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老年非心脏手术围手术期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老年非心脏手术围手术期最严重的心脏事件,死亡率高达70%。其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和治疗原则与非老年及非手术AMI相比,均有自身的特点。现将我院1995年5月至2000年3月老年围术期AMI病例资料回顾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
<正>我国已逐渐步入人口老龄化社会,心血管疾病发病率逐年升高,接受非心脏手术的老年患者多在术前已长期应用抗栓药物[1]。对于已接受抗栓治疗但需行非心脏手术的患者,服用抗栓药物会增加手术出血风险,而停药又会增加血栓不良事件的发生。老年患者由于纤维蛋白原、凝血因子等促凝活性增强,血管炎症、血小板反应性增多以及内皮功能障碍等因素,导致其出血及血栓风险均明显升高[2-3]。因此,对于老年人需要更加谨慎地平衡抗栓治疗的益处和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心脏移植的围手术期处理体会。方法我院自2003年5月至2004年12月共施行了8例原位心脏移植手术。围手术期管理包括术前供受体准备,术后抗排异药物应用、防治感染、循环呼吸维持等。结果1例死于多系统器官衰竭(MSOF),7例存活,其中并发急性排斥反应、右下肺炎、右心功能不全各1例,相应治疗后治愈。心功能Ⅰ~Ⅱ级。随访精神及心理状态良好。结论心脏移植是治疗终末期心脏病最有效的方法。手术成功的关键是选择好合适的受体,使用抗排异药物和注意监测排异反应,有效防治感染和右心衰。  相似文献   

4.
非心脏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心肌梗死的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围手术期心肌梗死是拟行非心脏手术的患者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而围手术期心肌梗死的发生率正随着外科手术与麻醉的发展和拟行外科手术人数的增多而逐渐升高。尽管有很多近期的研究、综述和指南均把非心脏手术围手术期心脏危险的评估,心肌缺血和心肌梗死的预防作为关注焦点,但有关围手术期心肌梗死一旦发生时相应处理方法的研究和报道仍为数不多。因此就主要对外科手术背景备件下的围手术期心肌梗死的流行病学和其可能的发生机制等进行介绍,同时对其诊断与治疗重点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非心脏手术对心脏病人的影响及有关防治措施。方法:对60例心脏病人在非心脏手术围手术期进行监护。结果:在围术期出现心律失常57例,心绞痛5例,无症状性心肌缺血10例,心肌梗死2例,血压波动30例,发生心衰6例。经积极处理全部安全渡过手术期。结论:心脏病人进行非心脏手术时通过积极的术前准备,术中心脏监护及术后恰当的护理,能安全渡过围术期。  相似文献   

6.
随着医疗卫生和预防医学水平的提高,人类生存寿命不断延长,高龄人群日益增多。随着寿命延长,老年人全身各系统器官功能进入衰退阶段,许多疾病的发病率都呈上升趋势,因此,老年性心脏瓣膜病变已成为外科治疗的一个现实问题。近年来,由于瓣膜外科、麻醉、体外循环灌注技术、心肌保  相似文献   

7.
《山东医药》2009,49(26):F0002-F0002
心脏移植——山东省惟一定点单位 山东省泰山学者岗位、我省惟一心脏移植定点单位——山东省千佛山医院心脏外科已完成心脏移植、心肾联合移植、心肺联合移植等手术共16例。单纯心脏移植术13例,随访效果良好,有10例心脏移植术后患者生存超过1a以上,该院所做的第1例心脏移植患者已生存5年半,并已结婚生育。目前心脏移植工作已成为该院心外科的常规手术,处于国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8.
13例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心脏直视手术围术期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1989年9月至1993年9月期间,我们为13例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行心脏直视手术,其中12例为瓣膜替换手术,1例瓣膜替换并冠状动脉扩张术。术后早期死亡1例,其余肾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我们认为,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可行心脏直视手术,关键在于围术期处理。  相似文献   

9.
老年人瓣膜置换术同期冠状动脉搭桥术围术期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老年人瓣膜置换术同期施行冠状动脉搭桥术围手术期处理。提高手术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4年我院29例60岁以上老年患者同期施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临床资料及远期随访资料。结果 心绞痛均消失。无围术期心梗。全组无手术死亡,围术期死亡率6.9%,术后并发症少,远期随访心功能明显改善,占88.5%,并发症少。结论 积极、正确的围手术期处理。是提高老年瓣膜病合并冠心病患者手术成功率、降低死亡率、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王宏涛  杨书强  张华 《山东医药》2008,48(47):66-67
回顾性分析实施心脏瓣膜置换术的467例患者的围手术期情况。有449例安全渡过围手术期,术后早期死亡18例(3.85%),死亡原因主要为严重低心排量综合征、恶性心律失常、左心室后壁破裂、人工瓣心内膜炎、脑部并发症、呼吸功能或肾功能严重损害、凝血机制紊乱以及多脏器功能衰竭等。认为心脏瓣膜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死亡及主要并发症的发生与术前心功能、术中心肌保护和手术方法的选择及并发症的治疗情况等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1.
老年非心脏手术患者的心脏保障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据统计,美国每年有2500万患者行非心脏手术,其中超过65岁并诊断为冠心病和其他疾病者近800万人,约占围手术期心脏患病率和病死率的80.0%〔1〕。我院1996年统计3000余例老年非心脏手术患者,其中并存各种类型冠心病者约占76.6%,相当部分的...  相似文献   

