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观察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D)评分,分析60例抑郁症患者应用西酞普兰情况,疗程6周. 结果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显效率55%,有效率93%.结论西酞普兰对抑郁症的疗效确切,副作用少,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2.
栗大顺  王春兰 《职业与健康》2007,23(12):1071-1072
目的观察西酞普兰治疗首发抑郁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分析40例首发抑郁症患者应用西酞普兰情况,疗程6周。结果西酞普兰治疗首发抑郁症显效率67.5%,有效率87.5%。结论西酞普兰对首发抑郁症的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3.
韩天明  肖玉瑛  洪亮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24):6529-6530,6535
目的 探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老年抑郁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100例年满60岁以上的抑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分别使用艾司西酞普兰和氟西汀治疗,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疗效评定,使用药物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治疗期间监测血糖、血脂、血常规、心电图和肝肾功能.疗程6周.结果 艾司西酞普兰组痊愈率46%,显效率76%,氟西汀组痊愈率40%,显效率7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HAMD总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1周末HAMD评分与治疗前比较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艾司西酞普兰组治疗前后血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艾司西酞普兰组和氟西汀组治疗前后血糖变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艾司西酞普兰组治疗前后血脂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艾司西酞普兰组和氟西汀组治疗前后血脂变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艾司西酞普兰组不良反应率16%,氟西汀组不良反应率28%,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老年抑郁症患者显效快,对血糖、血脂的影响小,不良反应少,易耐受,更适合老年抑郁症患者.  相似文献   

4.
1对象和方法1.1对象选用2002年3月至2004年3月在我院门诊就诊的患者,年龄≥60岁,诊断符合CCM D—3心境障碍(抑郁发作)的诊断标准;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 AM D)评分≥18分。排除痴呆患者。实际完成60例,其中西酞普兰组30例,男13例,女17例;年龄60~80岁,平均65.1±5.8岁;现病期9~33天,平均13.5±6.8天;有躯体疾病者13例;首次抑郁发作30例。氯米帕明组30例,男12例,女18例;年龄60~79岁,平均65.3±5.8岁;现病期8~35天,平均14.0±6.5天;有躯体疾病者12例;首次抑郁发作20例。1.2方法应用自制调查表,了解入组者的一般资料及临床资料,以此了…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西酞普兰联合氯硝西泮与单用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成西酞普兰联合氯硝西泮组(研究组)及西酞普兰组(对照组),各30例。治疗疗程6周,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显效率63%,有效率93%。对照组显效率46%,有效率93%,疗效相当。仅在治疗1周末研究组减分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所见不良反应有多汗、心悸,对照组多为失眠,但都比较轻微。结论西酞普联合氯硝西泮治疗抑郁症比单用西酞普兰起效快,疗效肯定,不良反应轻微。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并比较艾司西酞普兰与氟西汀治疗老年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老年抑郁症患者61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31例,采用艾司西酞普兰进行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氟西汀进行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过程中HAMD评分比较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与对照组基本相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第2、4、6周HAMD(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观察组服药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老年抑郁症的临床疗效与氟西汀相同。但起效较快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值得在临床上予以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并比较西酞普兰与氟西汀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在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抑郁症患者70例,随机分为西酞普兰组(给予西酞普兰治疗)与氟西汀组(给予氟西汀治疗),并比较两组疗效、药物起效快慢以及不良反应。结果西酞普兰组与氟西汀组总有效数分别为30例、29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西酞普兰组在治疗第1周和第2周HAMD评分分别为(22.3±4.2)分、(16.8±5.3)分,明显小于氟西汀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期间共5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明显小于氟西汀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酞普兰与氟西汀治疗抑郁症疗效相当,但是西酞普兰具有起效快,不良反应少的特点,值得临床首选。  相似文献   

