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纳洛酮在心肺脑复苏(CPCR)患者中的辅助治疗作用。方法将126例心脏骤停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63例。对照组给予CPCR常规治疗措施,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纳洛酮注射液静脉推注。比较治疗24h后2组患者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态评分(APACHEⅡ评分)、格拉斯哥昏迷指数评分(GCS评分)变化;比较2组自主循环恢复率、恢复时间,自主呼吸恢复率、恢复时间,复苏成功率及48 h存活率。结果 2组患者治疗24 h后APACHEⅡ及GCS评分平均值较治疗前显著改善,且治疗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治疗组患者自主循环及自主呼吸恢复率、复苏成功率及48 h存活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恢复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结论在常规CPCR基础上,联合应用纳洛酮可显著提高心脏骤停患者的自主循环及自主呼吸恢复率,缩短自主循环及自主呼吸恢复时间,从而提高复苏成功率,降低病死率,可作为心脏骤停的药物辅助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急诊科患者心肺脑复苏近期恢复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急诊科2010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98例心肺脑复苏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护理干预方法。比较两组患者自主循环恢复率、24 h存活率;自主循环/自主呼吸恢复及持续的时间;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动脉压、心率、焦虑抑郁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自主循环恢复率及24 h存活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自主循环/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持续时间长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动脉压、心率的恢复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1);焦虑、抑郁情况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改善(P0.01)。结论:急诊科患者实行心肺脑复苏前后采用护理干预的方法对患者的近期恢复具有显著疗效,自主循环恢复率、存活率高;各项指标均得到良好改善,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肺复苏后溶栓治疗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肺复苏(CPR)后静脉溶栓的可行性及预后。方法AMI并发呼吸心跳骤停患者42例。治疗组25例,心肺复苏后即刻静脉给予尿激酶150~200万U,30min内静脉注射;对照组17例,在心肺复苏后予除静脉溶栓外的积极抢救治疗。观察其自主循环和呼吸恢复率,24h存活率及出院存活率,自主循环和呼吸恢复时间及出血发生率。结果治疗组的自主循环恢复率、自主呼吸恢复率,24h存活率和出院存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自主循环恢复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AMI患者心肺复苏后进行溶栓治疗,能明显提高患者的自主循环、自主呼吸恢复率、24h存活率、出院存活率,缩短自主循环、自主呼吸恢复时间,且不增加继发出血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曾星  任秀亚  姜霞  何倩  孙琳 《护理学报》2018,25(14):37-43
目的 系统评价插入式腹部按压心肺复苏与标准心肺复苏抢救心脏骤停患者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检索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PubMed(Medline)、Web of Science、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关于插入式腹部按压心肺复苏与标准心肺复苏相比较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RevMan 5.3软件对插入式腹部按压心肺复苏与标准心肺复苏抢救心脏骤停患者的自主循环恢复率、24 h及出院后存活率、复苏后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冠脉灌注压、并发症发生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共纳入13篇文献,1284例患者.分析结果显示:插入式腹部按压心肺复苏组的自主循环恢复率显著高于标准心肺复苏组[RR=1.36,95%CI(1.21~1.54),P<0.001];24 h存活率显著高于标准心肺复苏组[RR=1.99,95%CI(1.61~2.46),P<0.001];出院后存活率显著高于标准心肺复苏组[RD=0.21,95%CI(0.21~0.32),P<0.001];复苏后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值显著高于标准心肺复苏组[MD=8.18,95%CI(6.47~9.98),P<0.001];冠脉灌注压显著高于标准心肺复苏组[MD=1.89,95%CI(1.53~2.26),P<0.001];并发症骨折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RR=0.68,95%CI(0.42~1.1),P=0.110];呕吐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RR=0.94,95%CI(0.78~1.14),P=0.550].结论 插入式腹部按压心肺复苏复苏成功率、24 h及出院后存活率、复苏后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冠脉灌注压均高于标准心肺复苏,但并不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机器和徒手抢救急诊冠心病心跳骤停患者的疗效比较。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急诊冠心病心脏骤停患者46例作为观察组,患者均采用萨勃1007心肺复苏机进行心肺复苏。另选取30例同期行徒手心肺复苏的冠心病心脏骤停患者作为对照。比较两组心肺复苏成功率、自主循环恢复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和血压恢复时间及脑损伤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复苏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39.13%vs 23.33%,P0.01);观察组患者自主循环恢复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和血压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P0.05)。复苏后两组NHISS评分均逐渐降低,功能独立性评分(FIM)则逐渐升高。