12.
1996年7月至2000年7月,我们对29例危重心脏瓣膜病患者施行瓣膜替换术,现对其围手术期处理的有关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心脏手术的危险因素、手术时机和围术期管理.方法近7年对老年患者行113例心脏手术,其中单纯冠状动脉搭桥术58例,单纯瓣膜手术39例,瓣膜手术同时冠状动脉搭桥术9例,其它7例.结果术后出现并发症20例(17.7%),早期死亡5例(4.4%).术前有慢性阻塞性肺病、左心室射血分数<0.5、瓣膜置换同期行冠状动脉搭桥术、急症和2次手术是发生术后并发症及早期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老年人心脏病一旦有手术适应证应尽早外科治疗,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本文总结了心脏直视手术围术期穿刺导致腹部大出血的教训。方法:1977年至1992年共8例因心脏直视手术围术期穿刺导致腹部大出血,其中复杂小儿心脏畸形矫治术6例,室间隔缺损并肺动脉高压1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例。6例因胸腔穿刺损伤肝脏出血,2例因股动脉穿刺或大隐静脉切开置入的插管头损伤髂动脉及髂静脉而引起腹部出血。7例剖腹止血,1例尸检证实。穿刺至手术时间为24.6±19.8(3~56)小时。结果:4例死亡(50%),其中多脏器衰竭2例,灌注肺合并感染1例,出血性休克1例。结论:本症与操作技术不当、小儿胸壁较薄、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术后肝大或肝位置异常有关,一经确诊后,应尽早手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60岁以上心脏瓣膜置换手术387例的临床特点及围手术期处理经验。方法1998年5月至2006年5月共实施心脏瓣膜置换术1116例,60~89岁患者387例(老年组),其中男178例,女209例,按年龄60~64岁、65~69岁、70~89岁分为3组,手术在体外循环中度低温下行瓣膜置换术,并发严重冠心病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并发心血管畸形者行矫治术。分析老年人瓣膜置换手术的临床特点,并以同期13~59岁的729例(非老年组)作比较。结果老年组术后早期(30 d内)发生各种并发症55例,并发症发生率14.2%,高于非老年组的11.2%(P〈0.05)。主要并发症为心包积液、胸腔积液、恶性心律失常、循环衰竭,肾功能衰竭及多脏器功能衰竭。老年组术后早期死亡10例(2.6%),60~64岁4例、65~69岁3例、70~89岁3例;非老年组死亡31例(4.2%)。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是恶性心律失常、呼吸循环衰竭、肾功能衰竭及多脏器功能衰竭。结论老年人心脏瓣膜置换术并发症发生率高,加强围手术期处理,可降低术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6.
邹承伟 《山东医药》2006,46(6):71-71
目前,心脏移植术已并被公认为临床治疗终末期心脏病的惟一有效手段。自开展原位心脏移植以来,手术方法不断改进,已用于临床的手术方式包括标准原位心脏移植术、全心原位心脏移植术及双腔原位心脏移植术。  相似文献   

17.
心脏瓣膜病患者非心脏手术的围手术期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脏瓣膜疾病或瓣膜手术后的患者可因其他疾病而需要接受手术治疗,此类患者病程长,受累脏器较多,病情复杂,麻醉的风险性明显增大。本文报告16例手术的麻醉过程,讨论其围手术期处理特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老年非心脏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心脏不良事件的影响因素。方法:分析112例老年非心脏手术患者围术期的临床资料,分析与发生围手术期心脏不良事件相关的因素,比较有心脏不良事件组与无心脏不良事件组之间的差异。结果:术后42例(37.5%)发生心脏不良事件。与无不良事件组相比,发生心脏不良事件的患者多合并冠心病、行冠状动脉支架及旁路移植手术、合并心脏瓣膜病、存在心律失常、术前射血分数EF50%、手术规模大、麻醉时间长、术前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B型利钠肽(BNP)增高(P0.05)。结论:老年非心脏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危险因素包括合并冠心病、行冠状动脉支架及旁路移植手术、合并心脏瓣膜病、存在心律失常、术前EF值50%以及手术规模大、麻醉时间长、术前hs-CRP和BNP增高,其中术前hs-CRP和BNP水平可以作为预测指标,对高危老年患者进行充分评估、从而减少围手术期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人口的老龄化 ,老年心血管病病人也在逐渐增多 ,而这部分病人在行非心脏手术时遇到的围手术期问题显得尤为突出。如果不重视或处理不当 ,可产生严重的甚至是致死的并发症 ,如脑血管意外、心力衰竭、心肌梗死等。因此 ,外科医生术前必须充分了解老年人的心血管疾病状况 ,以便术中、术后做到心中有数 ,并采取相应措施 ,降低手术的危险性。1 术前评估及准备1.1 入院后详细询问病史 如有无胸痛、呼吸困难、心悸、晕厥、喘鸣、间歇性跛行和周围性水肿等症状 ,并行全面体检 ,做心电图检查 ,了解病人平时体力活动情况及心功能状态 ,临床…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心脏黏液瘤围手术期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1998年2月至2004年10月我院共收治心脏黏液瘤80例,手术治疗79例。同期行二尖瓣置换术1例,经股动脉取瘤栓术1例。结果1例术前发生急性肺动脉栓塞死亡;79例接受手术,均治愈出院,其中并发低心排血量综合征2例。随访70例,随访时间3个月至5年,无黏液瘤复发,死亡1例(非心脏原因)。结论尽早正确诊断、术前及术后密切监护和及时手术是心脏黏液瘤围手术期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