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按ST段抬高与否分为ST段抬高型ACS和非ST段抬高型ACS和不稳定性心绞痛[1],发病的主流机制为斑块破裂诱发急性血栓形成,血栓若为闭塞性则造成ST段抬高性急性心肌梗塞(AMI),若为非闭塞性则造成非ST段抬高性AMI或不稳定性心绞痛.对ACS的危险评估中,首先是明确诊断,然后进行临床分类和危险分层,最终确定治疗方案[2].在危险评估中,心电图是最重要的资料,其次为血清心肌酶和血清心脏特异性标记物(心肌肌钙蛋白)及患者年龄、吸烟、有否陈旧性心肌梗塞、糖尿病、高血压等[3].  相似文献   

2.
ST段抬高与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冠脉造影特征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比较ST段抬高与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的冠脉造影病变特征,为制定干预策略及判断预后提供依据。方法:78例ACS患者分为ST段抬高组(33例)与非ST段抬高组(45例),均行冠脉造影。分析其病变特征,包括病变范围、钙化病变、侧支循环等。结果:病变范围、钙化病变、侧支循环、弥漫性长病变等的发生率,非ST段抬高组高于ST段抬高组;血栓形成及完全闭塞病变则相反;偏心性病变发生率,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非ST段抬高的ACS血管病变复杂.多是病变慢性进展的结果;而ST段抬高的ACS血管病变本身并不一定很复杂,但血栓形成的发生率明显较高。  相似文献   

3.
王喜萍  韩艺辉  范艳慧 《临床荟萃》2006,21(21):1568-1569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主要临床表现为胸痛,心电图常有ST段和T波的改变。根据患者发病时心电图ST段抬高与否,可将ACS分为ST段抬高的ACS和非ST段抬高的ACS两类。而ST段抬高ACS又分为ST段持续抬高和一过性ST段抬高的ACS。持续ST段抬高是指ST段抬高(肢体导联≥1mm,胸部导联≥2mm)持续时间大于30分钟,此类患者绝大部分发展为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STEMI),临床上多见。  相似文献   

4.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指冠状动脉血流突然受阻致急性心肌缺血的临床病症,现已成为影响人类身心健康的一个社会公共问题。根据发病时的心电图特征,临床上将ACS分为非ST段抬高和ST段抬高2种。由于非ST段抬高ACS(NSTE-ACS)冠脉存在严重狭窄,且心电图改变常常为一过性或短暂ST段压低,或T波倒置、低平,或“伪正常化”,导致临床上经常出现误诊或漏诊。而对NSTE-ACS患者进行风险评估,可以尽早筛查出高危患者。因此,本文主要对NSTE—ACS早期风险评估、出院前风险评估及现有危险分层做一综述,以便更好地了解患者所处的危险程度,指导临床策略。  相似文献   

5.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不稳定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血栓形成,引起急性心肌缺血的一组临床综合征,是冠心病发展到后期最严重的病变征象。它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与飞ST段抬高心肌梗死及ST段抬高心肌梗死。急性冠脉综合征是导致冠心病患者死亡和致残的主要原因,因其变化快,临床表现差异大,易误诊、漏诊。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正确诊断、有效治疗及细致护理,将改善冠心病患者的预后及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6.
提高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认识与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是冠心病的危重状态,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或糜烂,继发完全或不完全闭塞性血栓形成为病理基础,以胸痛为主要表现的一组临床综合征.ACS包括不稳定心绞痛(unstable angina,UA)、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和心脏性猝死,其中AMI又分为非ST抬高型心肌梗死(non-S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NSTEMI)和ST抬高型心肌梗死(S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按照心电图表现ST段是否抬高,将ACS分为非ST抬高型ACS(non-ST elevation ACS,NSTE-ACS)和ST抬高型ACS(ST elevation ACS,STE-ACS),其中NSTE-ACS包括UA和NSTEMI. 1 流行病学资料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冠心病的发生率和病死率呈显著增长的趋势,其中ACS严重影响着人类的健康和生命.据美国心脏学会统计,在美国每年逾100万人罹患急性冠脉事件,超过40万人死于冠状动脉疾病[1],预计至2030年用于心血管疾病的直接医疗费用将激增至8180亿美元[2].据《中国心血管病报告》,我国心血管疾病患者已达2.3亿,每年约300万人死于心血管病,位居各项死亡原因首位,并且发病率不断增加,按照Markov模型预计我国未来10年心血管疾病,尤其是冠心病的发病率将以每年超过50%的速度递增[3].此外,心肌缺血导致的缺血症状、活动耐量受损等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引 发焦虑、抑郁等心理疾患[4].因此,深入探讨ACS的发病机制和对ACS的合理诊治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基层医院药物救治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经验,提高救治效果,使患者获益提高。方法对68例ACS患者类型、治疗方法、并发症、转归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总结经验,提高药物救治成功率。结果 40例非ST段抬高型ACS患者通过强化抗栓、抗凝、调脂、抗缺血等治疗,病情好转34例(有效率85%),转上级医院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6例;28例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治疗12例,再通9例(再通率75%),转上级医院行PCI 5例。溶栓治疗组有1例再灌注心律失常、1例消化道出血并发症。结论基层医院在不能开展PCI的情况下,对ACS患者进行严格的风险评分,对适合介入治疗的患者及时转院,转院前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尽早行静脉溶栓治疗是安全的。对未转院者积极强化抗栓、抗凝、调脂、抗缺血、再灌注等治疗,可使患者获益提高。  相似文献   

