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分析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CT及MRI表现,评价320排CT容积扫描结合MRI对早期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0例临床拟诊为强直性脊柱炎的患者行骶髂关节320排CT容积扫描,其中10例CT可疑病例行MR检查.回顾分析60例患者的骶髂关节特征性改变,归纳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影像学特点.结果:320排CT容积扫描能清晰显示骶髂关节微细骨质结构改变,MRI能清晰显示骶髂关节软骨、滑膜、骨髓等异常改变.结论:320排CT容积扫描结合MRI对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马玉学 《现代保健》2011,(14):115-116
目的分析强直性脊柱炎(As)所致骶髂关节改变的x线与cT表现,探讨早期影像学特征,比较x线片与CT对早期AS诊断的价值。方法搜集确诊的40例AS患者,摄取骶髂关节正侧位平片,其中30例做骶髂关节至腰椎CT扫描,总结其影像学的表现、病理改变及临床分期,并对X线与CT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As早期骶髂关节改变的影像学表现为:x线I级2例,仅表现为关节面不清,间隙存在;II级(诊断为早期病变)9例,表现为髂骨侧关节中下部关节面下骨质侵蚀破坏。CTI级2例,双侧骶髂关节面骨质疏松及软骨下骨质轻度糜烂;II级12例,软骨下局限性硬化,骨质模糊不清,斑块脱钙侵蚀及微小囊变,骨质硬化。对Ⅲ-Ⅳ级AS病变,x线与CT诊断基本相同,但对AS早期病变CT明显优于X线平片,能够做出较为准确的诊断。结论骶髂关节骨质疏松及软骨下骨质糜烂,斑片脱钙侵蚀、小囊变、骨质硬化是As早期征象。CT更能准确清楚的显示早期病变。  相似文献   

3.
曹会  薛小霞 《现代保健》2011,(23):110-111
目的 回顾性分析强直性脊柱炎的骶髂关节CT表现,评价CT诊断的价值.方法 分析32例临床综合诊断为强直性脊柱炎的骶髂关节CT表现,进行分级,并与临床分期对照.结果 本组无0级表现病例;Ⅰ级5例,占1562%;Ⅱ级11例,占3438%;Ⅲ级13例,占4062%;Ⅳ级3例,占938%.临床早期对应CTⅠ~Ⅱ级,表现为骶髂关节面毛糙、皮质白线中断消失,关节面下小囊变;临床中期对应CT Ⅲ级,表现为骶髂关节面呈锯齿状或毛刷样改变,关节面下小囊状骨质破坏及其周围增生硬化,关节间隙假性增宽或不规则狭窄;临床晚期对应CT Ⅳ级,表现为关节骨性强直,关节间隙消失.结论 CT能清晰显示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不同阶段表现,作出正确分级,对临床诊断、分期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蒋强 《中国卫生产业》2013,(36):160+162-160,162
目的 探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骶髂关节病变CT、MRI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0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骶髂关节CT、MRI检查资料.结果 两种方法0级、Ⅰ级强直性脊柱炎检出率具显著差异(P〈0.05).CT对骨质侵蚀、骨质硬化检出率显著优于MRI(P〈0.05).结论 CT可较准确的观察骶髂关节病变分级,MRI可较好的显示脂肪沉积、骨髓水肿与关节软骨异常等改变.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分析CT和MRI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100例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将其随机分成CT组和MRI组各50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检查结果。结果 CT组患者中表现异常者44例,检出率为88.0%;MRI组患者中表现异常者50例,检出率为100.0%;MRI组的检出率明显高于CT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7,P<0.05)。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影像学表现主要为关节面侵蚀、关节面下骨质囊变、关节间隙变化、关节面下骨质硬化和关节软骨肿胀等;在关节面侵蚀、关节面下骨质囊变以及关节面下骨质硬化的检出率中,MRI组明显高于CT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级病变的诊断中,MRI组的检出率明显高于CT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MRI检查的应用价值高于CT检查,值得在临床诊断中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的CT表现. [方法]分析86例临床诊断肯定的强直性脊桂发病病例的骶髂关节CT检查资料.[结果]86例中76例骶髂关节有异常表现,包括:早期:双侧关节对称性受累,极少数-可单侧受累;骨关节面毛糙、皮质白线消失;骨关节面皮质中断;关节面下微小囊变;骶髂关节髂骨面轻度硬化.早期表现57例病人.中期:骶髂关节,关节面不光整,局部呈锯齿状或毛刷样改变;骶髂关节关节面下小震状骨破坏;关节面周转明显增生硬化;关节间隙假性增宽;关节闻隙不规则狭窄积气.中期表现15例病人.晚期:韧带骨化;关节骨性强直、关节问隙消失;明显骨质疏松、硬化. [结论]骶髂关节CT检查有助于强直性脊柱炎的早期诊断,提高诊断的准确性,且有助于临床对病程分期.