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血清PAB、AAG、C3、C4的检测在肝病诊断中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血清前白蛋白(PAB)α1-酸性糖蛋白(AAG)及补体C3、C4在肝脏疾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各种类型肝病患者血清中的PAB、AAG、补体C3、C4的含量,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各型肝病中的PAB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急性肝炎和肝癌中的AAG明显增高,慢性肝炎、肝硬化及重肝中的AAG明显下降.急性肝炎及肝癌的C3、C4明显升高.其他各型肝病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结论PAB、AAG、C3、C4联合检测对肝脏疾病有非常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
SLE是一种全身性自身免疫病,补体与自身免疫病紧密相关:(1)自身免疫病产生大量自身抗体,与自身可溶性抗原形成复合物可激活补体系统,激活的补体系统一方面可帮助清理复合物,但另一方面也可造成病理  相似文献   

3.
血清α1酸性糖蛋白检测在肝病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检测各型肝病患者血清α1 酸性糖蛋白 (α1 AGP)、谷丙转氨酶 (ALT)和谷草转氨酶 (AST)、白蛋白(ALB)含量的变化 ,观察在肝病中的临床意义 ,同时与非肝病患者和正常健康者作对照。方法 ::用罗氏生化 (α1 AGP)诊断试剂盒测定血清α1 AGP的含量。结果 :发现急性肝炎时 ,血清α1 AGP含量降低 ,ALT、AST升高 ,ALB无明显变化 ,尤其肝硬化 (失代偿 )、重症肝炎和重度慢性肝炎时 ,血清α1 AGP含量降低极为显著 (P <0 0 0 1) ,随病情好转 ,血清α1 AGP含量有所上升 ;肝癌时 ,血清α1 AGP含量却明显升高 (P <0 0 0 1) ,对肝细胞癌、肝硬化和肝炎的鉴别诊断有一定价值。结论 :①α1 酸性糖蛋白水平和肝脏病变的范围和损害程度明显相关 ,动态观察可作为病情预后观察的一项生化指标 ;②α1 酸性糖蛋白的检测对肝炎、肝硬化和肝癌的鉴别诊断有一定的辅助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检测肝病患者血清前白蛋白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49例肝病患者同时测定血清前白蛋白(PAB)、总蛋白、白蛋白,并对115例肝病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前白蛋白进行动态观察。结果各肝病组血清前白蛋白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急性肝炎组79.5%的病例PAB水平下降,而仅9.7%的病例白蛋白下降,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肝病组治疗后1个月与治疗前相比,血清PAB水平明显升高(P〈0.01或P〈0.05)。结论血清PAB较常规肝功能指标中的总蛋白、白蛋白能更灵敏、快速地反映肝病患者肝脏功能的损害程度,并有助于肝病的疗效观察。  相似文献   

5.
胸腔积液是临床常见的病症,根据积液性质不同可分为漏出液和渗出液,为了探讨补体C3、补体C4、α1-酸性糖蛋白(AAG)及α2-巨球蛋白(AMG)等急性时相蛋白在鉴别积液性质中的价值,我们对86例胸腔积液中的C3、C4、AAG、AMG含量进行了测定,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80例胸腔积  相似文献   

