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探讨CT灌注成像技术在脊柱病变定量、定性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对125例脊柱病变患者进行CT灌注成像扫描,计算并分析感兴趣区的灌注参数值,包括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和表面通透性(PS).对照实际病理结果,分为良性病变和恶性病变两组,定量、定性分析良、恶性肿瘤的灌注成像规律.结果 良、恶性病变组病变区域的BF、BV和PS值为均明显高于各自正常组织,而MTT值小于正常组织(P〈0 05).恶性病变组病变区的BF值和PS值明显高于良性病变组(P〈0.05),而BV值和MTT值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CT灌注成像是一种在定量、定性分析脊柱病变血流灌注状态方面具有重要价值的功能成像方法.  相似文献   

2.
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在孤立性肺结节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在孤立性肺结节(SPN)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研究99例直径2~4cm的孤立性肺结节的32层螺旋CT灌注表现,测定肺内病灶的血容积(BV)、表面通透性(PS)、血流量(BF)、平均通过时间(MTT)的数值,并在时间-密度曲线的基础上,测量SPN增强净增值(NE)和达峰时间(TTP);取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恶性、炎性-BV值均明显高于良性(P〈0.001,P〈0.05),而恶性与炎性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PS值中,组间均有统计学羞异(所有P〈0.01)。BF值中,恶性结节〉炎性结节〉良性结节,MTT值三者接近;但BF值、MTT值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恶性与炙性结节的TTP值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1)。NE值中,组间均有统计学差异(所有P〈0.05)。良性、恶性及炎性结节的TDC形态不同结论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技术有助于孤立性肺结节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孤立性肺结节CT灌注成像技术的应用。方法利用美国GE公司的Hispeed CT 16排螺旋CT灌注扫描技术对51例孤立性肺结节(Solitary pulmonary nodule,SPN)患者病变良恶性的鉴别。结果良恶性结节灌注后具有不同的血流量(Blood flow,BF)、血容量(Blood volume,BV)、平均通过时间(Mean transit time,MTT)和表面通透性(Per-meablity surface,PS)。良恶性结节的各项灌注参数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恶性结节的BV、MTT、PS均高于炎性结节,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而BF无差异性(P>0.05),而炎性结节的BF、BV、MTT、PS均高于良性结节,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孤立性肺结节CT灌注成像技术在临床正确诊断结节性质及做出恰当治疗措施方面显示出了重大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4.
64层螺旋CT灌注成像在孤立性肺结节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灌注成像在孤立性肺结节的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2例孤立性肺结节患者(病灶直径≤4cm)进行灌注扫描,测定肺内病灶的血容积(BV)、血流量(BF)、平均通过时间(MTT)、表面通透性(Ps)的数值和时间-密度曲线(TDC)。并可在时间-密度曲线基础上,测量孤立性肺结节增强前的CT值、强化值、结节-动脉强化值比。结果肺恶性结节的灌注参数、强化值和结节-动脉强化值比均高于肺良性结节,有显著性差异(P值均〈0.05)。炎性结节的强化值及结节-动脉强化值比(S/A)与恶性结节无显著性差异(P〉0.05)。恶性结节、炎性结节、良性结节的TDC形态不同。结论结节动态对比增强CT提供了孤立性肺结节的血流模式的定量信息,并可用于无创性的诊断和评价孤立性肺结节。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的时间密度曲线及灌注参数在肺内良、恶性肿块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对64例肺内良、恶性肿块患者行16层螺旋CT灌注成像,应用CT体部灌注软件,分析肺内肿块的时间密度曲线(TDC)、灌注图像和各灌注参数值(PH、PHa /PHpm、BF、BV、PS、MTT).利用免疫组化染色测定微血管密度(MVD)并标定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评价肺内良、恶性肿块各灌注参数与MVD 及VEGF的相关性.结果 周围型肺癌和炎性肿块的TDC相似,二者与良性肿块的TDC明显不同.周围型肺癌与炎性肿块的PH、PHpm/PHa、B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者高于良性肿块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周围型肺癌的PS值大于炎性肿块和良性肿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EGF阳性表达的周围型肺癌的PH、PHpm/PHa、BF、BV、PS值和MVD明显高于VEGF阴性表达者(P值均<0.05),也高于VEGF阳性表达的良性肿块者(P值均<0.05).VEGF阳性表达的周围型肺癌PH、PHpm/PHa、BF、BV、PS与MVD均呈正相关(P值均<0.05).结论 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的时间密度曲线及灌注参数与肿瘤血管生成具有良好的相关性,能够反映肿瘤的微血管密度及VEGF表达,提供了一种定量评价肺内肿块血流模式的非创伤性方法 ,有利于肺内良、恶性肿块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6.
