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文  胡啸海 《现代保健》2010,(33):144-145
目的 探讨补片在修补腹壁切口疝中的应用.方法 2002年1月~2009年12月采用聚丙烯补片修补腹壁切口疝15例,其中男6例,女9例,年龄37~84岁,平均65岁.15例患者疝环直径3~18 cm,平均10 cm.均采用聚丙烯补片植入肌后筋膜前或腹膜前修补.结果 全部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术口感染1例,经敞开切口,未取补片,多次换药,切口愈合.本组15例均得到随访,随访3~50个月,1例复发.结论 采用聚丙烯补片植入肌后筋膜前或腹膜前修补腹壁切口疝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总结复合补片修补巨大腹壁切口疝的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07年1月16例巨大腹壁切口疝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聚四氟乙烯复合材料补片进行修补,并用自行研制的多功能缝合针进行同定.结果 本组16例患者均治愈,未发生切口感染及补片排异反应.出现腹直肌血肿1例,经抗炎、活血及理疗后血肿吸收.住院时间为11~21d,随访3~35个月,未发现肠粘连和疝复发.结论 复合补片修补术是治疗巨大腹壁切口疝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3.
孙桂莲 《中国保健营养》2013,23(4):1940-1940
近年来,随着手术及相关技术的提高,剖宫产率逐年上升,以致发生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患者逐年增加,给患者带来很大痛苦.其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我院自2007年1月--2011年12月共收治剖宫产术后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22例,其中6例患者病灶范围较大,病灶切除后腹直肌前鞘缺损较大,对位缝合困难,使用无张力疝补片代替腹直肌前鞘进行修补,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壁巨大切口疝的治疗及围手术期处理。方法对我院2000年1月-2005年12月收治的52例腹壁巨大切口疝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采用腹肌鞘前置入人工补片法行巨大切口疝修补术,术后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痊愈出院。随访2~3年,无复发,疗效满意。结论围手术期处理对腹壁巨大切口疝预后甚为关键,主要包括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和处理腹内压改变对机体产生的不良影响。腹肌鞘前置入人工补片法修补腹壁巨大切口疝是一种安全、合理、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腹腔镜腹腔内补片置入术在腹壁巨大切口疝修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6例巨大切口疝应用腹腔镜经腹腔内使用补片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6例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50~150 min,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患者术后8 ~24 h下床活动,1~2 d肛门排气,术后3~9d康复出院.结论 腹腔镜腹腔内补片置入术治疗巨大切口疝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安全可行,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诊断以及手术方法.方法 对经病理确诊为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1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病程越长,病灶越大,13例子宫内膜异位病灶位于切口上缘.所有患者均行局部病灶切除术,术前病灶长径≥4 cm的4例患者子宫内膜异位病灶均已向下侵及腹直肌前鞘,其中1例向下侵及腹直肌,腹直肌前鞘缺损为4.0 cm×4.5 cm,术中运用补片,其余3例修剪前鞘呈锯齿状减张缝合,14d拆线,切口愈合良好.病灶长径<4 cm,常规缝合,9d拆线,切口愈合良好.结论 剖宫产时应做好腹壁切口的防护及术中手术器械、纱布的相应隔离,以阻断子宫内膜在腹壁切口的医源性种植,可以减少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手术前要充分了解病灶的大小与深度,要充分切除病灶,减少复发.对于腹直肌前鞘缺损较大的患者要用补片,以防止切口疝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诊断以及手术方法。方法对经病理确诊为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1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病程越长,病灶越大,13例子宫内膜异位病灶位于切口上缘。所有患者均行局部病灶切除术,术前病灶长径≥4cm的4例患者子宫内膜异位病灶均已向下侵及腹直肌前鞘,其中1例向下侵及腹直肌,腹直肌前鞘缺损为4.0cm×4.5cm,术中运用补片,其余3例修剪前鞘呈锯齿状减张缝合,14d拆线,切口愈合良好。病灶长径〈4cm,常规缝合,9d拆线,切口愈合良好。结论剖宫产时应做好腹壁切口的防护及术中手术器械、纱布的相应隔离,以阻断子宫内膜在腹壁切口的医源性种植,可以减少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手术前要充分了解病灶的大小与深度,要充分切除病灶,减少复发。对于腹直肌前鞘缺损较大的患者要用补片,以防止切口疝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腹壁切口疝修补术的手术技巧和临床疗效.