晚期表现54例病人.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X线、CT和MRI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AS)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54例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均行X线、CT和MRI检查,比较三者的诊断率和影像学表现。结果MRI的诊断率为100.00%,显著高于X线、CT的62.96%、79.63%(P<0.05)。MRI的各项影像学表现显示率均高于X线和CT(P<0.05)。结论MRI对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
赵波 《现代保健》2014,(24):38-40
目的:分析强直性脊椎炎(AS)骶髂关节受累的X线平片、CT和MRI的影像学特点,进一步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48例AS患者的骶髂关节的X线、CT及MRI影像学表现特点。结果:X线检查23例,骶髂关节受累检出率17.4%;CT检查32例,骶髂关节受累检出率59.4%;MRI检查40例,骶髂关节受累检出率90.0%。MRI显示AS骶髂关节受累的检出率优于X线平片和CT(P〈0.05)。结论:X线平片对典型AS能作出准确诊断,但对AS的早期诊断不如CT、MRI;MRI能显示X线平片和CT不能显示的AS骶髂关节受累的急性炎症改变,滑膜炎所致的少量积液和滑膜异常强化是骶髂关节受累最常见的MRI表现。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不同影像学检查手段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早期AS患者44例,所有患者均给予CT、MRI检查。观察影像学诊断结果中关节病变特征的检出情况。结果:早期强制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CT关节侵袭、关节面硬化增生检出率高于MRI,关节面下骨质囊变、腰5骶1节突病变、骨髓水肿检出率低于MRI,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关节间隙狭窄检出率与MRI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早期AS患者骶髂关节病变特征的检查,MRI检出优于CT,但CT在关节侵袭、关节面硬化增生方面具有优势,因此应将两种检查手段联合应用,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讨X线、CT和MRI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分析X线、CT和MRI在100例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中的影像学表现和病变分级,并做对比研究。结果:X线、CT和MRI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的检出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MRI较X线和CT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1.
曾德更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3):2586-2587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S)早期及活动期的MRI表现,以提高其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AS患者的骶髂关节及脊柱26例MRI的表现特点。[结果]本组12例病人均有双侧骶髂关节滑膜软骨MRI信号改变,其中5例还有骨髓信号改变。13例病人23个骨突关节出现关节突骨髓及周围软组织水肿,其中3例行增强扫描。6例病人17个椎体可见椎缘炎。2例前纵韧带水肿。3例棘间韧带水肿。2例脊柱呈后弓驼背畸形,并可见伴脊肌萎缩。[结论]MRI检查可对未确诊早期AS的诊断能提供重要的影像信息;对已确诊AS的临床活动性期判断及病情分期评估有重要帮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骶骼关节早期改变应用X线、CT、MRI检查意义。方法本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43例早期受累骶骼关节采用X线、CT、MRI检查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X线检出病变关节25侧,CT检出病变关节61侧,MRI检查病变关节76侧;MRI和CT骶骼关节数检出率显著高于X线,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MRI骶骼关节数检出率显著高于CT,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三者结合能够准确反映强直性脊柱炎骶骼关节早期改变,MRI可显示X线和CT检查观察不到的细微病变,且可进行准确分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骶髂关节磁共振扫描成像技术。方法:33例患者MR扫描序列包括:横轴位FSET2WI、SET1M,冠状住FSET2WI及2个冠状位FSPGR in phase。结果:7例检查者骶髂关节正常,各扫描序列均能直接显示正常骶髂关节软骨。