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伟宏 《工企医刊》2008,21(6):15-15
目的:探讨筋膜囊下浸润麻醉结合表面麻醉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总结2006年8月-2007年9月期间我院86例在筋膜囊下浸润麻醉结合表面麻醉行青光眼小梁切除术,观察麻醉效果及并发症。结果:青光眼手术在筋膜囊下浸润麻醉结合表面麻醉下均能顺利完成,无1例改用其他麻醉及并发症。结论:筋膜囊下浸润麻醉结合表面麻醉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的使用是有效的和安全的。  相似文献   

2.
李风岚 《工企医刊》2006,19(4):26-26
目的:探讨表面麻醉联合球结膜浸润麻醉下青光[手术的可靠性、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40例72[青光[患者用0.4%奥布卡因(倍诺喜)表面麻醉,术中用2%利多卡因手术区球结膜浸润麻醉施行小梁咬切术。结果:72[40例术中均无痛感,术中所有的患者未出现球后麻醉可能出现的局部或全身并发症。结论:采用表面麻醉联合球结膜浸润麻醉下行青光[小梁咬切术,麻醉效果好,安全性高,并发症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硬膜外麻醉联合全身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联合全身麻醉在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广东省梅州市蕉岭县人民医院行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的9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各47例.A组采用硬膜外麻醉联合全身麻醉,B组采用静吸复合麻醉联合全身麻醉,...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在青光眼滤过性手术中一次性应用丝裂霉素C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5年来本院30例(30眼)的各种类型青光眼施行小梁切除术,术中一次性应用丝裂霉素C(MMC),对其术后疗效进行观察及随访.同时对照组35例(35眼)行常规小梁切除术,术中不放置MMC棉片.结果 术后眼压控制在21 mmHg以下者,MMC组28眼占93.3%,对照组30眼占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功能性滤过泡的形成,MMC组28眼占93.3%,对照组28眼占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现浅前房的比例观察组与对照组无差异.两组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小梁切除术联合MMC能有效防止滤过泡的粘连,降低眼压,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效果.方法 采用小梁切除术联合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对26例(26眼)难治性青光眼进行了手术治疗;术后进行了定期随访.结果 术后前房均形成良好.术后定期随访,眼压:16眼(1.28±0.48)Kpa,8眼(2.3±0.56)Kpa可用药物控制,2例无法控制最后眼球摘除.Ⅰ型滤过泡17眼,Ⅱ型7眼,Ⅲ型2眼.结论 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结膜Parks切口联合表面麻醉下进行斜视手术的效果。方法斜视患者136例,表面麻醉剂0.4%盐酸奥布卡因滴眼液术前3次点术眼,常规行结膜Parks切口。观察麻醉效果、术中、术后并发症及手术效果。结果麻醉效果I级者98例(72.05%),Ⅱ级者38例(27.95%),Ⅲ级者0例;术后睑裂区外观正常,美容效果显著,未出现持续不退的结膜充血、结膜囊肿、结膜瘢痕等并发症。结论结膜Parks切口联合表面麻醉剂的斜视手术安全可行、操作简便、手术快捷、并发症少、美容效果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40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并比较治疗前后患者术后的视力,眼压,前房情况进行临床研究.结果:40例患者40眼中,38眼(95.0%)视力较前明显提高,35眼(87.5%)的眼压在正常范围内,功能性滤过泡占8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术后的并发症较少.结论: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不仅能够提升视力,减轻术后青光眼的并发症,同时还有利于控制眼压,临床效果良好,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对晚期原发性青光眼行抗青光眼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对33例34眼原发性晚期青光眼的患者进行结膜表面浸润麻醉并改变结膜切口,同时联合丝裂霉素湿贴,缓慢放出房水后完成小梁切除手术。结果术后近期随诊观察,视力27眼提高,5眼不变,2眼下降。眼压控制理想,在正常范围内。视野术前能检查的有6眼,木后全部扩大。结论对晚期原发性青光眼改变传统的麻醉方法行小梁切除术,同时应用丝裂霉素湿贴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隧道下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 患者共48例(48眼),其中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并发白内障44例,白内障继发青光眼4例,对患者采用经超乳隧道切口的三联术,术后随访8~12个月,分别对术眼视力、眼压、结膜滤过泡及术后并发症等进行观察检查.