结论 :心肺复苏器应用于急诊冠心病患者心脏骤停急救中复苏成功率高,可有效缩短自主循环、自主呼吸和血压恢复时间并预防脑损伤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院内心脏骤停患者行连续胸外心脏按压心肺复苏能否提高复苏成功率.方法 67例院内发生心脏骤停的患者随机分为CCC-CPR组(即实验组n=35)和ICC-CPR组(即对照组n=32).两组均按照2005国际心肺复苏指南要求进行抢救,实验组采用人工呼吸时不停止胸外心脏按压,做连续胸外心脏按压;对照组按照2:30的比率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每次做人工呼吸时,胸外心脏按压必须暂停,做间歇胸外心脏按压心肺复苏(ICC-CPR).结果 实验组自主循环恢复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5.5% vs 61.4%,P<0.05);24 h生存率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28.6% vs 15.6%,P<0.01).结论 CCC-CPR可明显地提高院内心脏骤停患者自主循环恢复率和24 h生存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Utstein模式下心肺复苏仪联合叠加通气对心搏骤停(CA)患者PETCO_2的影响。方法:依据国际Utstien心肺复苏评价指南模式,90例CA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观察组患者给予机械胸外按压+叠加通气,对照组患者给予机械胸外按压+A/C模式机械通气。比较2组患者自主循环恢复率、存活率、血气指标和心肌损伤标志物水平。结果:2组患者自主循环恢复率和存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各时段PETCO_2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复苏0.5h和复苏1h血乳酸、血清BNP、cTnI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Utstein模式下心肺复苏仪联合叠加通气可以改善CA患者呼吸功能降低心肌损伤。  相似文献   

8.
文丹  黄月辉  张达 《中国急救医学》2008,28(11):1013-1015
目的 探讨心肺复苏(CPR)中联用血管升压素、肾上腺素、氨茶碱及盐酸纳洛酮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心搏骤停患者58例行CPR,随机分为两组.联用肾上腺素标准剂量组(对照组)27例;联用血管升压素、肾上腺素、氨茶碱及盐酸纳洛酮组(研究组)31例.各组分别观察自主循环和呼吸恢复率、24 h存活率及出院存活率、自主循环呼吸恢复时间.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自主循环、呼吸恢复率、24 h存活率及出院存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自主循环呼吸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PR联用血管升压素、肾上腺素、氨茶碱及盐酸纳洛酮能显著提高自主循环呼吸恢复率、24 h存活率及出院存活率;缩短自主循环及呼吸恢复时间,是提高CPR成功率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六西格玛管理法对急性心源性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成功率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161例急性心源性心脏骤停患者按照收治时间分为对照组75例与研究组86例。抢救期间对照组采用常规急救管理干预,研究组采用六西格玛管理法进行急救管理干预,观察24h。比较两组复苏成功率。复苏前及复苏24h、比较两组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血清乳酸水平、排尿量及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复苏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复苏24h两组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显著高于复苏前(P<0.01),乳酸水平显著低于复苏前(P<0.01),排尿量显著多于复苏前(P<0.01),研究组较对照组变化更显著(P<0.01)。复苏24h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均较复苏前显著升高(P<0.01),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总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六西格玛管理法可有效提高急性心源性心脏骤停心肺复苏患者复苏成功率,提高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和排尿量,降低血清乳酸水平,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患者满意度高,值得临床...  相似文献   

10.
肾上腺素早期联用氨茶碱对心脏骤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早期联合应用氨茶碱与肾上腺素对心脏骤停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急诊科抢救的非外伤心脏骤停患者90例。进行常规复苏措施后,观察组反复给予肾上腺素及氨茶碱快速静注,对照组反复给予肾上腺素。所有病例均配合胸外按压直至心跳活动恢复或终止后放弃。结果:观察组心电活动的恢复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自主循环恢复方面,观察组患者12h内存活率高于对照组,但24h存活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联用氨茶碱和肾上腺素对心脏骤停的治疗优于单纯使用肾上腺素,有助于提高心肺复苏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饲养方法对大鼠心肺复苏模型制作中自主循环恢复后的生存率的影响.方法:将心肺复苏模型复苏成功后的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16)和观察组(n=16),比较复苏后大鼠的饲养中引入新方法的观察组与普通饲养的对照组的48 h、72 h生存率和体重的变化.结果:观察组的死亡率低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活到第7d的大鼠体重下降幅度明显小于对照组(P<0.01).结果:通过采用科学、合理、可行的饲养措施,可明显提高大鼠心肺复苏模型自主循环恢复后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心脏骤停患者器械及徒手胸外按压两种心肺复苏方式的效果。方法收集2011年2月至2012年10月北京市房山区良乡医院急诊科收治心脏骤停患者32例,根据2010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进行心肺复苏,随机分为器械复苏组(器械组)及徒手复苏组(徒手组),每组各16例,分别监测患者复苏后3 min、5 min、10 min、20min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水平。结果器械组患者自主循环恢复5例,徒手组患者自主循环恢复3例,所有患者在心肺复苏前3个时间点PETco2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20 min时器械组PETco2水平明显高于较徒手组(P=0.03)。所有恢复自主循环患者PETco2水平均高于15 mmHg。结论器械心肺复苏较徒手心肺复苏更能维持较长时间较高的PETco2水平,更有助于心脏骤停患者自主循环恢复。  相似文献   

13.
