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硬膜外麻醉复合静脉全麻与硬膜外麻醉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择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硬膜外组和复合组各40例,对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氧饱和度(SpO2)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气腹后5min的MAP、HR均较麻醉前明显增高(P〈0.01),复合组在气腹后5min的MAP、HR仍较麻醉前高(P〈0.05),而硬膜外组组基本保持麻醉前水平。复合组气腹后5minSpO2明显增加(P〈0.01);而硬膜外组SpO2较麻醉前改变不明显(P〉0.05)。硬膜外组与复合组术中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0.025%和0.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清醒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均未出现与麻醉相关的并发症。结论硬膜外麻醉复合静脉全麻优于硬膜外麻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LC)的可行性、安全性。方法随机将LC6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静脉全麻)与观察组(静脉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每组30例。观察术中血压(BP)、心率(HR)、吸入全麻药浓度及麻醉苏醒时间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气腹前后及拔管5min、10minHR、SBP、DBP变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毕患者苏醒时间对照组为(21.8±5.5)min,观察组为(11.9±4.4)mim,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C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对循环和呼吸的干扰小,清醒质量高且经济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不同麻醉方法对高血压妇科手术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8年3月至2012年3月期间在我院接受高血压妇科手术的患者100例,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的50例患者均予以硬膜外复合全麻,对照组的50例患者予以单纯全麻,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收缩压(SBP)、平均压(MAP)、心率(HR)以及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结果 对照组患者插管及拔管时的收缩压、平均压、心率均明显高于麻醉前(P<0.05);观察组患者插管及拔管时的收缩压、平均压、心率与麻醉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插管及拔管时的收缩压、平均压、心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的平均苏醒时间为(31.4±7.6)min,平均拔管时间为(57.3±15.0)min,对照组患者的平均苏醒时间为(12.2±3.2)min,平均拔管时间为(17.0±5.3)min,观察组患者平均苏醒时间和平均拔管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与单纯全麻比较,硬膜外复合全麻对高血压妇科手术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更加良好,更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在食管癌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58例食管癌择期手术患者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纽和对照纽。观察组29例,先行硬膜外穿刺置管后再行气管内插管全麻;对照纽29例,仅用全身麻醉。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围麻醉期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术后苏醒时间、苏醒质量和拔管时间。结果两组患者的麻醉前(H0)MAP、HR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1、H2、H3、H4四个时间点的MAP和H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自主呼吸恢复、拔管和定向力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静脉全麻加硬膜外阻滞麻醉应用于食管癌手术的麻醉效果好,能减少麻醉药物使用量,且患者术后恢复较快。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不同麻醉方法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本院进行腹腔镜手术的60例妇科患者,根据其麻醉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均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观察组30例,均采用插管全身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结果经过分析,观察组患者麻醉前后的平均动脉压(MAP)、脉搏氧饱和度(SpO2)及心率(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麻醉前后的MAP、SpO2及H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麻醉前后的MAP、SpO2及HR稳定性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清醒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插管全身麻醉的应用效果要优于连续硬膜外麻醉,可以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不同麻醉方式应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的临床效果,探讨最佳的麻醉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妇科腹腔镜手术治疗的10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硬膜外麻醉下进行腹腔镜手术的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进行腹腔镜手术的52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的临床麻醉效果。结果两组的麻醉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气腹后20min以及术后30min的收缩压(SB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进行腹腔镜手术具有良好的麻醉效果,能够减少机体应激反应、安全性更佳,可以作为妇科腹腔镜手术首选的麻醉方案。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采取全身麻醉(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 80例接受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术中采用全身麻醉,研究组术中采用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肌松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麻醉诱导前,两组HR、M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切皮时、气腹20 min、术毕,两组HR、MAP均高于麻醉诱导前,但研究组HR、MAP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呼吸恢复时间(8.36±1.67)min、苏醒时间(8.58±2.13)min、拔管时间(16.36±2.58)min均短于对照组的(13.35±2.42)、(14.35±2.53)、(21.68±3.52)min,术后VAS评分(4.01±0.43)分低于对照组的(5.26±0.6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肌松优良率95.00%高于对照组的7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全身麻醉(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与单纯全麻应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0年2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妇科腹腔镜手术相关病例资料共计180例,根据麻醉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0例。对照组患者单纯全麻后进行手术,观察组患者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后进行手术。观察比较两组患者麻醉前、插管时和拔管时3个时间点的血压、心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麻醉前血压、心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插管时和拔管时两组患者血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插管时,两组患者心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对照组患者插管时和拔管时血压均较麻醉前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较单纯全麻应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血压、心率波动小,具有更好的麻醉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对子宫肌瘤腹腔镜手术患者采取不同给药方式对右美托咪定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 在我院接受不同给药方式的子宫肌瘤腹腔镜手术患者中随机抽取64例,根据给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32例,持续注射给药)和观察组(32例,单次注射给药),对比两组麻醉苏醒效果。结果 观察组术后拔管时间(16.24±1.72)min,苏醒时间(3.51±0.54)h,术中麻醉评分(4.54±0.42)分,显著优于对照组[术后拔管时间(20.37±2.56)min,苏醒时间(5.16±0.34)h,术中麻醉评分(3.46±0.35)分](P <0.05)。观察组T2时HR(70.82±9.45)次/min,T3时HR(75.36±8.70)次/min,T4时HR(77.34±9.55)次/min,低于对照组[T2时HR(77.12±8.89)次/min,T3时HR(82.10±10.43)次/min,T4时HR(85.69±11.24)次/min](P <0.05)。观察组T2时MAP(98.35±9.42)mm Hg,高于对照组[T2时MAP(88.72±8.24)mm Hg](P <0.05...  相似文献   

10.
