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应用虚拟肝脏手术规划系统测量肝癌肝切除术后剩余肝脏体积,评估剩余肝脏体积比(STELR)在预测术后肝功能损害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4月至2011年10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7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利用虚拟肝脏手术规划系统进行虚拟肝切除,测量剩余肝脏体积.应用ROC曲线计算STELR的临界值,利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各危险因素对术后肝功能损害的影响.结果 本方法所测预切除肝脏体积为(489±206)ml,实际切除肝脏体积为(459±199)ml,两者呈正相关(r=0.916,P<0.05).经量化指标计算,76例患者中,肝功能损害轻度48例,中度19例,重度9例.ROC曲线截断点对应的STELR为53%,STELR≥53%的患者有3%(2/59)发生重度肝功能损害;STELR< 53%的患者有41% (7/17)发生重度肝功能损害,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085,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STELR与肝切除术后肝功能损害程度相关(F -7.227,8.630,13.809,P<0.05).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表明STELR是重度肝功能损害的独立预测因素(Wald=6.675,P<0.05).结论 STELR可以有效预测肝癌肝切除术后肝功能损害的风险.  相似文献   

2.
虚拟肝脏手术规划应用于肝切除术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虚拟肝脏手术规划对肝切除术的指导价值.方法 基于患者螺旋cT断层图像,应用自主研发的虚拟肝脏手术规划系统软件Liv 1.0对2007年5月至2009年5月收治的142例肝肿瘤患者进行虚拟肝脏手术规划,将虚拟手术规划结果与手术中所见进行对比.结果 (1)重建的142例三维可视化肝脏效果满意,清晰显示肝肿瘤的大小、位置、数目及其与肝内管道的空间毗邻关系,并可从任意角度观察,与术中所见匹配良好.(2)通过虚拟肝脏手术规划,可显示肝切除过程中需切除或保留的肝内管道,计算出余肝组织可能出现缺血和淤血的范围;通过反复的手术模拟,改变手术切除界限,优化手术方案.其中29例经CT图像判断无法切除而应用该系统进行手术规划后完整切除肿瘤,92例经虚拟手术后优化了手术方案.(3)127例肝癌患者虚拟肝脏手术规划所测预切除肝脏体积为(477±223)ml,实际切除肝脏体积为(451±209)ml,误差率为6.1%,两者间呈正相关(R=0.922,P<0.01).结论 应用软件Liv 1.0进行肝脏三维重建及虚拟肝脏手术规划可以为复杂的肝切除术提供重要的术前参考,有利于提高手术预见性和安全性,有利于提高复杂性肝切除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数字化三维重建技术在肝癌精准肝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2015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21例原发性肝癌(肿瘤直径5cm)患者,术前行肝脏CT平扫加增强检查,利用Myrian三维重建软件对肝脏进行三维重建处理,对患者肝内血管,肿瘤位置、大小及两者的毗邻关系进行分析,计算全肝体积(TLV)、标准肝体积(SLV)、功能性肝体积(FLV)、肿瘤体积(Tu V)、拟切除肝体积(v RLV)、拟切除标本体积(v RSV)及残肝体积(RLV),并测量术中实际切除标本重量(a RSW)及标本体积(a RSV),检验v RSV的准确性并对v RSV、a RSV及a RSW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21例患者TLV为(1827.9±314.8)cm~3,Tu V为(593.4±283.2)cm~3,v RLV为(511.2±180.0)cm~3,v RSV为(1104.6±292.3)cm~3。术后测量a RSW为(1212.9±278.46)g,用排水法测量a RSV为(1101.0±280.4)cm~3。v RSV与a RSV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76)。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a RSV与v RSV、a RSW与v RSV、a RSW与a RSV之间呈高度正相关(r=0.9964、0.9201、0.9345,均P0.0001)。术前虚拟手术方案与实际手术方案均吻合,术后21例均未出现肝性脑病及肝功能衰竭,围手术期无病例死亡。结论:术前行肝脏三维重建结合肝功能评估,对肿瘤精确定位、自动化分割、定量分析,特别是肝体积计算和虚拟肝切除术对肝癌精准肝切除术的手术方案选择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发建立三维虚拟现实(VR)肝肿瘤模型,使个体肝脏CT数据可在VR环境中显示、测量和操控.方法 利用患者CT二维影像数据建立肝肿瘤三维模型,将其导入虚拟平台--Dextrobeam,在VR环境中对模型进行虚拟肝切除,并评价其临床价值.结果 成功建立三维肝脏及其肿瘤模型,并可在VR环境中进行虚拟肝切除;共有38例肝肿瘤患者接受行肝切除术(21例行右半肝切除术、14例行左半肝切除术、3例行扩大右半肝切除术),术中对比显示该系统虚拟性好,术前模拟结果 准确.结论 三维VR环境中肝肿瘤虚拟手术平台的成功建立对于科学制定手术方案、安全完整的切除肝肿瘤、降低手术风险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中央区肝脏肿瘤手术切除方式的选择及手术安全性.