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肋间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的镇痛效果。方法2015年5月-2017年5月该院行乳腺癌根治术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分别行超声引导下肋间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单纯全身麻醉。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术中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用量;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AS)、Ramsay评分;术后肌肉注射盐酸哌替啶镇痛患者比例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丙泊酚、瑞芬太尼用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在术后2h、4h、8h、12h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同时相点对照组水平,术后2h、4h、8h、12h、24h的Ramsay评分均显著低于同时相点对照组水平,镇静效果满意;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盐酸哌替啶使用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超声引导下肋间神经阻滞联合全麻应用于乳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满意,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张博  左美娟 《现代保健》2011,(32):29-30
目的比较双侧肋间神经阻滞与全凭静脉麻醉在双乳肿块切除术中的麻醉效果、不良反应及术后镇痛效果。方法选择60例行双乳肿块切除术的患者,ASAI~Ⅱ级,年龄25~55岁,体重45~68kg。随机分为2组,A组30例,B组30例。A组患者采用0.5%的罗哌卡因行双侧肋间神经阻滞,B组患者实施全凭静脉麻醉。记录两组患者术中的I-IR、MAP、术后VAS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术中HR、MA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及术后12h内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侧肋间神经阻滞与全凭静脉麻醉两种麻醉方法各有利弊,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最适合患者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氟比洛芬酯联合吗啡用于腹腔镜手术超前镇痛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方法:麻醉分级(ASA)~级择期行开腹腔镜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A、B、C 3组,各20例。A组采用术前氟比洛芬酯,术后吗啡的镇痛方法,B组采用术后氟比洛芬酯联合吗啡镇痛,C组采用术后吗啡镇痛。观察各组术后1、2、4、8、12h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和不良反应。结果:3组患者均取得较好的镇痛效果,术后12h内VAS评分C组明显高于A、B组,而且术后8h VAS评分B组高于A组,都为有统计学意义差异(P〈0.05);A和B组的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均低于C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联合吗啡用于腹腔镜手术具预防作用的超前镇痛作用,增强了镇痛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也得到了显著的降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地佐辛复合罗哌卡因用于颈丛神经阻滞的镇痛效果。方法将78例ASAⅠ或Ⅱ级、接受颈丛神经阻滞行甲状腺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39例,仅注入0.33%罗哌卡因15ml。B组39例,注入0.33%罗哌卡因15ml+地佐辛5mg,总共16ml。麻醉成功后记录麻醉起效时间及镇痛持续时间和不同时间VAS评分。结果 B组麻醉起效时间明显短于A组(P〈0.05),B组镇痛持续时间明显长于A组(P〈0.05),B组术后VAS疼痛评分低于A组(P〈0.05)。结论地佐辛复合罗哌卡因在颈丛神经阻滞下行甲状腺手术时可减轻疼痛,降低牵拉反应,延长镇痛时间,改善镇痛效果,减少术中及术后手术麻醉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与芬太尼联合用于乳癌根治术后病人自控静脉镇痛(PCIA)的有效性和不良反应。方法30例30~70岁拟行乳癌根治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A组)及氟比洛芬酯与芬太尼联合用药组(B组),每组15例。术毕使用PCIA,并分别记录患者苏醒后2h(T1),5h(T2),和24h(T3)3个时间点的疼痛程度(PI)、疼痛缓解程度(PAR)、镇静评分(SS)、24h用药量及各种不良反应。结果在所有时间点,PI值A组与B组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PAR值A组与B组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对照组的镇静度和恶心呕吐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与联合用药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与芬太尼联合用于乳癌根治术后病人自控静脉镇痛(PCIA)可减少用药量,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镇痛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右美托咪啶在胸腔镜手术的效果.方法:选择胸腔镜手术患者30例,分为A、B两组,记录两组不同时点生命体征、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全麻药用量;全麻并发症;VA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结果:B组在T2~T4时点的RR大于A组,MAP、HR低于A组(P<0.05);全麻药用量、全麻并发症低于A组(P<0.05);VAS评分低于A组、Ramsay镇静评分高于A组(P<0.05).结论: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右美托咪啶用于胸腔镜手术,对患者自主呼吸影响小,血流动力学更稳定,全麻药用量减少,并发症少,苏醒快,镇痛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腹横肌平面(TAP)阻滞复合全麻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方法:2017年6月—2018年6月本院收治的全麻下行妇科腹腔镜手术6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镇痛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各31例,均给予静脉自控镇痛(PCIA),观察组在麻醉诱导后给予B超引导下双侧TAP阻滞,即注入30ml 0.25%盐酸罗哌卡因,对照组注入等容量生理盐水。