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不同尿液引流方法引起菌尿症的机率。方法 通过对留置尿管持续引流 (A)组、留置尿管后膀胱冲洗 (B)组、膀胱造瘘持续引流 (C)组和膀胱造瘘后膀胱冲洗 (D)组患者尿液在即刻、第 3、7、1 0、1 4天分别取样行细菌培养。结果 A、B、C、D组置管后 7天菌尿发生率分别为 35 %、45 %、1 0 %和 1 5 %。A组与B组 ,C组与D组相比较 ,均无显著性差异 ,(A +B)组和 (C +D)组比较 ,(C +D)组菌尿发生率明显低于 (A +B)组 (P <0 .0 5 )。结论 留置引流管期间膀胱冲洗并不能降低菌尿的发生率 ,膀胱造瘘较留置尿管引流尿液菌尿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2.
甘祥芝 《中外医疗》2010,29(8):28-29
目的分析应用不同尿液引流方法引起菌尿的机率。方法对①留置导尿管持续引流组30例、②留置尿管膀胱冲洗组30例、③膀胱造瘘管持续引流组30例、④膀胱造瘘管膀胱冲洗组30例的患者尿液在即时、2d、5d、7d、10d、14d进行取尿样后进行细菌培养。结果①组与②组,③组与④组相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①+②)组和(③+④)组比较,(P〈0.05),有显著差异,后者比前者效果明显。结论留置引流管应用膀胱冲洗法不能明显降低菌尿的发生,膀胱造瘘管比留置导尿管效果好,菌尿发生率低。合理的护理可有效降低菌尿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留置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留置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有效防治途径。方法 对68例留置导尿管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A组以氧氟沙星静滴、B组以氧氟沙星静滴+PVP-Ⅰ膀胱冲洗预防尿路感染隔日收集尿液送细菌培养,当尿培养细菌数>10^5/ml时定为尿路感染。结果 两组患者随插管时间的延长,尿培养细菌阳性率逐日增加。置管4d后A组的尿路感染率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 密闭式引流的基础上,全身应用有效抗生素配合0.5%聚维酮碘溶液定时经尿管膀胱冲洗和会阴护理,可防止或延缓本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林英 《中外医疗》2009,28(11):169-170
目的研究不同护理措施对引起院内尿路感染相关因素的影响,以确定对留置尿管患者是否需要给予膀胱冲洗。方法将60例留置尿管的患者随机分成2组,实验组留置尿管后不常规行膀胱冲洗,对照组留置尿管后按医嘱常规给予膀胱冲洗每日2次,2组观察拔除尿管后尿液以及尿管与引流袋连接处细菌培养结果,对比2组之间的差异。结果2组细菌培养结果阴性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留置尿管不行膀胱冲洗不是引起尿路感染的直接原因,对留置尿管为预防尿路感染而常规给以膀胱冲洗无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腹部手术后留置尿管的病人进行膀胱冲洗,观察输液前后拔除导尿管尿潴留的发生率.方法:200例腹部手术后留置尿管的病人随机分为膀胱冲洗组和非膀胱冲洗组各100例.上述两组以拔除尿管操作时间随机分为输液前、输液后拔管组,各50例.观察并记录拔管后第一次排尿情况.结果:膀胱冲洗组有效率为91%,明显优于非膀胱冲洗的73%(P<0.01);膀胱冲洗组中输液前拔管有效率为80.2%,输液后为100% (P<0.01);非膀胱冲洗组中输液前拔管有效率为68%,输液后为78% (P >0.05),二者之间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腹部手术后留置尿管的病人进行膀胱冲洗可有效预防尿潴留并且减少尿路感染可能性,以输液后拔管效果最优.  相似文献   

6.
汪涛  刘大海 《四川医学》2003,24(1):15-16
留置尿管引起的泌尿系感染早已引起众多学者的关注。笔者将近 4年来因病情需要留置尿管的 148例严重烧伤患者 ,随机分为持续引流组和膀胱冲洗组 ,进行培养检查 ,以探讨菌尿发生的相关因素和预防措施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将 148例严重烧伤患者随机分为持续引流组和膀胱冲洗组 ,两组既往史、性别、年龄、烧伤面积以及烧伤严重指数均具有可比性。以上所有病例首次引流尿液培养均无细菌生长 ,留置尿管时间 7~ 2 0d不等。1 2 方法 :尿道留置的尿管为 14号或 16号双腔气囊乳胶尿管 ,常规消毒后插入膀胱并气囊注液留置 ,…  相似文献   

7.
