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浅析颅脑肿瘤术后远隔部位急性硬脑膜外血肿形成的原因,总结其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4例颅脑肿瘤术后远隔部位急性硬脑膜外血肿发生的特点,对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剖析.结果 14例患者,血肿出现在幕上10例,幕下1例,幕上下3例,血肿量35~120 (48.7±3.6) ml;均行急诊开颅血肿清除术,13例痊愈,1例病情加重而自动出院;最快术后30 min,最迟术后46 h CT确诊后急诊手术.结论 颅脑肿瘤术后远隔部位急性硬脑膜外血肿形成机制为多种原因导致的颅内压及脑脊液动力学改变致硬脑膜与颅骨剥离;为减少此类并发症,在术前、术中及术后须对诸多因素加以防范,术后严密监护,必要时复查头颅CT做出早期诊断,手术治疗是避免病情恶化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颅脑肿瘤手术后并发远隔部位急性硬脑膜外血肿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440例颅脑肿瘤手术患者,其中18例术后发生远隔部位硬脑膜外血肿,对性别、年龄、肿瘤部位、肿瘤大小、有无脑积水、有无脑萎缩、有无糖尿病、有无高血压、手术体位、病理分型、使用甘露醇及手术时间12个相关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P=0.024)、肿瘤大小(P=0.012)、脑积水(P=0.008)、脑萎缩(P=0.010)、手术体位(P=0.039)和使用甘露醇(P=0.030)6个指标与颅脑肿瘤术后并发远隔部位急性硬脑膜外血肿具有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P=0.038)、肿瘤大小(P=0.031)、脑积水(P=0.005)、使用甘露醇(P=0.023)为导致颅脑肿瘤术后并发远隔部位急性硬脑膜外血肿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颅脑肿瘤术后远隔部位急性硬脑膜外血肿形成机制为多种原因导致的颅内压及脑脊液动力学改变致硬脑膜与颅骨剥离,但临床工作中更应注意年龄、肿瘤大小、脑积水、使用甘露醇这几个因素.  相似文献   

3.
汪波 《中国保健营养》2008,17(10):63-64
脑外伤后术中脑膨出多是由急性脑肿胀引起,临床上发现也有一部分是由于迟发性颅内血肿所致,我们通过对脑外伤开颅术中急性脑膨出原因的观察,发现这种急性脑膨出,多是由远隔部位的迟发性硬膜外血肿引起。本文报告近8年来开颅清除术中。迟发性外伤性硬膜外血肿在术中急性脑肿胀中的发生情况。  相似文献   

4.
张丽  于燕  张贝贝 《现代医院》2023,(6):900-903
目的 探讨颅内血肿相关手术操作编码,提高编码的准确性。方法 掌握颅内血肿相关临床知识,理清编码思路,结合具体案例分析颅内血肿相关手术操作编码。结果 颅内血肿经抽吸编码于01.09,颅内血肿经切开、环钻等方法需区分血肿部位,硬膜外血肿清除术编码于01.24,硬膜下血肿清除术编码于01.31,脑内血肿清除术编码于01.39,去骨瓣减压是手术步骤的时候省略编码。结论 临床医师规范手术名称书写,病案编码员注意区分颅内血肿的术式和部位,加强临床知识的学习,正确理解手术名称的内在含义,核对手术类目表,减少对计算机库的依赖,才能提高编码正确率。  相似文献   

