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异氟醚—异丙酚静吸复合对单肺麻醉肺内分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单肺通气 (OLV)时缺氧性肺血管收缩 (hypoxicpul monaryvasoconstriction ,HPV)可减少肺内分流 ,是机体的重要保护机制。以往研究表明 ,异氟醚等吸入麻醉药均在不同程度上抑制HPV。本研究旨在观察异氟醚 异丙酚复合吸入是否会因此增加临床单肺通气中低氧血症的发生。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 选择单肺通气麻醉病人 2 0例 ,ASAⅠ~Ⅱ级 ,术前肺功能正常 ,其中食管手术 11例 ,肺叶手术 7例 ,胸腔镜 2例。随机分为两组 ,即异氟醚吸入组 (Ⅰ组 )和全凭静脉组 (Ⅱ组 )。麻醉方法 术前用药地西潘 10…  相似文献   

2.
异丙酚静脉麻醉和异氟醚吸入麻醉是神经外科麻醉中常用的麻醉方法 ,本研究拟对比观察颅内肿瘤手术采用上述两种麻醉方法期间脑动静脉氧差及颈内静脉血氧饱和度的变化。资料和方法30例择期神经外科幕上肿瘤病人 ,男 12例 ,女 18例 ,年龄 18~ 5 5岁 ,体重49~ 88kg ,心肺肝肾功能无异常。随机分为异丙酚组 (15例 ) ,异氟醚组 (15例 ) ,两组年龄、性别、体重、手术时间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术前 30min肌注阿托品 0 .5mg ,两组均以芬太尼 3~ 4μg/kg ,异丙酚 2mg/kg ,氯化琥珀胆碱 1.5~ 2mg/kg快速诱导气管插管 …  相似文献   

3.
目的 采用连续温度稀释法观察不同浓度地氟醚对血液动力学和氧供需平衡的影响 ,并与七氟醚和异氟醚比较。方法 犬 18只 ,1.5 %硫喷妥钠 2 0 mg/ kg、阿曲库胺 0 .8mg/ kg麻醉诱导 ,气管插管后机械通气。左股静脉穿刺置入 7.5 F的六芯肺动脉漂浮导管 ,接 CCO/ SvO2 监测仪 ,连续测定并计算血液动力学及氧供需平衡各项指标。操作完成后平稳 1小时 ,取基础指标。然后随机依次吸入 0 .7、1.2和 1.7MAC的地氟醚、七氟醚或异氟醚 ,呼气末浓度达预定值后稳定 2 0分钟 ,记录各指标 ,再增加吸入浓度达下一个预定浓度。结果  MAP、SVR和 CO在三组均呈剂量依赖性下降 ,地氟醚和异氟醚组 HR明显增快 ,七氟醚组 HR则明显减慢 ,异氟醚组 1.7MAC时 VO2 增加 ,DO2 和Sv O2 下降。结论 地氟醚对循环功能和氧供需平衡的影响与异氟醚相似 ,与七氟醚则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显微外科听神经瘤手术中麻醉处理 ,评价异丙酚输注对硝普钠控制性降压的影响。 方法  2 0例显微外科听神经瘤手术的麻醉 ,麻醉诱导应用静注咪唑安定、芬太尼、阿曲库铵、异丙酚、利多卡因 ,吸入异氟醚后经鼻气管插管 ,间歇正压通气。以咪唑安定、芬太尼、氯胺酮、异丙酚、利多卡因复合异氟醚维持麻醉。使用硝普钠联合异丙酚控制性降压 ,并在降压前后进行血糖、动脉血气和血乳酸浓度分析。 结果 所有手术都顺利完成。