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观察与评价口外前方牵引矫治骨面型Ⅲ类错的美容效果。方法   应用口外颏帽装置和口内固定矫治器附加Nance腭弓或横腭杆联合前方牵引 ,矫治骨面型Ⅲ类错 ,比较矫治前后的软硬组织X线头影测量。结果  本研究 6 6例骨面型Ⅲ类错 ,经口外牵引矫治后 ,患者面型表现为软组织面突角减小 4 6 1度 ,面中突度增加 2 6 3度 ,上唇明显前移 ,颏点后移、凹面型明显改善 ,但下唇位置与颏突度无明显变化。结论  口外前方牵引可刺激和促进上颌软组织前移 ,临床美容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与评价上颌前方牵引矫治器矫治骨性Ⅲ类错(牙合)后软组织侧貌的变化.方法 选取24例骨性Ⅲ类的生长发育期患者,应用上颌前方牵引器矫治骨面型ⅢI类错(牙合),矫治完成后比较治疗前后的头影测量数据,分析与侧貌有关的测量指标.结果 本研究24例骨性Ⅲ类错(牙合),经上颌前方牵引器矫治后,患者软组织面角减小,H角增大,上唇突点前移,上唇凹点前移,下面高增加,且有统计学意义.但下唇位置无明显变化.结论 上颌前方牵引矫治器显著改善患者的凹面型,使患者侧貌更协调美观,下颌软组织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提高和评价口外牵引正畸治疗Ⅲ类骨面型错(牙合)畸形的临床效果. 方法:采用作者自己设计的口外牵引装置,联合应用口内方丝弓矫治器及附加腭弓和前腭板,对上颌骨进行整体前方牵引. 结果:本组反(牙合)均得到解除,Ⅲ类凹面型正侧位观基本已过渡到正常或比较令人满意的Ⅰ类面型.磨牙关系矫治前完全近中(牙合)24例中16例矫治后成为中性(牙合)关系,8例轻度近中(牙合)及32例开始近中错(牙合),矫治后均为中性(牙合)关系.结论:Ⅲ类口外牵引正畸治疗骨面型错(牙合)效果明显而肯定,对上(牙合)后缩畸形矫治,即使是生长发育快速期接近完成,通过口外重力和坚持较长时间牵引,也同样收到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4.
李璟 《吉林医学》2011,(20):4074-4075
目的:观察前方牵引矫治替牙期骨性Ⅲ类错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7例替牙期骨性Ⅲ类错患者用前方牵引矫治,并对矫治前后的头颅侧位片进行测量比较。结果:通过使用前方牵引矫治替牙期骨性Ⅲ类错,上颌骨前移,上唇前移,软组织侧貌明显改善。结论:前方牵引矫治替牙期骨性Ⅲ类错,能促进上颌骨生长前移,并能抑制下颌骨生长,是矫治替牙期骨性Ⅲ类错的简单易行的方法,通过早期矫治,进行生长改良,可以减少以后进行正颌手术的几率。  相似文献   

5.
He型、骨型、软组织面型的相关表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深入了解He型、骨型、软组织面型在各类错He中的相互关系,探讨错He形成机制。方法:随机抽取12-15岁安氏各类错He患者440名及正常He者60名,采用概率计算法得出各类错He骨型与软组织面型的分布,并计算各类错He之间以及它们与正常He间13个颅面骨骼基本组分变异范围的交叉范围。结果:He型与骨型、He型与软组织面型之间不一致的现象以Ⅱ类错He最为明显,其次是Ⅲ类错He,Ⅰ类错He差别最小;各类错He以及它们与正常He间颅面骨骼基本组分的变异范围存在相当大的交叉,彼此之间没有明确的分界点。结论:为做出合理的矫治设计,达到更好的矫治效果,有必要对He型、骨型、软组织面型鉴别诊断;大部分错He不存在明显的骨面型异常,骨面型异常主要是代偿机制失调所致,垂直向的代偿能力比矢状向强。  相似文献   