比较两组镇痛药用量、术后恢复情况、术后疼痛评分及镇痛效果,并观察术后不良反应情况及患者满意度。结果:术后各个时间点观察组视觉模拟评分(VAS)均低于对照组,舒适度评分(BCS)均高于对照组(P0.05), Ramsay镇静评分两组无差异(P0.05);术中芬太尼用量、苏醒时间、气管插管拔除时间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肛门排气时间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比较无差异(P0.05),镇痛满意度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B超引导下TAP阻滞复合全麻可使妇科腹腔镜手术芬太尼用量降低,术后镇痛效果提高,改善患者疼痛症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人工流产术3种镇痛方法的效果。方法:300例早孕妇女随机分成A、B、C三组。A组手术行丙泊酚复合芬太尼静脉麻醉,B组行丙泊酚复合氟比洛芬酯静脉麻醉,C组行利多卡因宫旁神经阻滞麻醉。比较各组术中镇痛效果、术中宫颈扩张情况、丙泊酚用药量及术后30min时的宫缩痛VAS评分。结果:术中镇痛效果、术中宫颈扩张情况结果均为:A组、B组均明显优于C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A、B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A组术中丙泊酚用药量明显多于B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术后30min时的宫缩痛VAS评分比较,A组、B组均明显低于C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B组低于A组,差异亦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人工流产术的麻醉药物选择上,丙泊酚复合氟比洛芬酯静脉麻醉比单纯利多卡因宫旁神经阻滞麻醉或丙泊酚复合芬太尼静脉麻醉镇痛效果更佳,是目前值得推广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刘春阳 《现代保健》2014,(19):44-46
目的:观察地佐辛对脊柱手术后舒芬太尼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Ⅱ级需行脊柱手术病例6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三组,每组20例。A组术始时和术毕前30 min各静注地佐辛5 mg,B组术毕前30 min静注地佐辛10 mg,C组静注等量生理盐水。术后均采用舒芬太尼自控静脉镇痛(PCIA)。观察记录三组患者术后2、6、12和24 h的VAS疼痛评分和Ramsay镇静评分,术后24 h内两组PCA按压总次数、有效次数和舒芬太尼的用量,观察嗜睡、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和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结果:术后A、B组VAS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C组(P〈0.05);术后24 h内A、B组PCA按压总次数和有效次数,舒芬太尼的用量均明显少于C组(P〈0.05)。术后A、B组2 h和6 h的Ramsay镇静评分均明显高于C组(P〈0.05);但术后A组2 h的Ramsay镇静评分明显低于B组(P〈0.05)。A、B组术后恶心呕吐、嗜睡和呼吸抑制均明显低于C组(P〈0.05);A组术后嗜睡和呼吸抑制均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地佐辛可增强脊柱手术后舒芬太尼的镇痛效果,减少其用量;术始时和术毕前30 min分别静注地佐辛5 mg,不良反应少,更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肛肠疾病术后有效镇痛的方法。方法:将肛肠病术后86例随机单盲分为A组(双氯芬酸钠利多卡因加长效止痛剂)56例、B组(长效止痛剂)30例。观察记录术后6、24、48h镇痛评分(VAS)、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术后6、24hVAS评分A组显著低于B组(P〈0.01),两组48hVA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不良反应明显少于B组(P〈0.01)。结论:双氯芬酸钠利多卡因与长效止痛剂联合应用于肛肠术后镇痛效果良好,可持续长效镇痛,不良反应少,是一经济适用简便的术后多模式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在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60例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先行硬膜外阻滞再行全麻;对照组仅用全麻。观察和比较围麻醉期平均动脉压、心率、术后呼之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和术中麻醉药使用量,并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评价术后镇痛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心率在气管插管后、腹腔镜开始时、胸腔镜探查时、气管拔管即刻四个时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毕呼之睁眼时间、拔管时间、术中麻醉药物使用量、术后视觉模拟评分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应用于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应激反应小能,减少全麻药用量,缩短术毕患者苏醒和拔管时间,镇痛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将病人自控静脉镇痛(PCIA)和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分别用于乳腺癌手术病人术后镇痛.观察镇痛效果.gear良反应情况。方法60例ASAⅠ~Ⅱ级择期行乳腺癌手术病人,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30例。A组在全麻诱导气管插管后及手术结束时各静注氟比洛芬酯50mg,并联合芬太尼开始PCIA,B组术后采用吗啡行PCEA,记录两组病人术后4、8、12、24、48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病人术后各时点VA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病人术后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尿潴留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术前超前镇痛并联合芬太尼行PCIA可以产生理想的镇痛效果,同时减少阿片类药物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3.