6.
α1-酸性糖蛋白(α1-AG)是由肝脏合成的蛋白质,当肝脏受到损害时,α1-AG的浓度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我们检测了183例各类肝病患者血清中α1-AG的水平,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铜蓝蛋白、α1-酸性糖蛋白作为非特异性的肿瘤标志物在恶性肿瘤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40例正常人及6组共125例恶性肿瘤患者血清中的铜蓝蛋白、α1-酸性糖蛋白的含量,并对数据作统计学分析.结果:6组恶性肿瘤患者血清中的铜蓝蛋白、α1-酸性糖蛋白的含量均较正常人明显增加,差异有显著性(P<0.05),铜蓝蛋白检测阳性率为81.6 %,α1-酸性糖蛋白检测阳性率为84.8 %,联合检测阳性率为93.6 %.结论:检测铜蓝蛋白和α1-酸性糖蛋白在恶性肿瘤的临床协助诊断中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铜蓝蛋白、α1 酸性糖蛋白作为非特异性的肿瘤标志物在恶性肿瘤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 4 0例正常人及 6组共 12 5例恶性肿瘤患者血清中的铜蓝蛋白、α1 酸性糖蛋白的含量 ,并对数据作统计学分析。结果 :6组恶性肿瘤患者血清中的铜蓝蛋白、α1 酸性糖蛋白的含量均较正常人明显增加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铜蓝蛋白检测阳性率为 81.6 % ,α1 酸性糖蛋白检测阳性率为 84 .8% ,联合检测阳性率为 93.6 %。结论 :检测铜蓝蛋白和α1 酸性糖蛋白在恶性肿瘤的临床协助诊断中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清前白蛋白(PA)在各种肝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比较前白蛋白与白蛋白(ALB)在判断病情上的敏感性。方法对217例各种肝病患者和40例正常人进行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前白蛋白的测定,并比较前白蛋白和白蛋白、总蛋白在变化程度和敏感性上的区别。结果前白蛋白、白蛋白、总蛋白三项指标在肝硬化组、肝癌组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P〈0.001),前白蛋白在HBsAg阳性携带者组、急性肝炎组均有显著降低(P〈0.05),而白蛋白、总蛋白的变化则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清前白蛋白较其他肝功能检测项目更灵敏地反映肝功能损害;有助于判断肝病的病情及预后。  相似文献   

10.
肝病患者血清前白旦白、总补体C_3、C_4、CRP测定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本文对80例肝病患者进行了前白旦白、补体、CRP的测定,借以来对肝脏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愈后分析,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80例肝病患者系本院住院及门诊病人,经病理、化验、B超、CT等确诊为良性肝肿瘤21例、急性病毒性肝炎22例、慢肝合并肝硬化20例、晚期肝癌17例、健康对照组20例,分别采静脉血4.0ml待检。1·2 总补体活性测定采用50%的溶血法(CH_(50))、  相似文献   

