例CIN、28例宫颈鳞癌和30例新辅助化疗前、后以及10例正常对照组患者的血清VEGF水平,分析新辅助化疗是否影响其变化。结果:(1)正常组织、CINⅢ及宫颈鳞癌组三组患者血清VEGF水平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呈逐渐升高趋势。(2)血清VEGF水平与宫颈鳞癌分期、病理分级及淋巴结转移有关。(3)NACT后,临床完全缓解3例,部分缓解21例,总有效率(CR+PR)为80%。(4)NACT后患者血清VEGF水平明显降低(P〈0.05);在临床有效组NACT后较NACT前下降明显(P〈0.01),而临床无效组NACT前后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鳞癌血清VEGF水平明显升高;NACT后血清VEGF明显下降,且与新辅助化疗疗效呈负相关,说明宫颈鳞癌患者血清VEGF水平可以预测NACT化疗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的化疗方案在Ⅰ b2~Ⅱb期宫颈鳞癌术前辅助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Ⅰ b2~Ⅱb期宫颈鳞癌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遵循随机化原则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为TP(紫杉醇联合顺铂)方案组和PVB(顺铂联合长春新碱及博莱霉素)方案组.观察两组的近期疗效及宫旁浸润、脉管栓塞、淋巴结的转移、毒副反应等情况.结果:TP方案组临床近期有效率为93.3%,PVB方案组临床近期有效率为83.3%,两组方案的有效率差异无统计意义.但在毒副反应方面,TP方案组要高于PVB方案组(P<0.05).结论:两组不同的新辅助化疗方案对治疗Ⅰ b2~Ⅱb期宫颈癌均有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不良反应及副作用上,PVB方案较TP方案少.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根治术前采用单纯新辅助化疗、新辅助腔内放疗及二者联合用于治疗Ib2/IIa2期子宫颈鳞癌对患者手术、术后辅助治疗方式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对中国医学院肿瘤医院2001年1月至2013年12月接受术前新辅助治疗联合根治性手术的Ib2/IIa2期宫颈鳞癌患者32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术前3种新辅助治疗方法分为3组:单纯化疗组(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alone,NAC)、单纯腔内放疗组(B)和化疗联合腔内放疗组(NAC+B)。比较各组新辅助治疗的有效率(完全缓解+部分缓解)、术后危险因素的比例、术后辅助治疗情况及复发生存情况。采用SPSS 24.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各组间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复发及生存率的比较采用log-rank分析。结果:NAC组109例,B组90例,NAC+B组125例。中位随访时间57个月。3组发病年龄、分化程度、宫颈肿瘤生长类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B组无脱发、无3~4度的骨髓及消化道不良反应发生。NAC组和NAC+B组的3~4度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及消化道反应的发生率相当。3组之间术中输血比例、输尿管损伤的发生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NAC组、B组和NAC+B组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55.0%,48.8%和60.0%(P=0.270);三组术后危险因素的比例:宫旁受侵0.9%,1.1%和1.6%;切缘阳性1.8%,1.1%和0%;淋巴结转移22.0%,28.9%和21.6%;淋巴脉管间隙受侵16.5%,12.2%和12.8%;深间质受侵:58.7%,55.6%和51.2%,3组间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术后接受放疗或放化疗的比例分别为57.8%,62.2%和52.0%(P=0.317)。全组5年无复发生存率(DFS)和5年生存率(OS)分别为87.0%和91.0%。3组5年DFS分别为92.0%,80.0%和86.4%(P=0.056),5年OS分别为94.0%,85.6%和92.0%(P=0.097)。结论:3种新辅助治疗方法联合根治性手术治疗Ib2/IIa2期宫颈癌可获得较好的效果,3组间的5年生存率无明显差别。化疗联合腔内放疗与单一新辅助治疗相比,不能降低术后辅助放疗的比例。  相似文献   

9.
