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炎症和感染因子与冠心病中医证候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炎症、感染因子水平与中医证候的关系。方法:对98例冠心病患者中医辨证并分为心血瘀阻证组、痰浊内阻证组、非血瘀痰浊证组;以22名健康人为对照组,用ELISA法检测白细胞介素-18(IL-18)、金属基质蛋白酶-9(MMP-9)、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肺炎衣原体(Cpn)IgG抗体水平。结果:冠心病中医各证组血清IL-18、MMP-9、sCD40L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痰浊内阻证组、非血瘀痰浊证组CpnIgG抗体阳性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炎症和感染因子与冠心病中医证候有一定关系,可作为冠心病中医证候微观辨证及抗炎治疗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
冠心病中医辨证分型与心电图关系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探讨冠心病中医证型与心电图的内在关系,指导中医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对316例冠心病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和心电图检查.结果:316例冠心痛患者中,心电图表现以心肌缺血为主177例,其次是心律失常69例;各证型心肌缺血阳性率由高到低为心血瘀阻型>痰浊内阻型>寒凝心脉型>心肾阳虚型>心气虚弱型>心肾阴虚型;心律失常阳性率由高到低为心肾阳虚型>心气虚弱型>寒凝心脉型>痰浊内阻型>心血瘀阻型>心肾阴虚型;左室高电压阳性率从高到低为心肾阴虚型>心血瘀阻型>寒凝心脉型>痰浊内阻型>心气虚弱型>心肾阳虚型;左室肥大阳性率从高到低为心肾阳虚型>寒凝心脉型>痰浊内阻型>心气虚弱型>心血瘀阻型>心肾阴虚型.结论:冠心病中医证型与心电图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对中医临床诊断和治疗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冠心病中医证候分布特征,并分析其与血脂水平、EF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的相关性。方法:对95例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冠心病患者进行中医证型判别,同时检测血脂水平、EF,分析证型与血脂水平、EF及冠脉造影结果的相关性。结果:中医证型为痰浊内阻证、心血瘀阻证、心气虚弱证等。单支病变多见气滞血瘀证,多支病变多见痰浊内阻型、心血瘀阻证;气滞证冠脉狭窄程度较轻,而阴寒凝滞证冠脉狭窄程度最重。痰浊、瘀血证TG、TC、LDL-C水平高于其他证型(P〈0.05),HDL-C痰浊证低于其他证型(P〈0.05)。中医各证型EF无特异性差别。结论:随着冠状动脉病变部位及程度改变,冠心病中医证候分布呈现一定规律,血脂水平与中医证型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黔南地区汉族与布依族人群早发冠心病患者中医证型与血脂及纤维蛋白原的差异,为黔南地区早发冠心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3年8月—2016年4月我院心内科首次确诊早发冠心病患者15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民族分为汉族组77例,布依族组75例。分别对2组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并检测其血脂和纤维蛋白原含量水平。结果汉族组早发冠心病患者痰浊雍塞证和心肾阴虚证病例数高于布依族组(P<0.05),而布依族组早发冠心病患者心血瘀阻证和阴寒凝滞证病例数高于汉族组(P<0.05),2组气虚血瘀证病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汉族组心血瘀阻证FIB含量高于布依族组(P<0.01);布依族组阴寒凝滞证TG和FIB含量高于汉族组(P<0.05)。汉族组痰浊雍塞证患者与TG、FIB呈正相关,与HDL-C呈负相关;布依族组心血瘀阻证和阴寒凝滞证患者与TG、FIB呈正相关,与HDL-C呈负相关。结论黔南地区汉族与布依族人群早发冠心病患者中医证型与血脂和纤维蛋白原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冠心病中医证型与冠脉病变的相关性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探讨冠心病中医证型与冠脉病变的相关性,为冠心病中医辨证分型提供客观指标。方法:冠状动脉造影冠脉狭窄≥50%者为冠心病,记录冠脉病变支数、狭窄程度,并采用Gensini法计算冠脉病变积分。冠心病中医证型分为心气虚弱型、心肾阴虚型、痰浊内阻型、心血瘀阻型。结果:心气虚弱型、心肾阴虚型以单支病变、轻中度狭窄为主,病变积分低;痰浊内阻型、心血瘀阻型以多支病变、闭塞性病变为主,病变积分高。结论:冠心病中医证型与冠脉病变有一定相关性,冠脉病变可以为冠心病中医辨证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6.
