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应用主观全面评定法评价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应用主观全面评定法(SGA)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MHD)的营养状态进行评价。方法对116例MHD患者应用SGA方法进行营养评估,测定肱三头肌皮褶厚度、上臂围、上臂肌围(MAMC)等人体测量学指标和血清白蛋白(ALB)、C反应蛋白(CRP)等实验室指标,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SGA法的评定结果与年龄、透析时间、肱三头肌皮褶厚度、上臂围、MAMC、体质指数(BMI)、ALB、CRP均有显著相关性(P〈0.01);与总蛋白、血清肌酐无相关性(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在调节年龄、BMI后,SGA评分与CRP、ALB、MAMC仍存在显著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2816、0.3368、0.6143,P〈0.05)。结论SGA法在我国MHD患者的营养评价中适用,是一种经济、有效的营养评定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营养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MHD患者196例,应用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98例,研究组进行营养干预6个月,对照组自主饮食,观察并对比两组6个月后的营养不良发生率。结果 干预组和对照组基线情况一致,无论是年龄、生化指标还是营养不良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6个月后,尽管研究组营养不良率[35.7%(35/98)]较基线水平[33.7%(33/98)]略有增加,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64);而对照组自主饮食6个月后营养不良率[59.2%(58/98)]显著增加,与基线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营养干预6个月后研究组营养不良发生率较对照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 对MHD患者进行营养干预6个月,可以明显降低营养不良的发生率,改善预后,但长期疗效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营养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 [方法]对4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实施为期1年的营养干预,对饮食中蛋白质及总热量的摄入与各项营养指标,包括干体重(DBW)、肱三头肌皮褶厚度(TSF)、上臂围(MAC)、上臂肌围(MAMC)、白蛋白(ALB)、前自蛋白(PA)、转铁蛋白(TF)、总胆固醇(CHO)、血红蛋白(HB)及主观综合性营养评分(SGA)进行营养干预前后的自身对照及指标闻的相关分析.[结果]营养干预后,随着蛋白质及热量摄入的增加,各项营养指标除TF和CHO外,均呈显著提高(P<0.05). [结论]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MHD)进行常规的营养评价及合理的营养干预对预后有着深远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随着透析时间的延长,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营养不良发生率日趋增加,是影响疾病预后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通过对我院2006~2007年的65例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实施营养健康教育来预防和降低营养不良的发生,从而改善MHD患者的营养状况,延长MHD患者的寿命。  相似文献   

5.
<正>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中存在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达23%~73%[1]。营养不良患者的人体代谢会发生变化,其人体成分也会发生相应的改变,所以人体成分成可作为营养评价及营养支持的一个重要监测指标[2]。人体成分是人体内各种成分之间的数量比例,可以反映人体的营养状况、体液平衡状况、提供人体成分正常值范围、评价生长发育等,在临床医学与基础研究中具有重要的价值[3]。本研究应用BIA对MHD患者的人体成  相似文献   

6.
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的营养状况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主观全面评定法(SGA)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病人的营养状况进行评价.方法:采用SGA结合有关生化指标,人体测量指标和饮食评估,对127例MHD病人的营养状况进行综合评价.结果:127例病人中营养良好者75例,轻中度营养不良39例,重度营养不良13例,总营养不良发生率为40.9%.各营养状况组之间血清ALB、PA、肌酐、肱三头肌皮皱厚度、饮食蛋白摄入量和蛋白质分解率差异显著,而三组间Kt/V无显著差异.结论:血液透析病人营养不良的发生率较高,与蛋白质摄入不足、炎症、血液透析过程本身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7.
