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所谓机会性感染是指当人体的免疫功能下降时,原本已寄生在人体中的一些非致病性病原微生物造成疾病,或者对环境中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的易感性增加所造成的感染,而这些病原微生物对于一个具有正常免疫功能的人来说一般不会  相似文献   

2.
儿童发热从临床上可分为三类 :①伴有局部症状的短期发热 ,可通过病史、体检、有或无实验室检查诊断出引起发热的疾病 ;②不伴有局部症状的发热 ,病史及体检不能提示诊断 ,但通过辅助检查可诊断出引起发热的疾病 ;③原因不明的发热 (FUO)。感染性疾病引起的发热一般都属于前两种 ,而发热的原因最多见的是感染性疾病。所谓感染性疾病即病原微生物侵入人体后产生的疾病 ,人体的防御机制与病原微生物相互作用而产生发热。迄今为止 ,世界上发现的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衣原体、支原体、螺旋体、立克次体。在这些病原微生物中 ,…  相似文献   

3.
一医院内病原微生物的种类在自然界中,肉眼难以观察到的微小生物称为微生物,其中大多数对人类有益,称为非病原微生物;少数对人类有害,能引起疾病,称为病原微生物,种类多,繁殖快.适应性强,分布很广。主要可分为以下几类,见表1。表中,P——“常规”致病菌,对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健康人引起疾病,常是医院内引起感染爆发的  相似文献   

4.
一.医学微生物的主要特性有哪些? 答:医学微生物,它除了具有一般微生物的体积微小、结构简单、种类繁多、分布广泛等特点之外,还有能引起机体疾病的致病性、传染性、流行性和免疫性等特性。1.致病性。医学微生物按其致病性的差异,可  相似文献   

5.
抗感染免疫是免疫学领域里一个古老的课题之一,一向深受人们重视,故研究得较为透彻。要了解抗感染免疫,必须先懂得何谓感染。病原微生物侵入机体,在体内生长繁殖并引起一定的病理过程,称为感染。问:感染是否一定引起疾病? 答:不一定。感染既可能引起疾病,也可能为隐性感染或带菌状态。发病与否决定于微生物的感染数量,毒力和入侵门户,也决定于机体的抵抗力——抗感染免疫的水平。抗感染免疫是指机体对病原生物及  相似文献   

6.
正确应用血培养诊断血流感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流感染是指病原微生物侵入血流,并可随血行播散的感染,主要有细菌血症、真菌血症、病毒血症.血流感染是一种全身性感染疾病,严重者可引起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和多脏器功能衰竭.  相似文献   

7.
人类发展已进入21世纪,千百年来一直困扰着人类的各种传染病仍然在严重威胁着我们的健康和生命。据WHO统计,平均每年有1700多万人死于各种传染病,约占全球死亡人数的1/3。近20年来新发现的引起传染病的病原体就有30多种,而曾经得到有效控制的老的传染病又重新抬头,再度蔓延,所以我们与传染病的斗争仍将持续。1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传染病是由病原生物(亦称病原体)引起并具有传染性的疾病,也就是说传染病是具有传染性的感染性疾病。1.1感染(传染)过程对人类有致病性的微生物和寄生虫有500多种,这些活的病原生物侵入人体(宿主)后,与其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8.
第十四讲控制院内感染措施之五皮肤与粘膜的消毒皮肤与粘膜是人体的防御屏障,是控制感染的重要防线。皮肤与粘膜表面有一定数量的微生物,它们可分为:①长期寄生的微生物,多为非致病性,其中一些在人体健康下降时可引起疾病,为护理中消毒的主要对象。②临时沾染的微生物,其中一部份是病原  相似文献   

9.
按照2006年卫生部《可感染人间的病原微生物名录》,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被列为危害程度2类病原微生物,根据国务院2004年颁布的424号令《病原微生物安全管理条例》,HIV属于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  相似文献   

10.
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流行病趋势表明.病原微生物越来越以微小多变甚至是分子的形式穿越人类空间,SARS、H5N1高致病性禽流感等疾病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记忆。难培养和不能培养的病原微生物已经成为传染性和感染性疾病的主要根源。一些常规的病原检测方法由于其耗时费力、步骤繁琐等不足之处.已经愈来愈跟不上人类对病原微生物快速、简易、敏感、特异性高的鉴定要求。  相似文献   

