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李小军 《职业与健康》2010,26(7):834-835
目的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腋淋巴结清扫时保留肋间臂神经(ICBN)的方法及临床意义。方法在61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腋淋巴结清扫时保留肋间臂神经26例,术后对保留肋间臂神经的26例患者上臂内侧及腋部皮肤感觉进行观察随访。结果保留肋间臂神经26例患者术后患侧上臂内侧及腋部皮肤感觉异常4例(15%),而切断切除肋间臂神经的35例患者术后感觉异常32例(91%)。随访6~24个月,2组均未见局部复发。结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腋淋巴结清扫时保留肋间臂神经是可行的,可以明显减少术后患侧上臂内侧及腋部皮肤感觉障碍的发生率,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乳腺癌手术保留肋间臂神经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乳腺癌手术腋窝淋巴结清扫时保留肋间臂神经的临床价值。方法84例2期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36例)拟行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时保留肋间臂神经,对照组(48例)拟行常规手术切除肋间臂神经。术后对两组患者进行观察并随访。结果 实验组术后发生上肢感觉障碍7例(19.4%),而对照组有35例(72.9%),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3,P〈0.005);经3—48个月随访均未发现局部复发。结论Ⅰ、Ⅱ、Ⅲa期乳腺癌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时保留肋问臂神经可以明显减少术后患侧上肢感觉障碍的发生,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3.
乳腺癌手术保留肋间臂神经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乳腺癌手术腋窝淋巴结清扫时保留肋间臂神经的临床价值。方法84例Ⅰ、Ⅱ、Ⅲa期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36例)拟行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时保留肋间臂神经,对照组(48例)拟行常规手术切除肋间臂神经。术后对两组患者进行观察并随访。结果试验组术后发生上肢感觉障碍7例(19.4%),而对照组有35例(72.9%),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53,P<0.005);经3~48个月随访均未发现局部复发。结论Ⅰ、Ⅱ、Ⅲa期乳腺癌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时保留肋间臂神经可以明显减少术后患侧上肢感觉障碍的发生,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乳腺癌根治术中保留胸前神经和肋间臂神经对术后胸大、小肌功能、患侧上臂感觉功能的影响.方法60例乳腺癌均采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清扫时游离并保留胸前神经和肋间臂神经.术后检查胸大、小肌萎缩情况和患侧上臂内后侧的感觉、运动功能变化.结果60例患者术后胸大、小肌均无明显萎缩,48例保留肋间臂神经者患侧上臂内侧皮肤感觉良好,活动自如.结论保留胸前神经和肋间臂神经的乳腺癌根治术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了病人的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保留肋间臂神经在乳腺癌腋淋巴结清扫术中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999~2004年在85例Ⅰ、Ⅱ期乳腺癌的淋巴结清扫术中施行保留肋间臂神经,其中,完整保留肋间臂神经63例,切除肋间臂神经22例。术后对病人进行观察并随访。结果保留肋间臂神经63例中术后患侧上臂内侧及腋部皮肤感觉正常60例(95.2%),感觉异常3例(4.8%);而切除肋间臂神经的22例病人均有感觉异常。随访1~5年,85例均未见局部复发。结论在Ⅰ、Ⅱ期乳腺癌的淋巴结清扫术中施行保留肋间臂神经是可行的,它保存了患侧上臂内侧及腋部皮肤感觉功能,有利于改善病人术后的生活质量,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保留肋间臂神经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及如何可更好地保护肋间臂神经。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97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保留肋间臂神经组50例(常规方法 40例,溶脂辅助10例)和不保留肋间臂神经组(47例)。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患侧腋窝、上臂内侧感觉功能。结果保留肋间臂神经组中术后患侧腋窝及上臂内侧感觉正常42例,感觉异常8例,其中感觉减退4例,麻木3例,疼痛1例;不保留肋间臂神经组中术后患侧腋窝及上臂内侧感觉正常16例,感觉异常31例,其中感觉减退19例,麻木8例,疼痛4例。溶脂辅助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结论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可有效避免术后出现患侧腋窝及上臂内侧感觉异常,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溶脂辅助手术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乳腺癌手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及胸内侧神经的临床意义。方法:39例乳腺癌根治术有目的地保护肋间臂神经及胸内侧神经,保留肋间臂神经33例,保留胸内侧神经34例。结果:保留肋间臂神经33例中无任何感觉异常31例,有局部感觉异常的2例,在术后3个月内基本恢复如常;保留胸内侧神经共34例中均未见有明显的胸肌萎缩;而未保留肋间臂神经的6人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皮肤感觉异常,在一年内均未完全恢复;未保留胸内侧神经的5例在半年中有4例出现明显的胸肌萎缩。