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的营养状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评价维持性血液透析 (MHD)病人的营养状况。 方法 :对 4 6例MHD病人进行膳食调查、人体测量及生化指标包括体重、肱三头肌皮皱厚度 (TSF)、上臂肌围 (AMC)、血清总蛋白 (TP)、白蛋白 (Alb)、前白蛋白 (PA)、转铁蛋白 (TF)检测 ,计算实际体重占理想体重百分比 (IBW % ) ,并作营养评价。 结果 :①MHD病人能量摄入普遍低于 12 5 .4kJ/ (kg·d) ,蛋白质摄入基本达到 1.0g/ (kg·d) ;②不同指标评估营养不良的发生率分别为IBW 9.13% ,TSF 71.74 % ,AMC 5 8.70 % ,Alb 30 .4 3% ,TF 82 .6 1%。各项指标均属正常者仅占 6 .5 2 %。 结论 :综合指标评价结果表明 ,本组病人有 93.4 8%存在不同表现和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MHD病人进行常规的营养评价及合理的营养指导对预后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营养不良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病人中相当常见,已成为影响病人长期存活和生存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如何早期诊断和治疗营养不良,是改善MHD病人远期状况极重要的一个方面。近20年来,有主观全面评定(SGA)[1]、微量营养评估(MNA)[2]等营养评定方法,但无一种工具能在筛查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及发生营养不良的常见膳食危险因素,为针对性营养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主观全面评定法评估116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营养状态,同时采用连续4日24小时膳食回顾法了解实际摄入内容,并进行必要的人体测量及营养生化指标检测。结果12.1%(14例)的患者为C级,属重度营养不良;40.5%(47例)的患者为B级,属轻中度营养不良。人体测量和营养生化指标检测结果显示,单一指标营养不良的发生率为20%~80%。膳食回顾分析结果显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热能、蛋白质、脂肪和锌、硒等微量元素摄入均明显低于膳食推荐摄入量(P<0.05)。危险因素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患者的年龄、透析时间和碳水化合物摄入量与营养不良发生显著相关(P<0.05)。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发生比例很高,热能和多种营养素摄入不足。年龄、透析时间和热能摄入不足可能是导致营养不良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血液透析作为尿毒症患者的一种治疗手段需要长期不断地进行,而患者日常饮食不当可能导致营养不良,诱发心力衰竭、腹腔积液、高血钾等并发症。重视患者的营养饮食指导,对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肾病型肠内营养(EN)制剂在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MHD)并发营养不良病人营养状态的有效性. 方法:选取MHD并发营养不良的病人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病人在常规血液透析基础上(2~3次/周),观察组应用肾病型EN制剂治疗6个月,对照组给予单纯饮食指导.分别于营养治疗开始、3个月和结束时观察两组病人的主观综合营养评估(SGA),人体成分分析指标(体重、肌肉、蛋白质、脂肪、水分和BMI),生化指标(血清清蛋白、前清蛋白、肌酐、尿素)和透析充分性指标尿素清除率(Kt/V)等. 结果:病人营养治疗后SGA、体重、肌肉、蛋白质、脂肪、水分、BMI、清蛋白、前清蛋白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血肌酐、尿素和Kt/V治疗前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病人SGA、体重、肌肉、蛋白质、脂肪、BMI、清蛋白和前清蛋白较对照组升高,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血肌酐、尿素、水分和K∥V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肾病型肠内营养制剂可有效地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营养不良病人的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12.
居建忻 《浙江预防医学》1998,10(12):720-721
近年来,丙型肝炎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威胁性日渐受到重视。本文对我院1989年12月至1997年8月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丙型肝炎感染率进行分析,探讨透析患者丙型肝炎的发病原因及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究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以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南京市某医院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MHD)的慢性肾脏疾病(CKD)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改良的定量受试者整体评估(MQSGA)对患者营养状况进行评估,采用自制调查表收集患者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合并疾病、透析时间、透析频 率等资料,同...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开展强化营养干预的有效性及影响。方法:遴选徐州医科大学附属沭阳医院血透室2020年1~12月收治的13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采用电脑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成两组,针对参照组65例患者开展基础性的护理干预,针对研究组65例患者加用强化营养干预,对比两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营养状态。结果:研究组患者营养指导干预后的血清总蛋白水平(73.12±3.69) g/L、血红蛋白水平(89.92±2.62) g/L、转铁蛋白水平(172.33±20.11) μg/L、前清蛋白水平值(0.36±0.08) g/L均显著高于参照组患者的各项指标水平[(62.23±5.47)g/L、(88.14±2.59)g/L、(165.34±20.05)μg/L、(0.31±0.02) 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干预后的护理满意度(95.38%)、营养状态改善率(75.38%)均显著高于参照组(72.31%、50.77%),且研究组患者发生营养不良的人数为15例,营养不良发生率为23.68%,参照组患者发生营养不良的人数为5例,营养不良...