董江宏  彭鹏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11):2526-2528
目的:研究在心肺复苏中肾上腺素对自主循环恢复(ROSC)前大鼠心肌损伤情况及可能机制。方法:SD雄性大鼠50只,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O)、复苏对照组(C)、大剂量肾上腺素组(H)、标准剂量肾上腺素组(S)。采用大鼠心肺复苏模型,心跳恢复立即取心肌标本,检测各组心肌组织Na+-K+-ATP酶和SOD活力、cAMP和MDA浓度并进行统计分析;电镜观察心肌细胞超微结构变化。结果:S组与H组心肌ATP酶和SOD活力、MDA浓度有差异;心肌cAMP含量S组、H组无统计学差异,并与心肌损伤程度无相关性。结论:在心肺复苏中与标准剂量肾上腺素比较,大剂量肾上腺素在ROSC前已经加重了心肌组织的损伤,但心肌损伤可能与心肌β1-肾上腺素能受体(β1-AR)无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一种简单、有效、稳定的犬心脏骤停(CA)模型,为心肺脑复苏的实验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选用健康成年犬30只,体质量(15±2)kg,雌雄不限,麻醉后经右颈外静脉置电极导管至右心室,以5mA电流诱发室颤的方法制作CA模型,根据CA时间不同随机分为CA3 min组、CA5 min组和CA8 min组,每组10只,随后进行电除颤及标准胸外心肺复苏术,比较各组的复苏成功率及存活情况。结果诱颤后所有犬心电图均显示室颤波,动脉血压下降并失去波动;各组自主循环恢复(ROSC)情况为CA 3min组:90%(9/10)、CA5min:80%(8/10)、CA8min:20%(2/10);ROSC率CA3 min组和CA5 min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A8 min组与其他2组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A3rain组与CA5min、CA8 min组存活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犬经右心室导管诱发室颤制作的心脏骤停模型稳定且可靠,CA3 min后开始复苏具有较好的ROSC率和存活时间,能满足心肺脑复苏基础研究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制备兔窒息心肺复苏模型,研究联合应用肾上腺素和艾司洛尔对心肺复苏中的肺保护和心肌损伤的保护。方法:30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三组:手术对照组6例;肾上腺素组12例(0.02mg/kg肾上腺素)以及肾上腺素联合艾司洛尔组12例(0.02mg/kg肾上腺素+0.5mg/kg艾司洛尔)。麻醉后,气管切开,窒息诱导心脏骤停,制备心肺复苏模型。分别在窒息前和复苏后240min测量肺的干湿比、肌钙蛋白I以及血细胞比容以及评估肺的损伤和心脏的损伤,并观察肺组织的病理变化。结果:两组生存率无显著差异。肺的湿于比在肾上腺素组和联合应用组分别为(6.1±1.15)、(4.5±0.78),P〈0.01。血细胞比容在肾上腺素组明显高于联合应用组(11.3±2.9)%、(6.6±3.7)%,P〈0.01。肌钙蛋白I在联合用药组(0.51±0.13)显著低于肾上腺素组(0.74±0.12)(P〈0.01)。结论:在CPR中联合应用肾上腺素和艾司洛尔可以防止肺水肿的发生和防止血细胞比容的增加,同时降低心肌损伤。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高压氧(hyperbaric oxygen,HBO)治疗对心肺复苏后大鼠的脑保护作用机制。方法:成年Wistar大鼠39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和HBO组,每组各13只。建立大鼠心肺复苏模型,HBO组大鼠给予HBO治疗。分别于自主循环恢复(ROSC)后6、12、24、42h取血检测S100B蛋白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NSE)的水平,并观察大鼠大脑皮层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对照组ROSC后6h、12hS100B水平无差异,ROSC12h以后,S100B水平逐渐下降(P〈0.05)。随着时间延长,HBO组S100B水平逐渐下降(P〈0.05)。对照组NSE水平随着时间延长逐渐升高(P〈0.05)。HBO组ROSC后24h内NSE水平逐渐升高,在ROSC后48h下降。HBO组各时间点S100B和NSE水平均低于假手术组和对照组(P〈0.05)。病理学观察示,HBO组大脑皮层组织结构损害程度较对照组轻。结论:高压氧治疗可减轻心肺复苏后大鼠脑损伤,有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硝酸异山梨酯(isosorbide mononitrate,IM)对室颤型心脏骤停猪自主循环恢复(return of spontaneous circulation,ROSC)后的心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实验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实验中心进行。20头五指山小型猪随机(随机数字法)分成 IM组(n =10)和对照组(n =10),通过程控刺激方法制作室颤型心脏骤停模型,制模成功后8 min 后行 CPR。IM组在 ROSC 即刻给予 IM [2μg/(kg·min)]6 h;对照组则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比较两组实验动物 ROSC 后24 h 内血流动力学及 ROSC 后72 h 心脏超声和心肌超微结构变化。结果IM组和对照组 ROSC 几率相同;IM组平均动脉压(mmHg,1 mmHg =0.133 kPa)在 ROSC 后6 h (88.5±5.6 vs.87.8±6.0,P =0.790)与24 h (89.3±3.8 vs.86.9±5.0,P =0.245)较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M组心输出量(L/min)在 ROSC 6 h (2.40±0.17 vs.1.60±0.14,P <0.01)及24 h (2.49±0.12 vs.2.09±0.16,P <0.01)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复苏后72 h IM组左心室收缩功能较对照组显著改善,射血分数显著高于对照组(0.67±0.08 vs.0.56±0.09,P =0.044);ROSC 72 h IM组心肌超微结构损伤较对照组减轻。结论硝酸异山梨酯可以改善室颤引起的猪心搏骤停复苏后的心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8.