39例患者均未发现有局部复发。结论:在乳腺癌淋巴结清除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与胸内侧神经是可行的,能有效地保全患者局部的感觉功能以及防止胸肌的萎缩,有利于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乳腺癌腋下淋巴结清扫术在保留肋间臂神经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8月至2009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1例Ⅰ、Ⅱ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诊断方法和手术方式。结果101例乳腺癌患者中,32例患者切除肋间臂神经后,术后均患有感觉异常,69例完整保留肋间臂神经,其中感觉正常64例(92.8%),感觉异常者5例(7.2%)。结论乳腺癌腋下淋巴结清扫术中施行保留肋间臂神经,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观察保留肋间臂神经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将48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4例.两组患者均进行相应的改良根治术,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治疗的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对患侧上臂与腋窝的皮肤感觉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中仅有4例在患侧上臂内侧与腋窝皮肤感觉异常,对照组患者有13例术后感觉异常,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患者有5例患者出现术后皮下积液情况,实验组为3例,对其进行穿刺并加压包扎后均全部治愈.结论 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可以显著减少患者术后患侧上臂内侧与腋窝感觉障碍与疼痛,有效的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乳腺癌手术中腋窝淋巴结切除时保留肋间臂神经的临床意义及手术注意事项.方法 35例乳腺癌患者术中施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其中完整保留肋间臂神经20例,切除肋间臂神经15例.术后对患侧上肢感觉及功能进行观察随访.结果 保留肋间臂神经20例中术后患侧上臂内侧及腋窝皮肤感觉正常18例(90.0%),感觉功能障碍2例(10.0%),但均在术后2个月内恢复正常.切除肋间臂神经的15例患者中有14例(93.3%)感觉功能障碍,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36个月随访中均未发现肿瘤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结论 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可减少患者术后患侧上肢感觉功能障碍及疼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对术后患侧上肢感觉功能及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及保留方法.方法 96例乳腺癌患者采用Auchincloss术式治疗.根据是否保留肋间臂神经分为完全保留组51例,部分保留组27例,完全切除组18例.对比分析各组术后患侧上臂感觉功能及运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术后1周,完全保留组及部分保留组患侧上肢的局部麻木感觉的发生率分别为11.8%(6/51)、40.7%(11/27),均明显低于完全切除组的72.2%(13/18)(P<0.05或<0.01);各组的局部疼痛感觉和患侧上肢运动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年,完全保留组及部分保留组患侧上肢局部疼痛感觉发生率分别为23.5%(12/51)、14.8%(4/27),显著低于完全切除组的50.0%(9/18)(P<0.05),完全切除组患侧上肢皮肤感觉障碍的总体面积大于完全保留组(JP<0.01)及部分保留组(P<0.05).各组腋窝复发率及远处转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中应尽量保留肋间臂神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超声刀与电刀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腋窝淋巴结清扫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429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腋窝淋巴结清扫中采用超声刀治疗178例(超声刀组),采用电刀治疗251例(电刀组),比较两组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拔管时间、引流总量、皮下积液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腋窝淋巴结清扫时均无腋血管和胸长神经、胸背神经的损伤.超声刀组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拔管时间、引流总量均优于电刀组[(98.0±10.2) ml比(152.0±11.5) ml、(125.0±9.6) min比(155.0±12.3) min、(6.0±2.1)d比(9.0±4.3)d、(227.0±10.6) ml比(319.0±15.8) 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0.01),而两组皮下积液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腋窝淋巴结清扫中采用超声刀能显著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出血量、减少拔管时间和引流总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保留胸前神经和肋间臂神经在乳腺癌腋淋巴结清扫术中的方法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00年3月至2007年3月Ⅰ、Ⅱ、Ⅲa期乳腺癌患者288例,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152例,保留胸前神经和肋间臂神经。