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了解某部干部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为防治乙型肝炎提供依据。方法:采静脉血3ml,分离血清后均用ELISA法检测HBsAg、抗-HBs、HBeAg、抗-HBe和抗-HBc。结果:HBsAg阳性116例(5.1%),抗-HBs阳性708例(31.29/6),HBeAg阳性47例(2.1%),抗-HBe阳性132例(5.8%),抗-HBc阳性136例(6.0%),HBV感染标志阳性299例(13.2%)。HBsAg阳性116例中,合并HBeAg和抗-HBc阳性(“大三阳”)58例(50.0%);合并抗-HBe和抗-HBc阳性(“小三阳”)30例(25.9%);合并抗-HBc阳性19例(16.4%);合并HBeAg阳性4例(3.5%);HBsAg单项阳性5例(4.3%)。结论:HBV血清学5项(“两对半”)中,除HBeAg阳性率女性显著高于男性外,HBsAg、抗-HBs、抗-HBe和抗-HBc阳性率男性均显著高于女性,“两对半”阳性率有随年龄增长而上升的趋势,其中抗-HBs和抗-HBs上升趋势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2.
目的监测部队招待所服务人员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携带情况,为制订有效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ELISA方法对驻沈空军招待所服务人员进行了HBsAg检测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480名服务人员中HBsAg阳性为18人,阳性率为1.22%。其中男性HBsAg阳性为13人,阳性率为0.88%;女性HBsAg阳性5人,阳性率为0.34%。男性阳性率高于女性。在18例阳性者中,"大三阳"(HBsAg、HBeAg和抗-HBc阳性)者6人,占33.33%;HBsAg、HBeAg阳性者为5人,占27.78%;HBsAg、抗-HBc阳性者为4人,占22.22%;仅HBsAg阳性者为3人,占16.67%。17~20岁组HBsAg阳性率最高,为  相似文献   

3.
赵登臣  郭云娥 《人民军医》2004,47(6):315-316
目的 :掌握军校学员在校期间甲型肝炎感染情况 ,以便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 :新学员入学后 ,开学、毕业及每学年各采血 1次 ,用ELISA检测抗 HAV ,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统计甲型肝炎感染与发病情况。结果 :1111名入学新生 ,抗 HAV阳性率为 78 8% ,甲型肝炎易感者占 2 1 2 %。在校 3或 6年期间 ,甲型肝炎易感者 2 35人中发生甲型肝炎 5 1% ,获得甲型肝炎感染 2 3 0 % ;抗 HAV阳性者无一人发病。结论 :对入学新生中抗 HAV阴性者应注射甲肝疫苗。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肝炎病毒在肿瘤患者这一特殊群体中的感染现状 ,探讨肝炎病毒感染与肿瘤发生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ELISA方法对 16 2 0份肿瘤患者的临床血样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 (抗 HCV)、戊型肝炎病毒抗体 (抗 HEV)和庚型肝炎病毒抗体 (抗 HGV)进行了检测。结果 肿瘤患者中HBsAg ,抗 HCV ,抗 HEV ,抗 HGV的感染率分别为 6 7% ,2 7 6 % ,10 8% ,2 5 % ,且总感染率为 5 7 7% ;肝癌患者中HBsAg ,抗 HCV ,抗 HEV ,抗 HGV的感染率分别为 39 3 % ,2 7 9% ,9 8% ,6 6 % ,且总感染率为 83 6 % ;非肿瘤患者中HBsAg ,抗 HCV ,抗 HEV ,抗 HGV的感染率分别为 8 7% ,3 6 % ,1 9% ,0 8% ,且总感染率为 15 1%。