结果 术后矫正视力范围0.05~1.0,其中36眼(占75%)视力≥0.3;非接触眼压计测48眼眼压范围为14.7~25.4 mm Hg,其中40眼(占83%)眼压低于21 mm Hg;术后12个月有14眼(占30 %)滤过泡消失;术后早期轻度角膜水肿者8眼(占16%),前房炎性反应、房水浑浊、瞳孔区有渗出者10眼(占20%),无前房浅、前房出血及角膜失代偿.结论 超声乳化联合隧道下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白内障视力恢复良好,并可有效的控制眼压,该法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全麻和腰硬联合麻醉用于髋关节置换术的麻醉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9月至2017年9月在我院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66例参与本次实验,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33例,腰硬联合麻醉)和对照组(33例,静脉复合全身麻醉),对比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麻醉效果优良率(97.0%)较对照组(81.8%)更高,麻醉起效时间、阻滞完全时间、苏醒时间较对照组更短,麻醉药用量较对照组更少,疼痛程度较对照组更轻,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更低,组间比较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较全身麻醉用于髋关节置换术的麻醉效果更佳,且并发症更少,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对晚期原发性青光眼行抗青光眼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对33例34眼原发性晚期青光眼的患者进行结膜表面浸润麻醉并改变结膜切口,同时联合丝裂霉素湿贴,缓慢放出房水后完成小梁切除手术。结果术后近期随诊观察,视力27眼提高,5眼不变,2眼下降。眼压控制理想,在正常范围内。视野术前能检查的有6眼,术后全部扩大。结论对晚期原发性青光眼改变传统的麻醉方法行小梁切除术,同时应用丝裂霉素湿贴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共情技术在小梁切除术联合中药治疗中晚期原发性青光眼的临床护理应用效果。方法纳入76例(89眼)确诊为中晚期原发性青光眼需行滤过性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对其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6例(53眼)行中医中药结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同时进行共情技术护理模式。对照组30例(36眼)行单纯小梁切除术治疗,同时采用临床常规的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治疗后视力﹑眼压及视野情况。结果末次随访时观察组视力﹑眼压及视野提高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眼压平均15.98±0.53 mmHg;对照组平均眼压为22.31±0.57 mmHg。共情技术组患者心理状态较稳定,术后疼痛程度及并发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将共情技术引入小梁切除术联合中药治疗中晚期原发性青光眼可消除紧张焦虑恐惧心理,减轻患者疼痛感,减少并发症。在小梁切除术联合中药治疗中晚期原发性青光眼护理应用疗效明显优于手术治疗的常规护理。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球结膜下注射5-FU治疗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早期功能不良的滤过泡处理效果。方法将40例(40只眼)行小梁切除术后早期功能不良滤过泡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20只眼。对照组均进行针拨分离和眼球按摩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5-FU 0.3 m L结膜下注射。所有患者随访1~6个月,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平均眼压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19只眼形成功能性滤过泡,成功率为95.0%,对照组13只眼形成功能性滤过泡,成功率为65.0%,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治疗后平均眼压均显著改善,且治疗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早期功能不良的滤过泡行针拨分离联合球结膜下注射5-FU及眼球按摩是操作简单、有效、并发症少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青光眼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原因、处理方法及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82例(89眼)青光眼患者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后发生浅前房的原因及处理方法并进行分析.结果 82例(93眼)发生浅前房15只眼,发生率16.1%,其原因主要为术后滤过过强10眼,占10.7%,结膜瓣渗漏3眼,占3.2%,脉络膜脱离1眼,占1.1%,恶性青光眼1眼,占1.1%.采用保守治疗和(或)手术治疗后前房均形成.结论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后主要并发症为低眼压性浅前房,滤过过强是最常见的原因.睫状体脉络膜脱离、结膜瓣渗漏、恶性青光眼等引起的浅前房亦不容忽视,故应针对不同病因及时作出相应处理以形成前房.  相似文献   

15.
