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成骨肉瘤     
成骨肉瘤是一少见疾病,发病多为青少年。美国每年死于恶性骨肿瘤约2000人,成骨肉瘤占全部恶性骨肿瘤60%以上。作者分析曾在该院治疗的100例成骨肉瘤病人,以便对新疗法进行评价时考虑到本病的反复多变性。 [症状和诊断]病人平均年龄28岁,年龄分布为1~75岁,多数病人肿瘤发生在青春期,即骨骼相对迅速生长期。85%病人起始症状是肿瘤局部肿胀或疼痛,多数疼痛为局限性,这是因为扩张性病变侵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P物质 (SP)对大鼠肉芽组织成纤维细胞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 GF)及其受体 (FGFR 1)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成纤维细胞体外培养和逆转录 多聚酶链反应(RT PCR)技术 ,观察SP在不同浓度 ( 1× 10 - 9~ 1× 10 - 5mol L)及孵育时间 ( 0、3、6、12、2 4h)情况下刺激成纤维细胞后 ,其bFGF、FGFR 1mRNA表达情况。结果 SP可上调大鼠成纤维细胞bF GF、FGFR 1mRNA表达。SP对bFGF的量 效曲线呈双相分布 ,最大效应浓度为 1× 10 - 7mol L。但SP仅在高浓度 ( 1× 10 - 6 ~ 1× 10 - 5mol L)时促进FGFR 1表达。在最大效应浓度 ( 1× 10 - 7~ 1× 10 - 5mol L)时 ,SP对bFGF、FGFR 1表达的上调作用分别于刺激细胞后 3、12h达高峰。结论 SP对大鼠肉芽组织成纤维细胞bFGF、FGFR 1基因表达存在直接影响 ,其表现形式与SP的刺激浓度及孵育时间有关 ,这可能是SP在创伤修复中发挥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外源性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对体外成骨细胞中的生长因子 :转化生长因子 β1 (TGF β1 )和bFGFmRNA表达的影响。 方法 将体外培养的新生SD大鼠颅骨成骨细胞 ,用不同浓度的bFGF(5~ 50 μg/L)进行处理 ,利用核酸原位分子杂交 ,检测两种生长因子在细胞中mRNA的表达。结果 依bFGF浓度的增加成骨细胞内TGF β1mRNA表达分别是对照组的 1 .5、1 .6、1 .9和 2 .0倍 ;bFGFmRNA表达则分别是对照组的 1 .2 8、1 .37、1 .40和 1 .51倍。bFGF组中 ,TGF β1和bFGFmRNA的表达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结论 外源性bFGF可以对成骨细胞自分泌bGFG产生影响 ,还能够促进TGF β1的合成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短期和较长期的静水压力负荷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成骨或成脂的影响,并探讨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1/2信号通路在其中作用.方法 对BMSC施加40或80 kPa的静水压强,分别持续1 h或4 h,然后加入10 mmol/L U0126阻断ERK1/2信号通路,通过半定量RTPCR和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成骨标志基因Cbfa1和骨钙素(OC)以及成脂标志性基因PPARγ2和Adipsin的mRNA表达水平.对BMSC施加40 kPa的静水压刺激,每天作用4 h,7 d和14 d后检测Cbfa1、OC、PPARγ2和Adipsin的mRNA表达水平,在3、7、14 d通过组织化学染色和定量测定方法检测碱性磷酸酶的活性和表达量.结果 40 kPa压强的静水压连续刺激4 h可以促进Cbfa1、OC的mRNA表达和抑制PPARγ2、Adipsin的mRNA表达.40 kPa的静水压连续作用7 d,仍表现为对BMSC的促成骨分化作用,然而连续作用14 d后,则表现为促成脂分化作用.成骨诱导条件并不协同静水压的促BMSC成骨分化作用.而U0126并不能完全抑制BMSC对静水压刺激的反应.结论 一定强度和作用时间的静水压刺激可以促进BMSC的成骨分化,但较长期的作用可能会促进成脂分化.成骨诱导培养条件与静水压的促BMSC成骨分化作用无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5.
