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探讨新生儿胆红素脑病的发病因素,为其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分析36例新生儿胆红素脑病的病因,比较警告期与痉挛期之间,不同发病日龄组之间血清胆红素值。结果①病因以溶血性因素占首位(占72.09%),其次是感染因素(占27.91%);②围生因素是影响胆红素脑病发生的重要因素;③警告期与痉挛期组间血清胆红素差异无显著性;④不同发病日龄组间血清胆红素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加强围生期保健,减少早产、感染、避免院外生产是减少新生儿胆红素脑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新生儿惊厥可导致脑损害,其预后取决于病因和大脑受损的程度[1]。引起惊厥的病因较复杂,因此,早期明确病因诊断,有效控制惊厥发作,对减少后遗症的发生,甚为重要。我院于1991年1月~1998年8月收治新生儿惊厥110例,占同期住院新生儿的16.31%,发病日龄以7d内居多,现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10例中男72例,女38例,发病日龄<1d26例(23.60%),1~d21例(19.09%),4~d33例(30.00%),7~d24例(21.82%),≥14d6例(5.45%…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基层医院新生儿听力筛选模式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06年5月∽2013年11月于我院出生并经父母同意进行听力筛查的新生儿共7860例。采用耳声发射(OAE)及自动听性脑干反应(AABR)技术进行筛查以及复查,并进行随访,探讨新生儿听力筛查相关影响因素。结果:母亲孕周≥37周未通过率以及男婴未通过率分别为55.83%(2490/4460)和52.15%(2670/5180),均显著高于孕周<37周及女婴的未通过率47.06%(1600/3400),47.84%(1263/268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顺产新生儿未通过率为47.62%(1843/3870),明显低于剖宫产新生儿为通过率51.33%(2048/39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母亲孕龄高低与新生儿听力初筛结果无明显影响,而通过初筛的新生儿筛查日龄为2.1±1.0天,明显高于未通过的新生儿筛查日龄1.2±0.7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婴未通过率均显著高于女婴(OR=1.288,p<0.05)。筛查日龄越高,通过率越高(OR=0.501,p<0.05)。初筛未通过者3996例,其中有2186例接受复筛,复筛率54.7%。复筛未通过率6.2%(135/2186)。复筛未通过者继续接受诊断,其中有听力损失者393例,听力损失占总筛查人数5.0%(393/7860)。在放弃筛查人中,其中乡村孕妇占比68.8%(764/1110)。结论:影响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因素包括新生儿性别以及筛查日龄。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探讨新生儿肺炎的病因和降低病死率。方法:对112例住院患儿进行临床分析。结果:发病与产科相关者78例占6943%,各种产科因素致胎儿宫内或产时缺氧直接造成各类吸入性肺炎。孕母产前感染、早破水、产时消毒不严可致感染性肺炎。呼吸衰竭(呼衰)是各类肺炎主要的合并症(25%)和死亡原因(80%)。结论:加强产科有关因素的防治可降低新生儿肺炎的发病率,掌握窒息后复苏技术可预防呼衰发生,减少病死率。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55例新生儿惊厥的原因,发病特点、转归等先行了分析。其病因依次的为围生期期并发症(45.5%),代谢性疾病(30.9%)、感染性疾病(23.6%)。首发日龄在三日内者主要为围生期并发症、早发型低血钙、低血糖、三日以上主要见于感染,晚发型低血钙和其他代谢性疾病。  相似文献   

6.
荆州市新生儿听力筛查回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TEOAE对住院分娩新生儿进行普遍性听力筛查情况,了解新生儿听力筛查的通过率。方法采用丹麦生产的Accuscreen T型耳声发射仪,对正常新生儿实施循环的听力筛查,分析新生儿初筛覆盖率、初筛通过日龄、复筛率、复筛通过日龄。结果新生儿初筛覆盖率94.16%,新生儿监护人拒绝进行听力筛查的家庭占5.84%,男女之间有极显著性差异(x^2=36.33,P〈0.01);复筛率8.91%;男女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新生儿3日龄通过率最高,占33.81%,依次是2日龄、4日龄、5日龄、6日龄,在2~7d内91.09%的正常新生儿初筛能通过,复筛在15日龄和满月后的通过率基本相当。结论增加测试日龄可明显减少出院前的复筛率,选择日龄为2~7d的新生儿进行初筛较为合适;TEOAEs作为一种筛查手段,TEOAEs的假阳性可在循环初筛中和复筛时降低。  相似文献   

7.