术中通气指标维持稳定 ,控制性降压前后血糖、动脉血气和血乳酸浓度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结论 在听神经瘤显微外科手术 ,选择合适的麻醉、加强麻醉管理、完善麻醉监测手段和合理的控制性降压方法 ,利于维持脑氧供需平衡 ,是降低手术麻醉风险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颅脑手术病人吸入异氟醚麻醉或全凭丙泊酚麻醉颅内血血糖及乳酸浓度的变化。方法 30例颅内肿瘤切除术病人随机分为丙泊酚组与异氟醚组,每组15例。两组诱导用药相同;麻醉维持分别为丙泊酚或异氟醚。于诱导前、插管后、麻醉维持30分钟及60分钟采颈内静脉血,测定血糖和乳酸浓度。结果 丙泊酚组各时点血糖、乳酸浓度均无显著变化;异氟醚组血糖浓度在麻醉后30及60分钟明显升高(P<0.05及P<0.01),乳酸浓度在麻醉后60分钟显著升高(P<0.05)。结论 丙泊酚有一定脑保护作用,是适合颅脑手术的麻醉药。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异丙酚异氟醚静吸复合麻醉与传统的氯胺酮静脉麻醉这两种小儿手术中的复合麻醉法的比较,探讨怎么样更有效和安全的对小儿手术进行麻醉.方法:200例小儿外科病儿用异丙酚异氟醚静吸复合麻醉法(PI组=100)和氯胺酮静脉麻醉法(KT组=100),P1组用异丙酚2mg/kg静脉注射至患儿入睡后,再通过回路或加压面罩半开放吸入吸氧和异氟醚至手术结束.KT组用咪唑安定0.1-0.2 mg/kg,氯胺酮1-2mg/kg缓慢静脉注射至患儿睡后,再以0.1%的氯胺酮液,术中维持直至术毕前10分钟停掉.通过对麻醉时间,麻醉的苏醒时间,循环,小儿的呼吸,以及在小儿手术中以及手术后的副作用和并发症的对比,得出结论:异丙酚异氟醚静吸复合麻醉法的麻醉时间和氯胺酮静脉麻醉法麻醉时间相似.异丙酚异氟醚静吸复合麻醉法的苏醒时间明显短于氯胺酮静脉麻醉法的苏醒时间.异丙酚异氟醚静吸复合麻醉法的呼吸抑制比较明显,异丙酚异氟醚静吸复合麻醉法在麻醉期间的血压,心率明显比氯胺酮静脉麻醉法低.所以异丙酚异氟醚静吸复合麻醉法更适合应用在小儿手术中,它的安全性高,而且在小儿手术中和手术后的不良反应小,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7.
全身麻醉对听觉脑干反应测试结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全身麻醉对听觉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action,ABR)的影响,评价ABR在监测麻醉深度中的意义。方法:选择听力正常的外科择期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2组,分别施行异丙酚静脉麻醉或异氟醚吸入麻醉。应用围产NDI-500型多功能神经电诊仪检测并记录麻醉各阶段ABR的Ⅰ、Ⅲ、Ⅴ被潜伏期及Ⅰ-Ⅲ、Ⅲ-Ⅴ、Ⅰ-Ⅴ波同期,观察两种全麻药对ABR的表现规律和特征。结果:异丙酚或异氟醚对ABR的影响与剂量有相关性。结论:AB4各波潜伏期和波同期的变化可用作为麻醉深度的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8.