多中心成骨肉瘤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中心成骨肉瘤的治疗方法。方法1998年1月至2005年6月治疗多中心成骨肉瘤患者9例,男7例,女2例。9例患者的临床特征、影像学表现、病理学检查均证实多中心成骨肉瘤的诊断。其中6例患者初诊时即存在多发骨肉瘤病灶;3例初诊时为单一骨肉瘤病灶,而后分别在确诊6、8、11个月出现第二处骨肉瘤病灶。1例患者因经济原因放弃治疗,其余8例患者接受阿霉素60mg/m^2,顺铂100mg/m^2,氨甲蝶呤8-12g/m^2长春新碱1.4mg/m^2、异环磷酰胺12.5g/m^2化疗1周期。化疗后根据病灶数目、部位以及对化疗的反应等决定包括手术、化疗在内的进一步治疗方案。对病灶数目较少、病灶可广泛切除的患者,如果化疗反应好,则在化疗的基础上广泛切除肿瘤,手术原则同单发性骨肉瘤;如果全身病灶数目多、部分病灶位于中轴骨等不易广泛切除的部位,则根据病情采取适当的姑息手术。对上述化疗反应差的患者,应用三氧化二砷、紫杉醇、VP-16化疗。结果放弃治疗的1例患者于确诊5个月后死于肿瘤引起的全身衰竭,5例初诊存在多发骨肉瘤病灶的患者平均生存时间9.8个月,其中2例对化疗反应好且完成4周期以上化疗的患者平均生存时间为15个月,对化疗反应差以及未能完成化疗的3例患者平均生存时间仅为7.1个月。3例病灶不同时出现的多中心成骨肉瘤患者平均随访2年,2例带瘤生存,无肺转移;1例无瘤生存。结论多中心成骨肉瘤预后较差,经积极的化疗,能够延长患者生命,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6.
血管生成与骨生成是骨骼生长发育与骨量维持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间的相互耦联贯穿骨的生长及骨重塑的整个过程,在骨生成、骨折愈合、骨缺损及骨质疏松症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血管不仅能够通过对骨骼输送氧气、营养、生长因子及代谢产物促进骨骼发育、重建和修复,还可通过分泌因子、信号传递、功能调控等方面促进骨骼生长。随着H型血管的发现,拓宽了成血管-成骨耦联这一机制对骨质疏松症治疗的作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血管生成素-1、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低氧诱导转录因子-1α、轴突导向分子3及音猬因子不仅能促进骨内血管生长并且能够提高成骨分化能力促进骨形成。现代医学对骨质疏松症的防治主要通过服用雌激素、钙剂及降钙素等,但长期服用患者依存性差,胃肠道等不良反应明显。近年来,中医药防治骨质疏松症疗效颇优,随着网络药理学及细胞生物学等领域研究的深入,发现中药可通过调节成血管-成骨耦联相关因子防治骨质疏松症。本文拟通过对相关研究成果进行综述,以期为中医药防治骨质疏松症提供新的诊疗思路及靶点。  相似文献   

7.
成人间活体肝移植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切取成人肝脏的左外叶或左叶作供肝的小儿活体肝移植 (livingdonorlivertransplantation,LDLT)现已在世界上广泛开展并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但对于成人LDLT ,切取供者的左叶作移植往往不够 ,而右叶虽然够大 ,但由于切取右肝的风险而曾使外科医生犹豫。现对成人LDLT最新进展作一综述。一、供体的选择和评估1 .供体选择的伦理学问题 :LDLT的首要原则是供体的安全性及无害性。LDLT的供者仍存在潜在的并发症甚至较严重 ,应在各移植中心建立LDLT供者正式同意的方式并标准化[1 ] 。第二个…  相似文献   

8.
9.
目的:研究黏蛋白1(mucin1,MUC1)在食管癌发生中的作用,寻找食管癌发病的新机制。方法 :采用MUC1-siRNA和CTL-siRNA质粒转染Ec1.71细胞获得MUC1稳定沉默细胞系,分别通过MTT法、软琼脂克隆形成实验和裸小鼠移植瘤模型检测下调MUC1对鳞状上皮细胞食管癌细胞生长、克隆形成能力和体内成瘤能力的影响。结果:建立Ec1.71/MUC1-siRNA-A/B稳定沉默MUC1细胞系和Ec1.71/CTL-siRNA-A/B对照组细胞系各两株。与对照组Ec1.71/CTL-siRNA-A/B细胞系相比,MUC1沉默组Ec1.71/MUC1-siRNA-A/B细胞的生长速度显著减慢,软琼脂克隆数目明显减少,移植瘤的生长速度明显减慢、肿瘤体积更小。结论:MUC1与食管癌的形成密切相关,抑制其表达,可显著降低食管癌细胞的恶性程度。本研究为食管癌的发病机制研究和临床治疗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0.
