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微创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28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回顾性分析微创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的方法、围术期处理和临床效果。方法自2000年7月~2009年7月,128例冠心病患者接受OPCABG,占同期冠心病手术的32%。平均年龄61.7岁,左室射血分数24%~70%。平均搭桥2.4根。结果本组手术死亡4例,死亡率3.1%。术后8例出现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为6.3%。ICU时间平均2.1天。术后平均随访38个月,心绞痛消失率90.0%。结论 OPCABG是安全、可行的,尤其适用于体外循环高危患者,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高龄患者行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47例患者进行OPCAB并分析其临床特点及疗效.结果 1例改为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其余46例OPCAB手术顺利完成.远端吻合口数目2~6(3.80±0.80)个.出现并发症4例.住院死亡3例.无围手术期心肌梗死,术后无神经系统并发症和纵隔感染.随访1~12个月无心绞痛.结论 OPCAB是高龄冠心病患者血运重建的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3.
周恕  李文灿  陈崇伟  陶选  邢军 《中国医师杂志》2010,12(11):1513-1515
目的 通过比较采用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iong)或采用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n-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iong)的围术期结果,对两种术式进行综合评估.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06年5月至2010年2月20例冠心病患者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iong CABG)的临床资料,其中offpump组10例(包括同期右上肺癌切除1例),on-pump组10例.对术前主要手术风险因素、术中麻醉、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等围术期情况进行两组间综合比较分析.结果 两组术前主要危险因素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麻醉与手术时间、术后发生并发症例次、机械通气时间、引流量、血液制品量、ICU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off-pump组同期肺癌手术切除成功一例;on-pump组术后因并发肺部感染、呼吸衰竭住院死亡一例.结论 off-pump CABG避免了CPB的不良反应,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例次,其具有恢复快的优势.对于伴有肺癌需同期手术切除或严重肺部阻塞性疾病(COPD)患者更具有明显的适应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4.
曹旭  解强  闻霞  井明  李萌  白雪涛  江宏伟 《中国医师杂志》2010,12(10):1404-1405
目的 总结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在冠心病外科治疗的效果和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和大连大学附属新华医院自2004年3月至2009年3月共完成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43例,与同期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08例的术前、术后资料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术前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资料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非体外循环组围手术期病死率低(2.80%),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短[(7.1±2.2)h],输血量少[(422.7±238.4)ml],术后住院时间短[(9.5±1.1)d].结论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是一种合理、可行、安全、有效的冠心病微创手术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法。方法 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本院收治的冠心病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的4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选取同时期收治的40例单纯冠心病患者设为对照组,均给予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另给予围手术期处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功能减退合并冠心病患者围手术期给予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能有效减少患者并发症,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在冠心病患者治疗过程中采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同期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治疗以及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探析护理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2月—2016年8月收治的42例采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同期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给予围手术期护理干预。结果发生术后死亡患者例数是1例,术后死亡率是2.38%,呼吸机使用时间平均在(18.24±10.21)h,患者在ICU室监护的平均时间是(1.9±0.5)d,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是(10.25±3.21)d,给予患者术后随访0.5年,死亡率是0.00%(0/42),患者心功能均维持在Ⅰ~Ⅱ级。结论在冠心病患者治疗过程中,采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同期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治疗以及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可以获得理想的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70岁以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患者术中应用乳内动脉建立左前降支旁路的利弊.