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维持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进行探讨分析,提高和改善护理过程,以提高对慢性肾功能衰竭维持性血透患者的透析疗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回顾性总结了我院2015年4月~2016年4月收治100例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透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护理经验.结果:对100例患者进行心理状态分析后,予以对应的心理护理,帮助患者树立了战胜疾病的信心,并能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获得了较好的透析疗效.结论: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各阶段不同心理进行分析,并对应的采取不同心理护理措施,可以提高透析疗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微炎症状态对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选择2008年12月-2012年10月泰安市中心医院血液净化中心行MHD的患者40例作为血透组,另选查体中心22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所有受检对象禁食10 h后于清晨空腹采取上肢静脉血,血液透析患者为透析前采静脉血,检测以下血清炎症因子的水平:高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sα,TNF-α)、白介素6(interleutin 6,IL-6)。将MHD患者分为血透A组(hs-CRP≤3 mg/L)12例和血透B组(hs-CRP>3 mg/L)28例,并比较两组炎症因子hs-CRP、IL-6、TNF-α与白蛋白(Albumin,Alb)、前白蛋白(Pre-albumin,PA)、转铁蛋白(Transferrin,TF)及主观综合性营养评估(subjective global assessment,SGA)的相关性。计量资料用t检验,数据间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血透组hs-CRP[(5.97±2.85)mg/L]、IL-6[(21.22±9.67)pg/ml、TNF-α[(27.96±11.72)pg/ml]水平均高于对照组[(2.37±1.26)mg/L、(12.32±3.39)、(13.26±6.73)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血透A组炎症因子IL-6[(11.45±6.84)pg/ml]和TNF-α[(17.35±11.20)pg/ml]的水平均显著低于血透B组[(26.71±9.32)、(35.39±10.59)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相关的营养指标即Alb、PA、TF水平及SGA评分血透B组[(26.73±4.45)、(0.21±0.08)、(1.74±0.35)g/L、(13±4)分]均明显低于血透A组[(37.26±5.62)、(0.33±0.21)、(2.38±0.17)g/L、(21±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血透组炎症因子hs-CRP、IL-6、TNF-α水平与Alb、PA、TF及SGA评分均呈负相关(均P<0.05),而与三头肌皮褶厚度(triceps skinfold fat,TSF)、上臂肌围(midarm musclecircllmference,MAMC)和BMI无明显相关性(均P>0.05)。结论 MHD患者普遍存在微炎症状态,且微炎症状态与营养不良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并发低血压的临床防治经验.方法 收集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100例血透中低血压反应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2000例次透析并发低血压384次,透析性低血压与年龄,超滤量,合并糖尿病,左心室肥厚程度呈显著正相关.透析2h内低血压发生率2.52%,占总发生次数78.65%.与透析3~4h相比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血压降低的发生时间多在透析2h内,其中老年,合并糖尿病,合并心肌损害的患者血压降低发生率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脉粥样硬化与微炎症状态及营养不良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43例〔(其中有动脉粥样硬化(AS)者22例,非动脉粥样硬化(N-AS)者21例)〕的AS、炎症指标和营养状况,并以35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正常人群为对照组,比较两组AS发生的情况,并对22例MHD患者AS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MHD组AS的发生率、斑块多发性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AS组血白蛋白显著低于N-AS组,AS组14例伴有营养不良,N-AS组仅为3例,两组营养状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S组血C反应蛋白(CRP)、IL-6显著高于N-AS组(P0.05),血CRP、IL-6与年龄、透析时间亦相关。结论 MHD患者AS的发生与慢性肾衰竭微炎症状态及营养不良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延续性护理在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遂溪县人民医院2018年4月-2021年3月收治的90例糖尿病肾病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延续性护理。两组均持续护理至出院,并随访3个月。观察两组干预前后营养状态及SF-36评分,干预后的满意度。结果 与干预前比,干预后两组TSF、AMC均增大,观察组大于对照组;BMI、生理机能、躯体疼痛、社会功能及生理职能评分均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干预后,观察组总满意度为95.56%,高于对照组82.22%(均P<0.05)。结论 延续性护理能有效改善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机体营养状态,提高生活质量,整体满意度较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情况。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1年8月-2013年8月共收治的70例MHD患者作为观察组,并选取7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其双侧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收缩期血流峰值速度(Vmax)及斑块等进行检测,计算阻力指数(RI),并结合患者的粥样斑块、有无糖尿病等具体情况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斑块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透析病程≥5年的斑块检出率明显高于病程〈5年组(P〈0.05);粥样斑块阳性组的年龄较阴性组高,其IMT明显增厚,RI显著升高,Vmax、Vmin降低(P〈0.05);糖尿病组的斑块检出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组(P〈0.05)。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年龄、病程、糖尿病等因素与动脉粥样硬化有着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