静吸复合麻醉下七氟醚与异氟醚对颅内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在颅内顺应性正常神经外科病人,观察1.0 MAC七氟醚与异氟醚对颅内压的影响。方法:垂体瘤或颅咽管瘤手术病人16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咪唑安定 芬太尼 1.0 MAC异氟醚;B组为咪唑安定 芬太尼 1.0 MAC七氟醚。选择L_(3~4)行蛛网膜下腔穿刺。麻醉诱导采用芬太尼-咪唑安定-阿曲库铵。插管后维持稳定30分开始吸入七氟醚(或异氟醚)。分别于麻醉前、吸入麻醉药前、达预定呼气末浓度30分内观察监测指标。结果:1.0 MAC七氟醚和异氟醚均可显著降低脑灌注压,异氟醚作用较强。吸入1.0 MAC七氟醚后颅内压首先呈显著性下降,15分后回复至基础水平。吸入1.0 MAC异氟醚后颅内压无显著性变化。结论:在颅内顺应性正常患者,1.0 MAC七氟醚和异氟醚均可安全用于神经外科麻醉。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硬膜外阻滞与安氟醚或异氟醚吸入复合麻醉对血流动力学,肝血流及代谢的影响。方法 选用健康杂种犬20只行胸段硬膜外阻滞后分为两缚,分别吸入,0.5和1.0MAC安氟醚或异氟醚,监测麻醉前后体循环,肝动脉,门静脉血流动力及肝脏氧供,氧耗。结果 硬膜外阻滞后血压,门静脉血流和氧供下降,加吸安氟醚0.5MAC使心排血量也下降,1.0MAC后肝动脉血流及氧供也减少,加吸异氟醚0.5MAC心排血量稳定  相似文献   

10.
几种新型麻醉药对脑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氟醚及七氟醚扩张脑血管,增加脑血流量,抑制脑代谢及脑电图,不优于其他常用的吸入麻醉药。七氟醚对脑电图的影响类似安氟醚,大剂量时出现棘波;异丙酚、依托咪酯和咪唑安定降低脑血流量,抑制脑代谢率及脑电图,有脑保护作用,适于颅脑手术麻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丙泊酚或异氟醚麻醉下头低位气腹期间脑氧供需平衡及能景代谢的改变.方法 24例ASA Ⅰ或Ⅱ级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丙泊酚组和异氟醚组.两组均在局麻下行颈内静脉逆行穿刺置管达颈静脉球,行桡动脉置管.分别以丙泊酚和异氟醚麻醉诱导及维持,术中维持通气条件不变(潮气量7 ml/kg,频率 14次/分).记录麻醉前(T1)、气腹前(T2)、气腹10 min(T3),20 min(T4)及60 min(T5)时桡动脉及颈I静脉球血气、血糖、乳酸以及呼气二氧化碳分压(PETCO2)等,计算脑葡萄摄取(Da-jglu)、动静脉氧含量差(Da-Jo2)及颈静脉球乳酸含量(Jlac)等.结果 T3~T5时两组颈静脉球血氧饱和度(S1O2)、PETCO2较T2时显著升高(P<0.05或P<0.01);Da-Jo2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而Da-jglu及Jla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T5时丙泊酚组S1O2显著低于异氟醚组,T2、T4时Da-Jo2高于异氟醚绀(P<0.05).结论 丙泊酚或异氟醚麻醉下头低位气腹期间脑氧供大于氧需,异氟醚麻醉下脑过度灌注更明显,但未出现能量代谢障碍.  相似文献   

12.
旨在探讨国产异氟醚麻醉加胸段硬膜外阻滞对开胸手术内分泌和循环功能的影响,并对开胸手术采用国产异氟醚麻醉加胸段硬膜外阻滞与国产异氟醚麻醉进行对比观察。资料与方法  40例ASA~级男性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国产异氟醚吸入麻醉(A组),国产异氟醚麻醉加胸段硬膜外阻滞(B组),每组20例,无内分泌系统疾病,两组病人年龄、体重、手术部位、手术时间、输血量等无显著差异。麻醉诱导采用静注芬太尼0.1mg、异丙酚2mg/kg和琥珀胆碱1.5mg/kg行快速气管内插管,机械通气。A组吸入2%~4%异氟醚维持麻醉。B组麻醉前在胸6~胸7椎间隙行硬膜外穿刺并留…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颅脑手术中异氟醚或异氟醚/N2O麻醉时过度通气对颈内静脉球血氧饱和度和脑动静脉氧及乳酸差的影响。