王洪泉 《中国乡村医生》2010,12(23):135-135
目的:观察冠心病中医辨证分型患者血脂异常情况。方法:检测冠心病患者200例血脂异常情况,与正常人60例(正常对照组)进行对照。结果:冠心病各中医证型患者血脂较对照组明显异常,其中痰浊雍塞型患者血脂异常较心血瘀阻型和气阴两瘀型更为明显,心血瘀阻型和气阴两瘀型之间无明显差异。结论:冠心病患者血脂异常与中医辨证证型有一定的相关性,血脂异常可能是冠心病中医证型形成的物质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非糖尿病冠心病患者中医辨证分型与血清糖化血红蛋白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我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176例非糖尿病冠心病患者作为观察组,以同期本院3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将观察组患者按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分为心血瘀阻证42例、痰阻心脉证45例、阳气虚衰证45例,气阴两虚证44例.检测各组血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采用Spearman等级关分析评价不同中医证型与血清糖化血红蛋白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5.37±2.01)%vs(3.73±1.87)%,P<0.05].与对照组比较,血清HbAlc水平按气阴两虚证、阳气虚衰证、痰阻心脉证、心血瘀阻证的顺序呈逐渐增高趋势[HbA1c(4.78±2.01)%、(4.93±1.92)%、(5.32±1.95)%、(5.98±2.25)%,P<0.05].相关分析显示,不同中医证型与血清HbA1c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77,P<0.05).结论 非糖尿病冠心病患者血清HbA1c水平的变化与其辨证分型规律的演变相一致,两者可作为非糖尿病冠心病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8.
冠心病痰瘀证候血脂指标的Meta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血脂变化在冠心病痰瘀辨证中的作用.方法:采取Meta分析的方法对相关文献中冠心病"痰浊证"、"血瘀证"患者和"正常对照者"血脂含量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冠心病患者TC含量血瘀证组比正常对照组高1.644~0.776倍标准差,痰浊证组比正常对照组高2.708~0.331倍标准差;TG含量血瘀证组比正常对照组高1.219~0.332倍标准差,痰浊证组比正常对照组高1.329~0.536倍标准差;HDL-C含量血瘀证组比正常对照组低0.278~1.559倍标准差,痰浊证组比正常对照组低0.445~1.262倍标准差;LDL~C含量血瘀证组比正常对照组高1.607~0.179倍标准差,痰浊证组比正常对照组高1.932~0.342倍标准差.森林图结果显示,冠心病患者血瘀证和痰浊证的TC、TG、LDL-C的含量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差异,而HDL-C含量均无显著差异.结论:冠心病血瘀证和痰浊证患者血脂含量均有一定变化,其中TC、TG、LDL-C的含量的变化可以作为冠心病痰瘀辨证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稳定性心绞痛中医证型与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关系。方法: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102例,测定血清HCY、hs-CRP,行冠脉造影检查,并与同期的非心绞痛患者98例对照。结果:不稳定性心绞痛组HCY及hs—CRP水平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冠脉病变支数、不同中医证型与HCY及hs—CRP水平亦有显著性差异(P〈0.01),三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单支病变组,心血瘀阻型〉痰浊内阻型〉寒凝心脉型〉心气虚弱型〉心肾阴虚型〉心肾阳虚型。结论:不稳定性心绞痛中医证型间血清HCY、hs—CRP水平存在明显差异(P〈0.05),HCY、hs—CRP可能作为冠心病心绞痛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应用超声技术评价左心收缩功能,探索与冠心病心实证者的辨证分型关系,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选择冠心病患者101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心血瘀阻证40例,寒凝心脉21例,痰浊闭塞23例,气滞心胸17例,正常对照组30例,对5组研究对象进行超声检测并作对比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病变各组IVSae、LVPWae、EF、FS均明显降低,冠心病中医不同证型间心血瘀阻证EF、FS明显低于痰浊闭塞证、寒凝心脉、气滞心胸三证,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痰浊闭塞、寒凝心脉、气滞心胸三证之间IVSae、LVPWae、EF、FS无明显差异。结论:冠心病心实证者辨证分型与左心室收缩功能损害程度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1.