对新生儿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MSOF)108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发现MSOF发生率早产儿高于足月儿。其常见原发病为窒息、重症肺炎、败血症、硬肿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RDS)、先天性心脏病、溶血病等。器官功能衰竭按发生比例依次为肺、心、脑、肾、胃肠道、血液、肝、其中呼衰发生率为81.5%,心衰发生率为59.7%。本组病例病死率为70.4%,其中早产儿病死率为82.1%,足月儿为50.0%,过期产儿为66.7%,原发病中,窒息患儿病死率较高为81.5%。同时发现病死率随累及器官数目增多而升高。发生2、3、4个及>4个者病死率分别为48.8%、74.4%、100%,故对早产儿、窒息患儿应予高度重视,注意早期干预,以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8.
本文统计我院1993~1996四年间新生儿住院病例226例,现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男157例,女69例,男:女为2.28:1。发病日龄:出生~7天121例(53.5%),~28天105例(46.5%)。发病季节:春季69例(3.5%),夏季76例(33.6%),秋季42例(18.6%),冬季39例(17.3%),均无明显差异。主要疾病依次为感染性肺炎、高胆、缺氧缺血性脑病、败血症。2新生儿病死率与死亡原因分析226例中死亡37例,死亡率为16.4%。①病死率与日龄关系:出生~<24小时50例,死亡17例(34%),2~7天69例,死亡12例(17.4%),Pwto.OI,两者呈非…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新生儿应激性溃疡的流行病学特点,以加强对该病的防治。方法:分析新生儿病房住院患儿9828例住院资料,发病百分比的差别采用χ^2检验。结果:应激性溃疡493例,占同期住院新生病儿的5%,缺氧性脑损伤中应激性溃疡发病百分比为28.05%,应激性溃疡出血发生在生后2天内者占60.45%,出血量大于20mL者占19.27%。结论:新生儿应激性溃疡的流行病学特点是:(1)发病率较高;(2)高危病种是缺氧性脑损伤;(3)发病天龄早;(4)大量出血者占少数。  相似文献   

10.
新生儿惊厥46例临床分析刘雪霏(长春第一汽车集团公司职工医院130011)1临床资料5年中住院新生儿408例,新生儿惊厥46例,占11.3%。发病日龄<1d18例,<3d13例。<3d以内者,病因主要为缺氧、缺血性脑病,共20例,占43.5%;而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组织学绒毛膜羊膜炎(histological chorioamnionitis,HCA)与早产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2月在本院产科住院分娩的早产病例共218例,根据产妇的胎盘病理诊断结果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胎盘病理诊断组织学绒毛膜羊膜炎,对照组无诊断组织学绒毛膜羊膜炎。对两组产妇的分娩孕周、胎膜早破率、产褥感染率、产后出血率、伤口愈合不良率以及两组新生儿的平均体质量、早发型败血症率、窒息率、呼吸窘迫综合征率、病理性黄疸率、新生儿死亡率进行比较,探讨组织学绒毛膜羊膜炎对于早产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观察组产妇的分娩孕周为(32.0±1.0)周,产后出血率、胎膜早破率、产褥感染率、伤口愈合不良率分别是21.24%、80.50%、16.81%、11.50%;对照组产妇的分娩孕周为(34.0±1.0)周,产后出血率、胎膜早破率、产褥感染率、伤口愈合不良率分别是10.48%、65.70%、7.62%、3.81%;观察组产妇的分娩孕周小,胎膜早破率、伤口愈合不良率、产褥感染率、产后出血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产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平均体质量(1710±355)g,窒息率、早发型败血症率、呼吸窘迫综合征率、病理性黄疸率、新生儿死亡率分别为21.24%、33.63%、38.05%、19.47%、9.73%;对照组新生儿平均体质量(2270±450)g,窒息率、早发型败血症率、呼吸窘迫综合征率、病理性黄疸率、新生儿死亡率分别是9.52%、18.10%、12.38%、8.57%、2.86%;观察组新生儿平均体质量低,早发型败血症率、窒息率、呼吸窘迫综合征率、病理性黄疸率、新生儿死亡率均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科医师应该对所有的早产患者做胎盘病理检查,避免漏诊HCA,以帮助宫内感染的产妇及高危新生儿早诊治,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2.