方法 2009年1月至2014年1月共收治288例70岁以上患者行单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按移植血管材料分为两组:对照组138例患者全部使用大隐静脉;观察组150例患者应用左乳内动脉建立左前降支旁路,其中7例应用桡动脉及胃网膜右动脉进行全动脉化旁路移植手术,其余靶血管均应用大隐静脉作为血管移植物旁路移植.结果 对照组死亡4例(2.9%,4/138),观察组死亡3例(2.0%,3/150),两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4 h引流量(796.2±382.4) m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12.8±387.5)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二次开胸止血、恶性心律失常、卒中、切口愈合不良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使用例数等指标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70岁以上高龄患者旁路移植冠状动脉选择左乳内动脉作为左前降支的旁路移植血管材料,不增加手术死亡和术后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同期行心脏二尖瓣成形术的临床处理经验,提高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同期行心脏二尖瓣成形术2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7例患者共移植旁路血管42支,同期行二尖瓣成形27例.二尖瓣病变合并冠心病的冠状动脉受累以单支受累最多,为16例,双支次之,为8例,多支受累3例.单支受累以左前降支及右冠状动脉多见,左回旋支次之,主动脉阻断时间(112±21) min.围手术期死亡2例(7.4%).25例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心脏功能明显改善.术后随访25例,随访时间6 ~ 72个月,平均16.5个月,随访期间死亡2例,为非心源性死亡.其余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结论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同期行心脏二尖瓣成形术,彻底解除瓣膜病变、充分的心肌再血管化使患者术后心功能得到较好的恢复,近期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正确选取和维护旁路血管的经验。以防止旁路血管的阻塞,保证手术的成功。方法 采用不接触取血管技术制取旁路血管材料,术后积极抗凝同时维持正常血压和血糖,结果 15例冠心病患者术后循环稳定。未发生围术期心肌梗死,心绞痛症状消失。心功能得到改善。结论 术中采用不接触取血管技术,操作仔细,轻柔,术后积极抗凝是防止旁路血管阻塞以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成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的围手术期处理经验。方法总结2003年9月至2006年12月完成的35例OPCAB患者的临床资料。左主干病变7例(并三支病变4例),两支病变4例,三支病变24例。手术在全身麻醉、非体外循环下进行,平均完成血管移植3.2根。结果全组病例均痊愈出院,无围手术期心肌梗死及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随访8~36个月,全组患者无死亡,无心绞痛复发,心功能明显改善。结论随着心脏外科技术的发展和围手术期处理经验的成熟,OPCAB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胸段硬膜外阻滞对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围术期心肌酶及心电图ST段的影响。方法 40例择期行OPCAB患者按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为高位胸段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组;对照组为单纯全麻组,在麻醉诱导前(T0)、术后1h(T1)、24h(T2)、48h(T3)4个时间点抽取血样测定血浆肌钙蛋白(cTnⅠ)、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值并记录患者1-7d心电图ST段的动态变化。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经过及术后恢复顺利,无一例转为体外循环。术前两组间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各时间点CK、CK-MB、cTnⅠ均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各时间点明显降低(P〈0.05)。心电图监测显示观察组术后ST段抬高导联数3d内较术前均有所增多,在术后第4天开始下降,术后第7天已恢复至术前水平。而对照组各时间点增多均较观察组更明显,在第5天开始下降,但一直较术前高(P〈0.05)。术后两组各时间点ST段下移的导联数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为OPCAB围术期心肌提供良好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考察丝裂霉素和羊膜移植对翼状胬肉切除术后复发率的影响。方法:对本院收治的17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进行手术。A组进行单纯切除术,B组联合丝裂霉索翼状胬肉切除术,C组胬肉切除联合羊膜移植术。观察手术后2周、1月、6月、1年、2年的并发症和复发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在2年的术后观察期内,没有出现感染、羊膜移植排斥反应、创面溶解、复视等并发症,所有患者创面愈合良好。B、C组复发率明显低于A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5)。结论:临床上可采用联合丝裂霉素翼状胬肉切除术或胬肉切除联合羊膜移植术预防翼状胬肉切除术后复发,且两者具有价格便宜,方法容易操作,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4种肥胖判定计算方法标准的差异。方法入选2825例住院患者和门诊查体人员,男性2446例,女性379例,年龄22~81岁。测定身高和体质量。通过公式计算标准体质量、体质量指数(BMI)和体脂含量及肥胖指数(OI)。根据BMI≥25kg/m^2、BMI≥27kg/m^2、BMI≥28kg/m^2判定肥胖者例数分别为:1419例、680例和435例;超出标准体质量20%者649例;体脂含量男性〉25%、女性〉33%者639例。结果〉标准体质量20%和超过标准体脂含量判定的肥胖均与BMI≥25kg/m^2判定肥胖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标准体质量20%和超过标准体脂含量判定的肥胖均与BMI≥27kg/m^2判定的肥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标准体质量20%和超过标准体脂含量判定的肥胖均与BMI≥28kg/m^2判定的肥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MI≥27kg/m^2判定肥胖与超重20%和亚太地区的体脂含量判定肥胖标准相符。  相似文献   

14.