经 χ2 检验 ,肿瘤患者与非肿瘤患者之间 ,肝癌患者与非肿瘤患者之间感染率有明显差异 (P <0 .0 5 )。同时发现 3组患者中均有重叠感染现象。结论 肝炎病毒的感染与某些组织或器官肿瘤的发生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检测采自北京效区某农村的469份健康人血清中的抗-HBcIgM,阳性率为13.9%。单项抗-HBcIgM的阳性率为09.2%;HBsAg阳性者抗-HBcIgM的阳性率为51.8%;HBsAg阴性的HBV感染者抗-HBcIgM的阳性率为12.1%。HBsAg阴性者的抗-HBcIgM阳性率显著高于HBsAg阴性者。分析结果表明,在HBV隐性感染中,抗-HBcIgM不仅是HBV急性感染的标志,也可以长期存在,标志着机体对HBV的免疫反应或HBV的复制。对抗-HBcIgM的临床意义还应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恶性血液病患者的移植前、后乙肝病毒 (HBV)感染对其造血干细胞移植 (HSCT)时植活效果的影响。方法 对我院 1 990年 1月— 2 0 0 1年 5月间 1 85例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中 ,有HBV感染的 4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HBsAg阳性率、HBV感染流行率 (未包括单纯HBsAb阳性者)分别为 1 3 / 1 85 ( 7.0 2 %)、48/ 1 85 ( 2 5 .95 %)。在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AHSCT)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Allo HSCT)中包括HBsAg( +)组和HBsAb( +)组在内的HBV感染组白细胞恢复到 1× 1 0 9/L所需的平均天数与对照组比较均无统计学的显著差异 (P >0 .0 5 ) ,乙肝病毒感染组白细胞恢复到 1× 1 0 9/L所需的平均天数为 ( 1 4 .5 4±5 .49)d。结论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不影响造血干细胞的植活时间  相似文献   

7.
从1985年4月到1986年4月对361名孕妇进行的乙型肝炎流行病学横断面研究以及196名产妇一年随访研究的结果表明,361例孕妇的HBsAg阳性率为2.5%,抗-HBs阳性率为23.8%,抗-HBc阳性率为22.1%,HBV总感染率为31.3%;抗-HBs阳性、抗-HBs和抗-HBc共存阳性者占总阳性者的76.1%,说明人群感染HBV后大多产生了免疫力.1986年4月复查了196例产妇,133名在1985年HBV标记阴性者中有6人获得了HBV标记,HBV新感染率为4.5%;1例为急性乙型肝炎病人,5例为亚临床感染.HBV新感染者的感染途径不明,但医源性传播不能排除.1986年检查的148对夫妇中,男性HBsAg阳性率是女性的3.1倍(6.1%对2.0%),男性单独抗-HBc阳性率是女性的2.3倍(6.1%对2.7%),抗-HBs、抗-HBs和抗-HBc共存以及HBV感染率男女性间都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8.
赵登臣  郭云娥 《人民军医》2004,47(6):315-316
目的:掌握军校学员在校期间甲型肝炎感染情况,以便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新学员入学后,开学、毕业及每学年各采血1次,用ELISA检测抗-HAV,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统计甲型肝炎感染与发病情况。结果:1111名入学新生,抗-HAV阳性率为78.8%,甲型肝炎易感者占21.2%。在校3或6年期间,甲型肝炎易感者235人中发生甲型肝炎5.1%,获得甲型肝炎感染23.0%;抗-HAV阳性者无一人发病。结论:对入学新生中抗-HAV阴性者应注射甲肝疫苗。  相似文献   

9.