阳生光  向春  马华林  郭晶晶  颜石新 《新医学》2021,52(12):947-955
目的通过建立大鼠心脏停搏复苏模型和原代培养海马神经元模型,探讨在血塞通治疗大鼠心脏骤停后,胞红蛋白、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发挥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实验大鼠分为假手术(SO)组、心肺复苏(CPR)组和干预治疗(IVT)组。在大鼠心脏停搏/CPR后3、12、24、48和72 h分别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蛋白免疫印迹法及实时荧光定量(qRT)-PCR法检测海马CA1区胞红蛋白、HMGB1的平均光密度值及其蛋白和基因的表达,ELISA法检测外周血清中胞红蛋白、HMGB1的浓度。在细胞上,通过原代培养海马神经元并建立缺氧缺糖(OGD/R)模型。结果在5个时间点,SO组中胞红蛋白、HMGB1的血清浓度,海马CA1区胞红蛋白和HMGB1的mRNA表达,体外培养海马神经元中胞红蛋白、HMGB1蛋白表达及其基因表达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CPR组与SO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干预治疗组的表达水平与CPR组比较,各时间点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在48h观察点,与SO组或对照组(未经OGD/R治疗)比较,CPR组中胞红蛋白的阳...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高渗盐对心搏骤停复苏后脑组织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探讨脑复苏治疗的有效方法。方法大鼠窒息导致心搏骤停模型复制成功后,实验两组于复苏即刻分别静脉注射生理盐水、10%高渗盐,比较两组大鼠复苏前及复苏后各时间点平均动脉压值、自主循环恢复(ROSC)时间、动脉血与脑匀浆丙二醛(MDA)、脑干湿质量比、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及脑海马组织病理改变。结果两组大鼠复苏前平均动脉压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复苏后各时间点平均动脉压值高渗盐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高渗盐组较对照组能显著改善自主循环恢复时间(P<0.01),提高24、48hNDS(P<0.05),减轻大脑湿质量(P<0.01)及减轻脑组织病理损伤;但对1h动脉血MDA及24h脑匀浆MDA无作用。结论静脉注射10%高渗盐能减轻大鼠心搏骤停复苏后脑组织损伤,改善脑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心脏骤停心肺复苏后肾脏功能的变化规律。方法:将30只兔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心脏骤停即刻复苏组和心脏骤停5min组,每组10只。假手术组仅进行麻醉和逆行气管插管、血管穿刺,不进行气管夹闭窒息,心脏骤停组用气管夹闭窒息法致使心跳骤停,分别于心跳骤停后0、5min进行复苏,分别在0、24、48、72h和96h5个时间点取血样,测定血肌酐、胱抑素C的变化,对动物肾脏功能进行评估。结果:即刻复苏组与假手术组比较,各时间点血肌酐轻度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复苏后24h血胱抑素C表达明显增高,然后逐渐降低,复苏后120h血胱抑素C再次升高;各时间点胱抑素C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心跳骤停5min组复苏后各时间点血肌酐、胱抑素C表达明显升高,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心跳骤停5min组血肌酐以复苏后48h最高,然后逐渐降低,而胱抑素C在复苏后24h即显著升高,持续至复苏后120h仍然处于较高水平。结论:心脏骤停心肺复苏后,肾功能损害出现早,持续时间长,在复苏后120h可能再次出现肾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