膀胱冲洗对留置尿管尿路感染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泽萍 《右江医学》2010,38(3):307-308
目的探讨膀胱冲洗对留置尿管尿路感染的影响。方法将内科脑血管意外尿失禁留置导尿管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膀胱冲洗组和膀胱非冲洗组各60例。膀胱冲洗组进行封闭式膀胱冲洗,非冲洗组不进行膀胱冲洗。两组患者分别在插管的第3、5、7、10天留取尿液进行细菌培养。结果两组患者尿液细菌培养阳性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留置尿管的患者极易发生泌尿系感染,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泌尿系感染是临床护理重要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单向冲洗式气囊导尿管在预防留置尿管伴随性尿路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结直肠癌患者分三组,实验组24例用单向冲洗式气囊导尿管,呋喃西林500m1持续膀胱冲洗;对照组共47例,用普通双腔气囊导尿管,其中一组24例不进行膀胱冲洗,二组23例使用常规膀胱冲洗。三组患者均在拔管前进行尿液、尿管细菌培养,并观察拔管后尿路刺激症。结果:实验组拔管前尿液、拔除的导尿管细菌培养阳性率、尿路刺激症发生率均低于不冲洗组和常规冲洗组,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单向冲洗式气囊导尿管进行小量持续膀胱冲洗可降低结直肠癌术后留置尿管伴随性尿路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罗曦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21):2915-2916
目的:分析留置尿管后病人尿液外渗问题的解决方法。方法:对48例病人留置尿管后发生尿液外渗的原因进行分析,找出可行的护理措施。结果:留置尿管造成尿液外渗与病人的自身原因、尿管型号、导尿管引流不畅和膀胱痉挛等因素有关。通过消除病灶影响,克服自身原因及生理因素的影响,选择合适的尿管,保持尿管引流通畅,避免膀胱痉挛等护理措施后,33例尿液外渗者得到控制,15例尿液外渗者减轻。结论:根据病人疾病特点与年龄等因素实施针对性护理,可有效预防与纠正病人尿液外渗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留置尿管患者常规进行膀胱冲洗是否能有效预防尿路感染.方法 随机将98例留置尿管患者分成治疗组50例(常规行膀胱冲洗)和对照组48例(非膀胱冲洗).所有留置尿管患者均排除泌尿系感染,治疗组常规给予膀胱冲洗,每日2次,对照组不进行膀胱冲洗.对比两组患者拔除尿管后尿液及尿管与引流袋连接处细菌培养结果.结果 治疗组细菌培养结果阳性3例(6%),阴性47例(94%);对照组细菌培养结果阳性2例(4%),阴性46例(96%),两组患者比较X2=1.386,P>0.05,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留置尿管,常规给予膀胱冲洗不能有效预防尿路感染.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抗菌材料洁悠神对留置尿管病人降低尿路感染的作用。方法:100例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摘除术后留置保留尿管的男性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按常规用生理盐水清洁尿道口,2次/天;洁悠神组(实验组)50例按常规用生理盐水清洁尿道口后,加用洁悠神喷洒于尿管表面与尿道口,2次/天。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置保留尿管后第3、5、7天膀胱内尿液标本的细菌培养结果。结果:洁悠神组第3天感染为0例(0%),第5天感染1例(2%),第7天感染2例(4%);对照组第3天感染2例(4%),第5天感染15例(30%),第7天感染24例(48%)。第3天时两组感染率比较P〉0.05;第5天时两组感染率比较P〈0.005;第7天时两组感染率比较P〈0.01:结论:对留置保留尿管的患者使用长效抗菌材料“洁悠神”进行尿管表面和尿道口喷洒,能有效降低保留导尿后伴随性尿路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为防止腹部手术后留置尿管再度出现尿潴留,选择最佳留置尿管拔除时间和方法。方法 将102例病人采用双盲法,随机分为三组,常规组(38例)、实验 A组(36例)、实验B组(28例)。根据拔管后再次发生尿潴留的情况,比较三种方法的拔管时间和方法。结果 膀胱冲洗后拔管效果明显优于完成当日液量后和输液过程中随即拔管,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膀胱冲洗后拔管可有效防止尿潴留的再次发生,并缩短排尿时间。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留置自控镇痛患者拔除尿管的时机。[方法]选取妇科腹式手术后留置自控镇痛泵并留置尿管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患者手术回房后夹住尿管定时开放,每2小时一次,于术后24小时膀胱充盈时拔除尿管,术后72小时拔除镇痛泵;对照组术后持续引流尿液,于术后72小时拔除镇痛泵及膀胱空虚时拔除尿管。[结果]观察组拔除尿管后能自行排空膀胱者48例,发生尿潴留者2例,占4%;对照组拔除尿管后能自行排空膀胱者42例,发生尿潴留者8例,占16%,尿潴留的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妇科腹式手术留置镇痛泵患者术后夹住尿管定时开放,每2小时一次,并于术后24小时膀胱充盈时拔除尿管,对降低拔尿管后尿潴留发生率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4.
