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苯并咪唑类药物治疗棘球蚴病会对人体产生诸多不良反应且患者服药依从性较低,研发新型可替代的棘球蚴病治疗药物十分必要.本文重点对抗寄生虫类、抗癌细胞增殖类及植物提取物等3类非苯并咪唑类药物对棘球蚴病治疗效果进行综述,以期为此类药物进一步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此项研究的主要任务是进一步完善所确定的研究方法、降低棘球蚴病的致残率、发病率和死亡率。1985年3月在撒马尔罕召开了协作组会议,对1984年的工作做了初步总结,现报道如下: 对棘球蚴病人做系统登记和统计,健全发病报告制度,推广组织巡回医疗队的经验,确定医疗队最合适的人员组成并建立了工作制度。在莫斯科、亚库茨克、巴库等地,以外科研究中心、临床医院和卫生防疫站为基地,成立了棘球蚴病实验室和临床诊断咨询中心。规定在边区的中心装备现代化的X线、放射性同位素与超声波诊断设备、供给各种免疫学检测试剂、补充技术熟练的专家。联合应用凝胶过滤法,离子交换柱层析法,随后进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11例末次服用丙硫苯咪唑后12小时施行外科手术的棘球蚴患者,测定了患者的血清、肝、胆汁、肺和棘球蚴包囊壁和囊液中的丙硫咪唑及其主要代谢物——丙硫咪唑亚砜的浓度。每天口服丙硫咪唑10~14mg/kg后,发现丙硫咪唑含量在每克肝脏(湿重)中为1844±904ng,每克肺(湿重)中为749±34ng,在棘球蚴包囊液中为921±314ng/ml。此药也通过胆汁排泄。每天口服上述剂量,于治疗后2~4天,该药的血浓度是稳定的(600~1,000ng/ml)。此外,为了评价丙硫咪唑的疗效,作者用该药又治疗10例棘球蚴病人。其中3例患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青海省人体棘球蚴病(又称包虫病)流行现状,为制订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确定调查点.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人血清中抗包虫IgG抗体,确定感染率;用B超诊断技术行腹部包虫病筛查.结果 共调查6个县10个点5274人,查出包虫病病人95例,检出率为1.80%;检测血清3989人份,男、女感染率分别为12.01%(198/1649)和16.37%(383/2340),女性高于男性(χ2=14.78,P<0.01);包虫病感染率、检出率总体上以藏族[18.54%(446/2405)、2.54%(78/3070)]、牧民[24.97%(239/957)、4.78%(50/1046)]和60~<70岁年龄组[15.81%(34/215)、6.52%(18/276)]较高,地区分布以共和县[24.44%(240/982)、3.95%(41/1037)]和玉树县[20.59%(161/782)、2.99%(32/1070)]较高.结论 青海省包虫病在各调查点均有分布,病情以青南高原和环湖牧区最重.防治工作的重点仍应放在广大牧业区,主要目标人群应针对女性、藏族和牧民.  相似文献   

5.
本报道了在超声波引导定位下,经皮肤治疗人体肝脏囊性棘球蚴病的经验。PAIR即穿刺,抽吸,注射,再抽吸的治疗方法,疗后对病人的长期随访结果说明,PAIE是肝脏棘球蚴病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道了在超声波引导定位下,经皮肤治疗人体肝脏囊性棘球蚴病的经验。PAIR即穿刺、抽吸、注射、再抽吸的治疗方法,疗后对病人的长期随访结果说明,PAIR是肝脏棘球蚴病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无并发症的原发性包虫囊肿用手术治疗通常是成功的,但广泛散布或复发的棘球蚴病的治疗是极大的难题。甲苯咪唑治疗对许多患者无效可能是由于患者对药物的吸收不良。作者用苯并咪唑类的另一个经动物实验吸收较好的化合物丙硫苯咪唑(Albendazole)进行了临床观察。 4例因年老或拒绝手术治疗的多发性包囊的棘球蚴病患者,用丙硫苯咪唑10mg/kg/天治疗、每天剂量分两次口服。例1诉有胸痛、腹痛、经CT扫描发现纵膈、胸膜、肺、胰腺及后腹膜多发性包囊。例  相似文献   

8.
棘球蚴病常用外科手术治疗,但往往因为包虫囊的内容物,特别是原头节的漏出,能使宿主发生过敏性休克和继发性包虫病而告失败。况且当包虫囊包埋在心脏、脑等致命器官时,外科手术就不能实施。近来实验室已肯定对继发感染棘球蚴病的免疫反应的某些基本情况。在一些研究中发现在试管内补充由囊内的幼虫在宿主体内获得的表面免疫球蛋白活化的蛋白质,能使  相似文献   

