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背景:采用自体颗粒骨结合打压植骨技术,行单节段腰椎椎间融合治疗下腰椎结核具有可靠的融合率,但目前临床应用报道不多。目的:探讨经腰椎后路椎弓根钉置入并自体颗粒骨打压植骨治疗单节段下腰椎结核的临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07/2009-07广州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骨科收治的单节段下腰椎结核患者20例,均行后路一期病灶清除、自体颗粒骨打压植骨腰椎椎体间融合内固定。置入内固定后评价其神经功能障碍改善、疗效、椎体融合及畸形矫正情况。结果与结论: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9~20个月。采用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结果优11例,良8例,中1例,优良率95%。椎间融合率约为90%。内固定未见松脱、断裂等并发症。置入后及末次随访时Cobb角、椎间高度均较置入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表明后路一期病灶清除、自体颗粒骨打压植骨腰椎椎体间融合固定是治疗下腰椎结核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PEEK材料椎间融合器在后路腰椎间融合固定的近期疗效.方法 38例患者采用后路全椎板减压,椎弓根钉系统复位固定,以PEEK材料椎间融合器放入椎间隙植骨融合.结果 38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访,平均随访38个月,术后X线片示融合率97.3%,手术效果按Nakai标准评定:优30例,良5例,可3例,优良率达92.1%.结论 PEEK材料椎间融合器行后路腰椎间融合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疗效可靠,能够维持腰椎生理曲度,融合率高,对于恢复脊柱稳定性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背景:采用自体颗粒骨结合打压植骨技术,行单节段腰椎椎间融合治疗下腰椎结核具有可靠的融合率,但目前临床应用报道不多。目的:探讨经腰椎后路椎弓根钉置入并自体颗粒骨打压植骨治疗单节段下腰椎结核的临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07/2009-07广州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骨科收治的单节段下腰椎结核患者20例,均行后路一期病灶清除、自体颗粒骨打压植骨腰椎椎体间融合内固定。置入内固定后评价其神经功能障碍改善、疗效、椎体融合及畸形矫正情况。结果与结论: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9~20个月。采用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结果优11例,良8例,中1例,优良率95%。椎间融合率约为90%。内固定未见松脱、断裂等并发症。置入后及末次随访时Cobb角、椎间高度均较置入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表明后路一期病灶清除、自体颗粒骨打压植骨腰椎椎体间融合固定是治疗下腰椎结核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椎间融合器加颗粒状自体骨椎间融合和自体髂骨加颗粒状自体骨椎间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0年6月手术治疗并获得随访的56例腰椎滑脱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后路椎间融合、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术,根据椎间植骨融合方式的不同,分为椎间融合器加颗粒状自体骨椎间融合组(A组,26例)和自体髂骨加颗粒状自体骨椎间融合组(B组,30例)。比较两种植骨融合方式的影像学结果和临床疗效。结果随访时间18~30个月,平均(20.3±3.7)个月。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前椎间隙高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A组融合率为96.2%,B组融合率为96.7%,两组融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优良率92.3%,B组优良率为90.0%,两组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椎间隙高度丢失(1.1±0.3)mm,B组椎间隙高度丢失(2.5±0.6)mm,两组椎间隙高度丢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椎间融合器加颗粒状自体骨椎间融合和自体髂骨加颗粒状自体骨椎间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优良率相当,融合率相近,临床疗效好,但采用椎间融合器加颗粒状自体骨椎间融合者椎间隙高度丢失较少,可能有利于保持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GSS-Ⅱ复位固定系统治疗腰椎不稳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收治的32例腰椎不稳(滑脱Ⅰ度25例,Ⅱ度7例)患者,均采用GSS-Ⅱ通用型脊柱内固定系统复位固定,其中7例手术彻底解除卡压神经根的致病因素后,椎间隙置入矩形碳塑椎间融合器填充自体骨行椎间融合;25例行后路椎板小关节突间自体松质骨植骨融合。结果:32例平均随访12.6个月(6~22个月),其中26例解剖复位,复位率81.3%,6例未能复位;7例椎间自体植骨融合无复位丢失,复位率100%。29例临床症状接近或完全缓解,3例部分缓解。按LBOS疗效标准评分,优良率90.6%,结论:用GSS-Ⅱ内固定系统复位固定加自体骨椎间融合器治疗腰椎不稳,复位满意。  相似文献   

6.