方法 对2005年4月~2009年6月经腹腔镜下腹壁切口疝修补术的5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0例顺利完成腹腔镜下补片修补手术,手术时间50~145 min,平均79 min,术后随访3~36个月,复发2例,均为腹壁巨大切口疝;3例因腹壁缺损较大,腹腔粘连严重中转开腹.全组无肠管损伤、粘连性肠梗阻及其他切口并发症发生.结论 腹腔镜下腹壁切口疝修补术安全可行、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腹壁切口疝是腹部手术切口感染后的常见并发症,尤其是巨大的切口疝,传统的修补方法有一定的难度,术后复发率高.据有关文献报道复发率为30%~50%[1].使用合成生物补片的无张力切口疝修补术近年来在国内外逐渐被应用推广.我院2002~2006年使用聚四氟乙烯复合材料补片和自己研制的具有国家专利号的多功能缝合针,治疗12例巨大腹壁切口疝患者,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复合材料对腹壁肿瘤切除术后遗留巨大腹壁缺损修补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45例腹壁肿瘤患者以强生Proceed补片或巴德Composix Kugel补片进行腹壁缺损修补的手术方法及随访资料.结果 3例术中分离时切开肠管,6例术后发现皮下浆液性水肿.全部患者随访6个月至5年,3例因腹腔内肿瘤复发死亡,所有患者无感染、切口疝发生,无局部不适.结论 复合材料补片具有抗粘连、切口疝发生率低等优点,可在腹壁肿瘤切除术后遗留巨大腹壁缺损的修补手术中加以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Kugel补片在腹股沟疝修补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8例使用Kugel补片行无张力疝修补术的腹股沟疝患者进行分析。结果38例患者全部治愈。手术时间50~70min,术后平均1d下床活动,平均住院6.5d。术后排尿困难3例,4例术后切口疼痛,其中1例使用止痛剂。无伤口感染、阴囊血肿、阴囊积液等并发症。术后随访1~6个月无复发。结论Kugel补片能满足修补和加强耻骨肌孔区域的解剖学要求,对于巨大疝、复发疝、复合疝和老年疝的修补尤为适用。术中腹膜前间隙内补片的充分展平到位,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腹腔内补片置入修补术(IPOM)治疗切口疝在内蒙古自治区综合医院的临床应用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腹腔内补片置入修补术治疗的20例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其中一例合并腹股沟疝,术中给予同时行经腹腹膜前补片修补术(TAPP)。一例患者术中发现脐旁存在隐匿性白线疝,术中给予同时修补。结论:腹腔内补片置入修补术具有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而且同时可发现隐匿性疝并处理或同时行其他类型腹壁疝修补。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复合材料对腹壁肿瘤切除术后遗留巨大腹壁缺损修补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腹壁肿瘤患者以强生Proceed补片或巴德Composix Kugel补片进行腹壁缺损修补的手术方法及随访资料。结果3例术中分离时切开肠管,6例术后发现皮下浆液性水肿。全部患者随访6个月至5年,3例因腹腔内肿瘤复发死亡,所有患者无感染、切口疝发生,无局部不适。结论复合材料补片具有抗粘连、切口疝发生率低等优点,可在腹壁肿瘤切除术后遗留巨大腹壁缺损的修补手术中加以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总结应用赫美ovalpatch补片行开放式腹膜前无张力疝修补术的初步经验及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8月至2007年3月应用意大利赫美公司ovalpatch补片行开放式腹膜前无张力疝修补术22例的临床资料,其中腹股沟斜疝18例,腹股沟直疝4例,均为单侧初发疝.结果 本组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40~95min,住院时间3~7d.术后均1~2d下床活动并恢复饮食,切口均甲级愈合.术后发生阴囊积液2例,均经穿刺抽吸后治愈,局部异物感1例,症状于1个月后自行消失,全组无慢性疼痛.本组22例均获随访4个月至2年,无复发病例.结论 应用赫美ovalpatch补片进行开放式腹膜前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手术方式简单、安全、可靠、并发症及复发率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统计分析胃肠手术腹壁切口疝合成补片修补感染的危险因素,观察相关干预对策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10年4月-2012年8月68例腹壁切口疝合成补片修补术的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干预;选择2012年9月-2013年4月66例腹壁切口疝合成补片修补术的患者作为观察组,采用感染干预措施。结果患者感染率对照组为41.2%、观察组为24.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壁切口疝合成补片修补术患者术后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基础疾病、手术方式、手术时间以及切口疝的大小等;其中>50岁、BMI>25kg/m2、有基础疾病、行开放式手术、手术时间>120min、大切口疝及巨大切口疝患者感染率分别为52.6%、60.0%、52.2%、50.0%、59.4%、71.4%及75.0%;患者的术后感染发生率从41.2%下降至24.2%。结论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对策严格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控制手术时间、并且做好各种预防措施、及时给予患者相应的抗感染治疗,能有效降低患者手术术后的感染率。  相似文献   

16.