进展期胃癌新辅助化疗的现状与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胃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世界范围内其发病率仅次于肺癌,位居第二.但在我国每年胃癌的发病率为60/10万,死亡率为30/10万,仍位居所有恶性肿瘤的首位~([1]).我国胃癌死亡率居高不下的原因是早期诊断率低(Ⅰ期仅占10%左右),手术根治切除率低(约占50%~65%),根治术后转移复发率高(约占50%).根治性手术仍是胃癌治疗的主要手段,但是提高手术技术和扩大淋巴结清扫范围并未显著提高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胃癌与其他实体瘤一样,均是病灶在器官局部却有扩散、转移行为的全身性疾病,单独手术疗效有限,必须综合治疗.围手术期化疗起辅助治疗作用,但对于局部进展转移期胃癌,化疗却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在临床上开展的术前化疗,即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T)在提高手术根治切除率,减少复发,提高术后远期生存率方面显示出了积极意义,现对其现状及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CT灌注成像预测宫颈鳞癌新辅助化疗后微小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方法 收集在我院接受新辅助化疗并手术的46例宫颈鳞癌患者,根据术后病理是否存在微小淋巴结转移(转移淋巴结短轴径<10 mm)及短期随访淋巴结转移的情况将其分为无微小淋巴结转移组(n=32)和存在微小淋巴结转移组(n=14),比较其CT灌注参数并分析其诊断价值。结果 存在微小淋巴结转移组的肿瘤化疗前肿瘤最大直径、血流量(BF)、血容量(BV)均大于无微小淋巴结转移组(P均<0.05);两组间化疗后肿瘤最大直径、渗透性、达峰时间(TT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F、化疗前肿瘤最大直径是新辅助化疗后微小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ROC曲线显示BF[AUC=0.86,P<0.001,95%CI(0.75,0.96)]较化疗前肿瘤最大直径[AUC=0.70,P<0.02,95%CI(0.54,0.88)]对宫颈鳞癌新辅助化疗后是否存在微小淋巴结转移具有更高的预测价值。结论 CT灌注成像对预测宫颈鳞癌新辅助化疗后微小淋巴结转移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是由Gould于1960年研究唾液腺癌时提出,指原发肿瘤区域淋巴汇流到达的第一站,即临床最先出现转移的一组淋巴结。如果SLN无肿瘤转移,理论上原发肿瘤引流区域中的其他淋巴结就不会发生肿瘤的转移。  相似文献   

12.
随着近年来新辅助化疗在乳腺癌治疗领域中的应用,其在增加保乳率及肿瘤降期方面有着明显优势。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对前哨淋巴结的评估影响患者的后续治疗及预后,但是新辅助化疗前患者腋窝淋巴结临床状态影响患者最终治疗决策,且仍存在争议。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关于新辅助化疗后前哨淋巴结活检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肿瘤的新辅助化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orprimarychemotherapy,NCorPCT)是指在局部治疗(手术或放疗)之前给予的全身化疗,也称早期化疗。目前它已成为某些肿瘤(如乳腺癌、骨肉瘤、胃肠道肿瘤、肺癌、女性生殖系肿瘤、头颈部肿瘤等)综合治疗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新辅助化疗的基本理论为:(1)术前化..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先期化疗Ⅰb2~Ⅱb期宫颈鳞癌的疗效。方法2005年1月至2006年8月应用先期化疗1~2程,对16例Ⅰb2~Ⅱb期宫颈鳞癌患者进行治疗,其中9例达到降分期或肿瘤明显缩小行宫颈癌根治术,7例效果不显行根治性放疗 同步化疗。结果先期化疗对16例Ⅰb2~Ⅱb期宫颈鳞癌降分期或肿瘤明显缩小的有效率为56.25%。结论先期化疗使Ⅰb2~Ⅱb期宫颈鳞癌患者达到降分期或肿瘤明显缩小的目的,从而使手术更为彻底或使部分不能手术的患者获得了手术机会,并减少预后不良因素,改善了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5.