马亚  王先锋 《现代医药卫生》2014,(7):1040+1046-1040,1046
目的:观察术前实施喉罩通气技术对腹腔镜手术治疗的妇科患者的临床麻醉效果。方法选择42例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的妇科患者,按照入院时间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式进行妇科手术麻醉,观察组采用喉罩通气技术进行妇科手术麻醉,观察两组患者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麻醉效果(90.5%,19/21)明显优于对照组(71.4%,15/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术后苏醒时间和术后住院治疗时间[分别为(3.17&#177;0.74)h、(3.19&#177;0.52)d]明显短于对照组[分别为(7.15&#177;1.42)h、(6.46&#177;1.2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麻醉后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水平[分别为(84.29&#177;8.81)次/分、(88.92&#177;12.14)mm Hg(1 mm Hg=0.133 kPa)]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05.82&#177;11.95)次/分、(102.38&#177;17.56)mm 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结论应用喉罩通气技术对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妇科患者实施术前麻醉能缩短苏醒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维持患者HR和MAP稳定,临床麻醉效果明显,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采用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与全麻在食管癌手术中的效果。方法本文将选取我院近几年所收治的58例ASAⅠ~Ⅱ级食管癌择期手术患者,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和对照组(全麻),同时在术中详细记录两组患者的平均心率(HR)、动脉压(MAP)、全麻药用量、术后苏醒时间、苏醒质量以及拔管的时间等相关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通过临床统计数据显示,观察组患者麻醉期HR、MAP值在拔管时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全麻用药量与对照组相比显著较低;两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完全清醒拔以及出气管导管时间,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由于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具有平稳的麻醉效果而在食管癌手术中其效果也是最好的,尤其是适用于老年患者。因此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在老年患者上腹部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48例行上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观察组患者行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对照组患者行单纯全身麻醉,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变化情况以及麻醉药用量和术后躁动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切皮时和拔管后的HR值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在切皮时、术中45 min以及拔管后的MAP值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麻醉药物用量均少于对照组患者,术后躁动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式,适用于老年上腹部手术患者。  相似文献   

13.
