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肝癌与抑郁可分别归属于肝积与郁证,二者病位均以肝为主,常相互影响。原发性肝癌患者常并发不同程度的抑郁。肝积病机主要为肝气郁结,邪毒瘀滞;郁证病机主要为气机不畅,气血郁滞。二者均可影响全身气血通畅,导致枢机不利。临证治疗肝癌不应只立足于消癥散结、攻毒扶正,而忽略肝癌患者常伴发抑郁,当以少阳为枢,调理全身气机,方可气血和顺、解郁安神、形神并调,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2.
冠心病从脾论治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冠心病病位在心,病变为心脏、血脉气血阴阳失调,痰瘀痹阻,脾胃与冠心病的发病、病证及治疗尤其相关.脾胃功能失调可导致气血运行失和、痰瘀互结、他脏功能失常,从而共同导致冠心病的发生.其治疗应从调理脾胃入手,同时兼顾养心、除痰、化瘀等.  相似文献   

3.
脾胃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器官,是供给脏腑营养,生化气血的源泉。临床上调理脾胃是中医治疗疾病的重要环节,同样在皮肤科疾病中亦不能忽视调理脾胃。  相似文献   

4.
慢性胃炎包括浅表性胃炎和萎缩性胃炎等,发病的根本原因是素体脾胃虚弱,各种致病因素乘虚而入进一步损伤脾胃.脾胃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脏器,在中医脏腑学说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脾升胃降,生化气血,滋长精气,被称为"后天之本",历代医家颇为重视.李东垣<脾胃论>的问世,为脾胃学说奠定了基础.老师在医疗实践中,辩证论治慢性胃炎,以健脾养胃,重在平缓调理;调理气机,重在肝胃食湿;胃肠通利,重在调理大便,临床三法综合运用,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脾胃为后天之本,为气血生化之源,小儿处于生长发育期,脏腑薄弱,为稚阴稚阳之体,其气血、五脏六腑均赖于脾胃之滋润濡养。故调护脾胃对小儿的生长发育及健康有着重要临床意义。回顾历代中医各小儿医调理脾胃治疗儿科疾病的经验,我们将受益终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疏肝健脾中药方剂在中晚期肝癌综合治疗中的疗效,为中晚期肝癌的治疗提供有效的辅助治疗手段。方法:观察了自2012年6月-2013年6月间32例中晚期肝癌经含铂两药化疗,化疗并联合使用疏肝健脾中药方剂疗效进行分析并做统计学处理。结果:疏肝健脾中药方剂可以轻减含铂两药化疗治疗所致的不良反应,提高了疗效,减轻了毒副反应,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结论:疏肝健脾中药方剂能减少肝癌化疗中的毒副反应,提高患者对化疗的耐受性,从而提高了化疗的疗效,改善了中晚期肝癌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7.
浅议调理脾胃法翟大泗,陶成兰(滁州市中医院239000)关键词调理脾胃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胃虚弱是造成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在辨证施治上,“调理脾胃”是一个重要的法则。1调理脾胃应重在升降脾主升属阴,胃主降属阳,共居中焦,乃人体升降的枢纽,...  相似文献   

8.
胰腺癌的中医病机以脾胃虚损、正气亏虚为本,湿瘀毒内蕴为标。标本相互影响,相互转化。治疗上应首当辨清标本虚实,本虚应分清脾、肝、肾之所属,标实当区别水湿、气滞、血瘀、癌毒等不同,分别施以健脾益气,扶正培本;养肝温肾,维护元气;调理气血,除胀止痛;祛湿抗癌,防治传变等治法。  相似文献   

9.
“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脾胃乃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主水谷之腐熟和运化。临床表现以排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或完谷不化;甚至泻出如水样为特征,其病机以脾胃功能失常为本,故临床治疗本证当以调理脾胃功能为大法。  相似文献   

10.
对张晓刚教授治疗慢性难治性骨髓炎的经验进行整理,总结了辨别体质、首重气血,术后延期闭合,标本同治,调理脾胃等治疗特色,为中医治疗该病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增长,临床治疗除了放化疗,肺癌靶向药物广泛应用于临床,如EGFR-TKI等,但也随之而来的毒副反应及耐药的出现。中医认为一般有毒之物可使机体气血阴阳受损甚则致死。肺癌亦多为本虚标实,中晚期患者常表现为气虚,阴虚或气阴两虚,进而肺失宣降出现气血阴阳的紊乱及代谢失常,痰湿瘀毒等病理产物积聚发为肺癌。中医药优势在于多靶点多方面的整体调节,在肺癌各个阶段缓解肿瘤本身以及放化疗引起的各种不适症状,明显改善生存质量并能一定程度上延长带瘤生存时间。傅华洲教授,浙江省名中医,杭州市名中医,杭州国医馆馆长,从事中医临床近40年,医德高尚。在恶性肿瘤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面具有相当丰富临床经验,治疗重视补益脾胃,兼顾补肾,并强调病证结合,同时辅以情志、饮食调理、中药外用,全面兼顾,以期疗效。  相似文献   