8.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境障碍,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且心境低落与其处境不相称,严重者可出现自杀念头和行为。多数病例有反复发作的倾向,每次发作大多数可以缓解,部分可有残留症状或转为慢性。处于抑郁状态的患者承受着精神甚至躯体的极大痛苦,影响生活质量、家庭及职业功能,并且抑郁症自杀风险很高,如果不积极治疗,则会导致疾病的慢性化和难治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奥氮平联合西酞普兰治疗老年性抑郁症的疗效及副反应。方法:使用奥氮平联合西酞普兰治疗老年性抑郁症,疗程8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副反应量表(TESS)分别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2、4、8周末评分。结果:有效率为94.29%,显效率为85.71%;主要不良反应为口干、头昏、视物模糊、恶性、心动过速、嗜睡等。结论:奥氮平联合西酞普兰治疗老年性抑郁症疗效好、用药剂量小、不良反应少、病人易耐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以情感低落、思维迟缓以及言语动作减少为典型症状,不仅严重困扰患者的生活、工作和学习,也给家庭和社会造成巨大负担;尤其是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症患者,临床单用三环类及新型抗抑郁药疗效不佳,病程迁延,反复发作,死亡率较高。2009年6月-2010年6月,经我院治疗38例精神病性抑郁症患者,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西酞普兰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并发抑郁的疗效及其对患侧上肢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 将155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并发抑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常规治疗相同,治疗组采用西酞普兰治疗,对照组采用多塞平治疗,治疗前后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抑郁自评量表(SDS)记录精神状态,用Fugl-Meyer量表和目测类比评分法(VHS)对患者上肢关节被动运动范围、上肢和腕关节的运动功能、疼痛及水肿程度进行疗效对比.结果 经治疗28 d后两组比较,HAMD、SDS评分及减分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抑郁的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及患者上肢功能的恢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西酞普兰治疗脑卒中并发抑郁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西酞普兰治疗卒中后抑郁对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西酞普兰与阿米替林治疗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68例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研究组口服西酞普兰,对照组口服阿米替林治疗,观察8周.于治疗前与治疗1周、2周、4周、8周末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和副反应量表评定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8周末,研究组显效率73.5%、有效率85.3% 对照组分别为70.6%、82.4%,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均P〉0.05).两组治疗1周末起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较治疗前均下降明显,研究组治疗1周、2周末较对照组下降显著(P〈0.01),其他时点差异无显著性(P〉0.05).研究组8周末副反应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t=2.935,P〈0.01),不良反应较轻微.结论 西酞普兰治疗卒中后抑郁疗效与阿米替林相当,但较阿米替林起效更快,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西酞普兰联合小剂量利培酮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54例难治性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西酞普兰联合利培酮组:西酞普兰(20 mg/d)治疗的同时联合应用利培酮(0.5~2.0mg/d),共28例.西酞普兰组:单用西酞普兰(20mg/d)治疗,共26例.两组持续治疗6周.于治疗前及治疗第2、4、6周末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项)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以及不良反应量表(TESS)进行评定.结果 西酞普兰联合利培酮组总有效率为60.7%,痊愈和显效占50.0%;西酞普兰组的总有效率为26.9%,痊愈和显效占15.4%,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均轻微.