刘建文 《医学综述》2008,14(1):150-152
目的探讨胎膜早破病因及其分娩方式、新生儿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79例胎膜早破者病历资料,依破膜到分娩结束时间、不同孕周,同期是否破膜分组,对其分娩方式以及新生儿结局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多次妊娠的胎膜早破发生率最高(39.42%);其次是头盆不称、阴道炎、胎位异常及多胎妊娠。胎膜破裂距分娩结束不足24h者222例,阴道和手术分娩分别占81.08%和18.92%;新生儿窒息7例、感染1例;胎膜破裂距分娩结束超过24h57例,阴道和手术分娩依次占77.19%和22.81%,新生儿窒息6例、感染7例;两组分娩方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新生儿窒息、感染差异有显著性。早产28例中,新生儿窒息5例、围生儿死亡2例、新生儿感染4例、颅内出血2例、特发性呼吸窘迫综合征2例;251例足月产中,新生儿窒息8例、新生儿感染4例、无IRDS、无新生儿颅内出血及围生儿死亡;两组新生儿窒息、感染、颅内出血、IRDS差异有显著性。胎膜早破组自然分娩222例,剖宫产率20.43%,低于同期无胎膜早破组54.03%的剖宫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胎膜早破应该预防病因,及早处理,以降低孕产妇难产率和减少孕产妇及围产儿发病率;胎膜早破并非难产的主要原因,应鼓励其阴道分娩。  相似文献   

13.
1998~1999年成都市早产现状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钢  蒋学风  曾蔚越 《四川医学》2004,25(10):1068-1071
目的 了解成都市的早产发病与诊治现状。方法 分析成都市 7家医院产科 1998~ 1999年收治的早产病例 10 2 4例。结果 早产的发生率为 4 9%。其中胎膜早破、妊娠胆汁瘀积症和前置胎盘占有重要比例 (分别为 3 1 6%、16 6%和 15 5 % ) ;先兆早产不伴有宫颈改变的孕妇较有宫颈改变者治疗延长孕龄 3天 2 0h(P <0 0 5 ) ,无阴道排液孕妇较有阴道排液者治疗痊愈率明显升高 (P <0 0 5 ) ;安宝治疗早产平均延长孕龄 7天 2h ,硫酸镁加沙丁胺醇较单独使用硫酸镁多延长 2天 ( 4天 18h∶2天 16h) (P <0 0 5 )。早产儿死亡占病例总数的 6 3 %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 2 0 % )是早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 ,吸入性肺炎 ( 3 7% )是早产儿主要的并发症 ;NRDS的发生率在 <3 4周组 ( 8 9% )明显高于≥ 3 4周组( 0 3 6% ) (P <0 0 1) ;>3 0岁分娩的孕妇与 2 0~ 2 9岁孕妇比较 :其自然流产史、剖宫产比例、发生妊娠剧吐、前置胎盘、胎膜早破等均显著性增高 ,需要的治疗时间相对延长 (P <0 0 5 )。结论 筛查早产的危险因素 ,加强产前检查 ,早期发现、早期干预先兆早产 ,降低 3 4周以前的早产是降低早产及围生儿病死率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4.
彭素近 《中国现代医生》2008,46(17):103-104
目的探讨早产儿呼吸衰竭的护理,提高早产儿的存活率。方法40例呼吸衰竭患儿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当患儿出现呼吸困难时加强呼吸道管理保持呼吸道通畅,同时给予高频喷射通气,维持血PaO:在60~70mmHg,血气分析pH7.35~7.45,PaCO2 35~45mmHg,根据患儿的面色情况以及呼吸、脉搏、血压等生命体征的稳定情况调节有关参数及停氧。结果40例呼吸衰竭早产儿,经积极治疗和精心护理,存活率82.5%(33/40),死亡率17.5%(7/40)。结论加强呼吸道管理,保持呼吸道通畅,保证足够通气量是提高早产和呼吸衰竭患儿存活率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早产胎膜早破(PPROM)发生的危险因素、对母儿的危害及其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106例早产胎膜早破的发生原因及对母婴的影响,并对不同孕龄组28~32+6周、33~34+6周、35~36+6周3组作分析比较。结果:胎位不正(臀位和横位)、多胎、早产流产史、妊高征占据PPROM病因的前4位。不同孕周的3组早产对母亲影响无显著性差异;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及新生儿病死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早产并胎膜早破是新产儿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胎龄越小、死亡率越高。提高早产并胎膜早破的预防、诊断及治疗水平,对提高产科质量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早、晚期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特点,探讨晚期早产儿RDS的高危因素和临床特点.方法 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在该院住院240例早产儿RDS,根据胎龄分为两组,<34周为早期早产儿组(143例),34~36+6为晚期早产儿组(97例).回顾性分析早产儿RDS的基本情况、围生期高危因素、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结果 晚期早产儿组分娩方式以剖宫产为主,剖宫产率达83.51%,明显高于早期早产儿组(P<0.05).晚期早产儿组因先兆子宫破裂行剖宫产致早产的发生率较高(27.84%);肺表面活性剂(PS)及无创辅助通气治疗效果较早期早产儿差,且机械通气率高,通气时间长;肺动脉高压发生率、宫内感染的发生率亦高于早期早产儿组(P<0.05).