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药材黄芫花为瑞香科植物河朔荛花的干燥花蕾,具有泻下逐水之功效,主要用于治疗水肿胀满,痰饮胀满及现代医学中的急、慢性肝炎,精神分裂症,癫痫等。为了修订《山西省中药材标准》,我们承接了黄芫花质量标准的修订任务,现将基础研究报道如下。1来源本品为瑞香科植物河朔荛花的干燥花蕾。黄芫花为中国传统中药,最早出自《神农本草经》,名为荛花。《名医别录》、《神农本草经集注》、《图经本草》、《本草蒙筌》均记载有荛花,古本草中最先记载芫花  相似文献   

2.
现今临床所用金银花,单指植物忍冬的花,而非茎、叶、藤枝或全草.早期的“忍冬”、“忍冬藤”等名称,并非专指忍冬花部,少数早期文献如《新修本草》等虽有关于植物忍冬花部的简要记述,但主要是作为植物辨识特征对开花时间和花朵形状进行的描述,并未提及花部入药,且无“金银花”之名,不能作为现今中药金银花的原始出处.首次出现“金银花”药名的文献应为宋《苏沈良方》,首次记载单以忍冬之花入药的文献为宋《外科精要》.第九版《中药学》教材、《中华本草》等认为中药金银花出自《新修本草》或《履巉岩本草》的结论,与文献记载不符,应予更正.  相似文献   

3.
吕斌 《开卷有益》2014,(6):23-23
芦荟最早见于《开宝本草》,现世界上品种多达300种以上,但主要药用品种是百合科植物库拉索芦荟、好望角芦荟和斑纹芦荟三种。芦荟的叶、花、根均可入药,尤以叶中的汁液经浓缩加工制成芦荟干块,即为芦荟的药用品。在我国古代,应用芦荟治疗疾病已相当流行,关于芦荟的药用价值和治疗作用,在《药性论》、《海药本草》、《开宝本草》、《本草图经》、《得配本草》、《本草再新》中均有详细记载。  相似文献   

4.
菝葜,始载于《名医别录》,又名金刚藤(湖北)、金刚蔸(广西)、金刚刺(广西)、金刚鞭(浙江)、萆薢(四川)、铁菱角(江西)、红土茯苓(贵州)等。味甘,微苦涩,性平,归肝肾经。功能祛风利湿,解毒散瘀。用于筋骨酸痛、小便淋漓、带下量多,疔疮肿毒[1]。菝葜是三金片、血尿胶囊、金刚藤糖浆(胶囊)及撒尔沙提取物的重要原料,为了正本清源,对菝葜药材进行本草考证及原植物来源调查。1古本草考查参考《本草图经》[2]、《本草纲目》[3]、《植物名实图考》[4]等古本草附图及描述,不能确定菝葜Smilaxchina L.就是菝葜药材的唯一植物来源,从古本草对本品种…  相似文献   

5.
金银花首载于《别录》,《唐本草》称为忍冬花,《履岩本草》称为金银花,《温病条辨》称为银花,《植物名实图考》称为鹭鸶花,《江苏植物志》称为金花,《中药材手册》称为双花,《陕西中药志》称为二花,《江苏验方草药选编》称为二宝花,为临床常用中药之一。 本品为忍冬科植物忍冬Lonicerajaponica Thunb.的花雷,我国大部分地区均产,但我省产量丰富,除了满足我省用药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考证《履巉岩本草》天仙子的基原。[方法]通过古今文献考证和植物学比较研究,结合植物形态、产地分布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履巉岩本草》天仙子与爵床科植物球花马蓝相吻合[结论]《履巉岩本草》天仙子的原植物为爵床科植物球花马蓝Strobilanthes pentste-monoides(Nees)T.Anders,建议《中国药典》把天仙子改为莨菪子。  相似文献   

7.
天麻药膳     
天麻为兰科植物天麻的干燥块茎,又名定风草,性平,入肝经。含有香荚兰醇、维生素 A 和 K、粘液质等。其功能《日华子本草》说它能“助阳气,补五劳七伤,通气脉,开窍。”《本草汇言》记载它“主头  相似文献   

8.
天花粉为葫芦科植物栝楼(Trichosanthes Kirilowii Maxim.)或双边栝楼(Trichosanthes rosthomii Harms)的干燥根。本品为常用中药,以栝楼根之名,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天花粉之名始见于《图经本草》。其根作粉,洁白如雪,故名天花粉。其异名栝楼根(《本草》),萎根(《雷公炮炙论》),白药(《本草图经》),瑞雪(《纲目》),天瓜粉(《重庆堂随笔》),花粉(《增订伪药条辩》),屎瓜根(《四川中药志》),栝萎粉、萎粉(《药材学》)。  相似文献   

9.
积雪草始载《本经》,历代本草多有记述。《纲目》草部十四卷积雪草《本经中品》条下有详述。[释名]有;胡薄荷(《天宝方》),地钱草(《唐本》),连钱草(《药图》)。在《纲目抬遗》中载记有金钱草。并云“纲目有积雪草,即此”。本草记述的积雪草,其原植物曾在现代一些中药学著作中论述过,但尚有不同结论,本文对此,加以补遗考证。  相似文献   