背景:自体骨移植结合椎间融合器联合椎弓根螺钉常运用于椎体融合,但单纯颗粒骨打压联合椎弓根钉的临床生物力学研究报道不多。目的:比较后路自体颗粒骨打压植骨内固定及Cage内固定的即时生物力学稳定性。方法:利用腰椎后路附件逐级破坏和椎间盘切除制作腰椎不稳模型。12具猪腰椎标本随机分为两组:打压植骨结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组(实验组),Cage结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组(对照组)。使用脊柱三维运动测试机模拟人体对两组标本在正常、不稳、融合3个状态下进行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左右旋转等各个活动的生物力学测试,三维激光扫描仪测定不同载荷下不稳节段的运动范围。结果与结论:正常状态下,两组间L2~3节段各方向运动范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说明两组标本均衡性好,具有可比性;与正常状态相比,两组不稳状态各方向运动范围亦明显增加(P<0.05);融合后对照组L2~3节段椎间各方向运动范围均较实验组小,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说明自体颗粒骨打压植骨内固定与Cage内固定均能明显提高脊柱的即时生物力学稳定性,而且两组对于改善脊柱稳定性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椎间融合器联合椎间植骨单侧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临床效果。方法对30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采用椎间融合器联合椎间植骨单侧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 30例患者手术时间平均89min,术中出血量平均285mL。术中1例硬脊膜撕裂者即刻修补,术后无脑脊液漏,无切口感染、断钉、断棒、内固定松动、融合器脱出等并发症发生,无新发神经根性疼痛。30例患者术后均获9~12个月随访,平均10.8个月。术中、术后均未发生神经根损伤,椎间植骨全部获得融合,融合率为100%。腰腿疼痛明显缓解,下肢肌力和感觉异常改善明显,其中优16例,良10例,可4例,优良率为86.7%。结论腰椎退行性疾病采用椎间融合器联合椎间植骨单侧椎弓根内固定技术治疗,安全性好,并发症少,增加了脊柱的稳定性,提高了融合率,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
背景:腰椎融合已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腰椎退行性疾病,然而传统的经后方或后外侧入路融合率较低,并发症较多,影响相邻脊柱节段的稳定性,破坏了脊柱的机械载荷分布.目的:探讨经腰椎间孔入路行腰椎体间植骨融合结合椎弓根螺钉置入内固定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68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行腰椎间孔入路腰椎体间植骨融合结合短节段椎弓根螺钉置入内固定,其中峡部裂型腰椎滑脱24例、退变性腰椎滑脱16例、退变性腰椎管狭窄18例和退变性腰椎间盘疾病10例.结果与结论:所有患者无神经损伤、椎间隙感染和脑脊液漏等并发症,一期愈合.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29个月(10-60个月).所有病例未发生内置物断裂、松动移位和椎间隙高度丧失等并发症,骨融合率为91%.依据日本JOA疗效评定标准,优35例,良26例,可5例,差2例,总优良率为90%.结果说明基于椎弓根置入内固定的椎间孔入路腰椎体间植骨融合可有效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近期随访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9.