结论 西酞普兰联合小剂量利培酮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疗效优于单用西酞普兰,且安全性较好,是临床治疗中可选用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妇女的抑郁症发病率,并根据更年期妇女抑郁症的发病特点,找出指导患者控制或消除抑郁症的对策。方法:随机将围绝经期妇女分为绝经组和绝经前组,采用Zung抑郁量表对724例患者进行评定和静脉血内分泌激素FSH、LH、E2测定。Zung量表总分为80分,评分≥40分可诊断为抑郁。结果:绝经前组更年期抑郁症的发病率为13.3%,绝经组抑郁症的发病率为5.6%。绝经前组更年期抑郁症的发病率明显高于绝经后X^2=12.797,P〈0.05)。结论:更年期抑郁症患者常有某些躯体或精神因素作为诱因而发生精神、躯体疾病;患者常常伴有生理和心理改变。对更年期抑郁症患者需从生物、心理及社会诸方面进行综合护理。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老年艾滋病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58例年龄≥60岁的老年艾滋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8例老年艾滋病患者中,男性48例(82.76%)、女性10例(17.24%).异性性传播52例(89.66%),1例有输血史,其余感染原因不明.临床表现以发热(34例)、咳嗽(32例)、乏力(31例)多见.CD4+T细胞计数7~ 437个/μL,平均CD4+T细胞计数149.6个/μL.并发机会性感染56例(96.56%),其中二重或多重感染41例(70.69%),呼吸系统感染最常见,共39例(67.24%),消化系统感染23例,血液系统感染5例.18例接受HAART 6个月,10例病毒载量<400拷贝/mL,13例CD4+T细胞升高,平均147个/μL.住院期间死亡3例(5.17%).结论 老年HIV感染以异性性传播为主,可出现各种机会性感染,合并症复杂,二重或多重机会性感染多见,因此应充分重视对老年艾滋病的预防和治疗.HAART可有效抑制病毒的复制,使细胞免疫CD4+T细胞升高,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我国东中西部农村老年人的抑郁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以2013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中2 896名65岁及以上的农村老年人为研究对象,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从社会人口、社会经济、生活方式以及健康状况四个方面探讨东中西部的农村老年人抑郁状况的影响因素。结果 东中西部的农村老年人患抑郁状况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63,P<0.001),东中西部农村老年人抑郁率分别为24.34%、30.11%、36.77%。东中西部农村老年人的抑郁症状主要受性别、婚姻状况、家庭月均支出、参加社交活动、饮酒、慢性病以及自评健康的影响(均有P<0.05),有伴侣(OR=0.774,95%CI:0.640~0.936)、中等家庭月均支出(OR=0.797,95%CI:0.651~0.977)、参加社交活动(OR=0.788,95%CI:0.668~0.930)及饮酒(OR=0.789,95%CI:0.649~0.960)为抑郁的保护因素,女性(OR=1.736,95%CI:1.400~2.153)、慢性病(OR=1.328,95%CI:1.091~1.618)及自评健康不良(OR=2.924,95%CI:2.259~3.784)为抑郁的危险因素。结论 防治农村老年人的抑郁,需要注重农村地区老年人的心理干预,加强社会支持。同时还需防治慢性病,全面提高老年人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老年期抑郁症与无症状性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对有、无抑郁状态的老年人无症状性脑梗死进行对照研究。结果60例呈抑郁状态的老年人中有35例经颅脑MRI证实有无症状性脑梗死,发生率为58.33%。60例无抑郁状态的老年人发生梗死灶者15例,发生率为25.00%,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老年抑郁症与无症状性脑梗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临床护士围绝经期综合征和抑郁的患病情况及其与生活满意度的关系,为预防和改善围绝经期综合征及抑郁症提供依据,使其以更好的状态面对病人提高护理水平.方法 采用自编一般情况调查表、改良更年期Kupperman评分表、流量抑郁自评量表(CES-D)整群选取唐山市三甲医院45~55岁的护士进行调查.结果 围绝经期综合征患病率72.9%;抑郁21.50%;生活满意度与围绝经期综合征及抑郁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生活满意度是影响护士围绝经期综合征及抑郁症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研究急性脑卒中并发抑郁症的临床特征。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0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其分为55例的合并抑郁症组(观察组)与45例的非抑郁症组(对照组),研究分析观察组患者抑郁程度与脑卒中病变位置关系,通过药物治疗后对比分析两组之间神经缺损综合性功能。结果左额叶及基底节区的抑郁指数显著高于右额叶及基底节区(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神经缺损综合功能评分为(13±4.5),与对照组的(26.3±2.3)相比具有较大差异性(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极易在急性期产生抑郁症,左额叶及基底节区的抑郁程度显著高于右额叶及基底节区,通过药物治疗后患者的神经缺损功能将得到显著性改善。  相似文献   

20.
[要]?本文通过46例有自杀风险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23例)和对照组(23例)探讨西酞普兰合并氯氮平治疗有自杀风险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验证了西酞普兰合并氯氮平治疗有自杀风险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好于单用氯氮平,自杀风险降低,安全性相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