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比较槲皮素脂质体纳米粒化后对肝癌HepG2细胞的抑制作用是否优于纯槲皮素.方法 将不同浓度的槲皮素悬液与采用薄膜蒸发-高压均质法制备的槲皮素脂质体纳米粒,空白脂质体纳米粒槲皮素,加入到肝癌HepG2细胞悬液中进行培养,24h,48h后,加入MTT,观察细胞生长状况,分析抑制情况.结果 48h光密度值:同浓度的槲皮素脂质体纳米粒明显较槲皮素,空白脂质体纳米粒小,与5-Fu比较,明显较大,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在所使用的浓度范围内,槲皮素脂质体纳米粒对体外肝癌HepG2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更优于纯槲皮素.  相似文献   

2.
5-氟尿嘧啶磁性脂质体纳米粒在大鼠体内药物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张阳德  刘鑫  彭健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6,16(12):1772-1774,1778
目的 探讨5-氟尿嘧啶磁性脂质体纳米粒(FMLNP)在大鼠体内的药物动力学规律,求算药动学参数井进一步考察其靶向性。方法 分别经肝动脉给以游离5-Fu、FMLNP肝区不加磁场及FMLNP肝区加磁场三种方式给药,于给药后6mill、10win、0.5h、1h、2h、4h、6h、8h测血液及各组织的药物浓度,比较不同给药方式下各组织的药时分布曲线、AUC值(药时曲线下面积)直条图;根据血液的药时浓度。采用3P87药动学处理软件,对三种方法血浆中的药物浓度经时数据进行处理,确定最佳房室模型。求算药动学参数;根据血药浓度及“3P87”软件求得参数、分析结果,应用“MATLAB”软件进行房宣仿真,从另一方面检验“3P87”软件拟合的可信度。结果 与游离5-Fu组、FMLNP肝区不加磁场组比较,经肝动脉给以FMLNP并在肝区加磁场后,药物在肝内峰值浓度均明显升高(P〈0.01),且滞留时间延长,肝外各组织药物浓度均低;经肝动脉给以游离5-Fu组、FMLNP肝区不加磁场组均为二室模型,而FMLNP肝区加磁场组符合三室模型。结论 经肝动脉给以FMLNP并配合外加磁场,药物在肝区的靶向选择性最好,滞留时间延长,FMLNP改变了5-Fu在大鼠体内的分布特性,延长了5-Fu的半衰期,提高了5-Fu的生物利用度,具有很强的肝脏靶向性和缓释性。  相似文献   

3.
脂质体及纳米粒药物递送系统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脂质体和纳米粒药物递送体系具有增加药物溶解度、延长药物在体内的滞留时间、增强药物的靶向性及降低毒性、抗肿瘤多药耐药等优点。由于近年来在其制备工艺、制备材料及表面修饰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脂质体和纳米粒药物递送体系在抗肿瘤、克服生物屏障、装载生物药物及疫苗制备等领域的应用取得了成功。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苦参素固体脂质体纳米粒(SLN)的动物体内行为,探讨苦参素SLN作为肝靶向给药系统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乳化蒸发-低温凝固“法制备苦参素SLN,平均粒径104 nm,表面电位-32.6 mV,包封率为81.0%.将苦参素SLN悬液与苦参素水溶液分别大鼠尾静脉注射100 mg·kg-1,于不同时间尾静脉取血,测定血中苦参素浓度,提取药动学参数.将苦参素SLN悬液与苦参素水溶液小鼠尾静脉注射100 mg·kg-1,于不同时间取血、心、肝、脾、肺、肾,测定各组织中药物浓度,计算靶向指数、靶向效率及相对靶向效率等参数.结果 大鼠尾静脉注射苦参素水溶液和苦参素SLN悬液100 mg·kg-1后,药动学结果显示,体内过程符合二室开放模型,与苦参素水溶液相比,苦参素SLN的t1/2β延长5.5倍,AUC增加了3.9倍.小鼠尾静脉注射苦参素水溶液和苦参素SLN悬液100 mg·kg-1后,体内分布结果显示:苦参素SLN给药后在肝和血中的分布较水溶液有明显提高,30 min时药物在肝中的浓度是水溶液的12倍,相对靶向效率为360%.结论 SLN明显改变了苦参素的药动学行为,使消除变慢,生物利用度增加.苦参素SLN具有明显趋肝性,可靶向于肝,延长药物在血和肝中的滞留时间.  相似文献   

5.