碱性成纤维细胞因子对人肾成纤维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表明,在肺纤维化时的肺成纤维细胞以及肝纤维化时的枯否氏细胞中,成纤维细胞出现增殖、凋亡、向肌成纤维细胞分化、引起ECM的代谢改变等变化,而这些变化都是由整合素所介导的[1,2]。但目前对于肾间质纤维化发生过程中人肾成纤维细胞(KFB)、ECM、整合素3者间相互作用的研究还很少。本实验拟用碱性成纤维细胞因子(bFGF)刺激体外培养的KFB,研究bFGF对KFB增殖、分泌Ⅰ型胶原及表达整合素β1的影响,从而进一步阐明肾间质纤维化的发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低氧对成骨生长肽(osteogenic growth peptide,OGP)诱导的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增殖与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将第三代小鼠BMSCs随机分为四组:对照组(A组,常氧条件下培养);1%O2组(B组,1%O2条件下培养);OGP组(C组,常氧条件下添加OGP培养)、1%O2联合OGP组(D组,1%O2条件下添加OGP)。分别于培养后1天、2天、3天、4天收集细胞,噻唑蓝(Methylthiazolyldiphenyl-tetrazolium bromide,MTT)比色法观察BMSCs增殖能力;培养7、14天后收集细胞,可见光比色法检测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alkaline phosphatase,ALP);培养1天后收集细胞,ELISA法检测低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HIF-1α)表达,培养3、7天后收集细胞,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RUNX2、Osterix表达。结果 MTT结果显示,与C组相比,在培养第2、3、4天D组能明显促进BMSCs增殖(P0.05)。与C组相比,在培养第7、14天D组能明显上调ALP表达(P0.05)。与C组相比,在培养第3、7天D组能明显上调RUNX2、Osterix信使RNA表达(P0.05)。在培养后1天,A组及C组未能检测到HIF-1α蛋白,B组与D组HIF-1α表达明显增加(P0.001)。结论低氧明显增强了OGP促进BMSCs增殖及成骨分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克隆可溶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 1(sFGFR 1)基因 ,并在快速翻译系统(RTS)中高效表达相应蛋白。方法 培养SwissRat 3T3成纤维细胞株 ,提取总RNA ,用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方法获取鼠sFGFR 1cDNA片段 ,酶切后克隆到 pIVEX2 .3d载体并进行序列分析 ;采用RocheRTSProteinMaster 5 0 0系统 ,高效表达sFGFR 1蛋白并用Westernblot鉴定表达的蛋白。体外转染大鼠血管内皮细胞。收集培养液上清 ,检测sFGFR 1及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2 (FGF 2 )对成纤维细胞增殖抑制作用。结果 克隆了sFGFR 1基因 ,测序证实序列正确 ;Westernblot证实sFGFR 1蛋白在RTS系统中高效表达。FGF 2对STS成纤维细胞增殖具有明显抑制作用。结论 克隆sFGFR 1基因在RTS系统获得高效表达。对 3T3成纤维细胞具有明显增殖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体外诱导成纤维细胞成骨活性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目的探讨成纤维细胞(fibroblast,FB)体外成骨表达的诱导因素,为其能否成为骨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离和纯化新西兰兔肉芽组织FB,按1×105/ml分别接种于含纤维结合蛋白(fibronectin,FN)10、20、40、60、80μg/ml条件培养液中(实验1~5组),对照组为不含FN的无血清培养液.于培养14 d后,行细胞组织学观察及钙化结节形成率、趋骨性四环素荧光标记、3H-TdR标记、骨钙素测定及3H脯氨酸标记,检测FB成骨表型表达的标志.结果组织学观察实验组发现FB由梭形逐渐趋向多突形和圆形,细胞核偏向一侧,细胞重叠成多层结构;其表面有钙盐堆积,逐渐呈云雾状物质,经不断融合和扩大形成不透光的结节.干预培养14 d钙化结节形成率:对照组15.35%±3.45%,实验1~5组分别为53.73%±9.49%、75.21%±9.80%、98.34%±15.20%、61.83%±10.04%、45.11%±8.70%,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3组与其它各实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趋骨性四环素特异性标记为新生骨组织;FB增殖活性,实验3、4、5组7 d时,实验2、3、4组14 d时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1~5组FB分泌骨钙素,实验2~5组3H-脯氨酸掺入量高于对照组,7、14d时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适量的FN可以促进FB增殖、胶原蛋白的合成及骨钙素分泌,FN可以诱导FB成骨表达,适宜浓度为40~60μg/ml.