韩忠学  巩静  刘媛媛  樊霞 《武警医学》2012,23(5):419-420
目的分析传染病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梅毒4项检测结果,分别探讨其在入院患者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对3560例住院患者的传染病4项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HBsAg、抗-HCV、抗-HIV、梅毒抗体实验进行检测,分析检查结果。结果 (1)4项检测结果中,HBsAg、抗-HCV阳性率最高,分别为9.12%、5.73%;其次为梅毒(0.76%)、抗-HCV+HBsAg(0.45%),无HIV感染病例。(2)以感染科(26.81%)、烧伤科(21.94%)最多,其次为妇产科(15.07%)、创伤科(11.00%)、外科(6.8%)、内科(6.5%)、儿科(5.6%)。结论传染病4项阳性率在住院患者中较为常见,及时检查能降低医源性阳性率,避免发生医疗纠纷,减少医院内感染。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非淋球菌尿道炎 (NCV)患者支原体及合并感染情况。方法 支原体、念珠菌 (CD)进行分离鉴定 ,沙眼衣原体 (CT)用衣原体抗原抗体快速免疫测定法检测。支原体检测阳性标本作CD和CT检查。结果 鉴定出各种病原体或合并感染共 116例 ,总阳性率 4 6 .2 % (116 2 5 1)。支原体阳性率 33.5 % (84 5 1) ,其中 ,单一支原体感染阳性率 2 7.5 % (6 9 2 5 1)。CD阳性率为 11.6 % (2 9 2 5 1)、CT阳性率为 13.1% (33 2 5 1)。男性支原体感染阳性为 2 6 .4 % (4 9 182 ) ,女性为 5 0 .7% (35 6 9) ,二者差异非常显著 (χ2 =12 .73,P <0 .0 5 )。结论 试验方法简便、实用 ,可用于NCV的常规检验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武威市某镇乙型肝炎病毒(HBV)家庭内部感染者中隐匿性HBV感染(occult hepatitis B virus infection, OBI)的流行现状及其分子进化特征。方法 以2009年武威市某镇体检发现的HBsAg阳性者为先证者,询问其家族史,签署知情同意书后,对此家庭内部人员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收集血样。采用ELISA检测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对所有血清样本用病毒DNA磁珠法试剂盒提取,而后巢式PCR扩增S区获得HBVDNA片段,测序后应用mega6.0进行进化树分析。结果 共收集血清学标本80份;HBsAg、抗-HBc、HBVDNA的阳性率分别为43.8%、78.8%、37.5%;OBI共有12例,感染率是26.7%(12/45)。结论 在HBV感染家庭中,家庭内部OBI阳性率明显高于一般人群,基因型主要是C型、D型,其中基因型D型居多。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比分析乙型肝炎(乙肝)前S1、S2抗原和HBV-DNA的相关性,探讨乙肝前S1、S2抗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随机选取乙肝患者420例,采用ELISA法对前S1、前S2抗原进行检测,采用荧光定量PCR对HBV-DNA进行检测,从血清学标志类型、HBV-DNA载量和HBV感染类型角度对HBV-DNA和前S1、S2抗原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乙肝大三阳患者乙肝前S1、S2抗原和HBV-DNA阳性率分别为98.48%、95.45%、100.0%;小三阳患者乙肝前S1、S2抗原和HBV-DNA阳性率分别为53.25% 、45.45% 、46.75%。HBsAg(+)HBcAb(+)患者乙肝前S1、S2抗原和HBV-DNA阳性率分别为53.75%、43.28%、44.78%。在高HBV-DNA载量组中乙肝前S1、S2抗原检出率较高。结论 乙肝前S1、S2抗原与HBV-DNA有较好的相关性,可作为反映病毒感染与复制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evaluate the prevalence of hepatitis B serological markers (hepatitis B virus (HBV) superficial antigen (HBsAg)) and risk factors for HBV infection among Lithuanian Army soldiers. The study was carried out in Lithuanian military subunits in 2003. Serum samples were draw from 1,830 soldiers (average age, 21.6 (0.707) years) and tested for hepatitis B infection markers (HBsAg). Questionnaires were used to obtain information about risk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HBV infection. A total of 1.97% of soldiers was seropositive for HBsAg. The prevalence rate of HBV infection was related to military subunit (p > 0.05). Most of the HBsAg-positive soldiers (53.8%) served 4 to 6 months. Among soldiers who were offered to use drugs, the prevalence of HBsAg was 4.3%; in the remaining group, the prevalence was 1.9%. No association was found between other risk factors for HBV infection and the prevalence rate of the hepatitis B marker. Study data proved the need for health promotion, prophylactic vaccination, and monitoring programs at the Lithuanian Armed Forces.