田刚  涂青梅  冉然 《现代保健》2009,(28):14-16
目的探讨布托啡诺超前镇痛应用于硬膜外麻醉下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患者40例,女性,ASAⅠ-Ⅱ级,拟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随机分为两组,各20例,对照组(A组)麻醉前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布托啡诺超前镇痛组(B组)麻醉前静脉注射布托啡诺30μg/kg。观察镇痛效果,记录麻醉起效时间和维持时间,复合异丙酚用量,患者呼吸抑制情况,术后1、2、4、8、24hVAS评分及嗜睡、恶心、呕吐的发生情况。结果同A组比较,B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麻醉维持时间较长(P〈0.05),术中异丙酚用量较少(P〈0.05),呼吸抑制发生率较低(P〈0.05),术后1、2、4、8h的VAS评分明显低于A组(P〈0.05),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A组(P〈0.05)。结论布托啡诺超前镇痛用于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可以明显改善麻醉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B超引导下腹横肌平面(transversus abdominis plane,TAP)阻滞联合自控静脉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用于全麻剖宫产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3~6月在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全麻下行剖宫产的60例产妇,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腹横肌平面阻滞组(TP组)和对照组(PC组),TP组手术结束时在B超引导下行双侧TAP阻滞,每侧注射0.375%盐酸罗哌卡因20 mL,PC组产妇不给予TAP阻滞。两组产妇均给予PCIA。记录术后2 h、6 h、12 h、24 h和48 h静息和运动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舒适度评分(Bruggrmann comfort scale,BCS);记录术后24 h镇痛泵按压次数、舒芬太尼用量;记录镇痛满意度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TP组术后2 h、6 h和12 h静息、运动时VAS评分明显降低,术后2 h、6 h、12 h和24 h BCS评分明显升高(P0.05)。TP组术后24 h镇痛泵按压次数明显降低,术后24 h舒芬太尼总用量低于PC组(P0.05)。TP组镇痛满意度高于PC组(P0.05)。结论 B超引导下TAP阻滞联合PCIA减轻了全麻下剖宫产产妇术后疼痛程度,减少了术后舒芬太尼的用药量,产妇舒适度、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15.
晏丽  陈武荣  苏喆 《现代保健》2011,(34):46-47
目的探讨帕瑞昔布钠联合硬脊膜外自控镇痛(PCEA)对骨科下肢手术患者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选取60例18~64岁择期行下肢骨科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帕瑞昔布钠组(A组)于手术结束时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mg(生理盐水2ml稀释)+PCEA;对照组(B组)单纯使用PCEA,均于手术结束离室时启用PCEA镇痛(罗哌卡因15mg+吗啡0.5mg,用生理盐水稀释成100m1)。两组术后4、8、12、24h进行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记录术后48h镇痛药用量、镇痛泵(PCEA)按压次数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术后2、4、8、48hVAS评分A组低于B组(P〈0.05或P〈0.01),48hPCA按压次数、镇痛药用量及不良反应A组均低于B组(P〈0.01或P〈0.05)。结论帕瑞昔布钠联合PCEA对骨科下肢手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佳,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应用不同麻醉镇痛方式的术后转归比较研究。方法:本次研究病例均选取自我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接收并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中,共90例;根据不同麻醉镇痛方式分为A组(施行静脉镇痛)和B组(施行硬膜外镇痛),每组各45例,比对2组术后转归情况。结果:B组七氟醚、舒芬太尼用量与A组对比(P0.05),B组各时段VAS评分明显低于A组(P0.05),A组、B组术后转归情况对比(P0.05)。结论: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中应用全麻联合硬膜外镇痛,有利于术后转归,可推广。  相似文献   

17.