软组织肿瘤的MSCT灌注成像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MSCT灌注成像对软组织肿瘤的良恶性鉴别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对软组织肿瘤26例(良性15例,恶性11例)行MSCT灌注成像,用CT Perfusion 2软件分析灌注参数BV、BF、MTT、PS。结果:MSCT灌注成像结果,11例恶性肿瘤BF平均值为14.98±14.49,15例良性肿瘤BF平均值为1.98±1.19;PS平均值恶性肿瘤为14.64±1.89,良性肿瘤为2.40±0.38。良恶性软组织肿瘤的BF、PS值差异统计学上具有显著性(P<0.05);BV、MTT值差异统计学上则无显著性(P>0.05)。MSCT灌注成像诊断恶性肿瘤的灵敏度为90.9%(10?蛐11),特异度为86.7%(13?蛐15),准确度为88.5%(23?蛐26),阳性预测值为83.3%(10?蛐12),阴性预测值为92.9%(13?蛐14)。结论:MSCT灌注参数有助于软组织肿瘤的良恶性鉴别。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在颈部淋巴结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8例颈部淋巴结病变患者进行CT灌注成像检查,其中恶性22例,良性36例,分析比较不同病理类型淋巴结病变的时间-密度曲线(TDC)和CT灌注参数差异。【结果】淋巴结恶性病变TDC多为A型(66.7%),淋巴结良性病变TDC多为C型(54.6%),B型曲线在良性和恶性淋巴结病变中均可见到;淋巴结恶性病变的灌注血流量(BF)值及血容量(BV)值均高于良性病变(P〈0.05),腺癌淋巴结转移灶BF值及BV值高于鳞癌淋巴结转移灶及淋巴瘤,鳞癌淋巴结转移灶的BF值高于淋巴瘤,淋巴瘤的平均通过时间(MTT)值长于鳞癌及腺癌淋巴结转移灶(P〈0.05)。【结论】不同病理类型的颈部淋巴结病变的灌注特点不同,CT灌注成像有助于颈部淋巴结病变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灌注技术及其对甲状腺病变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 采用16层螺旋CT(Philips Brilliance 16) ,先行常规平扫,后行灌注成像。原始数据传到工作站(Extended BrillianceTM Workspace 3.0.1.3200)。按照病理结果分成正常甲状腺组(18例),良性病变组(甲状腺瘤25例,结节性甲状腺肿36例)以及恶性病变组(甲状腺癌28例),分别测量并记录不同组织的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和强化峰值(PE)的平均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正常甲状腺组、良性病变组、恶性病变组三组间比较BF值统计学上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1),BV、MTT值则无显著性差异(P=0.586,0.104)。各组BF值两两比较,正常组与良、恶性组BF值有显著性差异(P=0.000,0.001),良、恶性组无显著性差异(P=1.000)。正常组与良性组无显著性差异(P=0.341)。结论 多层螺旋CT灌注技术方便,可行,无创。良、恶性肿瘤的BF值有显著性差异。MSCT灌注成像方法对甲状腺病变的良、恶性判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运用多层螺旋CT(MSCT)获取肾癌灌注图像,并与其分子病理学特征相对照,探讨MSCT灌注成像在肾癌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2例疑有。肾肿瘤的患者行MSC灌注扫描,获得伪彩色的血流灌注参数图,包括血流量(BF)、血容量(BV)、表面通透性(PS)及平均通过时间(MTT)图。在瘤体及瘤旁正常肾皮质选取感兴趣区并记录相应的各项参数值。所有患者均经手术病理证实。采用免疫组化方法(SP法)检测肾肿瘤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及微血管密度(MVD)。结果肾细胞癌的BF、BV和PS值均明显低于正常肾皮质,且Ⅲ级肾癌与I、Ⅱ级相比,其BF、BV和PS值明显增高。肾癌的BF、BV、PS值与其VEGF平均光密度值呈正相关(P〈0.05),MTT值与VEGF平均光密度值呈负相关(P〈0.05)。肾癌的MVD值与VEGF值呈正相关(P〈0.05)。结论MSCT灌注成像能定量评价肿瘤血管生成、血流灌注及血管通透性改变,有助于肾细胞癌的术前分级,并在肾癌的定性诊断和鉴别诊断方面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飞利浦256层iCT1024矩阵灌注成像在孤立性肺结节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 对38例孤立性肺结节患者行灌注扫描,扫描数据传至EBW工作站,用肺结节分析软件进行图像分析,获取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增强峰值(PH)以及SPN与主动脉PH值比值(S/A)等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 结果 恶性和炎性结节的BV、PH和S/A比值明显高于良性结节(P<0.01),而恶性与炎性之间的BV、PH、S/A比值差异则无统计意义(P>0.05)。恶性结节、炎性结节、良性结节的TDC形态不同。 结论 256层iCT1024矩阵灌注成像有助于鉴别孤立性肺结节的良、恶性。    相似文献   

11.