目的:应用动态心电图观察与评价体外反搏对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总负荷(TIB)及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方法:随机将70例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分为两组,其中35例在常规药物基础上加用体外反搏治疗为体外反搏组,其他35例应用常规药物治疗为常规治疗组。另选择35名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人作为对照组。治疗前后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测,对心肌缺血及心率变异的相关指标作对比观察。结果:治疗12周后,症状性与无症状性ST段压低的次数及其持续时间,体外反搏组与常规治疗组均有明显减少及缩短,TIB亦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两组均有显著性差异(均P<0.01),组间比较体外反搏组疗效优于常规治疗组(P<0.01)。结论:体外反搏疗法对冠心病患者不仅能降低心肌缺血总负荷,而且有改善其心率变异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间苯三酚在疤痕子宫上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期间收治的自愿接受上环手术的患者18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90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上环手术,观察组患者在常规上环手术的基础上于术前20 min肌肉注射间苯三酚,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成功率。结果实验组手术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Ⅰ类、Ⅱ类、Ⅲ疼痛程度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10 mL和10~30 mL患者例数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间苯三酚可以减轻疤痕子宫上环疼痛,提高上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某三甲医院神经外科手术部位感染(SSI)发病率及其危险因素,为预防SSI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该院神经外科2011年12月31日—2012年12月31日发生SSI的47例患者(共49例,其中2例未配比合适对照患者,故舍去)设为感染组,未发生SSI的94例患者(1∶2配比)设为非感染组,采用回顾性调查分析方法,对SSI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 708例手术患者,发生SSI 49例,SSI发病率为1.32%;SSI以颅内感染为主(89.80%);49例SSI患者共27例行脑脊液细菌学检测,其中6例患者脑脊液细菌学检测阳性,病原菌检出率为22.22%。单因素条件logistic分析显示:手术风险评估分级(OR=2.04)、术前抗菌药物使用次数(OR=3.15)、术中抗菌药物使用次数(OR=2.58)、手术持续时间(OR=2.70)、术中失血量(OR=1.72)、留置引流管(OR=4.30)、术后置管持续时间(OR=2.06)及术后首次换药时间(OR=1.66)为神经外科SSI危险因素;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抗菌药物使用次数(P=0.03,OR=4.86)、手术持续时间(P=0.05,OR=2.89)及术后首次换药时间(P=0.01,OR=1.92)是SS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神经外科SSI危险因素多,手术持续时间、术后置管持续时间及术后首次换药时间是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假丝酵母菌属医院感染临床相关因素调查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了解某院住院患者假丝酵母菌属感染的临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08-2009年住院患者中发生假丝酵母菌属感染者的病历资料。结果2008-2009年共176例患者发生假丝酵母菌属感染,占医院感染总人次的7.73%;发生感染的部位以下呼吸道最多(55.68%),其次为泌尿道(18.75%);感染的菌种主要为白假丝酵母菌和热带假丝酵母菌,分别占58.52%和23.86%。发生假丝酵母菌属感染前的基础疾病以呼吸系统(30.11%)和泌尿系统(21.59%)疾病多见。发生假丝酵母菌属感染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病死率均显著长于或高于同期住院患者(P<0.05)。结论对于有假丝酵母菌属感染相关危险因素的患者,应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积极治疗原发病;早诊断、早治疗是防治假丝酵母菌属感染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总结门静脉高压症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急诊手术治疗经验,比较急诊手术与择期手术的疗效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40例门静脉高压症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急诊手术组和择期手术组,每组20例.结果 急诊手术组术中出血量为(313.32±34.17) ml,明显多于择期手术组的(220.13±25.07) ml,急诊手术组肛门排气时间为(1.4±0.7)d,明显长于择期手术组的(0.6±0.2)d,急诊手术组手术时间为(134.32±17.91)min,明显短于择期手术组的(165.71±28.01) 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诊手术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0%(4/20),择期手术组为5%(1/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随访1.7年,两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诊手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止血效果确切,手术时机的把握和围手术期处理是急诊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术前肌肉注射盐酸戊乙奎醚对预防脑胶质瘤术后患者肺部并发症发生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脑胶质瘤患者70例,年龄30—69岁,体质量50~80kg,ASA分级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35例):对照组(c组),盐酸戊乙奎醚组(w组)。两组麻醉诱导以及麻醉维持方法相同。w组于全身麻醉诱导前30rain肌肉注射盐酸戊乙奎醚20μg/kg(2ml),C组以等容量0.9%氯化钠替代。于术后72h内记录患者肺部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c组和w组肺部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8.6%(10/35)和11.4%(4/35)。与c组比较,w组肺部并发症发生率降低(P〈0.05)。结论术前肌肉注射盐酸戊乙奎醚20μg/kg可预防脑胶质瘤术后患者肺部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改良悬雍垂腭咽成形术(H-UPPP)联合软腭前移术(PA)对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术后上气道结构变化的影响.方法 选取86例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分别行单纯H-UPPP(对照组,39例)或H-UPPP联合PA(观察组,47例)治疗.比较两组手术前后上气道结构指标CT测量值和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手术有效率为80.9%(38/4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6.4%(22/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手术前后AHI降低值分别为(40.5±14.6)次/h和(16.7±12.0)次/h,硬腭长度减小值分别为(5.5±3.2)mm和(1.6±0.2)mm,硬腭前后径增加值分别为(3.6±2.3)mm和(-1.6±3.4)mm,腭咽前后径增加值分别为(1.6±1.2) mm和(-1.2±1.8)mm,观察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舌咽区气道最小左右径增加值为(13.2±3.1)mm,显著大于观察组的(4.9±1.6)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UPPP联合PA较单纯行H-UPPP对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疗效显著,对AHI的降低作用更明显,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更有效扩大腭咽区气道的前后径实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