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前S1抗原(PreS1-Ag)与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HBV-M)联合检测在临床应用中的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328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PreS1-Ag和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HBsAb)、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HBeAb)、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HBcAb)5项HBV血清标志物。结果 PreS1-Ag在HBsAg(+)、HBeAg(+)、HBcAb(+)组和HBsAg(+)、HBeAg(+)组的阳性率显著升高,分别为87.3%和80.0%;在HBsAg(+)、HBeAb(+)、HBcAb(+)组和HBsAg(+)、HBcAb(+)组及HBsAg(+)组的PreS1-Ag阳性率分别为47.5%、63.9%和25.0%;PreS1-Ag在HBeAg(+)组的阳性率为86.2%,明显高于在HBeAg(-)组的52.1%(χ2=21.33,P〈0.01);328例乙型肝炎患者中,PreS1-Ag阳性率为61.9%,HBeAg阳性率为28.7%(χ2=73.098,P〈0.01)。结论 PreS1-Ag能较好地反映HBV的复制情况,且对HBV感染的早期诊断和判断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对北京解放军总医院261名经常接触病人血液的医护人员HBV、HCV感染的血清流行病学进行了调查,并同河北省固安县某农村自然人群作了比较。结果表明,医护人员HBsAg、HBVM和抗HCV阳性率分别为3.1%(8/261)、45.6%(119/261)和0.8%(2/261),HBV总感染率高于农村自然人群(29.4%),而抗HCV阳性率同我国普通人群相似(低于1%)。说明北京医护人员感染肝炎的职业威  相似文献   

16.
刘敏  李娜  张云  马骢 《海军总医院学报》2010,23(1):16-18,32
目的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不同血清学模式前S1抗原(pre-S1-Ag)、HBV~DNA和乙型肝炎抗原、抗体含量,结合血清肝功能(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分析病毒性肝炎临床诊断、病情判断和预后。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94例HBV感染者血清中pre-S1-Ag和乙型肝炎抗原、抗体,用荧光定量一聚合酶联反应(FQ-PCR)方法检测HBV-DNA含量,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AI,T和AST指标。结果HBsAg(+)、HBeAg(+)、HBcAb(+)模式的pre-S1-Ag检出率为79.4%,HBV—DNA检出率为97.1%,肝功能异常的为94.1%;HBsAg(+)、HBeAb(+)、HBcAb(+)模式的Pre-S1Ag检出率为52.4%,HBV—DNA检出率为83.3%,肝功能异常的为88.1%;在HBsAg(+)和HBcAb(+)模式中pre-S1-Ag检出率为33.3%,HBV—DNA检出率为66.7%,肝功能异常的为33.3%。结论HBV-DNA检测在反映乙型肝炎病毒复制情况的检出率明显高于HBVpre—S1-Ag,但是HBVpre-S1-Ag检测成本低廉,与HBV—DNA的符合度较高,是对乙型肝炎“两对半”和HBV—DNA测定的重要补充和加强。乙型肝炎抗原、抗体及HBV-DNA联合pre-S1-Ag检测可以提高HBV的检出率,更能真实地反映出HBV在体内的复制情况,为乙型肝炎患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唐宇 《西南国防医药》2011,21(12):1284-1286
目的了解肝硬化患者血清中乙肝病毒(HBV)的感染状况,探讨HBV血清标志物(HBV-M)、HBV-DNA与前S1抗原三者之间的内在关系,为临床抗病毒治疗肝硬化提供依据。方法对451例肝硬化患者血清进行HBV-M、HBV-DNA、前S1抗原测定并分析。结果 451例肝硬化患者中,HBV感染率85.4%(385/451),HBsAg阳性率71.4%(322/451);在HBsAg阳性者,感染模式以HBeAg阴性多见,占75.5%(243/322);HBV-DNA和前S1抗原的阳性率分别为82.3%(265/322)、63.4%(204/322);在HBsAg、HBeAg和抗-HBc 3项阳性模式中,HBV-DNA、前S1抗原阳性率最高,分别为98.7%,78.4%。HBV-DNA的阳性率高于前S1抗原(χ2=29.20,P〈0.05)。结论肝硬化的发生与HBV的感染密切相关,以HBeAg阴性多见;检测肝硬化患者血清中HBV-DNA、前S1抗原可反映患者体内HBV的复制与活动性程度,弥补HBV-M在肝硬化检测中的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