方法 ASAⅠ-Ⅱ级幕上肿瘤病人行择期开颅手术20例,随机分为MAC(1.3MAC)相同的两组,异氟醚组(n=10,Ⅰ组):吸入1.5%异氟醚、空气、氧气;异氟醚/N2O组(n=10,N 组):吸入0.8%异氟醚、60%-65%N2O、氧气。手术切开硬膜后,于正常通气(PaCO24.7-6.0kPa)、轻度(<4.7kPa)、中度(<4.0kPa)、重度(2.8-3.4kPa)过度通气时分别抽取动脉、颈内静脉球部血行血气分析及乳酸测定。监测SjvO2,计算Ca-vDO2及静脉动脉血乳酸差(VADL)。结果 全部病人术中血液动力学稳定,随着PaCO2的降低,两组的SjvO2下降,Ca-vDO2值增加,且PaCO2与SjvO2和Ca-vDO2间存在显著的直线相关性。VADL有上升趋势,但仍在正常范围,在重度过度通气时,这种改变在N组较I组更为显著(P<0.05)。结论 颅脑手术麻醉期间过度通气可影响脑氧平衡;两组在重度过度通气,尤其是异氟醚/N2O麻醉时出现脑氧供需失衡,故在颅脑手术麻醉中应避免重度过度通气。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七氟醚与异氟醚麻醉在支撑喉镜下声带息肉摘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支撑喉镜下声带息肉摘除术患者4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七氟醚组(S组)与异氟醚组(Ⅰ组),每组20例。两组静注异丙酚2mg/kg、维库溴胺0.05mg/kg,随即S组吸入8%七氟醚或Ⅰ组吸入4.5%异氟醚2min后行气管插管术,术中分别以七氟醚或异氟醚维持麻醉。监测围术期血压、心率、心电图及脉搏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记录术毕自主呼吸恢复、拔管及认知恢复的时间。结果麻醉诱导后,S组与Ⅰ组平均动脉压均明显降低,心率加快(P〈0.01);气管插管后MAP、HR均升高(P〈0.05或P〈0.01)。七氟醚或异氟醚维持麻醉均满足手术要求,两组麻醉苏醒顺利,不良反应少,但S组自主呼吸恢复、拔管及认知恢复的时间均快于Ⅰ组(P〈0.01)。结论七氟醚或异氟醚全麻均适用于支撑喉镜下声带息肉摘除术,七氟醚的麻醉苏醒比异氟醚快。  相似文献   

15.
几种新型麻醉药对脑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氟醚及七氟醚扩张脑血管,增加脑血流量,抑制脑代谢及脑电图,不优于其他常用的吸入麻醉药。七氟醚对脑电图的影响类似安氟醚,大剂量时出现棘波;异丙酚、依托咪酯和咪唑安定降低脑血流量,抑制脑代谢率及脑电图,有脑保护作用,适于颅脑手术麻醉;阿芬太尼对脑血流及脑代谢影响小,大剂量时不出现等电位脑电图波。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以脑电双频指数(BIS)值45~55作为麻醉深度监测指标,观察不同靶浓度异丙酚对腹部手术病人异氟醚呼气末有效浓度的影响,并初步探讨额肌电(EMG)作为麻醉深度监测指标的意义.方法选择60例ASAⅠ~Ⅱ级择期行腹部手术的病人,随机分为三组Ⅰ组(n=20)麻醉诱导后单纯吸入异氟醚;Ⅱ组(n=20)吸入异氟醚的同时输注靶浓度为1μg/ml的异丙酚;Ⅲ组(n=20)吸入异氟醚的同时输注靶浓度为2μg/ml的异丙酚.全麻诱导采用咪达唑仑、芬太尼、维库溴铵,气管插管后启动靶控输注异丙酚.根据BIS值的变化调节异氟醚吸入浓度,维持BIS值在45~55范围.麻醉中连续观察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氧饱和度(SpO2)、BIS及EMG的变化,并持续监测异氟醚的吸入和呼气末浓度.结果三组病人年龄、性别、体重、麻醉时间、术中芬太尼用量、MAP、HR及SpO2的变化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Ⅱ组、Ⅲ组插管后和切皮后异氟醚呼气末浓度均低于Ⅰ组(P<0.01),Ⅱ组、Ⅲ组呼气末异氟醚有效浓度分别为0.43%±0.08%、0.21%±0.06%,较Ⅰ组分别降低43.4%、72.3%(P<0.05).入室后麻醉用药前EMG为46~53(BIS值91~96).麻醉诱导后及术中EMG维持在26~29(BIS值45~55),麻醉恢复期EMG逐渐升高,当大于40时(相应BIS值80~85),大部分病人能够呼之睁眼.结论随异丙酚靶浓度的增加,维持BIS值为45~55时的异氟醚的呼气末浓度随之降低.EMG作为麻醉深度的监测指标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7.