11.
血清前白蛋白检测对肝病诊断的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血清前白蛋白检测在肝病早期诊断中的意义。 方法 分别对 15 5例肝病患者及 40例健康体检者检测血清前白蛋白 (PAB)及血清白蛋白 (AIb) ,并动态观察其变化。 结果 PAB在各型肝病中均有明显降低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入院 2周后仅有急性肝炎组随着病情好转PAB恢复正常水平。且急性肝炎组PAB降低率明显高于AIb ,分别为 62 5 0 %及 2 7 0 8%。 结论 PAB较AIb能更特异和更灵敏地早期反映肝脏储备功能 ,更有助于判断肝病的病情及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清前白蛋白(Prealbumin,PA)和胆碱酯酶(Cholinester ase,CHE)水平变化在肝硬化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同时检测120例肝硬化和80例正常对照者血清中PA和CHE水平并进行分析。结果:肝硬化组PA和CHE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项指标均随Child-Pugh分级升高而明显降低。结论:血清PA和CHE水平变化可作为肝硬化患者病情诊断和预后判断的指标,对判断肝硬化程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肝病患者血脂、胆碱酯酶检测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肝病患者血脂、胆碱脂酶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近两年肝病患者,血脂、胆碱脂酶、肝功结果进行回顾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急性肝炎、肝硬化、肝癌(CHOL,TG,APOBI除外)和脂肪肝,血脂下降有显著性变化(P〈0.05或P〈0.01);急性肝炎、肝硬化、肝癌和脂肪肝,胆碱脂酶水平变化均有显著性(P〈0.05或P〈0.01)。结论:血脂,胆碱脂酶水平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肝脏的功能,对于了解临床疗效、预后判断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同型半胱氨酸(Hcy)在肝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3月-2011年9月间入我院进行治疗的肝病患者180例,根据患者肝病具体分型分为A组(对照组)、B1组(肝癌组)、B2组(肝硬化组)、B3组(大三阳组)、B4组(小三阳组),每组45例,对五组对象进行Hcy水平测定,并比较测定结果。结果B组所有患者Hcy水平均呈现异常升高现象,对照组与各组肝病患者检测数据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cy水平同肝脏疾惠的诊断有着密切联系,对于肝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依据,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杨建波  石睿  马欢  张丽丽  邹宇 《西部医学》2022,34(7):1006-1010
目的 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清前白蛋白(PA)、血清胆碱酯酶(CHE)和总胆汁酸(TBA)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8年2月~2019年11月我院收治的205例肝硬化患者,采用Child-Pugh评分按肝功能不同分级分为A级(A组,n=54)、B级(B组,n=86)、C级(C组,n=65),另选择同期来院体检的健康人群185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血清PA、CHE和TBA水平,并分析上述指标与患者病情相关性。随访1年,根据肝硬化患者预后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分析血清PA、CHE和TBA水平对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血清PA、CHE水平比较:C组<B组<A组<对照组,TBA水平比较:C组>B组>A组>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PA、CHE水平与肝功能分级呈负相关,血清TBA水平与肝功能分级呈正相关(P<0.05);死亡组患者血清PA、CHE水平显著低于存活组,血清TBA水平显著高于存活组(P<0.05);ROC曲线显示联合检测AUC值、特异度明显高于单一检测(P<0.05)。结论 血清前白蛋白、血清胆碱酯酶、总胆汁酸水平可较为敏感的反映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损害程度,与肝功能分级以及预后密切相关,三者联合检测可更好的预测肝硬化患者预后情况,有望成为监测肝硬化患者肝功能以及预后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清前白蛋白(prealbumin,PA)、总胆汁酸(total bile acid,TBA)和胆碱酯酶(cholinesterase,CHE)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检测80例肝硬化患者和50例健康对照者血清中PA、TBA和CHE水平。结果:随肝硬化Child-Pugh分级的逐级递增,PA和CHE水平明显降低,TBA明显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清PA、TBA和CHE水平变化对肝硬化患者病情诊断、疗效观察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贾绮宾  李笠  阴英  黄聪  肖彬  蓝宇 《北京医学》2009,31(1):16-19
目的探讨血清前白蛋白、总胆汁酸、胆固醇、凝血酶原活动度对肝功能分级及判断预后的意义。方法将慢性肝病患者108例,根据Child—Pugh改良分级法分为Child A级组(53例),Child B级组(30例)及Child C级组(25例)。选取健康体检者24例作为对照。分别取肘静脉血做血清总蛋白、白蛋白、总胆红素、前白蛋白、总胆汁酸、胆固醇及凝血酶原活动度测定,并进行腹部彩超检查了解肝、脾、门静脉宽度及腹水情况。结果①Child A、B、C三组血清白蛋白平均值为35.9mg/L、29.1mg/L和26mg/L,前白蛋白为207mg/L、110.2mg/L和76.2mg/L,胆固醇为4.5nmol/L、3.6nmol/L和2.3nmol/L,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②Child A、B、C三组总胆汁酸水平分别为13.4μmol/L、31.5μmol/L和58.53μmol/L,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③凝血酶原时间三组分别为14.5s、15.7s和20.2s。而凝血酶原活动度为84.1%、62%和37.7%,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④Child C组死亡的6例中,血清前白蛋白〈100mg/L,总胆汁酸〉30μmol/L,胆固醇〈2.5mmol/L,凝血酶原活动度〈40%。结论除血清白蛋白符合Child—Pugh改良分级法外,凝血酶原时间及血清胆红素水平对分级意义不大。而前白蛋白、总胆汁酸、胆固醇及凝血酶原活动度对肝功能的分级及判断预后更具客观意义。  相似文献   

18.
胆碱酯酶检测在肝脏疾病中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脏疾病患者血清胆碱酯酶(Cholinesterase CHE)的临床价值。方法检测180例各型肝脏疾病患者及30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清CHE活性并进行比较。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急性肝炎、慢性肝炎及肝硬化患者的血清CHE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脂肪肝患者血清CHE活力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脂肪肝组中,伴明显肝功能损害者其血清CHE活力显著低于肝功能正常者。结论血清CHE活性能反映肝病患者肝脏受损的程度,并对脂肪肝的早期诊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肝脏疾病患者血清及浆膜腔积液游离甲状腺激素的变化。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184例各型肝脏疾病患者血清及部分浆膜腔积液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的含量。结果随着肝病病程的加重,慢性活动性肝炎组、急性肝炎组、肝硬化组及肝癌组其血清中FT3、FT4水平呈下降趋势,肝癌组和肝硬化组显著低于急、慢性肝炎组(P〈0.05),与正常对照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漏出液组FT3、FT4含量显著低于渗出液组(P〈0.01)。结论血清FT3、FT4测定对肝脏疾病损害程度及预后具有应用价值,及对浆膜腔积液渗漏性鉴别也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