10.
对《神农本草经》(以下称《本经》)的研究。始于宋代王炎。明代卢复的《本草正经》则为现存诸辑本中最早的。入清后,研究《本经》之风日盛,成为清代本草学的特色之一。宏观地看,这种研究大致可分为三类:一类是辑录,即从前代本草中录出《本经》原文,或加考证而成书;一类是注解,即对《本经》药物酌加损益,参以注解;再一类是杂著。兹列表于下(见下页)。 至于吴世铠《本草经疏辑要》,乃系将明代缪希雍《本草经疏》删繁节要再加增补而成。《本草经疏》是“从《证类本草》中录出二百六十余种而为之疏”,并非《本经》的注解本,所以《本草经疏辑要》也不是《本经》注本。  相似文献   

11.
杨树花抑菌有效部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树花为杨柳科植物(加拿大杨Populus canadensis Moench、毛白杨P.tomentosa Carr)或同属其它多种植物的干燥雄花序,又名杨构花,全国各地均有种植,资源极为丰富。 唐慎微:《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和李时珍:《本草纲目》均记载白杨树皮煎汤能止孕痢,但未见杨树花入药。1971年3月出版的《北京市中药手册》开始收载杨树花作为治疗  相似文献   

12.
枯梗科党参在明代以前的历代本草中没有记载,亦无该植物图,表明了明代以前党参并未入药。清代《本经逢源》、《本草从新》、《本草求真》等著作中不同程度地记载了在上党产人参逐渐绝迹时应用新出党参代替人参的情况和经验,并认为两者功效不同。  相似文献   

13.
中药木香最早记载于《神农本草经》。通过考察多种本草文献,发现《神农本草经》中的木香可能不是现代菊科木香类植物,而是沉香,因为从形态、气味、功效等方面综合判断,沉香与《本神农草经》中的木香相吻合。《神农本草经》中只有“木香”,而无“沉香”,陶弘景将“木香”与“沉香”一并记载于《名医别录》中,为后人的误识埋下了伏笔。自《唐本草》始认为“木香”主要为菊科的木香类草本植物,这种认识一直影响至今。马兜铃科藤本青木香在《唐本草》和《本草图经》等本草著作的“木香”条中均有记载,但不做“木香”药用的主流。  相似文献   

14.
石菖蒲为天南星科植物石菖蒲(Acorusgramineus Soland.)的干燥根茎。依据《本经》记载的功效考证以及吴普、陶弘景和李时珍等人叙述的形态特征、生境等考证,当是《本经》上品药物“菖蒲”所指。自《本经》之后,历代本草皆有记载,在其应用史上曾获“菖蒲者,水草之精英,神仙之灵药”(《道藏经》)等美称。当今,由于我国医药工作者的努力,使以往效用得以科学证实,而且使其新春唤发。为此本文就其药理及临床研究情况作如下综述:  相似文献   

15.
刘华 《基层医学论坛》2006,10(5):450-450
天麻原名赤箭,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为兰科植物天麻的干燥块茎。“端有花、叶赤色、茎是箭杆……惟无心脉尔”。(见于《开宝本草》)。  相似文献   

16.
胡蔓藤属植物、成分及毒理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蔓藤被认为极毒植物,由来已久。汉代前后把它列为毒药,《本草经》称它为钩吻或野葛,《名医别录》叙述了它的毒性;唐代《岭表录异》及《本草拾遗》称它为胡蔓草,宋代《图经本草》及《重修政和本草》曾引用之;明代《本草纲目》谓钩吻  相似文献   

17.
干地黄也称生地黄(《本草图经》)、原生地(《本草正义》)、干生地(《中药志》),为玄参科植物地黄的块根加工而成.古人用其"主治血证及水病也".经八味丸、芎归胶艾汤、三物黄芩汤临床应用证明,其对"小腹不仁,漏下,下血,四肢苦烦热"有较好疗效[1].  相似文献   

18.
五代是中国大分裂时期。北方曾换五个小朝廷,局势动乱,战争频繁,使得社会遭受大破坏,因此经济文化中心南移。后蜀、南唐、吴越地处南方,成为五代时期文化最发达的地区。所以后蜀有《蜀本草》、南唐有《食性本草》、吴越有《日华子本草》等。现将五代时期的本草著作及其特点介绍如下。 1.《蜀本草》:由后蜀广政年间(938~965)蜀主孟昶命翰林学士韩保昇与诸医工用《唐本草》及《图经》相互参校删定注释而成,初名《蜀重广英公本草》,简称  相似文献   

19.
覆盆子也叫树莓、马林果,是覆盆子科植物果实的统称。中医认为,该药性微温、味甘酸,可入肝经、肾经,具有补肾助阳、固精缩尿的功效,可用于治疗肾虚阳痿、遗精、遗尿、尿频、带下过多、产后遗尿等病症。《本草衍义》中说,覆盆子"益肾脏,缩小便"。  相似文献   

20.
一、两药基原不同,名称各异,汇总内容新述如下: 1.王不留行一名,最早出自《神农本草经》。随着年代的递增,成数地耕作者、侠义鉴行者、关注留言者记载了有关王不留行的一些素描,譬如《吴普本草》的不留行、王不留行,《日华子本草》的禁宫花、剪金花,《稗史》的金剪刀草,《纲目》的金盏银台,《甘泉县志》的麦蓝子等等。究其基原,此为石竹科植物麦蓝菜的干燥成熟种子,其原植物属在《救荒本草》中被定为麦蓝菜,外文命写为Vaccaria segetalis(Neck)Gareke,又名曰道灌草、大麦牛、兔儿草、麦加菜、王牡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