冠心病中医证型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相关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冠心病中医辨证分型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将206例入选的CHD患者按中医辨证分为心血瘀阻证、痰阻心脉证、阴寒凝滞证、气阴两虚证、心肾阴虚证、阳气虚衰证6组,采用惠普HP1100型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患者与正常健康人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并对各证型Hcy进行比较。[结果]CHD患者Hcy水平高于正常健康人(P〈0.05),而心血瘀阻、痰阻血脉两组血浆Hcy水平均高于其它4个证型(均P〈0.01)。[结论]血浆Hcy的异常增高是冠心病的一个危险因素,可以作为冠心痛心血瘀阻、痰阻血脉证型的辨证客观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60例冠心病患者辨证分型后血清SOD及MDA水平检测分析,结果表明血瘀证患者血清SOD水平显著低于非血瘀证组(P〈0.05)和正常对照组(P〈0.01),而血清MDA含量明显高于非血瘀证组(P〈0.05)和正常对照组(P〈0.01)。提示SOD减少和自由基增高与冠心病血瘀证证型密切相关,自由基可能参与了血瘀的形成。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急性发作期痰、瘀相关证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P-选择素(GMP140)水平的变化。方法 选取2013年5-12月,在南阳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接受住院治疗的ICVD急性发作期痰、瘀相关证患者120例,作为病例组;选取同期在该院体检中心进行体检的健康成年人30名,作为对照组。根据中医辨证分型,将病例组患者分为痰证组、血瘀证组、痰瘀互结证组及非痰非瘀证组各30例。检测并分析病例组与对照组、4个病例亚组间的血清hs-CRP水平和GMP140水平。结果 病例组和对照组的血清hs-CRP、GMP140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中医证型的4个病例亚组间血清hs-CRP、GMP140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痰证组、血瘀证组及非痰非瘀证组与痰瘀互结证组的血清hs-CRP、GMP140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CVD急性发作期痰、瘀相关证患者血清hs-CRP、GMP140水平较高,特别是痰瘀互结证患者。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中医证型与血管内皮功能的关系。方法应用超声检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心血瘀阻组、痰浊壅塞组、气滞心胸组各30例及20例正常对照组FMD及NMD,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或硝酸还原酶法检测血浆中的ET-1、vWF、TM及NO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3组患者均具有较低的FMD(P0.05),心血瘀阻组最低;与正常对照组、痰浊壅塞组、气滞心胸组相比,心血瘀阻组患者具有较低的NMD(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3组患者均具有较低的NO(P0.05),其中心血瘀阻组最低;与正常对照组、气滞心胸组相比,心血瘀阻组、痰浊壅塞组患者具有较高的ET(P0.05),其中心血瘀阻组最高;与其余3组相比,心血瘀阻组患者具有较高的vWF(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3组患者具有较高的TM(P0.05)。以心血瘀阻证的出现为因变量,进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FMD为保护因素(ORFMD=0.159),年龄为危险因素(OR年龄=1.325)。结论不同中医证型间,患者存在不同的内皮功能,其中心血瘀阻证内皮功能最低;FMD为心血瘀阻型心绞痛发生的保护因素,年龄为其出现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实验室检测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定量与脂肪肝中医分型各组对照。验证脂肪肝痰浊内阻型患者在诊断与治疗上与之密切相关性。作为中医对脂肪肝的辨证提供辅助检测手段。方法:将脂肪肝确诊患者分为肝郁脾虚、气虚血瘀、阴虚火旺、痰浊内阻型4型,分别对其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进行检测对照,并经统计学处理。同时对经检测及临床辨证符合痰浊内阻型病例采用我院自行研制的制剂降脂保肝丹治疗。几个疗程后检测其治疗前后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全程测定,与临床疗效统计对比,以确定其治疗效果。结果:脂肪肝痰浊内阻型患者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明显,采用中药降脂保肝丹治疗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下降。结论:发现脂肪肝痰浊内阻型患者与血清低密度脂蛋白具有明显相关性,和其他类型相比差异显著(P〈0.05),且采用中药降脂保肝丹治疗后与疗效密切相关(P〈0.01),可以作为临床疗效验证的检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6.