<正>腹壁切口疝是腹部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13%[1]。对于有症状的切口疝,手术修补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目前大部分腹壁切口疝补片修补都有比较规范手术方法,传统的单纯缝合修补手术方法已基本被无张力修补方法所取代。而开放无张力修补方法因伤口并发症以及补片相关的感染问题,往往结果仍然不够满意。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广泛开展,腹腔镜下应用补片行腹壁切口疝无张力修补  相似文献   

17.
腹腔镜下腹壁切口疝补片修补术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腹腔镜下腹壁切口疝补片修补术的手术操作要点及其优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08年12月我院应用腹腔镜下腹壁切口疝补片修补术治疗32例腹壁切口疝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均取得成功,手术时间为20~60分钟,平均40分钟。术后住院时间3~6天,平均4.5天。15例患者有腹壁疼痛感觉,发生率46.9%,予镇痛治疗,多于术后3天明显减轻,2~3周后缓解;三例出现血清肿,发生率9.4%,一例予加压包扎后吸收,两例予穿刺抽吸后消失。随访3月~50月,临床症状缓解,未见复发。结论腹腔镜下腹壁切口疝补片修补术做为一种新的手术方法,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腹腔镜下腹壁切口疝补片修补术的手术操作要点及其优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08年12月我院应用腹腔镜下腹壁切口疝补片修补术治疗32例腹壁切口疝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均取得成功,手术时间为20-60分钟,平均40分钟。术后住院时间3-6天,平均4.5天。15例患者有腹壁疼痛感觉,发生率46.9%,予镇痛治疗,多于术后3天明显减轻,2~3周后缓解;三例出现血清肿,发生率9.4%,一例子加压包扎后吸收,两例子穿刺抽吸后消失。随访3月-50月,临床症状缓解,未见复发。结论腹腔镜下腹壁切口疝补片修补术做为一种新的手术方法,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19.
吴军  李峰鸣 《工企医刊》2015,(3):1404-1405
目的 分析腹壁切口疝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3年6月我院手术治疗26例腹壁切口疝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26例病人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切口感染或脂肪液化2例,通过敞开切口引流、换药痊愈,无需手术取出补片。血清肿2例,经穿刺抽吸,同时进行腹带加压包扎等处理后痊愈。结论 腹壁切口疝补片修补及单纯缝合修补(小切口疝)相对于基层医院来说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介绍腹膜前间隙置平片治疗腹股沟疝术中技巧。方法经内环人路,创建腹膜与腹横筋膜间的间隙,即腹膜前间隙,于此间隙内放置平片,分别就切口选择、分离疝囊与内环间的联系、创建腹膜前间隙、补片的放置与固定、巨大疝及并存疝囊的处理等手术技巧进行介绍。结果62例患者中,58例获随访了3-24个月,均无复发及并发症。结论本术式采用与传统手术不一样的手术人路,在潜在的生理间隙内放置补片,未解剖腹股沟管,在手术中只要保持间隙内的腹膜完整性,并彻底止血,并适当固定补片,就可获得良好疗效,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