CT灌注成像评价甲状腺病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多排螺旋CT灌注成像(MSCTPI)在甲状腺占位性病变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43例符合入选标准的病例,分为良性组33例和恶性组10例,良性组包括结节性甲状腺肿亚组(17例)和甲状腺腺瘤亚组(16例),恶性组为甲状腺癌10例.采用GE LightSpeed 16排螺旋CT,常规CT平扫后动态增强扫描;绘制颈总动脉、甲状腺良性病变和甲状腺癌的时间-密度曲线(TDC),并计算各组BF、BV、MTT、PS值.对灌注参数各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颈总动脉TDC为单峰型,良性组的TDC表现为速升-缓降的小峰,恶性组TDC可分为基线段、上升段、下降段和水平段.良性组与恶性组间比较,BV、BF、MTT、PS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0.001、0.003、<0.001);BV值和MTT值良性组各亚组与甲状腺癌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BF值良性组各亚组与甲状腺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PS值恶性组与结节性甲状腺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结节甲状腺肿组与甲状腺腺瘤组在BF、BV、MTT、PS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MSCTPI可准确反映甲状腺病变的血流特点;分析灌注参数BF、BV、MTT及PS值有利于鉴别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病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在诊断甲状腺结节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术后经病理证实的甲状腺结节患者41例,分为两组:A组为良性结节26例,B组为恶性结节15例;A组进一步分为两个亚组:A1组为结节性甲状腺肿(17例),A2组为甲状腺腺瘤(9例)。所有患者均采用64排螺旋CT行常规CT平扫和灌注扫描,计算各组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表面通透性(PS)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组的BF值小于B组,MTT值大于B组,二者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二者的BV、PS值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良性结节甲状腺肿组与甲状腺腺瘤组在BF、BV、MTT、PS值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BF、MT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T灌注成像方法在诊断甲状腺疾病方面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甲状腺癌与甲状腺良性结节的多普勒超声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多普勒超声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多普勒超声观察并记录甲状腺病灶内部的血流丰富程度、血流形态及血流动力学特征,测量血流峰值流速(PS)和阻力指数(RI),在甲状腺癌组与甲状腺良性结节组之间进行对比分析。【结果】①Ⅱ级或Ⅲ级血流在甲状腺癌组中的检出率高于良性组(P〈0.05)。分支型或穿入型的血管在甲状腺癌组中的检出率高于良性组(P〈0.05)。②PS值在甲状腺良、恶性肿瘤间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R1大于0.7,在甲状腺癌组中的栓出率高于良性组(p〈0.05)。【结论】多普勒超声在提高鉴别诊断甲状腺癌与甲状腺良性结节方面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MSCT)灌注成像技术在肾细胞癌(简称肾癌)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2例肾细胞癌行MSCT靶平面同层动态增强扫描,分析灌注参数血流量(blood flow,BF)、血容量(blood volume,BV)、表面通透性(permeability surface,PS)和平均通过时间(mean transit time,MTT)。结果肾癌BF、BV、PS值均明显低于正常肾皮质;Ⅰ期肾癌BF、BV、PS值明显低于Ⅱ、Ⅲ期。结论MSCT灌注成像技术对肾癌肿瘤血管生成情况及恶性程度的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MSCT)灌注成像在乳腺结节良恶性中的鉴别效能及CT参数的差异。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2年5月莒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46例乳腺结节患者,对所有患者均施以MSCT灌注成像检查,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MSCT灌注成像鉴别诊断乳腺结节良恶性的具体效能;另外记录并对比恶性结节与良性结节患者的各项CT参数差异。结果:146例乳腺结节患者中,“金标准”共检查出52例恶性结节,94例良性结节;MSCT灌注成像共检查出49例恶性结节,97例良性结节;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MSCT灌注成像的灵敏度为90.38%(47/52),特异度为97.87%(92/94),准确率为95.21%(139/146),Kappa=0.894,与病理结果高度一致;乳腺恶性结节的血流量(blood flow,BF)为(33.52±4.31)mL,血容量(bloodvolume,BV)为(5.31±1.24) mL/100 g,表面通透性(permeability surface,PS)为(14.69±2.58)mL/(min·100 g),均...  相似文献   

16.