方法 总结分析我科2002年10月至2010年6月间行手术切除的31例中央区肝脏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1例中原发性肝癌22例(肝细胞癌17例,胆管细胞癌5例),肝海绵状血管瘤5例,转移性肝癌3例,肝细胞腺瘤1例;肿瘤大小4~15 cm,平均(7.2±5.3)cm.肿瘤累及第1肝门者6例,累及第二肝门者7例,第一、第二肝门均累及者3例,累及肝后下腔静脉者1例.其中29例行开腹手术,2例行经腹腔镜下肿瘤局部切除手术.29例开腹手术患者中行右半肝切除术10例、左半肝切除术6例,中肝叶切除术5例、扩大左半肝切除术2例,扩大右半肝切除术2例,Ⅷ段切除术1例,肿瘤局部切除术3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9.0%(9/31),无围手术期死亡.结论 在术前充分准备的情况下,选择合理手术方式,中央区肝脏肿瘤手术切除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肝功能Child-Pugh A级患者行肝切除术后肝功能不全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0年10月—2014年4月间427例连续的术前肝功能Child-Pugh A级行肝切除术的原发性肝癌患者。手术均由同一团队实施,均在肝门阻断下进行(肝门阻断15 min/间断5 min)。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肝切除术后肝功能不全的危险因素。结果:427例患者中,男362例,女65例,平均年龄(51.1±10.4)岁;肝细胞癌391例,胆管细胞癌31例,两者混合型5例;86.4%(369/427)患者有肝炎背景,54.8%(234/427)患者同时伴有肝硬化;≤3个肝段切除与≥4个肝段切除的患者分别为358例(83.8%)及69(16.2%)例。17例(4.0%)发生肝切除术后发生功能不全,其中10例表现为非胆道阻塞、胆汁漏引起的高胆红素血症,6例患者表现为明显的腹水及凝血时间延长,1例患者因肝性脑病于术后21 d死亡。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60岁、血清前白蛋白170 g/L与术后肝功能不全有关(P=0.045,P=0.009),多因素分析证实血清前白蛋白170 g/L是肝切除术后肝功能不全危险因素(HR=3.192,95%CI=1.185~8.601,P=0.022)。结论:血清前白蛋白水平是Child-Pugh A级患者行肝切除术后肝功能不全的独立影响因素,术前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可降低术后肝功能不全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技术在精准肝切除术中应用价值比较。方法收集2011年3月~2015年10月我院肝胆外科收治的80例行肝癌切除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各40例,2组患者均行精准肝切除术,对照组术前行二维CT检查,实验组另行三维重建技术检查,观察2组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病灶评估指标[病灶体积、预切除肝脏体积、剩余肝脏体积]、肝功能指标[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 L)、谷草转氨酶(AST)]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2组平均手术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术中出血量、病灶体积、预切除肝脏体积、剩余肝脏体积、术前肝功能指标相较无明显差异(P0.05),仅实验组测算的预切除肝脏体积与术后实际切除肝脏质量具有相关性(r=0.225,P0.05);术后仅实验组肝功能指标较术前明显降低,且术后实验组肝功能指标较对照组明显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5.00%较对照组22.50%明显低(χ2=5.165,P0.05)。结论三维重建技术在精准化肝切除术中有较高应用价值,在指导手术方案制定及预后效果方面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虚拟肝切除技术在肝癌切除中的价值.方法 2007年9月至2008年9月对13例肝癌病人术前行常规Flash3D增强扫描,用3D-Doctor软件行包括下腔静脉、门静脉、肝静脉和肝短静脉的三维影像重建,测量全肝体积、肿瘤体积、拟切除的肝脏体积、余肝体积和余肝体积/标准肝体积(SFLVR).结果 7例行右半肝切除,6例肝段/叶切除.肝脏三维重建后均能从各个角度显示肝内静脉走向及与肿瘤的空间关系,肿瘤体积为(348±214)ml,拟切除肝体积为(676±375)ml,余肝体积为(714±261)ml,SFLVR为62%±19%.术后并发症包括肺1例肺部感染,中等量腹水6例,大量腹水2例,其中1例肝功能不全.结论 虚拟肝切除技术能直观显示肝脏静脉以及与肿瘤的关系,预测肝切除量,对制定肝脏手术方案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背景与目的:肝脏肿瘤合并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储备往往不足,在行肝切除后可易致并发症与肝功能不全的发生,因此术前精准评估患者病情以及术中精确切除范围,对行肝切除术的肝肿瘤合并肝硬化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本研究探讨三维可视化技术(3DVT)联合吲哚菁绿(ICG)清除试验在肝肿瘤合并肝硬化患者手术中应用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  相似文献   

10.