5.
《临床医学工程》2017,(9):1245-1246
目的观察微创手术治疗急性颅脑损伤开颅术后远隔部位迟发性硬膜外血肿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至2016年6月行急性颅脑手术后发生远隔部位迟发性硬膜外血肿的10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3例。观察组采用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血肿清除率、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ADL评分以及GCS评分。结果两组患者的血肿清除率和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切口延期愈合率和切口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ADL评分>60分及GCS评分>5分患者例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急性颅脑损伤开颅术后远隔部位迟发性硬膜外血肿,其血肿清除效果与传统开颅手术相当,并显著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6.
郭长珍 《职业与健康》1999,15(12):65-65
颅内血肿按其部位可分为硬脑膜外血肿、硬脑膜下血肿、脑内血肿和混合血肿。凡颅内血肿均可造成脑压迫,早期诊断及时开颅清除血肿及止血是挽救患者生命的重要治疗措施,但此病发病急,病情凶险,进展迅速且术后并发症多,因此,手术前、后护理工作非常重要。总结我科3年内救治的颅内血肿及颅脑挫裂伤患者,护理体会如下:1 临床资料 3年内我院共收治重度颅内损伤患者101人,其中硬脑膜外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开颅术中、术后出现迟发性颅内血肿的原因、诊断方法及治疗技巧。方法分析27例患者在手术中出现急性脑膨胀采取术中B超扫查或术后出现病情变化及时复查头颅CT的方法,及早发现迟发性颅内血肿尽快行手术治疗。结果27例迟发性颅内血肿病人,预后良好11例,中残5例,重残6例、死亡5例,植物生存0例,死亡率18.5%。结论术中清除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时发生急性脑膨胀应考虑迟发性颅内血肿的存在并行术中B超扫查,术后的观察过程出现意识变化及一侧瞳孔散大时即复查头CT,能迅速确定诊断及血肿的部位,及时手术治疗可以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开颅术中、术后出现迟发性颅内血肿的原因、诊断方法及治疗技巧。方法分析;27例患者在手术中出现急性脑膨胀采取术中B超扫查或术后出现病情变化及时复查头颅CT的方法,及早发现迟发性颅内血肿尽快行手术治疗。结果;27例迟发性颅内血肿病人,预后良好11例,中残5例,重残6例、死亡5例,植物生存0例,死亡率18.5%。结论术中清除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时发生急性脑膨胀应考虑迟发性颅内血肿的存在并行术中B超扫查,术后的观察过程出现意识变化及一侧瞳孔散大时即复查头CT,能迅速确定诊断及血肿的部位,及时手术治疗可以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9.
刘淑颖 《现代保健》2011,(26):174-176
目的了解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后早发性癫痫发作的发生率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观察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后早发性癫痫发作的发生率,并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后早发性癫痫发作与各影响因素的关系。结果620例患者中,脑出血术后早发性癫痫发作的患者45例,发生率7.2%。脑出血后早发性癫痫发作的发生与出血部位、出血次数、电解质情况、出血量有关,而与年龄、性别、NIHSS高低无关。结论影响脑出血后早发性癫痫发作发生率的因素包括出血部位、出血次数、出血量、电解质情况。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并未明显增加早发性癫痫的发作。微创型颅内血肿清除术安全、有效,有利于高龄危重患者的抢救。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术后非手术区迟发性血肿的临床特征、形成机制及诊断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颅脑损伤术后再次开颅探查证实为迟发性血肿的发生类型、部位及其与脑挫裂伤、颅骨骨折等原发伤的关系.结果 术后出现迟发性血肿部位与原血肿部位比较:邻近型3例,远隔型1例,对侧型8例.迟发性血肿类型:脑内2例,硬脑膜外8例,硬脑膜下2例.迟发性血肿与颅骨骨折、脑挫裂伤的关系:8例迟发性硬膜外血肿可见颅骨骨折7例,其中3例原骨折处无血肿,2例骨折为冠状跨窦,骨折缝>3mm,3例骨折处有少量硬脑膜外血肿;2例脑内血肿术前CT扫描时发现有不同程度脑挫裂伤;2例硬脑膜下血肿中1例伴有皮层挫裂伤,1例为桥静脉断裂出血.结论 颅脑外伤术后非手术区迟发性颅内血肿中,硬脑膜外、硬脑膜下与脑内血肿形成机制不尽相同,脑挫裂伤、颅骨骨折、脑膜或皮层血管破裂、桥静脉断裂等局部损伤可致不同类型的血肿,低氧血症、脑血管麻痹痉挛、缺血-再灌注损伤是非手术区迟发性血肿形成的病理基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破裂并脑内血肿急诊手术患者的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4月-2009年10月在安化县东坪镇卫生院神外科急诊手术治疗的30例破裂颅内动脉瘤并脑内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30例破裂颅内动脉瘤均在24 h内行急诊手术,着重术前准备,预防颅内再出血,注重术后防治脑血管痉挛和预防并发症发生的护理。结果经过积极治疗和良好护理,按GOS评分,术后恢复良好20例,轻度残废8例,重度残废1例,死亡1例。结论积极的术前准备及术前术后有效的护理干预使得颅内动脉瘤破裂并脑内血肿急诊手术效果明显,可有效降低病死率,提高恢复等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研究在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中应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至2016年8月间收治的患有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患者128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取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进行血肿清除,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开颅手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临床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都明显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术后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也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各项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中应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广泛推广并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清除术后,如何及时发现颅内迟发性血肿并及时处理、提高疗效。方法对25例颅内血肿清除术后有瞳孔和意识改变的患者及时行CT检查,均发现迟发性颅内血肿。结果再次手术清除颅内血肿18例,保守治疗7例,治愈11例,轻残3例,重残3例,植物生存4例,死亡4例。结论手术后颅内血肿的发生机理与脑血管舒缩功能障碍及手术前后颅内压改变有关。对首次CT提示颅内血肿伴脑挫裂伤或小出血灶、术后病情有变化者应考虑有迟发性颅内血肿形成,宜动态复查CT,早诊早治以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4.
邓安 《现代保健》2010,(7):78-79
目的探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的临床应用。方法采用YL-1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穿刺、冲洗、引流,配合综合治疗。结果颅内血肿粉碎穿刺术患者术后手术效果令人满意。结论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简单、实用、效果好,是一项值得推广的技术。  相似文献   