12.
从脾胃论治肺癌的机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脾胃方面探讨了肺癌致病的机理。认为肺癌的发生多由于正气不足,气血阴阳失衡,脏腑功能紊乱而成,病机可概括为正虚邪实。正虚多由于脾胃气血生化之源不足;邪实多由于脾胃虚弱脾失健运,致痰浊内生,痰瘀互结。故治疗上其一扶正固本,调理脾胃;其二扶助脾胃,化痰湿祛瘀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针刺加穴位注射治疗胃脘痛的临床疗效。方法:90例患者随机采用针刺加穴位注射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治疗两个疗程后,疼痛明显减轻,效果显著。结论:针刺加穴位注射治疗胃脘痛效果更显著,能更好地调理全身气血运化,达到调理脾胃加强脾胃运化功能,实现标本兼职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腹部调理手法为通督疗法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辅助治疗手段。它在通督疗法中具有调整阴阳、调理冲任气血、调补肝肾、调和脾胃等作用。文章从理论上探求腹部调理手法在通督疗法中的作用 ,从而使理论与临床相结合 ,更好地发挥腹部调理手法在通督疗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阳虚发热为临床常见病,多由于感受寒凉,或饮食不节,过食生冷,脾阳受损而导致长期发热。治疗不当,如长期使用抗菌素,或清热解毒中药,往往是愈凉愈热,病程迁延,变证蜂起,甚至危及生命。治疗此类发热宜采用甘温除热法,并应注意以下几点:1注重调理脾胃:脾胃阳虚发热多由于素体脾虚,复过用寒凉药物,或久用抗菌素所至。脾胃乃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苦寒过度,易伤脾胃。脾胃内伤则百病由生。脾胃阳虚可致气血虚损而发热,所以治疗此类发热,始终要注重调理脾胃。当代名医岳美中认为:抗菌素与苦寒药相似,久用则伤阳气,损脾胃[1]。故临床常见发热日久…  相似文献   

16.
略论中医对亚健康的认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中医学认为亚健康即"未病",其形成的主要病因病机是饮食失调、情志不遂、劳逸失度、年老体虚等,导致人体气血阴阳失调而出现的诸多不适表现.临证治疗以调理脾胃为其先,补益肾气为其本,疏肝理气为其要,使气血通畅,邪去正复,脏腑阴阳复归健康平衡.  相似文献   

17.
不孕症可从脾胃论治。调理脾胃调气血经水、固冲任督带、治带下无子、化痰饮水湿、壮四肢肌肉、助药物运化在不孕症的治疗中尤显重要。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讨论了脾胃在生理上的重要性,以及气血律液与外感现的病理关系,并对外感热病中常见的脾胃症状的证治进行分析,认为温热病治疗中以存津液为第一要务,”枚者治其实”然绝不可忽视调理脾胃这一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9.
女子以血为本,血是产生月经的物质基础,血来源于脾胃。因此,脾胃与女子月经的关系极为密切,它们在月经的生理、病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故调理脾胃在月经病的治疗中尤其重要。本文就脾胃与月经的生理、病理关系以及调理脾胃在治疗月经病方面的应用,略谈个人粗浅的认识。一、脾胃与月经的生理、病理关系脾胃共居中焦,胃主受纳,脾主运化;脾主升清,胃主降浊。二者分工合作,化生气血,内灌五脏六腑,外养四肢百骸,从而保证人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故称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女子的经水是血所化生,而血的生成、统摄和运行,有赖于气的生化和调节。因此,在产生月经的机理上,血是产生月经的物质基础,气是运行血的动力,而气血的化生均源于脾胃。脾又统血,脾气健旺则统摄有力,血循常道,维持正常的月经。所以古人曰:“妇人经  相似文献   

20.
通过撷取崩中、倒经、痛经、经期浮肿及感冒5个病症来总结明代医家岳甫嘉治疗妇人经期疾病的经验,探知其学术思想。认为岳氏善从气血关系着手来阐发经期疾病的病因病机及治疗,通过辨别气血的虚实、寒热,确立调理气血治疗经期疾病的主旨,包括益气养血清热治崩中,滋阴降火顺气治倒经,行气活血散寒、益气养血治痛经,活血利水、健脾利水治经期浮肿,解表散寒、祛风除湿治经期感冒等。其调理气血善用四物汤,此方集行气、养血、活血于一体,适应范围广泛,于妇人尤宜。此外,岳氏善调脾胃以促气血之生成,用药不忘固护脾胃,其学术精粹对现代临床诊病仍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