对照组136例,切除胸前神经和肋间臂神经。术后对患者上臂内侧感觉功能和胸大肌萎缩度进行随访。结果 试验组患侧上肢感觉异常发生率为39.5%,对照组发生率55.9%,两者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术后胸大肌重度萎缩:试验组78例,对照组105例,两组相比均有差异性。结论在Ⅰ、Ⅱ、Ⅲa期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施行保留胸前神经和肋间臂神经是可行的,它保存了患侧上臂内侧及腋部皮肤感觉功能和胸大肌的外形,明显减少术后患者上肢感觉障碍和疼痛,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乳腺癌腋淋巴结清扫术保留肋间臂神经(ICBN)的不同解剖途径及成功率。方法选择笔者所在科2005年9月至2008年6月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136例,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76例术中应用三种解剖途径保留肋间臂神经并统计成功率,对照组60例术中常规切除肋间臂神经。术后对两组患者上臂内侧感觉功能情况进行随访。结果经起始部途径解剖ICBN者39例,误切断3例,成功率为92.30%;经腋静脉下方途径解剖ICBN者18例,误切断2例,成功率为88.89%;经背阔肌途径解剖ICBN者19例,误切断10例,成功率为47.37%;经背阔肌途径与另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O.01)。试验组患者术后上臂感觉障碍发生率为13.11%(8/61),而对照组为6I.66%(37/6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乳腺癌腋淋巴结清扫术保留肋间臂神经采用经起始部途径和腋静脉下方途径解剖ICBN更方便、安全,保留ICBN成功率更高,可明显减少患者术后患侧上臂内侧感觉障碍的发生率,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肺癌淋巴结转移特点及转移方式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原发性肺癌胸内淋巴结转移特点及转移方式,为确定肺癌术中淋巴结廓清范围提供依据。方法按Na-ruke肺癌淋巴结分布图作为淋巴结廓清标志,对118例肺癌行完全性切除及系统性淋巴结廓清术。结果118例肺癌共清除淋巴结835枚。N1占15.6%(63/405枚),N2占17.4%(75/430枚)。跳跃性N2共15例,分布在纵隔第2、4、5、6、7组淋巴结。肺原发肿瘤大小与淋巴结转移之间无明显关系。小细胞肺癌淋巴结转移率最高,腺癌淋巴结转移率亦高于鳞癌。肺癌淋巴结可呈跳跃式纵隔转移,且肺下叶癌较肺上叶癌多见。结论肺癌淋巴结转移具有多组别、多区域及跳跃性特点,系统性胸内淋巴结廓清在肺癌术中应常规应用。  相似文献   

16.
保留肋间臂神经的乳腺癌根治术前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乳腺癌根治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ICBN)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Ⅰ~Ⅲa期乳腺癌患者140例,其中试验组79例行保留ICBN的乳腺癌根治术,对照组61例行常规乳腺癌根治术.对两组患者术后的局部复发及感觉障碍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试验组(7例剔除,1例术后失访)与对照组(2例术后失访)术后1~5年局部复发率分别为0~4.2%(3/71)和0~3.4%(2/5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1~24个月局部感觉障碍发生率[2.8%(2/71)~11.3%(8/71)]明显低于对照组[54.2%(32/59)~71.2%(42/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保留ICBN的乳腺癌根治术是乳腺癌根治性切除的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局部注射纳米炭在胃癌根治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将40例胃癌患者术中局部注射纳米炭行胃癌根治术作为试验组,40例胃癌患者行常规胃癌根治术作为对照组,对清扫微小淋巴结的数量及转移微小淋巴结的数量进行对比.结果 试验组和对照组平均每例清扫微小淋巴结数量N1、N2、N3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5.120 ±0.455)枚比(2.900 ± 0.245)枚、(3.890±0.367)枚比(1.750±0.256)枚、(1.790±0.224)枚比(0.590±0.054)枚](P<0.01).试验组和对照组平均每例清扫转移微小淋巴结数量N1、N2、N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090±0.087)枚比(0.430±0.044)枚、(0.550±0.052)枚比(0.340±0.027)枚、(0.410±0.044)枚比(0.130±0.013)枚](D<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病死率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胃癌根治术中应用纳米炭是一种简单、安全和易行的方法,对常规胃癌根治术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侧方淋巴结转移规律及侧方清扫的意义。方法120例低位直肠癌患者分为两组,A组按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行根治性手术,B组在TME基础上加做侧方淋巴结清扫,2组辅助治疗相同,分析两组的侧方淋巴结转移情况、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及生存率。结果侧方淋巴结转移是腹膜返折以下直肠癌的重要转移途径,占低位直肠癌的16.7%;侧方淋巴结转移常发生在低分化及粘液腺癌,也与肿瘤浸润深度有关;B组较A组局部复发率降低10.6%(P〈0.05),总生存率提高18%(P〈0.01)。结论腹膜返折以下直肠癌应行侧方淋巴结清扫,这可以降低复发率和提高生存率,侧方淋巴结转移与肿瘤生物学特性有关,侧方淋巴结转移情况可以指导术后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