磁性药物纳米粒在体内的靶向分布及其对肝癌的疗效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了解磁性药物纳米粒在体内的靶向分布及其对肝癌的疗效研究。方法 将磁性药物纳米粒经肝动脉注入患有植入性肝癌的小鼠体内。结果 经过外部磁场的诱导 ,磁性药物纳米粒在肝脏肿瘤部位积聚 ,在正常肝组织和肺组织中显著减少 ,在肾脏、心脏、脾脏、小肠及胃中持续维持低水平。纳米粒能够选择性分布在肿瘤组织中。结论 利用磁性纳米粒以提高肝癌的治疗效果 ,减少药物对重要器官的副作用是很有发展潜力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索99Tcm-MIBI脂质体纳米粒的制备方法,考察其在体外条件下的物理、生物学表征和稳定性,并研究其在小鼠体内的生物学分布特征。 方法 采用乙醇滴注-超声分散工艺制备99Tcm-MIBI脂质体纳米粒。测定其粒径及包封率指标。在体外37℃条件下,观察99Tcm-MIBI脂质体纳米粒在正常人血清和生理盐水中(NS)不同时间点的放化纯及其稳定性,研究其在小鼠体内15、60、120 min的分布特征。 结果 乙醇滴注-超声分散方法制备的99Tcm-MIBI脂质体纳米粒在电镜下观察呈球形、均匀,平均粒径(168.2±18.6)nm。体外稳定性实验表明,在正常人血清和NS中将99Tcm-MIBI脂质体纳米粒孵育15、30、60、120 min,其放化纯分别达96%、93%、90%、89%和92%、89%、86%、85%。体内生物分布实验表明,与99Tcm-MIBI比较,静脉注射99Tcm-MIBI脂质体纳米粒后,在观察时间内发现脾脏摄取显著,肾脏的放射性摄取率较低。 结论 99Tcm-MIBI脂质体纳米粒的制备方法简单,具有较为理想的物理、生物学表征,在血清中的稳定性较好。与99Tcm-MIBI比较肾脏摄取率低,在动物体内的循环时间延长。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5-氟尿嘧啶固体脂质纳米粒(5-FU-SLNs)在小鼠体内的分布特征.方法:取42只小鼠分为2组,分别以60 mg/kg的剂量尾静脉注射5-FU-SLNs和游离5-FU,于给药后不同时间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心、肝、胃、肺和肾等组织中5-FU的浓度,对5-FU-SLNs在小鼠体内组织的分布特征进行评价.结果:与游离5-FU相比,5-FU-SLNs在肾和肺中的总靶向效率分别从(20.42±0.08)%和(21.29±0.23)%增至(34.34±0.02)%和(23.29±0.03)%(t=21.760和11.656,P均<0.05),在心、肝和胃中的分布无明显变化(t=8.043,36.097和7.457,P>0.05).结论:5-FU-SLNs可改变小鼠体内药物的分布,对肺和肾具有亲和性和靶向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制备能够携带化疗药物阿霉素的温度敏感性脂质体磁性纳米粒,并对纳米粒的粒径大小、药物包裹率、稳定性等物理性质进行检测.方法 以化学共沉淀法制备四氧化三铁纳米粒,以逆相蒸发法制备空白温度敏感性磁性脂质体纳米粒,梯度反向装载法包封阿霉素,激光粒度分析仪检测粒径大小分布范围,透射电镜观察粒子形态;酸性乙醇荧光分光光度法测量阿霉素包裹率和泄漏率.结果 制备的温度敏感性脂质体磁性纳米粒平均粒径为(76±18)nm,粒径较均匀,平均包裹率为(42.6±0.7)%,室温下贮存稳定.结论 本实验制备的温度敏感性脂质体磁性纳米粒基本符合要求,可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水飞蓟素肠溶PLGA纳米粒口服给药后在大鼠体内的分布及肝靶向效率.方法 以水飞蓟素分散片为对照,大鼠灌胃给药给予水飞蓟素肠溶PLGA纳米粒和水飞蓟素PLGA纳米粒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及各组织匀浆液中的药物浓度,采用DAS 3.0计算AUC值,以相对靶向效率(RTE)和肝靶向效率(TE)评价各制剂对肝脏的靶向性.