腹部医学图像处理系统在极量肝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自主研发的腹部医学图像处理系统(AMIPS)在极量肝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07年9月至2009年7月收治的32例肝肿瘤患者的64排螺旋CT数据,男性15例,女性17例,平均年龄52岁.其中巨大肝肿瘤(直径≥10 cm)9例,包括肝血管瘤2例、原发性肝癌7例.运用AMIPS对9例巨大肝肿瘤患者进行极量肝切除分析.根据计算出的数据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结果 在AMIPS中,三维模型能直观显示肿瘤与肝内血管树的毗邻关系及肿瘤的血供类型,数字化肝脏分段实现了对肝肿瘤的个体化准确定位诊断.巨大肝脏占位模型中各个肝段相对体积的计算,实现了肝段切除及极量肝切除的分析.9例巨大肝肿瘤患者中,右半肝切除术2例,肝脏6、7段切除术5例,肝脏5、6、7段、部分8段肝切除术2例.术后病理均未见切缘有瘤细胞,未发生肝功能衰竭等并发症,平均住院时间为21 d.结论 AMIPS有助于巨大肝肿瘤的个体化病灶定位及术前手术方式的选择,可降低手术风险及术后肝功能衰竭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3D可视化技术在中央型肝肿瘤患者术前规划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11月28例采用3D可视化技术行术前评估的中央型肝肿瘤患者临床资料。术前患者获取二维CT图像,导入3D可视化软件中,分别对肝脏、肝动脉系统、门静脉系统、肝静脉系统及肿瘤行图像分割和3D重建,随后进行肝脏分段及中央型肝肿瘤分型、个体化体积计算;依据3D重建结果进行手术规划,选择合理的手术路径及方式。结果:28例患者均完成3D可视化模型的建立,3D技术可显示肝内各血管系统解剖、肿瘤具体部位、大小及毗邻关系,进行肝脏个体化分段及肝中叶肿瘤分型。患者全肝体积中位数为1532(1025~1864)m L,肝肿瘤体积466(45~558)m L,拟切除肝体积为595(108~806)m L。28例患者均行肿瘤根治性切除术,实际手术路径及方式与术前手术规划符合率100%。术中出血量和输血量中位数分别为700(100~2000)m L和600(0~1400)m L,输血率为71.42%(20/28),并发症发生率为28.57%(8/28),术后无严重肝功能不全病例,住院病死率为0。结论:3D可视化技术可以计算剩余肝脏体积,并可提高中央型肝肿瘤肝切除手术前规划的准确率及帮助术中精确操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三维可视化技术辅助解剖性肝切除术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临沧市人民医院肝胆外科行三维可视化技术辅助解剖性肝切除术78例肝肿瘤及肝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上腹部增强CT扫描数据导入Slicer三维软件,构建肝脏三维可视化图像模型,明确肝内血管走行及解剖分型,肿瘤所处的肝叶与肝段,肿瘤的大小、数目,肿瘤与血管的三维空间比邻。计算全肝体积、肿瘤体积、拟切除标本体积、残肝体积、功能性肝体积、残肝体积比。术前判断切除的肝叶/肝段及切除的血管,根据残肝体积评估患者肝脏储备功能,准确进行手术风险评估。术中根据肿瘤实际侵犯情况,纠正影像学的偏差,再决定切除范围。结果 78例患者术前均完成三维可视化图像重建,均采用三维可视化技术完成解剖性肝切除术。术前虚拟切除肝体积(1 020±264)mL,实际切除肝体积(1 125±267)mL,二者无统计学差异(P > 0.05)。手术时间(210±54)min,术中出血量(671±231)mL,术后住院时间(18.5±3.2)d,术后并发症率15.4%,围手术期死亡1例。解剖性肝切除术中,按照术前模拟方案完成手术69例(88.5%),9例因肿瘤侵犯血管或实际残肝体积与手术规划方案有偏差更改切除范围。结论 三维可视化技术有助于精确判断肿瘤侵犯血管、胆管情况,确定安全的肝切除量和范围,优化手术方案,提高解剖性肝切除术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正1联合肝脏分离和门静脉结扎的二步肝切除术(ALPPS)简介外科手术切除是治疗肝癌最有效的方式,肝切除术的最终目标是完整切除肿瘤,确保切缘阴性(R0切除),同时使死亡率为零。能否行肝癌手术切除,很重要的一个评估指标是剩余肝(FLR)的体积和功能是否足够,因为肝切除后肝功能衰竭(PHLF)是导致扩大的肝切除术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较高的主要原因~([1])。目前有多种增加FLR的体  相似文献   

14.