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淫羊藿苷对人成骨样细胞(MG-63)成骨分化及OPG/RANKL表达的影响。方法用1 nmol/L、10 nmol/L、100 nmol/L、1μmol/L、10μmol/L 5种浓度的淫羊藿苷对MG-63进行干预,并同时进行成骨诱导,RT-PCR在第3天检测其细胞增殖基因MYC、CDK7表达量,在第6天检测成骨分化标志基因RUNX2、COL1A1及OPG、RANKL的表达量。结果对成骨分化相关基因,10 nmol、1μmol干预的MG-63 RUNX2基因表达量较1 nmol及10μmol的高(P0.05),与100 nmol及空白对照组没有明显差别(P0.05),10μmol的RUNX2蛋白表达量较其余各组更高;COL1A1的基因表达呈剂量依赖型,随浓度的增加而升高,10μmol的表达量较其余各组有明显升高(P0.05),其蛋白表达也更多;RANKL的表达量极低,且在各组之间均无明显差异(P0.05);OPG的表达在1μmol浓度时较100 nmol、10μmol明显增高(P0.05),与1 nmol、10 nmol及空白组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细胞增殖相关的MYC的表达各组之间均没有差异(P0.05),而CDK7的表达均较空白组降低(P0.05)。结论 10μmol/L的淫羊藿苷能够明显促进MG-63细胞的成骨分化,但并不通过影响OPG/RANKL起效。  相似文献   

15.
成骨蛋白—1促进骨折愈合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 分子生物学特性成骨蛋白 - 1(osteogenicptotein - 1,OP - 1)即BMP - 7属于转化生长因子β(TGF - β)超家族成员 ,与BMP - 5、BMP - 6为同一亚型〔1〕;OP - 1是存在于骨基质、肾、肾上腺以及某些骨肉瘤细胞中的一种低分子量酸性多肽 ,为疏水性糖蛋白 ,具有低抗原性和同源性 ,OP - 1肽段多个区域有相同氨基酸序列 ,将这些同源氨基酸片段插到一定细胞中可诱导成骨 ,且对OP - 1呈现剂量依赖性 ;OP - 1为含 139个氨基酸的成熟蛋白 ,分子量约 15kd ,带有 3个糖基化位点及7个绝对保守的半胱氨酸残基 …  相似文献   

16.
α—平滑肌肌动蛋白在瘢痕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对瘢痕成纤维细胞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的诱导作用。方法 以5例增生性瘢痕为实验组,3例正常瘢痕为对照组,采用成纤维细胞二维培养和三维培养体系及LSAB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观察在不同TGF-β1浓度作用下,来源于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成纤维细胞表达α-SMA的情况。结果 实验组的成纤维细胞,三维培养体系中α-SMA含量明显低于二维培养体系,不同浓度TGF-β1诱导瘢痕成纤维细胞表达α-SMA的作用不同,以5ng/ml的TGF-β1作用最有效;与对照组的成纤维细胞相比,实验组的成纤维细胞在表达α-SMA方面,对TGF-β1的反应更为敏感。结论 在体外,TGF-β1诱导α-SMA在瘢痕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作用存在着浓度差异;实验组与对照组中的成纤维细胞在细胞性状方面存在差异,对TGF-β1敏感性不同;细胞外基质成分可能会降低TGF-β1的诱导作用,使α-SMA的表达减少。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的地塞米松对骨髓基质干细胞成脂与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取人骨髓分离培养骨髓基质干细胞,经传代后分别置入地塞米松1×10-8mol/L(A组)、1×10-7mol/L(B组),应用Rt-PCR技术分别扩增成脂基因mPNA(PPARγmRNA)、成骨基因mRNA(Osteocalcin mRNA)对扩增产物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通过凝胶成像扫描系统做半定量分析,以PPARγmRNA和Osteocalcin mRNA与β-actin的吸光度比值表示上述产物mRNA的相对含量。结果对A组和B组通过凝胶成像扫描系统作PCR产物半定量分析,显示B组细胞中的Osteocalcin mRNA表达降低,而A组细胞中的表达增加。而且B组中的PPARγmRNA表达升高,A组降低。两者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地塞米松可以从分子水平调控骨髓基质干细胞的的分化。地塞米松浓度为1×10-7mol/L时,诱导骨髓基质干细胞向脂肪细胞分化,同时减少、抑制其向成骨细胞分化,这可能是激素骨坏死发生的机制之一。诱导体外培养的骨髓基质干细胞分化为成骨细胞,地塞米松浓度为1×10-8mol/L是比较适宜的。  相似文献   

18.