15.
李灵 《健康天地》2010,4(8):25-25
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traumatic delay in—tracranial hematoma,TDICH)系指患者头部外伤后头颅CT未发现血肿,一段时间以后再次CT扫描发现了血肿,或清除颅内血肿一段时间以后又在颅内不同的部位发现了血肿。在临床上较为常见。通过对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患者的病情观察,总结其发生发展规律,以指导临床治疗和护理。  相似文献   

16.
王宏涛 《健康必读》2008,7(7):57-57
目的探讨急性颅内血肿清除术后并发迟发血肿的临床表现。方法对36例急性颅内血肿清除术后并发迟发性血肿的CT及手术情况表现进行临床分析。结果36例病人共行开颅术清除血肿57次,死亡10例,手术死亡率27.8%。结论加强临床观察、及时CT检查,早期诊断,迅速清除血肿,是有效降低其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B超在重型颅脑损伤手术中发生急性脑膨出时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05—2009年重型颅脑损伤术中发生急性脑膨出患者25例进行即时B超检查,对颅内尤其是对侧进行多角度多层面探查,明确脑膨出原因。结果术中B超扫查25例,迟发性血肿18例,其中同侧脑内血肿4例,对侧硬膜外血肿8例,硬膜下血肿5例,脑内血肿1例,急性弥漫性脑肿胀7例。B超引导下手术清除血肿18例。术后23例进行CT检查,损伤部位和范围与B超及手术发现完全一致。结论手术中发生的脑膨出病例,死亡率和病残率很高,术中B超探查对查明重型颅脑损伤术中急性脑膨出的原因,指导手术具有重要意义,对多发性颅内血肿能准确定位。具有即时,无创伤,操作方便,减少患者搬动等特点。  相似文献   

18.
颅内动脉瘤破裂并脑内血肿急诊手术围手术期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提高颅内动脉瘤破裂并脑内血肿急诊手术患者的治愈率、生存质量,降低死亡率.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4月~2006年10月在我科急诊手术治疗的64例破裂颅内动脉瘤并脑内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64例破裂颅内动脉瘤均在24 h内行急诊手术,着重术前准备,预防颅内再出血,注重术后防治脑血管痉挛、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结果]按GOS评分,术后恢复良好38例,轻度残废12例,重度残废10例,死亡4例. [结论]积极的术前准备及术前术后有效的护理干预使得颅内动脉瘤破裂并脑内血肿急诊手术效果明显,可有效降低病死率,提高恢复等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急性脑外伤血肿清除术中及术后 ,继发对侧迟发性血肿发生的可预测因素及早期诊治要点。方法 对 19例在术中及术后继发对侧迟发血肿的病人 ,就其致伤原因、致伤部位与迟发血肿部位 ,原发血肿清除与迟发血肿形成的关系 ,临床特点与治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19例对侧迟发血肿病人均行血肿清除手术 ,其中 5例死亡 ,手术死亡率为 2 6 3%。结论 急性颅脑外伤血肿清除术中及术后继发对侧迟发性血肿形成存在可预测性因素和明显临床特点 ,术前做出预测并能早诊早治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0.
幕上颅内血肿脑疝期的治疗是以急诊手术清除血肿为最有效方法。随着对颅脑损伤病理机制认识的深入,治疗观念和手段也在不断更新和发展,但病死率仍较高,部分患者术中或术后因中枢性或中枢外并发症而死亡。我们总结37例幕上颅内血肿脑疝期治疗的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