8.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包括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不稳定型心绞痛(UA),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心血管危急重症,其基本的发病机制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破裂与血栓的形成等.而动脉粥样硬化(AS)是可累及全身动脉的病变,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具有共同的危险因素和发病机制,即脂质积聚,其中主要是含胆固醇结晶及游离胆固醇的结缔组织;局部平滑肌细胞、巨噬细胞及T淋巴细胞的聚集;胶原、弹力纤维及蛋白多糖等结缔组织和平滑肌细胞的增生[1].因而,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密切[2],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特别是与 ACS的相关性日益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9.
急性冠脉综合征急诊快速诊疗指南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急性冠脉综合征( ACS)是指冠状动脉内不稳定的粥样斑块破裂或糜烂引起血栓形成所导致的心脏急性缺血综合征,涵盖了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NSTEMI)和不稳定性心绞痛( UA),其中NSTEMI与UA合称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 NSTE-ACS)。 ACS的发病率在我国逐年增加,《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4》显示,全国有心肌梗死患者250万;心血管病死亡占城乡居民总死亡原因的首位,2013年农村地区急性心肌梗死( AMI)病死率为66.62/10万,城市地区为51.45/10万[1]。目前,绝大多数ACS患者首诊于急诊科,为进一步缩短ACS患者从首次医疗接触到治疗的时间、规范并及时更新国内ACS的诊疗流程、使其简便易行、且与国际学术进展接轨,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邀请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中华电子音像出版社,参考《2015年欧洲心脏病学会( ESC)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管理指南》[2]和2015年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3]等主要学术文件共同制定本快速诊疗指南。  相似文献   

10.
非ST段抬高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及非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是由不稳定性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阻塞相关冠状动脉导致的急性心脏疾病。我院对180例非ST段抬高的ACS患者在应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的基础上加用奥扎格雷钠,观察其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血液流变学参数变化,旨在探讨奥扎格雷钠治疗非ST段抬高的ACS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CHD)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s,ACS)是导致心血管疾病尤其是CHD死亡的主要原因。ACS包括不稳定心绞痛(unstableangina,UA)、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onSTsegment elevation myoeardial infarction,NSTEMI)、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in farction,STEMI)。  相似文献   

12.
芦涤  郭乐凌  周琪 《中国综合临床》2007,23(10):865-867
目的观察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早期介入治疗前使用替罗非班的疗效。方法99例高危非ST段抬高ACS患者在进行12~48h药物治疗后,随机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51例),行早期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观察组于PCI前30~60min加用替罗非班,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PCI术后30d复合心血管事件(心绞痛复发+再次心肌梗死+死亡)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6.3%与23.5%(P〈0.05);观察组术后血小板聚集率明显降低,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2组的主要不良反应为轻度出血,观察组有增加趋势,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ST段抬高ACS早期介入治疗前使用替罗非班可改善患者的近期预后且不增加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13.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UA)、非ST段抬高或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和心源性猝死(sudden cardiogenic death,SCD),其发生机制是由于易损的冠状动脉(冠脉)粥样硬化斑块出现裂缝、溃疡或破裂并触发血栓形成所致.  相似文献   