苯扎氯铵进行膀胱冲洗对导尿管相关下尿路感染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使用苯扎氯铵溶液进行膀胱冲洗对长期留置尿管患者下尿路感染的防治效果:方法:30例需要留置尿管超过3d的患者,按住院号单双号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用0.02%呋喃西林溶液和0.0025%苯扎氯铵溶液进行膀胱冲洗,在不同时问点留取中段尿标本进行尿常规及细菌学检测。结果:膀胱冲洗后第5、9天对照组尿白细胞计数明显高于观察组,对照组尿液细菌培养的阳性率明显高于观察组(P〈0.01)。结论:用苯扎氯铵溶液进行膀胱冲洗,患者表现出较好的耐受性,能够有效预防和治疗与留置尿管相关的下尿路感染。  相似文献   

15.
拔尿管前膀胱冲洗对预防尿潴留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减少神经外科长期留置尿管患者拔除尿管后尿潴留的发生率。方法:将100例神经外科留置尿管拔管前清醒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为50例。观察组拔尿管前先行膀胱冲洗,待病人有尿意后再拔除尿管;对照组按常规方法拔除尿管。结果:观察组有48例拔尿管后可自行排尿;而对照组有39例拔尿管后可自行排尿。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X^2=7.16,P〈0.01)。结论:对神经外科留置尿管的清醒患者,先行膀胱冲洗后再拔尿管,可有效减少拔尿管后尿潴留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膀胱冲洗法主要用于前列腺或膀胱手术后及长期留置导尿管的病人,目的是预防泌尿系感染和保持留置导尿管引流通畅,冲洗液常以等渗盐水为主。所采用的方法为持续膀胱冲洗法。以往常采用开放式膀胱冲洗瓶或用一次性输液器穿刺尿管方法进行冲洗,用开放式膀胱冲洗瓶冲洗的缺点:(1)易引发逆行感染、衔接不严;(2)需要进行清洗消毒工作;(3)操作不便;(4)易造成冲洗液的污染和浪费。通过临床摸索,目前我们使用一次性输液器和一次性集尿袋接口连接三腔导尿管的方法进行膀胱冲洗,简便易行,并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导尿引发尿路感染的原因分析和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伟  张庆桥 《中国现代医生》2008,46(15):162-163
目的分析导尿引发尿路感染的原因,制定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180例导尿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尿管留置时间及有无膀胱冲洗进行分组,就各组的感染率进行比较。结果尿管留置引发尿路感染的发生率高,且随着留置时间越长,尿路感染的发生率越高;膀胱冲洗与否与尿路感染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膀胱冲洗不能有效降低尿路感染的发生率。应严格掌握导尿的适应证,尽量缩短留置导尿的时间。  相似文献   

18.
李兴华  彭爽  唐杰 《吉林医学》2011,32(25):5326-5327
目的:探讨膀胱冲洗加护理干预对留置尿管拔管后快速排尿的影响。方法:将94例留置尿管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1例,留置尿管后第1天即行膀胱冲洗,定时开放夹管,训练膀胱功能,拔管当天不进行膀胱冲洗;观察组53例,在对照组基础上拔管当天进行膀胱冲洗,冲洗完半小时后拔管,同时给予患者心理和行为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拔管后1 h、2 h、4 h、6 h内排尿率和尿道口疼痛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膀胱冲洗加护理干预可提高留置尿管患者拔管后第1次排尿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9.
艾灸疗法防治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术后不稳定膀胱的护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吴少霞  黄艳勤 《广东医学》2006,27(11):1771-1772
目的 探讨艾灸疗法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术后防治不稳定膀胱中的应用,并评价其效果。方法 将120例TURP术后的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术后留置镇痛泵24h,并给予持续膀胱冲洗24h,同时给予抗感染、止血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于术后第2天开始加用艾灸关元、气海两个穴位。比较观察组及对照组不稳定膀胱的发生率以及在发生不稳定膀胱的患者中症状的持续时间、尿液转清率、拔尿管时间等指标。结果 观察组不稳定膀胱的发生率较对照组低,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出现不稳定膀胱的患者中,观察组的症状持续时间、尿液转清率、拔除尿管时间等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艾灸疗法不能预防不稳定膀胱的发生,但对不稳定膀胱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应用尿动力学技术,术前确定32例前列腺增生症(BPH)患者有无逼尿肌不稳定。观察BPH术后逼尿肌稳定组(A组)和不稳定组(B组)患者膀胱痉挛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结果:A组的膀胱痉挛发生率(100%)和较重膀胱痉挛的发生率(82.4%)均显著高于B组(53.3%和50%,P<0.01)。提示逼尿肌的不稳定与术后膀痉挛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