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9 毫秒
1.
从 1994年 8月至 2 0 0 0年 10月 ,我们对 10例病人施行了腹腔镜下胆囊造口术。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男性 8例 ,女性 2例。年龄 45~ 78岁 ,平均 67岁。急性化脓性胆囊炎 8例 ,胃癌晚期伴胆总管中下端阻塞性黄疸 2例。  麻醉后 ,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常规建立气腹和穿刺。探查见 10例胆囊均膨大 ,胆汁淤积 ,9例胆囊壁充血水肿 ,胆囊周围有黄绿色炎性渗出液。用分离钳挑起胆囊 ,经锁骨中线穿刺孔行胆囊底穿刺减压后 ,经 18mm扩张器扩张 ,将胆囊底连同扩张器一起拖出腹腔外 ,切开胆囊壁 10mm ,取尽结石 ,颈部嵌顿结石可腹腔内外配…  相似文献   

2.
急性胆囊炎穿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急性胆囊炎合并穿孔时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为31例急性胆囊炎合并穿孔至游离腹腔的病人施行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结果:31例病人均痊愈出院,中转开腹手术1例,手术后并发胆汁漏1例,手术后切口感染2例,无1例病人死亡。与对照组在平均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相比,均优于对照组。结论: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采用正确的手术方法,对急性胆囊炎合并穿孔的病例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可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3.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嵌顿伴积脓52例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刚  胡国治  郭永忠  章炎 《腹部外科》2007,20(3):161-163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嵌顿伴积脓病人的可行性及手术方法.方法 对我院自1997年7月~2006年7月收治的胆囊结石嵌顿伴积脓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52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手术全部成功,术后均放置引流.术后出现胆漏1例,经放置腹腔引流管充分引流后治愈.全组无术后出血、内脏损伤和胆道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对急性胆囊炎伴胆囊壶腹部结石嵌顿和胆囊积脓的病人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可行的,可获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4.
腹腔镜基本知识及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概述内窥镜的出现,使人们不用传统的手术方法达到病人身体内部进行各种诊疗操作成为可能。腹腔镜作为内窥镜的一种,也是随着其他内窥镜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早在1901年,俄罗斯彼德堡的妇科医师Ott就在病人腹前壁作一小切口,插入窥阴器至腹腔内,采用头镜将光线反射进腹腔,观察腹腔内脏情况,并称此为腹腔镜检查。此后腹腔镜不断发展,逐渐成为腹腔病变的重要检查手段之一。1987年法国外科医师PhilipeMouret首次在病人身上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获得成功,轰动了世界外科界,并迅速在世界各国开展起来。在我国,县级以上大中医院…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7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管损伤病人的护理,总结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加强对漏胆、腹腔感染、黄疸等胆管损伤的临床症状的观察,重点阐述了T形管的护理是胆管损伤重建手术后的护理重点。  相似文献   

6.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汁性腹膜炎4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roscopic eholecystectomy,LC)术后腹腔引流液可以间接反映胆道损伤情况。本组2000年11月至2003年6月间收治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病人715例,出现胆汁性腹腔引流4例。其中2例胆囊管漏胆,非手术治疗治愈;2例二次开腹探察未见胆道损伤及漏胆。LC术后胆汁性腹腔引流不一定存在胆道损伤。  相似文献   

7.
腹腔镜胆囊切除的腹腔恶性肿瘤误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腹腔镜胆囊切除的腹腔恶性肿瘤误诊陆林兴1杨廷燕1吴萍山1茅时英2孙一凡2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由于创伤小、恢复快,在治疗胆囊疾病中的地位业已确立。随着经验的积累,胆管损伤、出血、胆漏等并发症也逐渐减少。但随着接受LC病人的增多,也出现了腹腔恶性肿瘤...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用可吸收缝线结扎胆囊管和胆囊血管行免钛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治疗胆囊颈部结石嵌顿无或伴急性胆囊炎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 2008年12月~2010年7月53例胆囊颈部结石嵌顿无或伴急性胆囊炎全麻下行三孔法LC,采用分离钳、电凝钩、吸引器显露胆囊,对胆囊肿大、张力高的病人采用胆囊底、体部穿刺、打孔减压,保持胆囊颈部完整,根据胆囊三角情况采用顺行或逆行方式切除胆囊。解剖出胆囊管和胆囊动脉,用分离钳将长约10 cm的可吸收线(强生公司Vicryl 31 mm 1/2c)送入腹腔,腹腔内打结结扎胆囊管及胆囊血管的近端,远端不结扎用电凝钩电凝直接离断。根据术中情况术后放置或不放腹腔引流管。结果 53例手术全部成功,无中转开腹,未使用超声刀、钛夹及其他种类夹子。49例顺行胆囊切除,4例逆行胆囊切除,所有病例均未行胆囊颈部切开取石。手术时间30~70min,平均42 min;术中出血量15~200 ml,平均24 ml。18例放置腹腔引流1,~6 d拔出腹腔引流管,平均1.8 d。术后住院3~7 d,平均3.5 d。53例随访1~18个月,平均7.6月,无胆管损伤、出血、胆漏和腹腔感染等并发症。结论 LC中用可吸收缝线代替钛夹或其他夹子及超声刀处理胆囊管及胆囊血管治疗胆囊颈部结石嵌顿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9.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血气观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21例施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进行了血气观察。结果发现,为显露手术视野而持续注人腹腔的CO2可吸收进入血循环,造成呼吸性酸中毒。因此术前存在心肺功能障碍的病人不宜选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相似文献   