结论 晚期早产儿RDS以产程未发动的剖宫产为主,宫内感染可能为其高危因素,PS应用有效,但较早期早产儿效果差;晚期早产儿机械通气率较高,但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相关因素,探讨有效的管理、预防控制措施。方法利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05—2007年发生医院感染的98例新生儿进行分析。结果医院感染率8.70%,例次感染率9.95%,医院感染部位前三位依次是呼吸系统、皮肤、口腔,分别占54.46%、12.50%,10.71%;住院时间≥7d较〈7d发生医院感染明显增高(P〈0.01),早产儿较足月儿更易发生医院感染(P〈0.01),二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医院感染与新生儿性别无关(P〉0.05)。结论应将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定为医院感染目标监测的重点科室,强化医护人员的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意识,加强监护管理,提高医护质量,缩短病程。加强围生期保健,防止早产对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19):54-57+61
目的 探讨经鼻间歇正压通气(NIPPV)和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作为早产儿气管插管拔管后无创呼吸支持模式的临床应用疗效对比。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65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随机分为NIPPV组(n=32)和NCPAP组(n=33),观察两组撤机失败率、无创呼吸支持时间、无创后吸氧时间及总用氧时间,同时检测治疗前后二氧化碳分压(PaCO_2)、氧分压(PaO_2)和氧合指数(OI),两组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NIPPV组和NCPAP组撤机失败率、无创后吸氧时间和总用氧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IPPV组无创呼吸支持时间为2(1,3)d,明显短于NCPAP组(P0.05);NIPPV组和NCPAP组治疗前后PaO_2、PaCO_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IPPV组治疗后12 h、24 h OI分别为(240.100±31.140)%和(260.040±38.890)%,明显高于NCPAP组(P0.05);NIPPV组和NCPAP组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早产儿视网膜病、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和总发生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比较NCPAP,早产儿气管插管拔管后应用NIPPV可缩短无创呼吸支持时间,值得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19.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32):150-152
目的探讨袋鼠式护理(KMC)对中晚期早产儿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于我院产科出生的中晚期早产儿9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予以常规产科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KMC干预。记录两组早产儿住院期间心率、呼吸频率、体温等生命体征,记录护理前、日龄40 d时的摄奶量,比较日龄40 d时两组早产儿体格发育情况。结果观察组早产儿心率、呼吸频率均低于对照组,体温略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早产儿在日龄40 d时的日摄奶量均较护理前增加,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出生第40天,观察组早产儿头围、身长、体质量的增长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KMC可稳定中晚期早产儿生命体征,增加摄奶量,促进体格发育。  相似文献   

20.
韦红卫  邓曦和 《右江医学》2009,37(6):643-645
目的探讨不同孕龄新生儿窒息的产科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05年10月至2009年9月4年间分娩的窒息新生儿304例,根据其孕龄分为3组(<34周、≥34周~<37周、≥37周),专人记录每例新生儿的出生情况及有可能危及新生儿安危的各种高危因素。结果随着孕周增加阴道自然分娩率逐渐增加,剖宫产率和阴道助产率逐渐下降,各组之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胎儿窘迫所致的新生儿窒息比例随孕周增加而增加,而母亲产科并发症及内科合并症的比例随孕周增加逐渐下降,各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异常分娩所致的新生儿窒息的比例在各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早产儿胎膜早破发生率为22.08%,高于非早产儿的6.61%(P<0.05);因疤痕子宫所致窒息在早产儿和非早产儿中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早产儿和非早产儿窒息的产科因素不尽相同,临床上应根据这些差别在产前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尽量避免或减少新生儿窒息发生,从而降低新生儿病死率及伤残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