9.
玉树县地处青海省西南部、青藏高原东南腹地,隶属玉树藏族自治州,是以牧业为主的地区。该县辖1镇8乡,总人口为75 087人,主要以藏族为主(占91%)。按照《全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实施细则》的要求和方法,作者等于2002年5月对玉树县结古镇和巴塘乡开展了人体棘球蚴病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棘球蚴包囊在人体所有组织和器官中都可发生,但心脏棘球蚴包囊是不常见的,Balikian等1974年报告有1例累及心脏,  相似文献   

11.
棘球蚴病药物治疗现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棘球蚴病 (echinococcosis)俗称包虫病 (hydatiddis ease) ,是棘球绦虫的幼虫寄生于人和家畜等体内引起的一种严重危害人民健康和畜牧业发展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我国有两种棘球蚴病即细粒棘球蚴病 (囊型包虫病cysticechinococcosis,CE)和多房棘球蚴病 (泡型包虫病alveolarechinococcosis,AE) [1 ],该病被列为重点防治的寄生虫病之一。其分布地域广泛 ,主要分布于西北和西南的广大农牧区。目前对于包虫病的治疗 ,仍然以外科手术为主 ,但对于多发性、多脏器包虫囊肿、手术耐受性差、术后复发以及晚期泡型棘球蚴病患者 ,药物治疗具有很大的…  相似文献   

12.
本文目的是测定棘球蚴病病人包虫囊液和血清中的8种蛋白质,即自蛋白(A)、IgG、IgM、IgA、C_(8c)、C_4、血清类粘蛋白和α_1抗胰蛋白酶。同时观察不同部位、结构和大小的囊及伴有的特异性体液免疫应答对蛋白质浓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棘球蚴病又称包虫病,是人畜互通寄生虫病,主要流行于世界各地的畜牧区。河南虽然不是流行区,但有病例报告。现将所收集到的13例包虫病分析如下。一、病例来源是由河南省卫生防疫站蠕虫病防治科门诊,河南医科大学第一、三附属医院,省人民医院病案室提供的。这些病例均经手术后病理检验确诊。二、临床资料13例病人中,男性8例,女性5例;年龄最大者50岁,最小者5岁。其职业为农民、工人、学生各3例,干部2例、农工、幼儿各1例。发生的部位为肝10例,肺2  相似文献   

14.
15.
透射电镜下角质层呈板层状结构;生发层见较多微毛、皮层和皮层细胞等;并观察到生发层近内侧缘的巨大囊泡、附于内侧缘的电子致密颗粒、位于皮层细胞区的类似神经髓鞘样结构和变性的生发层。扫描电镜观察原头节大多为内陷型,体表无微毛,遍布细小皮孔,顶端见盘状凹陷孔,后端亦微陷,常见蒂外突。少数为外翻型,外观分四部分:顶突有两排头钩,微毛呈细长圆柱状:中部体表见四个吸盘及刀状微毛;后部则见较多细条状或不规则形质膜突起,或遍布细小圆柱状突起;蒂部与内陷型相似。另可见介于两者之间、头节部分外翻的原头节。  相似文献   

16.
丙硫咪唑治疗棘球蚴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丙硫咪唑(Albendazole,ABZ),又名阿苯达唑,是苯并咪唑的一种衍生物。分子式为C_(12)H_(15)N_3O_2S。近年来国内外对ABZ抗棘球蚴病的药物动力学、毒性、化疗效果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ABZ在抗棘球蚴病的疗效及毒性方面明显优于目前研制的其他药物,现已作为抗棘球蚴病的首选药物。 一、丙硫咪唑的药代动力学及毒性 对ABZ药物代谢作用的研究表明,起药效作用的并非ABZ本身,而是它的二个由间代谢产物——亚砜(?)和砜  相似文献   

17.
棘球蚴病是一种是由棘球绦虫的幼虫寄生于人体所致的严重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分布于除南极洲以以外的全球各地,严重影响着流行区畜牧业发展和居民身体健康。药物治疗是治疗棘球蚴病的手段之一,但其临床效果尚不够理想。随着研究及治疗经验的不断积累,药物治疗已取得一些进展。现将部分西药、中药对棘球蚴病治疗的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患者为40岁女性,从未离开过伊拉克北部扎苏。因右肋区持续疼痛3年就诊。患者除面色苍白,肝肿至肋下5指外,无其他临床症状。化验血红蛋白6g/100ml;血沉89mm/第1小时;白细胞7,400/ml,血清谷草转氨基酶16U/l,碱性磷酸酶6KAU。  相似文献   

19.
门源回族自治县隶属海北藏族自治州.位于青海省东北部,祁连山系的东端,平均海拔2 950 m.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