其余26例全为AS患者,52个关节中42个骶髂关节可见软骨异常,表现为T1WI和T2WI上正常线形中等信号的软骨影像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不规则增粗或扭曲样中等信号。结论:磁共振扫描参数的优化组合和选择正确的扫描方法、恰当的线圈,以及T2WI和FSPGR in phase脂肪抑制技术的应用,更有助于显示正常骶髂关节解剖结构及病变的定位和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DR、CT与MRI诊断隐匿性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收治的69例外伤隐匿性骨折患者,所有患者行DR、CT与MRI检查,并比较三组诊断结果。结果本组69例外伤隐匿性骨折患者,DR检查显示阳性率是25.19%(16/69);CT检查显示阳性率是88.41%(61/69);MRI检查显示阳性率是97.10%(6T/69)。MRI检查〉CT检查〉DR检查,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R难以发现早期隐匿性骨折,CT可提供较多的诊断信息,MRI是早期诊断隐匿性骨折最准确、最敏感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三种数字化影像技术联合应用(包括DR、CT、MRI)在骨肿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96例经临床病理证实的影像学资料,其中96例行DR,46例行CT扫描,50例行MRI检查,40例联合应用DR、CT及MRI检查。结果 96例DR片中8,7例显示骨质改变,20例显示软组织肿块,40例显示骨膜反应,28例显示钙化或骨化。46例行CT扫描均显示骨质改变4,0例显示软组织肿块,21例显示骨膜反应3,4例显示钙化或骨化。50例行MRI检查中40例显示骨质改变,49例显示软组织肿块,19例显示骨膜反应,15例显示钙化或骨化4,7例显示骨髓水肿。40例联合应用DR、CT及MRI检查中40例显示骨质改变,39例显示软组织肿块,19例显示骨膜反应,30例显示钙化或骨化,38例显示相应骨髓水肿。结论三种数字化影像技术联合应用能全面、准确显示骨肿瘤征象,诊断符合率高于单一或两种技术联合应用。  相似文献   

16.
骨性关节炎关节软骨的超声诊断与评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二维超声、能量多普勒和彩色多普勒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诊断的临床价值。对象和方法:83例(118个膝关节)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和61例(61个膝关节)对照组均接受了临床、实验室、X线、超声的检查。结果(1)超声显示出对照组和病例组的滑膜厚度和软骨厚度存在显著差异(P<0.01);(2)超声显示出对照组中膝关节软骨厚度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变薄,这一变化趋势在60岁以后尤为明显;(3)高频超声检测出关节软骨轻度病变9个膝关节(7.63%)、中度病变56个膝关节(47.46%)、重度病变53个膝关节(44.92%),而X线无直接征象。结论高频超声因对关节软骨的清晰度、软骨表面轮廓的光滑度以及软骨厚度和软骨的完整性分辨力较高,可以显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软骨表面粗糙、磨损、软骨变薄、软骨厚度改变、软骨透声变化等一系列病理改变,因此认为,高频超声可以作为辅助诊断关节软骨病变的检查工具。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肩关节磁共振扫描技术、扫描参数。方法:30例肩关节患者行磁共振检查,扫描序列包括横轴位、冠状位T2WI、T1WI及矢状位T2WI,所有T2WI采用质子加权加脂肪抑制(PDW-FS)。结果:所有图像质量较高,特别是质子加权加脂肪抑制图像,对关节软骨、骨髓内信号改变,关节囊、软骨面下病变、周围软组织及肌肉内病变等显示清楚。结论:磁共振扫描参数的优化组合和脂肪抑制技术的应用有助于显示正常肩关节解剖结构及病变的定位,有助于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18.
司均评价MRI对膝关节急性隐匿性骨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4倒符合纳入条件的急性膝部创伤患者的MRI图像,采用Mink膝部隐匿性骨损伤分类方法进行观察。结果骨挫伤72例,骨软骨损伤25例,隐匿骨折15例,应力骨折2倒。这些损伤的MRI表现形态各异,信号特点较为一致,以T1WI和STIR显示较好。结论MRI在膝部急性隐匿性骨损伤检查比X线.CT检查更具有明显优势和可靠的临床应朋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内侧髌股韧带(MPFL)急性损伤的低场磁共振成像(MRI)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证实的26例MPFL急性损伤患者的0.35TMRI影像资料。结果:26例患者均为单膝受累。MRI主要表现:MPFL区域信号增高(n=26)、韧带周围肿胀(n=11)、变细(n=11)、中断(n=4),以轴位显示最佳。病变部位:股骨侧10例、髌骨侧14例、体部2例。伴发症:伴髌骨半脱位和(或)脱位13例,伴骨折和(或)骨挫伤22例,伴软骨损伤15例,其他韧带损伤14例,膝周肌损伤9例,滑膜囊及关节腔积液26例,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12例,髌股关节先天性异常4例,滑膜病变7例等。结论:MRI是评价MPFL损伤及其伴发病变较佳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