6.
双期矫治较大年龄骨性Ⅲ类错He的硬组织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一种适合于较大年龄骨性Ⅲ类错He的新型双期矫治方法并评价其对硬组织改变的效果。方法:选取30例10~15岁骨性Ⅲ类错He患者,将治疗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给予上颌前方牵引配合快速扩弓进行治疗,约半年之后开始第二阶段多曲方丝弓技术直至咬合关系达理想状态,给予保持。结果:所有患者经两个阶段治疗后,上颌及上切牙前移,下颌向后下旋转.伴下切牙后移,均显著改善了骨性Ⅲ类错He患者的咬合关系。结论:前方牵引可使骨改建,多曲方丝弓技术可产生牙性代偿及部分牙槽骨改建,将前方牵引与多曲方丝弓技术相结合矫治骨性Ⅲ类错He疗效好,疗程短。  相似文献   

7.
提高和评价口外牵引正畸治疗 类骨面型错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作者自己设计的口外牵引装置 ,联合应用口内方丝弓矫治器及附加腭弓和前腭板 ,对上颌骨进行整体前方牵引。结果 :本组反均得到解除 , 类凹面型正侧位观基本已过渡到正常或比较令人满意的 类面型。磨牙关系矫治前完全近中 2 4例中 16例矫治后成为中性关系 ,8例轻度近中及 32例开始近中错 ,矫治后均为中性关系。结论 : 类口外牵引正畸治疗骨面型错效果明显而肯定 ,对上后缩畸形矫治 ,即使是生长发育快速期接近完成 ,通过口外重力和坚持较长时间牵引 ,也同样收到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比成人骨性Ⅱ、Ⅲ类错郃三种不同垂直骨面型拔牙矫正后颏部软组织变化,探讨拔牙矫治对Ⅱ、Ⅲ类错郃颏部软组织的影响,评估不同骨性错郃及骨面型对拔牙矫正侧貌改善的敏感性。方法 随机选择成年骨性Ⅱ、Ⅲ类错郃患者50例,按垂直骨面型进行分组,每组患者10例。矫治前后分别拍摄头颅侧位片进行测量和统计学分析。结果 矫治后,骨性Ⅱ类、Ⅲ类错郃高、均角组颏唇角(LL-B′-Pog′)均明显减小,P<0.01,且高角组矫治前后的变化值高于均角组,P<0.05。骨性Ⅱ类错郃高角组矫治后颏前部厚度(Pog-Pog′)、颏沟倾角(Pog′B′-FH)、下唇倾角(B′LL-FH)均增大,P<0.05;颏部长度(LL-Pog′)减小,P<0.01;低角组下唇突度(LL-E)减小,P<0.01。骨性Ⅲ类错郃治疗后高角组下唇突度(LL-E)、B′LL-FH、颏前部厚度(Pog-Pog′)均明显减小,P<0.05,颏唇沟深度(B′-LLPog′)、Pog′B′-FH均增大,P<0.01。均角组仅B′LL-FH明显减小,P<0.01。高角组中,骨性Ⅲ类错郃LL-B′-Pog′、Pog-Pog′、B′LL-FH矫正前后的变化值均高于骨性Ⅱ类错郃,P<0.01,均角组中,骨性Ⅲ类错郃LL-B′-Pog′矫正前后的变化值高于骨性Ⅱ类错郃,P<0.01。 结论 成人骨性Ⅱ、Ⅲ类错郃不同垂直骨面型患者拔牙矫正后颏部软组织与侧面容貌均趋于和谐。拔牙矫治对高角型患者颏部软组织的改变相对明显,尤其对骨性Ⅲ类错郃的改变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9.
用自已设制的Ⅲ类口外固力预成矫治装置,对48例Ⅲ类骨面型错He进行矫治,疗效满意。口外牵引是骨面型错He正畸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应根据患者的年龄、耐受力及病情选择最佳治疗时机及矫治力,并应注意舌肌功能的训练。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宁波地区不同矢状骨面型患者的颏部形态是否存在差异,以及两者之间的相关关系。方法选取90例12~15岁的女性错颌畸形患者为研究对象,I类、II类及III类骨面型各30例,比较分析不同矢状骨面型间的颏部软硬组织形态特征。结果III类骨面型组的下颌颏角、颏突度、颏突度及颏后突度均大于I类和II类骨面型组(P〈0.05),II类骨面型组的颏凹陷度和颏唇沟深度较I类;NIII类骨面型大(P〈0.05)。结论宁波地区青少年不同矢状骨面型问的颏部软硬组织形态存在差异,在制定矫治计划时需要充分考虑。  相似文献   