背景:碳纤维箱型和钛合金螺纹状椎间融合器是两种材料及形状均不同的椎问融合器,均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目的:应用碳纤维箱型及钛合金螺纹状Cage联合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腰椎不稳症,比较影像学变化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方法;对59例行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系统复位与内固定单节段腰椎不稳症患者进行随访,其中实施碳纤维楔型椎间融合器37例,钛合金螺纹状椎间融合器22例.用M-JOA评分的症状改善率评价患者治疗效果;术前、术后1周及1年摄X射线片及CT,观察椎体间高度、融合节段前凸弧度及植骨融合情况.结果与结论:术后1周,碳纤维箱型Cage组术后的椎体间高度及腰椎前凸弧度的恢复值与钛合金螺纹状Cage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1年,碳纤维箱型Cage组椎体间高度及腰椎前凸弧度的恢复值高于钛合金螺纹状Cage组(P<0.01).两组患者术后1年均获得骨性融合,临床症状缓解良好,下腰痛症状改善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果表明,应用碳纤维箱型Cage与钛合金螺纹状Cage行椎间融合联合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腰椎不稳症,二者存缓解下腰部疼痛及植骨融合方面效果显著,但碳纤维箱型Cage行椎间融合联合椎弓根内固定系统行后路腰椎融合术可以维持较好的椎体间高度及腰椎前凸弧度.  相似文献   

10.
背景:自体骨移植结合椎间融合器联合椎弓根螺钉常运用于椎体融合,但单纯颗粒骨打压联合椎弓根钉的临床生物力学研究报道不多。目的:比较后路自体颗粒骨打压植骨内固定及Cage内固定的即时生物力学稳定性。方法:利用腰椎后路附件逐级破坏和椎间盘切除制作腰椎不稳模型。12具猪腰椎标本随机分为两组:打压植骨结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组(实验组),Cage结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组(对照组)。使用脊柱三维运动测试机模拟人体对两组标本在正常、不稳、融合3个状态下进行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左右旋转等各个活动的生物力学测试,三维激光扫描仪测定不同载荷下不稳节段的运动范围。结果与结论:正常状态下,两组间L2~3节段各方向运动范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说明两组标本均衡性好,具有可比性;与正常状态相比,两组不稳状态各方向运动范围亦明显增加(P〈0.05);融合后对照组L2~3节段椎间各方向运动范围均较实验组小,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说明自体颗粒骨打压植骨内固定与Cage内固定均能明显提高脊柱的即时生物力学稳定性,而且两组对于改善脊柱稳定性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1.
2006年湖南省霍乱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监测人群中霍乱病例和被霍乱弧菌污染的水体及食物,以便尽早采取预防控制措施,防止疫情扩散.方法 全省范围开展腹泻患者及外环境、食品监测,选择重点地区开展甲鱼霍乱弧菌污染状况专项监测.结果 2006年湖南省共登记腹泻患者111 526例,检测霍乱弧菌89 661例,检测率为80.39%,检出阳性4例,均为0139群霍乱弧菌感染;检测环境和食品样44 533份,其中水体35 113份,全部为阴性,水产品5377份,阳性16份,阳性率为0.30%,阳性标本为甲鱼和牛蛙,其他食品4043份,均为阴性;甲鱼专项监测2323份,检出阳性33份,阳性率为1.42%;霍乱毒素基因检测34株菌,20株为产毒株,占58.80%;药敏试验28株菌,均对诺氟沙星、环丙沙星、丁胺卡那霉素100%敏感,对强力霉素、复方新诺明的敏感率为92.86%.结论 甲鱼、牛蛙等水产品是湖南省发生霍乱的主要因素,应加强水产品的监测和卫生管理.  相似文献   

12.