14.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冠状动脉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而引起血管腔狭窄或阻塞,造成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导致的心脏病,是我国最常见的器质性心脏病,其病理基础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而近年来发现炎性反应是导致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引起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包括急性非 ST 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ST 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不稳定型心绞痛(UA)的重要因素之一,炎症细胞因子也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1]。另外,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患者血清超敏C 反应蛋白(hs-CRP)升高,也提示了病变局部的炎性反应可能参与 PCI 术后急性血管闭塞及慢性再狭窄的形成[2-3]。多项临床研究[4-5]表明,他汀类具有直接抗炎性反应的作用,从而降低冠脉事件发生率。本文选择 STEMI 拟行 PCI 患者,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 PCI 前后 hs-CRP 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是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溃,继发完全或不完全闭塞性血栓形成为病理基础的一组临床综合征[1].其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UA)、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NETEMI)和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本资料主要讨论的是只包括前两者的ACS的介入治疗.冠状动脉内存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引起ACS的根本原因,而斑块破裂是引起ACS的直接原因.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是预防ACS的最主要手段[2].  相似文献   

16.
目的系统评价早期介入治疗对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2009年第4期)、MEDLINE(1966~2009.9)、EMbase(1974~2009.9)、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1989~2009.9)、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7~2009.9)和万方数据库(1989~2009.9),收集介入治疗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的随机对照试验,由两名评价员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选择文献、评价质量和提取资料,对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用RevMan 5.0软件进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7个随机对照试验,11394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保守治疗相比,早期介入治疗能降低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6个月时的全因病死率[RR=0.75,95%CI(0.61,0.92),P=0.007];随访1年时,这种优势有下降趋势[RR=0.88,95%CI(0.65,1.18),P=0.38];早期介入治疗能降低6个月时致死性或非致死性心梗发生率[RR=0.74,95%CI(0.63,0.87),P=0.0003];早期介入治疗能显著降低因心绞痛再入院率[RR=0.66,95%CI(0.61,0.73),P〈0.00001];6个月时出血发生率早期介入组较高[RR=1.28,95%CI(0.91,1.80),P=0.1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1年时早期介入组出血发生率高[RR=2.22,95%CI(1.55,3.17),P〈0.0001];早期介入组与保守治疗组相比,发生介入相关的心肌梗死发生率更高[RR=2.07,95%CI(1.57,2.72),P〈0.00001];肌钙蛋白阳性组早期介入治疗的联合终点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RR=0.60,95%CI(0.43,0.82),P=0.002]。结论早期介入治疗能降低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全因病死率、心梗发生率和因心绞痛再入院率,肌钙蛋白阳性患者更能从早期介入治疗中获益。早期介入治疗发生出血和介入相关的心肌梗死等并发症的风险也比保守治疗要高,故临床决策时应充分权衡利弊。  相似文献   

17.
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急救与护理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心肌缺血急性发作的一组综合征,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和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1]。ACS的发生是由于冠状动脉硬化斑块破裂、血小板粘附、聚集和释放,凝血系统激活形成血栓,同时可伴血管痉挛,引起血管腔明显狭窄,甚至完全堵塞从而出现心肌的缺血缺氧,严重的出现心肌坏死,  相似文献   

18.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心肌缺血急性发作的一组综合征,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和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1].ACS的发生是由于冠状动脉硬化斑块破裂、血小板粘附、聚集和释放,凝血系统激活形成血栓,同时可伴血管痉挛,引起血管腔明显狭窄,甚至完全堵塞从而出现心肌的缺血缺氧,严重的出现心肌坏死,临床表现为胸痛胸闷、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甚至猝死.  相似文献   

19.
对于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术前的初始血流与临床结果密切相关。本文就几种冠脉初始血流的评价方法、初始血流对AMI患者预后和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影响及其病理生理机制,改善冠脉介入治疗(PCI)术前冠脉初始血流的治疗策略等几方面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过程中的重要事件。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和ST段抬高心肌梗死。冠状动脉内粥样斑块破裂,表面破损或出现裂纹,继而出血和血栓形成,是引起冠状动脉不完全阻塞或完成阻塞,是ACS主要病理变化。尤其,ACS早期造成致死和致残的并发症很多。而辛伐他汀不仅具有全面调脂作用,还主要有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及逆转受损内皮功能作用。还减少炎症反应,抑制血栓形成的非调脂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