肝脏手术后病人白蛋白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和探讨不同肝脏疾病行不同范围肝切除手术后病人白蛋白的应用情况和疗效。方法收集北京协和医院2005年6月至2007年3月收治的132例肝切除手术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肝功能和切除范围分为肝血管瘤组、肝癌1组和肝癌2组,就术后补充白蛋白情况及其对手术预后的影响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术前肝功能正常的血管瘤组,补充白蛋白对术后病人血清白蛋白变化[(3.17±0.40)g/Lvs(3.15±0.23)g/L,P=0.37〗和其他肝功能指标改变无效果;在肝功能Child-PughA级、行2~3肝段切除肝癌病人中,术后补充白蛋白也未起到明确的效果[(3.17±0.40)g/Lvs(3.15±0.23)g/L,P=0.37];而对术前肝功能异常和(或)行半肝或以上肝切除病人,常规进行白蛋白的补充维持了较低的并发症发生率。结论对于术前肝功能正常的行中小肝脏手术的病人,可以缩小术后补充白蛋白指征;而对于术前有明确低白蛋白血症者,则提议在围手术期补充白蛋白,这可能对减少并发症、改善手术预后有益。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数字化三维重建系统在肝泡型包虫病(HAE)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数字化三维重建系统对2011年2月至10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3例HAE患者的肝脏CT检查数据进行三维重建及智能分析,术前评估可切除性,设计合理的手术方案,完成术前个体化虚拟手术,并与术中实际情况作比较.结果 13例患者CT检查数据三维重建结果满意,肝内病灶及相关管道关系显示清晰.l例患者行体外肝切除+自体肝移植术,10例行肝切除术,2例行PTCD,与虚拟手术设计方案一致.术前通过三维重建系统对11例拟行手术的患者进行虚拟手术设计,测得预切除肝脏平均体积为920 ml(339~2678ml);切除肝脏体积占全肝体积平均为45%(23%~68%).患者实际切除肝脏平均体积为834 ml(315 ~2250 ml);术中切除肝脏体积占全肝体积平均为42% (22% ~70%),与术前三维重建结果基本一致.术后随访2~8个月,所有患者未出现肝功能衰竭、出血、胆汁漏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数字化三维重建系统有助于确定HAE合理的手术方式,有效降低了手术风险.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比分析肝细胞癌合并肝硬化患者肝切除术后标准残肝体积安全临界值及对患者术后肝功能衰竭的影响。方法:选取自2015年7月—2017年7月本院肝细胞癌合并肝硬化并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158例为研究对象,分为肝功能衰竭组和无肝功能衰竭组,观察记录患者的肿瘤体积、肝脏总体积、切除体积、手术时间、出血量及血小板等指标。结果:肝功能衰竭组22例,无肝功能衰竭组136例。肝功能衰竭组患者血小板数量、总肝体积、残肝分数和标准残肝体积均小于无肝功能衰竭组患者,术前总胆红素浓度高于无肝功能衰竭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标准残肝体积和术前总胆红素是进行肝切除术后患者出现肝功能衰竭的危险因素(P0.05);患者标准残肝体积安全临界值为340.38mL/m2。结论:肝细胞癌合并肝硬化患者肝切术标准残肝体积安全临界值为340.38 mL/m2,当标准残肝体积小于该临界值时,患者发生肝功能衰竭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17.