新生儿抚触技术在产科中的应用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新生儿抚触促进新生儿生长发育、融洽护患关系、提高产妇满意度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08年8月在我科住院正常分娩和剖宫产的健康儿2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100例,抚触组100例,观察新生几吃奶量、睡眠时间、排便时间和产妇满意度。结果抚触组新生儿吃奶量、睡眠时间、排便时间及产妇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结论新生儿抚触既能促进新生儿生长发育,又能融洽护患关系,提高产妇满意度。是一种值得推广的简单易行效果好的新型护理技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流程管理应用于护士见习期护理培训管理与现代护理继续教育管理的适应关系.方法 采用自行制定的各项护理培训管理流程及考核量化表对2006年及2007年的各50名见习期护士分别从护理部考核、科护士长考核、护士长考核、责任带教护师评价、患者评价、转正率角度按照职业道德、操作能力、服务质量、绩效考核、适应能力等5项指标进行2次测评.结果 评价者对见习期护士的2次测评评分比较,差异明显.结论 流程管理在见习期护士护理培训管理中的实施有利于临床护理管理规范化、程序化、科学化,是适应新医疗环境下对见习期护士较好的护理培训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流程管理应用于护士见习期护理培训管理与现代护理继续教育管理的适应关系.方法 采用自行制定的各项护理培训管理流程及考核量化表对2006年及2007年的各50名见习期护士分别从护理部考核、科护士长考核、护士长考核、责任带教护师评价、患者评价、转正率角度按照职业道德、操作能力、服务质量、绩效考核、适应能力等5项指标进行2次测评.结果 评价者对见习期护士的2次测评评分比较,差异明显.结论 流程管理在见习期护士护理培训管理中的实施有利于临床护理管理规范化、程序化、科学化,是适应新医疗环境下对见习期护士较好的护理培训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流程管理应用于护士见习期护理培训管理与现代护理继续教育管理的适应关系.方法 采用自行制定的各项护理培训管理流程及考核量化表对2006年及2007年的各50名见习期护士分别从护理部考核、科护士长考核、护士长考核、责任带教护师评价、患者评价、转正率角度按照职业道德、操作能力、服务质量、绩效考核、适应能力等5项指标进行2次测评.结果 评价者对见习期护士的2次测评评分比较,差异明显.结论 流程管理在见习期护士护理培训管理中的实施有利于临床护理管理规范化、程序化、科学化,是适应新医疗环境下对见习期护士较好的护理培训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 探讨流程管理应用于护士见习期护理培训管理与现代护理继续教育管理的适应关系.方法 采用自行制定的各项护理培训管理流程及考核量化表对2006年及2007年的各50名见习期护士分别从护理部考核、科护士长考核、护士长考核、责任带教护师评价、患者评价、转正率角度按照职业道德、操作能力、服务质量、绩效考核、适应能力等5项指标进行2次测评.结果 评价者对见习期护士的2次测评评分比较,差异明显.结论 流程管理在见习期护士护理培训管理中的实施有利于临床护理管理规范化、程序化、科学化,是适应新医疗环境下对见习期护士较好的护理培训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18.
流程管理在见习期护士护理培训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流程管理应用于护士见习期护理培训管理与现代护理继续教育管理的适应关系.方法 采用自行制定的各项护理培训管理流程及考核量化表对2006年及2007年的各50名见习期护士分别从护理部考核、科护士长考核、护士长考核、责任带教护师评价、患者评价、转正率角度按照职业道德、操作能力、服务质量、绩效考核、适应能力等5项指标进行2次测评.结果 评价者对见习期护士的2次测评评分比较,差异明显.结论 流程管理在见习期护士护理培训管理中的实施有利于临床护理管理规范化、程序化、科学化,是适应新医疗环境下对见习期护士较好的护理培训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流程管理应用于护士见习期护理培训管理与现代护理继续教育管理的适应关系.方法 采用自行制定的各项护理培训管理流程及考核量化表对2006年及2007年的各50名见习期护士分别从护理部考核、科护士长考核、护士长考核、责任带教护师评价、患者评价、转正率角度按照职业道德、操作能力、服务质量、绩效考核、适应能力等5项指标进行2次测评.结果 评价者对见习期护士的2次测评评分比较,差异明显.结论 流程管理在见习期护士护理培训管理中的实施有利于临床护理管理规范化、程序化、科学化,是适应新医疗环境下对见习期护士较好的护理培训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流程管理应用于护士见习期护理培训管理与现代护理继续教育管理的适应关系.方法 采用自行制定的各项护理培训管理流程及考核量化表对2006年及2007年的各50名见习期护士分别从护理部考核、科护士长考核、护士长考核、责任带教护师评价、患者评价、转正率角度按照职业道德、操作能力、服务质量、绩效考核、适应能力等5项指标进行2次测评.结果 评价者对见习期护士的2次测评评分比较,差异明显.结论 流程管理在见习期护士护理培训管理中的实施有利于临床护理管理规范化、程序化、科学化,是适应新医疗环境下对见习期护士较好的护理培训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