结果 以水飞蓟素分散片为对照,水飞蓟素肠溶PLGA纳米粒和水飞蓟素PLGA纳米粒给药后,血浆及各组织的RTE值均大于1,肝脏RTE值均大于10;两种纳米粒制剂给药后,肝脏相对于血浆及各组织TE值均大于1.5.结论 水飞蓟素肠溶PLGA纳米粒大鼠给药后能有效提高其体内吸收和组织分布,具有良好的肝靶向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槲皮素肠溶PLGA纳米粒各肠段的吸收特性.方法 采用高压均质法结合复乳-溶剂挥发法等方法制备槲皮素PLGA纳米粒,进行纳米粒形态学分析与粒径考察及包封率的测定,并优化制备工艺;考察药物在人工胃液、人工肠液不同介质中的槲皮素PLGA纳米粒的释放度;分别以Eudragit L100、Eudragit L100-55、Eudragit S10、HP55、HP50等肠溶包衣材料与PLGA以一定比例量制备槲皮素纳米粒,比较粒径、包封率,筛选肠溶材料及制备方法;分别于人工胃液及人工肠液中测定不同槲皮素肠溶PLGA纳米粒释放度,与槲皮素PLGA纳米粒比较;从吸收部位、药物质量浓度、灌流速度三个方面对槲皮素肠溶PLGA纳米粒的各肠段吸收特性进行考察.结果 5种不同肠溶包衣材料与PLGA以一定比例量制备槲皮素纳米粒的包封率、粒径等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PLGA浓度为100 mg/mL和50 mg/mL时析出大颗粒沉淀;在人工肠液中的槲皮素PLGA纳米粒释放度明显高于人工胃液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人工肠液中的槲皮素PLGA纳米粒释放度为(84.6±9.8)%,明显高于人工胃液中的(64.7±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81,P<0.05);质量浓度为1μg/mL时,药物吸收速率常数为(6.6±1.6)Ka/h,质量浓度为10μg/ml时,药物吸收速率常数为(3.5±1.5)Ka/h,质量浓度为20.0μg/mL时,药物吸收速率常数为(2.0±0.4)Ka/h,十二指肠、空肠中的药物吸收速率常数为(7.5±2.5)Ka/h,回肠、结肠中的药物吸收速率常数为(2.7±1.4)Ka/h;灌流速度为0.2 mL/min时,药物吸收速率常数为(15.5±3.5)Ka/h;灌流速度为0.8 mL/min时,药物吸收速率常数为(26.5±1.7)Ka/h;药物吸收速率在质量浓度10~20μg/mL范围内出现了自身浓度抑制;在十二指肠、空肠的药物吸收速率常数明显高于回肠、结肠段,且药物吸收速度常数随着灌流速度的增高而逐渐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制备槲皮素-聚乳酸-羟基乙酸(QC-PLGA)纳米粒可显著提高抗肿瘤的缓释作用,在质量肿瘤切除术后残留癌灶方面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槲皮素脂质体纳米药物对肝损伤大鼠的肝脏保护作用是否优于槲皮素。方法采用薄膜高压均质-负压蒸发法备槲皮素脂质体纳米药物,测量其粒径、药物含量及包封率。将肝损伤模型大鼠按体重随机分组后按不同剂量给药,比较各组大鼠血清ALT、AST、TBiLi和TBA,比较各组大鼠肝脏LN、HA、PCIII和IV-C,同时通过各组大鼠肝脏Bcl-2蛋白表达的比较,探讨槲皮素脂质体纳米药物保护肝脏的机制。结果采用本实验方法制得的槲皮素脂质体纳米粒粒径为(133±21)nm,载药量为(0.61±0.08)mg/mg,,包封率为(91.18±0.78)%。槲皮素脂质体纳米药物在血清AST、ALT、TBiLi、TBA及肝脏LN、HA、PCIII、IV-C等指标总体较槲皮素及空白脂质体纳米药物有所提高,槲皮素脂质体纳米药物可使大鼠肝脏Bcl-2蛋白的表达升高。结论槲皮素脂质体纳米药物对模型大鼠的肝脏保护优于未纳米化的槲皮素及空白脂质体纳米药物,且呈正相量效关系。槲皮素脂质体纳米药物保护肝脏的机制是增强了肝脏Bcl-2蛋白的表达。  相似文献   

12.