11.
病原微生物侵入机体必须有一定的环境和途径。引起院内感染的因素和途径是多方面的,今就医院特殊因素,门诊、病区及医源性感染进行分析探讨。一.引起院内感染的特殊因素(一)环境的污染医院内容易受细菌、病毒、霉菌等各种病原微生物的污染,院内感染可通过多种途径如环境设备、污  相似文献   

12.
肠黏膜屏障的构成与功能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杨书良  李兰梅  陈育民 《临床荟萃》2008,23(24):1809-1811
长期以来,人们普遍对肠道在营养物质消化吸收方面的功能研究较多,而对肠黏膜屏障在抵御内外病原微生物侵入机体,引起疾病方面研究较少。近几年来,随着对肠黏膜屏障保护作用研究的深入,人们对肠黏膜屏障的功能越来越重视。目前,肠黏膜屏障的概念已不仅仅局限在简单的传统的机械屏障上,而是由肠黏膜上皮、黏液层、黏膜免疫系统、肠道正常微生物群、肠道内分泌及肠蠕动等环节组成的一种复杂的防御体系。从而可有效地阻挡肠道内上百种寄生菌及其毒素向肠腔外组织、器官移位和外源性病原微生物侵入机体。现就近几年对肠黏膜屏障的组成和功能方面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消毒和灭菌我们周围的微生物,一般是不足以为害的,只有病原微生物才是我们应当严加防范、予以控制和消灭的敌人。临床上进行外科手术、注射、输血、补液、导尿时,如不认真做好消毒工作和掌握好无菌操作技术,就可能把病原微生物带入体内,引起感染化脓。发生传染病时,如不对病人的分泌物、排泄物、用具和周围环境进行消毒,就可能使病原微生物播散,甚至造成传染病的流行。因此了解消毒灭菌的基本原理和措施,对有效地杀灭病原微生物,防止病原微生物侵入人体,控制传染病的传播和流行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结核病的诊断离不开实验室检查,多种实验操作可使含病原微生物的液体形成气溶胶,并随气溶胶而扩散,引起实验室工作人员的感染。结核分枝杆菌属高致病性微生物,如何预防实验室感染,保护实验室工作人员健康,提高实验室的生物安全性是结核分支杆茵实验室管理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5.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检测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要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卫生部《可感染人间的病原微生物名录》(2006年)(简称《名录》),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列为危害程度第2类病原微生物,根据国务院2004年颁布的424号令《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HIV属于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近年来我国的病原生物安全防护工作越来越被重视,所以在医学病原微生物肠道杆菌实验教学中,根据卫生部公布的《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将肠道致病微生物列为第二类病原微生物,属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方法所以在教学中肠道致病伤寒杆菌减毒株的研究迫在眉睫,特此设计了肠道伤寒杆菌的减毒株实验。结果通过肠道伤寒杆菌减毒株实验,使得肠道伤寒实验无毒性,保持生物学性状。结论避免了学生病原微生物学实验中的感染,提高了病原微生物实验教学的安全性,保证医学高校学生学习到真正的肠道致病菌的生化特性,同时保证了生物安全。  相似文献   

17.
儿童腹泻病原微生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腹泻是儿童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也是导致婴幼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其病因主要是病原微生物感染。常见的病原微生物有病毒(轮状病毒、腺病毒等)、细菌(致病性大肠杆菌、痢疾杆菌、沙门菌等)、原虫及真菌。现就儿童腹泻病原微生物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张艳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1,32(14):1594-1596
血流感染(BSI)是指各种病原微生物侵入血循环,在血液中繁殖,释放毒素和代谢产物,并诱导细胞因子释放,引起全身感染、中毒和全身炎性反应(SIRS),进一步导致血压下降、凝血和纤溶系统的改变,引起全身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相似文献   

19.
性病的蔓延源于引起性病的微生物的传播,引起性病的微生物有真核细胞型、原核细胞型和病毒类微生物,这些微生物及所致疾病均有其特异性。实验室检测在性病的诊治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从临床致病性及实验室检测的角度对引起性病传播的常见微生物进行了简要分类综述。  相似文献   

20.
致病性弧菌菌群分布及毒素原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致病性弧菌菌群分布及毒素原性研究何健民(天津医科大学微生物教研室,天津300070)何丽萍(天津医科大学卫生系)朱乃军(天津医科大学附院细菌室)弧菌科是重要的病原微生物,其中有11对人类有明确的致病作用。除引起人类胃肠炎外,也可导致伤口感染及败血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