10.
肝硬化病人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肝硬化病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31例Child A、B级肝硬化病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问平均37min,术中出血平均55ml。无术后出血、腹腔内感染及肝昏迷等并发症发生。术后平均住院3.7d。结论 对于Child A、B级的肝硬化病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一种安全可行的微创手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中胆囊破裂的原因及处理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10月至2011年10月LC术中305例患者发生胆囊破裂的临床资料。结果:术中选择性胆囊破裂195例,包括胆囊穿刺抽吸减压104例,胆囊萎缩部分切除76例,胆囊造瘘15例;术中胆囊意外破裂110例,包括解剖胆囊时抓破36例,胆囊床剥离时破裂45例,胆囊取出时破裂29例。136例行腹腔冲洗,125例放置腹腔引流。术后发生膈下积液1例、胆囊窝积液3例、脐部切口感染4例、脐部切口结石残留并感染1例,余均无腹腔内感染、脓肿及败血症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选择性胆囊破裂利于手术的顺利完成,提高手术技巧并选择合适的病例可避免胆囊意外破裂,正确处理破裂胆囊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施行LC3100例,分离胆囊床时分破胆囊97例,结石掉入腹腔84例,解剖过深肝脏严重受损41例,胆囊床顽固性出血14例,胆囊床胆漏2例。经治疗后均痊愈,无手术死亡。对LC术中胆囊床的处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腹腔内出血的护理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11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后病人发生腹腔内出血,其中8例再次手术止血,3例保守治疗。结果病人均痊愈出院。提示LC术后密切观察病人腹部体征、腹腔引流液状况,及早发现腹腔内出血、及时处理,是保证病人获得良好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中胆囊管残株结石的预防方法。方法 2006年8月~2009年8月LC术中对25例胆囊管结石采用全面显露胆囊管并对其进行刮推、钳夹、切开、冲洗、造影等方法取石。结果 1例术后发现胆囊管残端有黄染,放腹腔引流2d后拔管;1例造影时发现在汇合部有一结石残渣用水冲出。无结石挤入胆总管病例。25例胆囊管结石全部取净。25例随访6~36个月,平均27.4月,未发现胆囊管株残结石的发生。结论对胆囊管认真解剖和探查,恰当的操作可有效预防胆囊管残株结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增粗胆囊管处理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囊管增粗的处理方法.方法:自2002年11月至2004年10月,对27例胆囊管增粗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其中胆囊管直径0.4~0.6cm 16例,0.6~0.8cm 6例,>0.8cm 5例.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采用阶梯施夹法2例、大号钛夹法10例、胆囊管结扎后施夹法10例、胆囊管结扎法5例等4种方法处理胆囊管,常规放置腹腔引流管.结果:27例无并发症发生,均痊愈出院.结论: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应采用个体化的方法处理增粗胆囊管.  相似文献   

16.
开腹腔胆囊切除术52例体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开腹腔胆囊切除的手术时机、方式及并发症.方法 :对本院52例开腹腔病人手术时机的把握,切口、手术方式的选择及术中术后并发症的产生、防治进行分析.结果 :52例病人均痊愈,但有切口感染、胆瘘等并发症出现.结论 :对开腹腔胆囊切除术仍应加以重视,以减少并发症的出现.  相似文献   

17.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肝硬化病人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合并肝硬化的胆囊疾病的方法与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1月至2004年12月对118例肝硬化合并胆囊结石病人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临床资料。结果Child肝功能分级A级76例,B级42例。腹腔镜下成功切除胆囊85例(72·1%),胆囊次全切除28例(23·7%),1例因结石嵌顿胆囊三角胆囊动脉出血,4例(4·2%)因胆囊床出血而中转开腹。手术时间(52·6±15·2)min,术中出血(75·5±20·7)mL。术后腹壁戳孔处出血3例,腹腔引流出大量腹水14例。无腹腔感染、肺感染及肝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7·5±2·4)d。结论对肝硬化(ChildA、B级)合并胆囊疾患的病人行LC手术是可行的,但如何控制术中出血特别是胆囊床部位的出血是手术难点,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为减少并发症,应适当放宽中转开腹指征。  相似文献   

18.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1993年至1997年我们对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421例病人进行跟踪随访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仍有症状反复发作的原因及发生率,发生率是16%,这个百分率与传统剖腹胆囊切除基本相同,腹腔镜胆发除术前、术中遗漏与胆囊无关疾病的诊断引起症状数量较同,良性和恶性,这个能反映出术前详细检查的重要性,与剖腹术比较腹腔手术时检查腔内病变是困难的,而有胆囊切除后胆道运动紊乱引起综合征经药物治疗后可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胆囊壶腹部切开结合圈套器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及其适应证和优越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7月至2009年7月对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胆囊管分离解剖困难者111例,术中应用胆囊壶腹部切开结合圈套器行胆囊管部位结扎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所有病人均恢复良好,无一例发生胆漏、胆管损伤、出血、黄疸及胆囊管残端残余结石等并发症。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囊管分离解剖困难,应用胆囊壶腹部切开结合圈套器行胆囊管部位的结扎安全可行,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20.
关于腹腔引流管在胆囊切除术中的安放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腹腔引流管在胆囊切除术中安放的重要性。方法:回顾我院1362例胆囊切除术后病人的康复过程。其 中置腹腔引流管893例,不置管469例。结果:不置管组右上腹痛(48h以上)、发热(48h以上)、再手术例数等明显高于 置管组。P<0.01差别有显著性。结论:胆囊切除术中宜常规安放腹腔引流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