探讨miR-21在宫颈鳞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其与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1年1-8月在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妇瘤科住院接受治疗的7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宫颈鳞癌伴淋巴结转移者23例,宫颈鳞癌不伴淋巴结转移者39例,正常对照组12例,应用茎环实时荧光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RT-PCR)检测血清标本中miR-21表达情况.采用多个独立样本的非参数检验分析,对其中任意两组的比较采用秩和检验分析.结果:3组miR-21表达水平差异有显著性(P<0.05),对3组进行两两比较,宫颈鳞癌伴淋巴结转移组的血清miR-21表达水平较不伴淋巴结转移组及正常对照组升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鳞癌不伴淋巴结转移组血清中miR-21表达水平同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miR-21在宫颈鳞癌淋巴结转移预测方面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不同疗程新辅助化疗对早期巨块型宫颈癌患者的疗效差别。方法收集59例接受新辅助化疗的早期巨块型宫颈癌患者:16例行1个疗程新辅助化疗,43例行2个疗程新辅助化疗。对比两组之间化疗有效性、术中情况及术后病理特征的差异。数据采用t检验及χ~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6例接受1个疗程新辅助化疗的患者中有效者10例,有效率为62.5%;43例接受2个疗程新辅助化疗的患者中有效者41例,有效率为95.3%;2个疗程新辅助化疗的有效率更高(P=0.000)。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率分别为:(3.58±0.46)h和(3.55±1.06)h、(313.75±130.22)ml和(283.95±358.21)ml以及43.8%和69.8%,两组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2个疗程新辅助化疗患者术后淋巴脉管间隙浸润率更低(7.0%及31.3%,P=0.046)。结论 2个疗程新辅助化疗较1个疗程新辅助化疗的有效率更高,可以降低淋巴脉管间隙浸润率,有利于控制微转移灶,建议宫颈癌新辅助化疗至少进行2个疗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新辅助化疗(NACT)前后食管鳞癌淋巴结CT表现,并分析其预测术后pN分期的效能。方法 回顾性分析124例经胃镜活检病理确诊食管鳞癌并接受NACT患者化疗前后CT资料。比较NACT前后淋巴结总数、最大长/短径、长/短径均值、长/短径变异系数(CV),绘制NACT前后不同大小淋巴结所占比例分布图。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方法分析不同淋巴结径线标准下阳性淋巴结数目预测食管鳞癌术后pN分期的效能。结果 食管鳞癌NACT前后淋巴结总数、最大长/短径、长/短径均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而淋巴结长/短径CV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NACT前后不同大小淋巴结分布比例无明显变化。ROC曲线结果显示,以NACT前后不同径线为标准判断阳性淋巴结数目预测术后pN分期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65~0.71。结论 NACT前后食管鳞癌患者淋巴结CT表现存在一定差异;针对不同径线淋巴结采用相应标准判断的阳性淋巴结数目有助于预测术后pN分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超声联合免疫组织化学指标预测新辅助化疗(NACT)后乳腺癌转移性腋窝淋巴结病理完全缓解(pCR)的价值.方法 纳入155例接受NACT的乳腺癌伴腋窝淋巴结转移患者,根据腋窝淋巴结清扫(ALND)术后病理结果将其分为pCR组(n=59)及非pCR组(n=96);比较2组NACT前免疫组织化学指标及乳腺癌病灶及腋...  相似文献   

19.
新辅助化疗是应用于局部治疗前的系统性化疗。新辅助化疗优势显著,其可使肿瘤降期,提高部分患者的手术率和保乳率;且对于部分达到病理完全缓解率(p CR)的患者,可预测并改善预后。近年新辅助化疗的研究逐步深入,其适应证随之扩大,乳腺癌分子分型理念也推动了个体化化疗方案的进展。本文对新辅助化疗的优势、适应证及化疗方案进行介绍,并从分子分型角度总结了不同亚型乳腺癌的新辅助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20.
手术和放疗是宫颈癌主要有效的治疗手段,近年来宫颁癌的化学治疗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其中,以新辅助化疗的进展最为显著.本文网顾性分析我院通过血管性介入化疗和静脉全身化疗两种不同新辅助化疗途径对Ⅰb2~Ⅲb期子宫颈癌患者治疗的疗效和预后,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