冠心病以痰浊证和血瘀证为常见中医证型。文章从现代医学角度,阐述痰浊证和血瘀证辨证客观化进展。在血管内皮功能、炎症、脂肪因子、血脂、基因组学和代谢组学等方面,痰浊证和血瘀证与其他证型间呈现差异性表达,为冠心病的中医辨证分型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7.
冠心病中医实证血液流变学变化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探索冠心病(CHD)中医实证血液流变学变化的特异性,为其辨证客观化提供依据。选择CHD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血进行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结果显示:冠心病中医实证患者血液呈高度浓、粘、聚状态,心血瘀阻证血液流变学变化经明显大于痰浊壅塞证和阴寒凝滞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CHD血瘀证“血瘀”病理与凝血功能的关系。方法:对冠心病心血瘀阻证组112例、冠心病非心血瘀阻证组108例、非冠心病心血瘀阻证组110例和健康人对照组100例检测分析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PM-140)、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V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活性(PM-1)、凝血酶Ⅲ(ATⅢ)和凝血因子Ⅶ活性(FⅦc)的改变。结果:GPM-140、PAI-1和FⅦc3项检测值均呈CHD心血瘀阻证〉CHD非血瘀证〉健康人对照组递减的趋势(均p〈0.01或p〈0、05),而tPA、ATⅢ的检测值均呈递增的趋势(均p〈0.01或p〈0.05),而CHD心血瘀证组各项指标的异常程度又略高于非CHD血瘀证组。结论:CHD心血瘀阻证患者存在着严重的GPM-140、tPA、PAI-1、ATⅢ和FⅦc等凝血指标的异常改变.这可能是其病证高血凝状态形成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冠心病心绞痛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及其与白细胞介素-6(IL-6)、内皮素(ET-1)的关系,为中医辨证客观化提供依据。方法对100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诊断为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参照一定的标准进行证候要素提取,并测定IL-6、ET-1水平,作相关性分析。结果证型分布以本虚标实证居多;证候分布中气虚、痰浊、血瘀三型所占比例较大,关系为血瘀〉痰浊〉气虚;实证较虚实夹杂证IL-6水平明显升高(P〈0.05);夹痰夹瘀证较夹痰证和夹瘀证ET-1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冠心病心绞痛中医证型以本虚标实证居多,冠心病心绞痛的基本证候是血瘀、痰浊、气虚;IL-6、ET-1与中医证型分布具有相关性,两者均能作为辨证的客观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冠心病辨证分型与冠脉造影、血脂、EF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冠心病中医证候分布特征,并分析其与血脂水平、EF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的相关性。方法:对95例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冠心病患者进行中医证型判别,同时检测血脂水平、EF,分析证型与血脂水平、EF及冠脉造影结果的相关性。结果:中医证型为痰浊内阻证、心血瘀阻证、心气虚弱证等。单支病变多见气滞血瘀证,多支病变多见痰浊内阻型、心血瘀阻证;气滞证冠脉狭窄程度较轻,而阴寒凝滞证冠脉狭窄程度最重。痰浊、瘀血证TG、TC、LDL-C水平高于其他证型(P<0.05),HDL-C痰浊证低于其他证型(P<0.05)。中医各证型EF无特异性差别。结论:随着冠状动脉病变部位及程度改变,冠心病中医证候分布呈现一定规律,血脂水平与中医证型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