槲皮素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及药理作用的天然黄酮类化合物,其极低的水溶性限制了其应用,为提高其水中溶解度及其生物活性,包载槲皮素的纳米制剂被广泛研究。本文对近年来槲皮素纳米制剂的发展进行了归纳整理,以期为槲皮素的研究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褪黑素载药缓释纳米粒体外释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选取采用复合乳液 溶剂挥发技术制备成褪黑素载药缓释纳米粒并进行体外释放试验以考察其 特性。方法:模拟不同体液环境(pH=7.4,3.9,1.4),选取不同粒径的载药纳米粒(r<45.84nm,45.84nm72.67nm),采用恒温搅拌透析法(50r/min,75r/min,100r/min),测量其体外释药速率,统计分析其 释药特性。结果与结论:载药纳米粒的缓释性能与粒径呈负相关,释药速率可受pH环境影响,受机械搅动影响较 小。该褪黑素载药纳米粒具有良好的体外释放特征,符合拟定的临床用药方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半乳糖化白蛋白磁性阿霉素纳米粒(ADR-GHMN)在正常肝脏中的靶向性,并观察ADR-GHMN在全身各脏器的分布特征.方法使用放射示踪技术,用125I标记纳米粒.肝动脉注射,分别于注药后5、15、30、60、120min处死,立即取肝、肾、心、肺、小肠、脾、及周围血作γ计数.结果半乳糖化白蛋白磁性阿霉素纳米粒在注射后5 min后最高,为15054.4 CPM/g,各时相前者的肝摄取率均为同时刻后者的2,3倍.两药在肝、肾、心、肺、小肠、脾、及周围血的分布有高度显著性(P<0.05).结论半乳糖化白蛋白磁性阿霉素纳米粒在正常肝组织中有明显的主动靶向性,半乳糖化白蛋白磁性阿霉素纳米粒主要分布肝脏,其它的脏器含量少.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负载三氧化二砷(arsenic trioxide, As2O3)壳聚糖纳米粒(NPCS-As2O3)对大鼠免疫功能的影响,为临床用药提供实验和理论依据。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壳聚糖纳米粒组( NPCS组),负载As2 O3壳聚糖纳米粒组( NPCS-As2 O3组),As2 O3组和生理盐水( NS)组。尾静脉注射给药,连用7天后处死大鼠,取脾称重计算脾脏指数并分离脾细胞进行特异性细胞毒T淋巴细胞( CTL)功能检测。结果 As2 O3组CTL活性降低,与NS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PCS组和NPCS-As2O3组均显示出较高的CTL活性,并且脾脏指数增加,与As2O3组和NS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s2O3可以降低大鼠脾免疫功能;NPCS可以明显提高大鼠脾免疫功能;NPCS-As2 O3可以减轻As2 O3造成的脾免疫功能损伤,保护大鼠脾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卡氮芥脂质体 ( BL)对鼠 C6胶质细胞瘤的化疗作用。方法 :30只 Wistar大鼠做实验动物 ,C6胶质细胞脑内移植建立鼠 C6胶质细胞瘤模型、卡氮芥脂质体肿瘤内注射 ,观察化疗作用。结果 :BL组与氯乙亚硝脲 ( BCNU)组存活期存在统计学差异 ( P<0 .0 5)。 BL组与空白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 ( P<0 .0 1 ) ,BCNU组与空白组存在显著性差异 ( P<0 .0 1 )。结论 :BL脑肿瘤内注射 ,控制 BCNU的释放 ,提高 BCNU的药效 ,有效延长荷瘤鼠的存活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乳糖化白蛋白-脂质体交联物(简称交联物)作为肝脏靶向性药物载体的可行性。方法应用生物化学技 术合成交联物并对大鼠进行体内实验,了解交联物在动物肝脏的聚集量以及预先注射乳糖化白蛋白对交联物肝脏聚集 性的抑制作用;比较交联物、普通脂质体分别包裹的 α-干扰素及游离 α-干扰素在 2.2.15细胞中的抗乙型肝炎病毒效 应。结果交联物在肝脏的聚集量是脾脏的2倍以上,是其他脏器的4-9倍;预先注射乳糖化白蛋白后交联物的肝脏聚 集性减弱,与脾脏聚集量无显著差异;交联物包裹干扰素后抗乙肝病毒效应较普通脂质体包裹的干扰素及游离干扰素 显著提高,相当于普通脂质体干扰素1/4剂量、游离干扰素1/8剂量的抗病毒效应。结论文联物通过去唾液酸糖蛋白受 体实现肝脏聚集性,可望成为理想的肝脏靶向性药物载体。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建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同时测定阿霉素/姜黄素载双药纳米粒(DOX/CUR-NPs)中阿霉素和姜黄素的含量及包封率的方法.方法 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DOX/CUR-NPs;按照制剂含量测定方法学要求考察所建立HPLC法的专属性、精密度、回收性等,并结合超速离心法测定DOX/CUR-NPs的包封率.结果 成功制备了DOX/CUR-NPs;在建立的色谱条件下,DOX和CUR专属性好,精密度、回收率、重复性等试验均符合方法学要求.两药在0.5~50.0 μ 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纳米粒中DOX与CUR的包封率分别为(58.9±1.11%和(75.4±176)%.结论 HPLC法准确可靠、简单快速,可用于DOX/CUR-NPs的药物含量及包封率的同时测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