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在骨肿瘤性病变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初步探讨MSCT灌注成像方法在骨肿瘤性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0例骨肿瘤患者进行MSCT灌注成像,图像重建后送至AW 4.0工作站,利用Perfusion 2 软件计算并分析灌注图像和灌注参数值,包括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和表面通透性(PS).结果所有肿瘤部位的BF、BV、PS值明显高于正常组织,而MTT值明显小于正常组织,两者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MSCT灌注成像是一种准确且相对简捷的定量评估骨肿瘤性病变血流灌注状态的功能成像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应用Meta分析方法评价MSCT灌注成像鉴别诊断肺结节良恶性的价值。方法 检索Cochrane图书馆、Cochrane协作网、Pubmed、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及万方数据库中于2004年1月-2015年10月发表的有关CT灌注成像诊断肺结节的中英文文献,提取符合纳入标准的诊断试验数据。采用Meta disc 1.4分别汇总MSCT以不同灌注参数 诊断恶性肺结节的敏感度、特异度及95%可信区间(CI),拟合工作特征曲线(SROC)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结果 共纳入文献18篇,肺结节1 221个,其中恶性结节780个,良性结节441个。依次以BV、PS、BV+PS作为灌注诊断指标进行分析,其汇总敏感度分别为0.91[95% CI(0.89,0.93)]、0.88[95% CI(0.85,0.90)]、0.91[95% CI(0.88,0.93)],汇总特异度分别为0.77[95% CI(0.73,0.81)]、0.83[95% CI(0.79,0.86)]、0.91[95% CI(0.87,0.94)];相应AUC分别为0.92、0.93、0.97。结论 MSCT以BV、PS作为灌注诊断参数对鉴别肺结节良恶性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当二者结合时诊断效能更高,可作为鉴别诊断的标准化灌注指标。  相似文献   

18.
庄晓明  黄晶  朱斌  张冰 《医学临床研究》2006,23(9):1349-1351
目的:研究乳腺良恶性病变磁共振T2*W首过灌注成像与组织中微血管密度(MV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之间的相关性。 方法:选34例乳腺肿块患者术前行磁共振T2*W首过灌注成像检查,绘制病灶的时间一信号强度曲线,得出最大信号强度下降率并与术后病理、免疫组化测定的VEGF、MVD结果作对照分析。结果:VEGF高表达组的最大信号强度下降率均值高于低表达者(P〈0.05),且最大信号强度下降率与MVD成正相关(P〈0.05);良恶性组间最大信号强度下降率、MVD、VEGF有显著性差异(P〈0.01)。 结论:磁共振灌注成像最大信号强度下降率与VEGF表达、MVD值具有相关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乳腺肿瘤血管生成特性及其良恶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不同病理类型肺癌的CT灌注成像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GE64层VCT灌注成像技术,电影模式(层厚2.5—5mm/8层),总扫描时间40s,CT Perfusion 3分析软件,回顾性分析60例(腺癌35例,鳞癌11例,小细胞癌8例,转移癌6例),体积3.56~115.68cm,肺癌的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表面通透性(PS)、拟合时间-密度曲线(TDC)和肿瘤最高增强值(PE);依据肿瘤大小和病理类型的不同进行比较。结果主动脉第一时相为14~28s,平均19.8s。肿瘤的BV值、BF值为鳞癌〉转移癌〉腺癌〉小细胞癌,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TT值和PS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平扫CT值比较,转移癌与其他组织类型差异性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最高增强值(PE)比较,除鳞癌与腺癌外,其他组之间差异性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的肿瘤(体积〉50cm^3)与小的肿瘤(体积〈50cm^3)灌注值比较,其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的拟合时间-密度曲线和主动脉的关系密切,峰值在主动脉峰值区域或稍后,A型8例,B型52例,其中6例转移癌中A型曲线有4例,占50%。结论肺癌的灌注值与肿瘤大小无关,BV值、BF值与肿瘤的组织学类型有关;转移癌的TDC多表现为A型。  相似文献   

20.
结直肠癌64层螺旋CT灌注成像参数测定的可重复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结直肠癌64层螺旋CT灌注成像参数测定的可重复性进行评价。方法对33例结直肠癌患者进行64层螺旋CT灌注成像研究。重复测量灌注参数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表面通透性(PS),比较各参数在同一观察者内及不同观察者间测定的可重复性。结果同一观察者不同时间测定的各参数均值相近,无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观察者所测定的各参数均值也无显著性差别(P〉0.05)。结论结直肠癌64层螺旋CT灌注成像具有快速、无创、可重复性较好等特点,可用于评价结直肠癌的血流灌注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