Yan TQ  Yang RL  Guo W 《中华外科杂志》2008,46(9):661-663
目的 对腓骨近端成骨肉瘤患者的局部复发率和5年生存率进行评估.方法 1997年10月至2005年7月,12例腓骨近端成骨肉瘤患者中,男性9例,女性3例,平均年龄16岁(9~23岁).Enneking外科分期IIB期11例,III期1例.术前穿刺活检病理确诊后,除1例患者放弃治疗自动出院,其余11例均给予术前成骨肉瘤标准化大剂量化疗2个疗程后,手术切除肿瘤.按Malawer分型,I型切除8例,II型3例.术后继续进行术后化疗4个疗程,并定期复查.结果 仅有1例患者术后1年出现了局部复发,接受了再次手术切除,局部复发率为9%(1/11).确诊后自动出院的患者1年后死于双肺转移.III期1例患者半年后死于全身衰竭.2例IIB患者分别于术后1年和2年死于肺转移.12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6~117个月,平均60个月.11例患者Kaplan-Meier生存曲线5年生存率为72.7%.所有患者的膝关节功能稳定,腓总神经切除的患者术后带踝关节支架行走.结论 腓骨近端成骨肉瘤局部复发率较低,5年生存率和股骨远端和胫骨近端成骨肉瘤术后的基本相同.本研究证实对于腓骨近端肿瘤,边缘性切除并不影响腓骨近端成骨肉瘤的预后.术后外侧副韧带和股二头肌腱在胫骨近端外侧的止点重建对于膝关节的术后稳定性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S)滑膜细胞培养上清液对韧带成纤维细胞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分别进行AS患者滑膜和韧带成纤维细胞原代培养,收集第1代的滑膜细胞培养液上清液,应用此上清液对韧带成纤维细胞进行诱导,分别于0、5、10、15、20d检测碱性磷酸酶和骨钙素表达水平,并于25d时进行钙结节染色。结果在应用AS滑膜细胞培养上清液对韧带成纤维细胞进行诱导的第10天,碱性磷酸酶(ALP)和骨钙素(OC)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并在第15天达到高峰。第25天时进行钙结节VonKossa染色,发现有钙结节形成。结论 AS滑膜细胞培养上清液对韧带成纤维细胞具有成骨诱导分化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试图找出成骨肉瘤早期临床表现的特点和规律,为其早期诊断提供帮助。方法1984年4月~2002年10月,收治成骨肉瘤92例,对其中71例记录及检查齐全的患者首次就诊时的临床表现、诊断和确诊拖延的时间等进行调查和记录。男42例,女29例。年龄6~66岁,平均17.4岁。病程1~28周,所有患者均经病理诊断证实为四肢的成骨肉瘤,其中股骨下段38例,胫骨上段22例,股骨上段3例,腓骨上段3例,肱骨上段2例,胫骨下段2例,桡骨远端1例。结果71例患者中,有70例患者首次就诊为局部疼痛和/或包块。37例有昼夜无明显区别的持续性疼痛,23例为间隙性痛,11例为夜间痛。42例最初疼痛的出现与外伤有关,其中3例发生病理性骨折。首诊有局部包块者,医生拖延诊断时间1~14周,平均4周;未发现局部包块者,医生拖延诊断时间为3~30周,平均14周。首诊x线片检查者,医生拖延诊断时间1~20周,平均8周;未行x线片检查者,医生拖延诊断时间为4~30周,平均16周。结论间隙性和持续性疼痛及局部包块是成骨肉瘤患者早期最具特征性的表现,外伤往往是发现早期成骨肉瘤症状的一个因素。对关节周围出现疼痛且反复发作的青少年患者应给予细致的临床检查和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