肝切除术后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总结和探讨肝切除术后常见并发症及其防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73例肝切除术后患者的围手术期并发症,其中原发性肝癌28例,肝内胆管结石15例,胆管癌12例,胆囊癌2例,血管瘤5例,肝外伤7例,肝囊肿4例。Ch ild-Pugh肝功能分级A级59例,B级14例。行左半肝切除12例,单纯左肝外叶切除10例,左外叶切除+右肝肿瘤挖除6例,右半肝切除6例,右肝三叶切除2例,其他肝叶肝段不规则切除21例,肝楔形切除或肿块挖除16例。结果术后并发症包括腹腔内出血5例、肝功能衰竭6例、腹腔感染3例、肺部感染与胸腔积液4例、胆汁漏2例及上消化道出血2例。1例死亡,死因为术后肝功能衰竭、上消化道出血。肝脏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虽高于肝脏良性疾病患者(38.1%vs.19.4%),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术前详细评估患者肝功能储备及相应心肺功能情况,提高手术技巧,加强术后管理是防治肝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8.
计算机辅助手术规划系统在精准肝切除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评价计算机辅助手术规划系统在精准肝切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1月至2009年11月解放军总医院对45例肝癌患者通过计算机辅助手术规划系统进行精准肝切除治疗的临床资料.术前通过计算机辅助手术规划系统进行肝脏三维重建,对肝脏血管结构及其与肿瘤的解剖关系进行二维和三维分析;分别计算肝段体积、肿瘤体积、全肝体积、预切除肝脏体积和剩余肝脏体积,切除标本术后称重并与预切除肝脏体积比较;实施虚拟肝切除,优化手术方案.采用t检验、Pearson相关分析、X~2检验分析检测结果.结果 术前预切除肝脏体积采用二维方法计算的结果与采用三维方法计算的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125,P>0.05).计算机辅助手术规划系统能够清晰显示肝动脉、门静脉和肝静脉等血管结构的三级分支,对肿瘤与毗邻血管的空间解剖关系进行量化分析,精确测算血管所支配的功能体积,当预测的切除肝脏体积越大,切除标本质量越大(r=0.999,P<0.05),误差率为5.1%.全组患者均进行了解剖性肝切除,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20%(9/45),均通过保守治疗好转.术后无肝功能衰竭发生,无围手术期死亡.结论 计算机辅助手术规划系统能够优化手术方案,是开展精准肝切除的有益辅助工具.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循肝中静脉精准半肝切除术的疗效及术前肝静脉评估的应用价值.方法 前瞻性非随机对照分析2007年10月至2009年9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收治的68例行半肝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循肝中静脉的精准半肝切除术30例(精准组),传统解剖性半肝切除术38例(传统组).术前对精准组患者肝静脉进行评估分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量、肝功能、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等指标.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或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和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分析.结果 精准组术前肝静脉评估Nakamura分型:Ⅰ型57%(17/30)、Ⅱ型27%(8/30)、Ⅲ型16%(5/30);Kawasaki分型:Ⅰ型37%(11/30)、Ⅱ型63%(19/30);保留肝中静脉右半肝切除13例、左半肝切除15例;不保留肝中静脉左半肝及右半肝切除各1例.精准组术中出血量、输血量、术后第3天ALT、TBil、胆碱酯酶、总住院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与传统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7,0.92,0.07,0.21,0.63,0.63,0.75,P>0.05).精准组和传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第3天Alb、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42±113)min、(35±3)g/L、40%(12/30)和(270±73)min、(33±3)g/L、66%(25/3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9,2.19,x2=4.49,P<0.05).精准组和传统组肿瘤标本切缘阳性率分别为5%(1/19)和35%(8/2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前通过肝静脉评估和分型,术中循肝中静脉的精准半肝切除可最大限度保留有完整静脉回流的功能性肝脏组织,保证合适的切缘,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正肝切除是目前治疗肝细胞癌(简称肝癌)最有效的主要方法,随着肝脏外科学技术的发展,肝癌肝切除术手术死亡率已大幅下降,术后生存率也显著提高。术后肝功能衰竭仍是肝切除的主要死亡原因。日本2014年报道全国7732例肝癌病人肝切除术后90天死亡率为0.6%~13.1%(平均4.0%)。虽有报道我国多个中心肝切除的手术死亡率已下降至1%以下,但在全国范围内肝切除术距"零死亡率"的目标仍有较大差距。随着肝癌基础疾病如肝硬化与肝癌发生及术后复发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