11.
用自己设制的Ⅲ类口外固力预成矫治装置,对48例Ⅲ类骨面型错(牙合)进行矫治,疗效满意。口外牵引是骨面型错(牙合)正畸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应根据患者的年龄、耐受力及病情选择最佳治疗时机及矫治力,并应注意舌肌功能的训练。  相似文献   

12.
改良型ACTIVATOR矫治反He对颅颌面三维结构改变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改良型ACTIVATOR矫治早期反He对颅颌面三维结构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型ACTIVATOR矫治乳牙期及替牙前牙反He80人,对治疗前后的He模型、薛氏位关节片及头颅侧位片投影测量进行分析。结果:①上下颌牙弓宽度治疗前后无明显改变;②上颌长度及突度增大,上切牙唇倾;③下颌髁突后退至正常位,上下颌基骨关系明显改善,乳牙反He改变最明显,矫治后呈I类骨面型,替牙期反He矫治后仍遗留骨骼异常,骨面型仍属Ⅲ类;④下切牙舌倾及颏角变小更趋严重。结论:改良型ACTIVATOR矫治反He,能有效促进上颌生长,抑制下颌生长,使颅颌面的生长方向趋向正常。  相似文献   

13.
口外前牵引在安氏Ⅲ类骨性错早期矫治中的应用汤亦青王秀蓉(△南京市口腔医院正畸科,南京210008)关键词错,矫治安氏Ⅲ类骨性错是临床上常见的错畸形,早期治疗对于阻断畸形发展,改善患儿面型有重要意义。作者应用支架式前方牵引装置矫治以上颌发育不足...  相似文献   

14.
郑野 《当代医学》2011,17(12):7-8
目的探讨前方牵引对于替牙期骨性Ⅲ类错秴的应用及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替牙期骨性Ⅲ类错秴患者16例,年龄范围6~10岁,应用前方牵引器矫治前牙反,对矫治X线头影测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秴对于替牙期骨性Ⅲ类错秴的前方牵引治疗能够促进上颌骨生长,下颌骨轻度向下向后旋转,软组织面型改善,SNA显著增大,平均增大1.95°,ANB角度增大3.0°。结论替牙期前方牵引治疗骨性Ⅲ类错秴有效,软组织侧貌明显改善,有利于Ⅲ类骨骼畸形的调整。  相似文献   