两种麻醉方法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硬膜外腔阻滞麻醉和全身麻醉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106例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全麻组和硬膜外组各53例,分别于麻醉前、气腹后20min、术毕放气后10min检测两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血氧饱和度等变化。结果硬膜外组清醒时间(7.1±2.5)min明显快于全麻组的(20.8±6.3)min(t=2.068,P〈0.05),气腹后20min,全麻组的心率(91±17)次/min明显快于麻醉前(t=2.593,P〈0.05),且明显高于硬膜外组(t=3.417,P〈0.05);气腹后20min,硬膜外组的血氧饱和度较麻醉前明显下降(t=2,806,P〈0.05),且明显低于全麻组(t=3.917,P〈0,05)。结论妇科腹腔镜手术全麻并不明显优于硬膜外麻醉,但二者均应加强临床血流动力学的检测。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观察硬膜外麻醉复合吸入全麻与全凭静脉麻醉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2012年1月-2013年8月该院行腹部手术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的麻醉方式为全凭静脉麻醉,观察组为硬膜外麻醉复合吸入全麻。对比分析2组的麻醉效果及手术情况。结果观察组的全麻药物用药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围麻期间MAP及HR稳定性显著优于对照组,术后拔管时间、恢复时间以及苏醒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麻醉复合吸入全麻用于腹部手术可维持手术循环状况的稳定性,并减轻患者的应激反应,患者的麻醉苏醒质量较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6月至2010年6月我院收治的60例择期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的患者,按入院时间先后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全麻的方法,观察组采用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的方法。比较两组子宫松弛度、麻醉用药量、手术时间、苏醒时间及血流动力学变化等。结果观察组子宫松弛度优于对照组;全麻用药量、手术时间及术后苏醒时间均少于对照组;麻醉期观察组心率、平均动脉压均比对照组低且平稳。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用于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具有子宫松弛度好、全麻用药量少、手术时间短、血流动力学稳定、苏醒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啶(DEX)复合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02例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诱导前分别给予DEX 0.4ug/Kg和0.8ug/kg,麻醉诱导维持方法相同。结果:两组患者麻醉前、诱导后HR和M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DEX0.4ug/Kg)切皮后和拔管后心率(HR)及平均动脉压(MAP)高于对照组;麻醉诱导时及切皮后30min内丙泊酚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术后苏醒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麻醉诱导前泵注0.4ug/Kg DEX,可减少丙泊酚用量,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有利于手术安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辅以小剂量丙泊酚泵注进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麻醉效果及可行性.方法:选择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Ⅰ组采用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辅以小剂量丙泊酚泵注:Ⅱ组采用气管插管静吸复合全麻,监测并纪录气腹前、气腹后10 min、20 min、30 min排气后10 min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频率(R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呼气末二氧化碳(PE1CO2)变化,气腹后患者的反应及停药-苏醒情况.结果:两组气腹前后MAP、HR、SpO2、PE1CO2变化均在正常范围内,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从停药至苏醒时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提示Ⅰ组术后苏醒快.结论: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辅以小剂量丙泊酚静脉泵注具有麻醉效果确切,有效抑制腹腔镜手术中的应激反应.生命体征较为平稳等优点,患者术后易唤醒且安静,呼吸道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氯胺酮复合丙泊酚辅助小儿骶管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2例拟行下肢手术的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氯胺酮复合丙泊酚麻醉,观察组采用氯胺酮复合丙?自酚辅助骶管麻醉。观察麻醉前、术中及术后10rain的动脉压(MAP)、心率(HR)和动脉血氧饱和度(SpO2)变化以及术后苏醒时间和术中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中HR均较麻醉前明显上升,术后10min观察组HR明显低于对照组[(118.6±6.7)mmHgVS(133.8±6.8)mmHg,P〈0.05],与麻醉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18.6±6.7)次/minVS(117.2±6.5)次/min,P〉0.05];两组患者术中MAP均较麻醉前上升,术后10min观察组MAP下降至麻醉前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64.6±3.7)mmHgVS(76.8±6.9)mm Hg,P〈0.05];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10minSpO2无明显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氯胺酮复合丙泊酚辅助小儿骶管麻醉效果满意,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腹腔镜行胆囊切除术的临床麻醉效果。方法 80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的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以患者住院时间单双数为依据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全身麻醉方式进行麻醉,观察组采用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方式进行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两组患者诱导前及诱导后平均动脉压(MAP)及心率(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在气腹及手术结束时MAP和H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采用不同麻醉进行麻醉后其吸入七氟烷浓度及麻醉药用量、恢复清醒时间、拔管时间、呼吸恢复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方式应用于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中可有效的减少对患者呼吸系统的影响,血流动力学稳定,且可促进患者术后及早恢复清醒,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不同的两种麻醉方法应用于直肠癌根治术时的全麻用药量、血流动力学和拔管时间等进行比较,探讨其麻醉效果。方法选择明确诊断为直肠癌并择期行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36例,按照随机方法分为2组,每组18例。A组(对照组)采用单纯全麻方法,B组(复合组)采用全麻复合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对患者插管后、术中,拔管时的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进行监测并详细记录全麻用药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输血量以及术毕拔管时间等。结果两组患者麻醉后、术中、拔管时比较,复合组患者的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均相对平稳,对照组均出现MAP升高、HR增快,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术中输血量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肠癌根治术采用全麻复合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具有麻醉效果好、血流动力学平稳、术后清醒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