颅底外科麻醉控制性降压对脑代谢和颅内压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观察颅底外科麻醉控制性降压对脑代谢、脑内压的影响。方法。颅底手术病人20例,异氟醚吸入全麻,静滴0.01%硝普钠行控制性降压,维持平均动脉压(MAP)8.0±0.7kPa。连续监测血压,经颈内静脉逆行置管同步采集动脉血和颈内静脉血作血气分析,计动-静脉氧含量差(Da-vO_2)、脑氧摄取率(ERO_2);测动、静脉血乳酸含量(CaL、CvL)及两者之差(Da-vL)。经蛛网膜下腔置管连续监测颅内压(ICP)。结果:术中降压稳定,ICP无明显波动。Da-vO_2、ERO_2与Da-vL均无明显改变。结论:颅底手术行异氟醚吸入、硝普钠静滴控制性降压可保持脑氧供需平衡稳定,不影响颅内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靶控输注异丙酚(target-controlled infusion,TCI)全凭静脉麻醉和异氟醚吸入麻醉两种不同方式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应用中的临床效果. 方法将30例择期行LC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TCI组(T组)(n=15):设定诱导时靶浓度为4μg/ml,术中维持异丙酚靶浓度为3~3.5 μg/ml.异氟醚组(I组)(n=15):采用3%异氟醚吸入诱导、1%~2.5%维持.术中监测心率(heart rate,HR)、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 sure,SBP)、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 essure,MAP)等指标. 结果T组诱导时间显著短于I组(P<0.05),术中T组生命体征维持相对平稳, 术后苏醒T组明显优于I组. 结论TCI全凭静脉麻醉方法用于LC术,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术后患者苏醒迅速,明显优于异氟醚吸入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9.
不同全身麻醉方法对腹部手术患者静脉血IL-6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IL-6是一种具有广泛生物活性的细胞因子,与病人的预后有密切关系。不同麻醉方法影响IL-6的产生,但对其产生的机理研究尚不多见。本研究拟观察异丙酚静脉麻醉和异氟醚吸入麻醉对静脉血IL-6,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内IL-6mRNA含量的的影响。资料和方法研究对象选择24例因腹部良性疾患而行腹部手术的病人(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2人,异丙酚静脉麻醉(P组)及异氟醚吸入麻醉(Ⅰ组)。一般情况见表1。所有病人均无内分泌、免疫系统疾患,未服用影响内分泌、免疫系统的药物,两组病人的手术类…  相似文献   

20.
临床上常见的休克、心力衰竭、脑血管狭窄或阻塞合并低血压均可引起脑缺血、缺氧,并造成的脑组织不同程度的损伤,而几乎所有的病例均遗留不同程度的残疾。因此,加强术前期脑保护已被众多麻醉医师所关注。目前,临床上采用的低温及静脉麻醉药硫喷妥钠、利多卡因等对脑的保护作用已明确[1~3],随着吸入药异氟醚对心脏及脑功能保护作用的深入研究[4~7],许多研究发现地氟醚具有脑保护的作用。然而,有关地氟醚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行为学影响的报道还很少。本研究通过行为学指标观察地氟醚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脑保护作用。另外,地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