15.
提高和评价和外牵引正畸治疗Ⅲ类骨面型错He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作者自已 设计的口外牵引装置,联合应用口内方丝弓矫治器及附加腭弓和前腭板,对上颌骨进行整体前方牵引。结果:本组反He均得到解除,Ⅲ同型正侧位观基本已过渡到正常或比较令人满意的Ⅰ类面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恒牙期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使用传动直丝弓技术联合口内自制牵引装置进行治疗后的面部软硬组织形态进行研究.方法 选择2008~2010年来我科就诊的36例恒牙期重度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使用传动直丝弓矫治技术、自制固定前方牵引装置、配合Ⅲ类颌间牵引的方法治疗骨性Ⅲ类错(牙合).在骨性错(牙合)治疗前、中、后分别拍摄曲面断层片、头颅侧位片;治疗前、中、后摄取患者正面像、45°侧面像、90°侧面像和牙齿正面像、侧面像、上下颌(牙合)像;对治疗前、中、后的头颅侧位片、照片分别进行测量分析,对治疗前、中、后软组织面型的变化情况进行研究.结果 研究发现,骨性错(牙合)矫治时间平均为10.3个月.骨性错(牙合)矫治后上颌骨前移而下颌骨相对后退;同时发现前面高有所增加,说明在进行骨性错(牙合)矫治的同时,下颌的生长方向改为向前向下生长;矫治后前牙覆盖正常、wits距明显减小.骨性错(牙合)矫治后的软组织变化情况:14项软组织测量项目中,13项经统计学分析,矫治前、后P〈0.05,有显著性差异;下唇突距和治疗前相比,P=0.063〉0.05,无显著性差异.但是14项软组织测量项目中,矫治后上、下唇都在向着形成更好的软组织侧面型的方向发展.结论 该方法矫治重度骨性Ⅲ类错(牙合)疗程短、见效快,同时减少了手术治疗的痛苦.面型由明显的月牙形脸变为直面形;正侧面观,基本达到Ⅰ类骨面型,上、下唇在美容线上或者在美容线后1~2 mm,均在标准范围内.  相似文献   

17.
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一种错牙合畸形。据最近的研究显示 ,在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中有 42 %~ 6 3 %的患者含有不同程度的上颌骨发育不足因素[1 ] 。在应用前方牵引器、颏兜、FrankⅢ等矫治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的方法中 ,普遍认为前牵引可以早期矫治上颌骨发育不足产生的骨性Ⅲ类错牙合 ,从而改善上颌骨的发育不足 ,使患者获得较理想的面型[2 5] 。目前 ,口外前方牵引已成为正畸临床治疗上颌后缩畸形的主要方法之一。本文应用前方牵引矫治器矫治 1 3例替牙期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患者 ,取得了满意效果 ,现报告如下。1 材…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上颌后牙牙合垫联合前方牵引治疗替牙期骨性Ⅲ类错牙合高角病例的效果及矫治机理。【方法】对 9例患者采用上颌后牙 牙合 垫式矫治器联合前方牵引进行治疗 ,并作治疗前后X线头影测量分析。【结果】上颌骨及上前牙前移 ,前牙覆盖增加 4 18mm(P <0 0 0 1) ;前面高、前下面高及后面高增加 ,上下颌骨无明显旋转 ,面部软组织侧貌有一定改善。【结论】上颌后牙牙合 垫联合前方牵引能有效矫正替牙期骨性Ⅲ类错 牙合 高角病例的矢状关系 ,对垂直向无明显不利影响 ,但不能改变患者的垂直骨面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固定正畸和上颌前方牵引器矫治恒牙列期前牙反He情况和疗效。方法 对18例恒牙列期青少年患者,以上颌快速扩弓装置(6446带环),每日打开螺旋1次,共2周。行支架式口外前主牵引装置牵引。结果 18例均获得满意疗效,面型明显,上颌骨明显前移,正中或轻度近中磨牙关系。结论 在恒牙列早期,应用前方牵引矫治器治疗,仍然可使上颌骨前移,控制下颌骨的旋转及生长速度,使反He患者的面型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20.
前方牵引治疗替牙期高角型骨性Ⅲ类错牙合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上颌后牙牙合垫联合前方牵引治疗替牙期骨性Ⅲ类错牙合高角病例的效果及矫治机理。【方法】对9例患者采用上颌后牙牙合垫式矫治器联合前方牵引进行治疗,并作治疗前后X线头影测量分析。【结果】上颌骨及上前牙前移,前牙覆盖增加4.18mm(P<0.001);前面高、前下面高及后面高增加,上下颌骨无明显旋转,面部软组织侧貌有一定改善。【结论】上颌后牙牙合垫联合前方牵引能有效矫正替牙期骨性Ⅲ类错牙合高角病例的矢状关系,对垂直向无明显不利影响,但不能改变患者的垂直骨面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