曹征  陈硕  叶锦华 《中国医师杂志》2004,6(11):1531-1532
目的 探讨小梁切除联合巩膜瓣下羊膜移植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对防止术后瘢痕性滤过泡形成及降眼压的效果。方法 对 3 2例 ( 3 2眼 )原发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随机分成 16例 ( 16眼 )治疗组行小梁切除联合巩膜瓣下羊膜移植术 ,并设 16例( 16眼 )对照组行小梁切除术。结果 术后功能性滤过泡治疗组为 93 7% ,对照组为 75 % (P <0 0 5 ) ,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术后眼压控制 ,治疗组成功率为 10 0 % ;对照组成功率为 75 % ,(P <0 0 5 ) ,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羊膜应用于小梁切除术可有效防止滤过泡的瘢痕组织形成 ,并能有效长期保留功能性滤过泡 ,进一步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现代改良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晚期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4例(69眼)晚期青光眼施行了现代改良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即术中一次性应用MMC湿敷巩膜床;小梁切除前行前房穿刺降低眼内压,术毕由此穿刺口注液恢复前房;巩膜瓣相对牢固缝合和外置可拆除缝线。术后观察前房深度、滤过泡、视力、眼压、视野及并发症等情况,于术后2~21 d控制性定量拆除外置巩膜瓣缝线并结合滤过泡旁指压按摩,6~7 d拆除结膜缝线,随访3~12月。结果术后第1天54例(69眼)均形成前房,随访3~12月,68眼(占98.55%)形成功能性滤过泡;1眼(占1.45%)形成Ⅲ型瘢痕滤过泡。69眼(占100%)眼压在正常范围;52眼(占75.36%)术后视力与术前相同;11眼(占15.94%)术后视力较术前提高1~2行;6眼(占8.70%)因术后白内障加重视力低于术前。69眼术后未能全部进行视野检查,随访6月时有17眼(占24.64%)主观感觉视野较术前略有扩大,21眼(占30.43%)进行了全电脑视野检查确定视野较术前扩大5~10度。无术后视力丧失病例发生,未出现脉络膜出血、恶性青光眼等严重并发症。结论现代改良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晚期青光眼是安全有效的,其术后降压效果较好且稳定,能避免视功能的进一步损害,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抗青光眼手术的远期成功率。  相似文献   

17.
张璇 《中国校医》2012,26(7):543-544
目的探讨改良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高眼压状态下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3例(23眼)全身及局部联合应用药物超过48 h,而眼压不能控制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施行改良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观察术后眼内反应、前房形成、眼压、滤过泡、视力及并发症等。结果全部病例手术前后均未出现爆发性脉络膜出血、眼内出血、恶性青光眼等严重并发症,随访6~12个月,经拆除调节缝线、结膜下注射5-Fu及眼球按摩等处理,19例眼压维持在10~20 mmHg,成功率82.6%。结论在做好充分术前准备的情况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高眼压持续状态时,施行改良小梁切除术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小梁切除术中隧道刀制作巩膜瓣联合术后早期眼球按摩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科2009年10月-2012年3月门诊就诊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51例60眼,均行小梁切除术,术中应用隧道刀制作巩膜瓣,术后均给予早期按摩。结果术后6月视力保持不变有53眼(88.33%),视力提高1-2行者2眼(3.33%),视力下降1-2行者5眼(8.33%)。眼压均控制在21mmHg以内55例(91.67%)。发生Ⅰ度浅前房8眼(13.33%),无Ⅱ度、Ⅲ度浅前房。功能性滤过泡52眼(86.66%),其中Ⅰ型滤过泡14眼,Ⅱ型滤过泡38眼,Ⅲ型滤过泡7眼,Ⅳ型滤过泡1眼。结论小梁切除术中隧道刀制作巩膜瓣联合术后早期按摩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有效降低眼压,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9.
邴寒  张继超  李淼  王力 《中国校医》2012,26(5):386-387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联合青光眼小梁切除术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4年9月至2007年6月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118眼的临床资料,观察手术后眼压、视力变化和并发症情况。结果 118眼中视力0.05~0.1者4眼(3.39%),0.1~0.3者18眼(15.25%),0.3~0.5者40眼(33.40%),0.5~0.8者52眼(44.06%),>1.0者4眼(3.39%);术后平均眼压12.35(s=1.65 mmHg;术后出现角膜水肿14眼,虹膜反应和晶状体前膜10眼,后囊膜混浊4眼,经治疗后视力明显改善。结论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疗效确切,虽然存在一定的并发症,但及时处理后,仍可获得满意疗效,是一种理想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可调节缝线联合应用丝裂霉素C的小梁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原发性青光眼102眼,均行小梁切除术,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及可调节缝线1~2条。结果同手术前比,术后82眼远视力提高,20眼远视力无变化。术后早期24眼眼压15~20mm Hg,78眼眼压10~14mmHg,随访1—2年眼压平均为15.5mmHg。根据滤过泡Kronfeld分类标准Ⅰ、Ⅱ型滤过泡92眼,占90%,Ⅲ、Ⅳ型滤过泡10眼,占10%。结论可调节缝线联合应用丝裂霉素C,可有效控制小梁切除术后滤过水平,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