武文  李强  李如求 《中国医师杂志》2012,14(11):1533-1534
目的 研究氟比洛芬酯用于腰椎融合手术术后镇痛的作用效果.方法 60位患者被随机分配到三个试验组.A组术后只接受氟比洛芬酯治疗,B组术后只接受曲马多注射液治疗,C组术后接受氟比洛芬酯复合曲马多注射液治疗.所有各组患者均施以标准全麻,术后未予镇痛泵.疼痛评分按照直观类似标度(VAS法).在术后第4、24、48小时记录各组患者VAS评分及各药的需要量.结果 三组患者在各时间段内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C组氟比洛芬酯和曲马多注射液的用量分别小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对于全麻下行腰椎融合术的患者来说,术后单纯使用较大剂量的氟比洛芬酯能取得与曲马多注射液相同的镇痛效果,并未出现出血增加的危险,若二者复合镇痛可以减少曲马多注射液的用量,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罗哌卡因切口浸润联合舒芬太尼和地佐辛静脉输注对剖宫产术后宫缩痛和早期恢复的影响。方法 100例剖宫产产妇分为两组,A组术后给予罗哌卡因切口浸润镇痛,B组给予罗哌卡因切口浸润联合舒芬太尼和地佐辛静脉输注镇痛。比较两组的术后疼痛程度、恢复指标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术后12、 24 h, B组的切口痛VAS评分、宫缩痛VAS评分均显著低于A组(P <0.05)。两组的术后各项恢复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P <0.05)。结论 罗哌卡因切口浸润联合舒芬太尼和地佐辛静脉输注应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的效果显著,且对术后恢复无影响,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多模式镇痛在妇科手术围术期镇痛、镇静及舒适度的效果,评价其安全性。方法60例椎管内麻醉下行妇科开腹手术患者分为两组(n=30):A组术前静脉注射生理盐水,镇痛泵罗哌卡因150mg+喷他佐辛90mg;B组术前氟比洛芬酯静脉注射,术毕镇痛泵罗哌卡因150mg+喷他佐辛30mg。记录患者生命征及镇痛相关不良反应。切皮、术后行VA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以及Bruggrmann患者舒适度评分。结果VAS评分术毕2、4、8和12hB组较A组低(P〈O.05)oRamsay镇静评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mggrmann评分术毕2、4、8hB组较A组高(P〈n05)。A组患者术后恶心发生率较B组高(P〈0.05)。结论妇科病人围术期采用多模式镇痛能提高术后镇痛效果,其不良反应少,增加患者的舒适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阈下剂量(0.4mg/kg)加入局麻药用于臂丛神经阻滞的镇痛、镇静效果。方法60例ASA评级Ⅰ~Ⅱ级侄臂丛神经阻滞下的上肢手术患者,随机双肓法分为三组,每组20例,局麻药为0.375%布比卡因和1%利多卡因混合液20ml作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A组:复合氯胺酮0.4mg/kg;B组:氯胺酮0.4mg/kg,肌注;C组:不用氯胺酮。记录麻醉起效时间、镇痛持续时间、术后12h、24h、48h视觉模拟评分(VAS),注药后10min、30min的镇静/警觉评分(OAA/S)及麻醉期倒谵妄、多语、头晕、视物不清、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结果A组较其他两组麻醉起敬时间短,镇痛持续时间长;A组和B组术后12h、24h、48hVAS均低于C组,A组则更优于B组(P〈0.05);A组和B组在注药后均有一定镇静作用,注药10rain后OAA/S评分A组较B组低(P〈0.05),30rain后两组无明显区别(P〉0.05);视物不清、头晕等发应率A组和B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较C组高(P〈0.05)。结论臂丛神经阻滞加用阈下剂量氯胺酮能缩短麻醉起效时间,有短时间的镇静作用,明显增强镇痛作用和延长术后镇痛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