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采用超声速度向量成像技术评价急性心肌缺血犬左心室收缩期心内膜下心肌力学变化规律。方法对12只健康比格犬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制作急性心肌缺血模型,采集缺血前后左心室二尖瓣口水平、乳头肌水平、心尖水平动态二维灰阶动态图像;获取左心室不同水平各节段缺血前后心内膜下心肌周向应变、径向应变、旋转角度与径向位移;分析同一节段心肌周向和径向应变与旋转角度的相关性,及两个相邻节段心肌周向应变差值(Acs)与相应节段心肌旋转角度和径向位移的相关性。结果缺血前左心室心内膜下心肌同一室壁周向应变、旋转角度从基底段到心尖段依次增大,缺血后这一力学状态发生改变,其中前间隔基底段周向应变大于心尖节段(P〈0.05),后间隔中段周向应变大于心尖节段(P〈0.05);后壁基底段旋转角度大于中段(P〈0.01)、下壁中段旋转角度小于心尖节段(P〈0.05)、前间隔中段旋转角度小于心尖节段(P〈0.05)。缺血前心尖水平切面相邻两个节段心肌ACS与其相应节段心肌的旋转角度呈线性相关(r=0.609~0.739,P〈0.05或P〈0.01);缺血前左心室心内膜下心肌同一室壁乳头肌水平节段与基底水平节段心肌△CS与其乳头肌节段心肌的径向位移呈线性相关(r=0.657~0.852,P〈0.05或P〈0.01),缺血后相关性消失。结论缺血前左心室心内膜下心肌相邻两个节段间的△CS与对应节段心肌旋转角度、径向位移的线性相关提示,相邻丽个节段心肌间的△CS与心尖节段旋转运动以及左心室心腔向心性收缩密切相关。急性心肌缺血状态下,左心室心内膜下心肌应变状态异常改变是左心室重构的重要力学基础。  相似文献   

2.
成人心脏扭转运动生物力学机制的超声速度矢量成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应用超声速度矢量成像(velocity vector imaging,VVi)技术评价健康成人左室壁的旋转和扭转运动特征并探讨其成因.方法 应用VVI技术评价70例健康成人左室壁3个标准短轴水平和18个不同心肌节段的心内、外膜下心肌旋转特征和左室壁扭转运动特征,分别比较左室壁不同部位心肌在一个完整心动周期内的最大旋转角(Rmax)和左室壁心、内外膜下心肌的最大扭转角(Tmax)差异,并将左室壁的Tmax与左室壁不同短轴水平的Rmax做相关分析.结果 ①左室壁前间隔或前壁的Rmax比同一短轴水平其他心肌节段小(P>0.05).②一个完整心动周期内,左室壁基底水平与心尖水平旋转的主方向相反;左室壁乳头肌水平的Rmax小于基底水平或心尖水平(P<0.05),而左室壁基底水平与心尖水平的Rmax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室壁的Tmax分别与左心室壁基底水平或心尖水平的Rmax呈线性正相关(P<0.01),而与乳头肌水平的Rmax零相关.③左室壁心内膜下心肌的Rmax大于心外膜下心肌(P<0.01);左室壁心内膜下心肌的Tmax大于心外膜下心肌[(11.44±4.82)°对(7.05±3.90)°,P<0.01].结论 健康成人左室壁扭转运动具有薄壁圆筒扭转特征,以生物力学理论为依据有望阐明心脏扭转运动生物力学机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 应用斑点追踪技术研究二尖瓣置换术后左心室短轴心肌径向应变变化规律,探讨二尖瓣置换术对左心室短轴径向运动的影响.方法 35例二尖瓣置换术患者(MVR组)和20例正常人(对照组),经胸采集左心室短轴二尖瓣水平、乳头肌水平和心尖水平二维图像,利用斑点追踪显像技术测算各平面不同节段心肌径向收缩期峰值应变(RS).结果 MVR组术前二尖瓣水平各节段心肌RS较正常组减低,乳头肌水平及心尖水平大部分节段心肌RS较正常组增高(P<0.05);MVR组术后2周二尖瓣水平各节段心肌RS较术前组减低,乳头肌水平及心尖水平大部分节段心肌RS较术前组减低,部分节段较正常组减低(P<0.05);MVR组术后1年二尖瓣水平及乳头肌水平各节段心肌RS均显著增加,显著高于术后2周组(P<0.05),心尖水平大部分节段心肌RS与正常组及术后2周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MVR组术后早期左心室短轴心肌径向应变减低,MVR组术后1年左心室短轴心肌径向应变显著改善;人工机械瓣对二尖瓣环局部的心肌运动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 应用速度向量成像(VVI)评价左心室收缩期心内膜下心肌周向应变(CS)、径向应变(RS)、径向位移(RD)及其相关关系.方法 12只开胸比格犬,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主干建立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分别于基础状态、LAD结扎20 min后,采集左心室短轴二尖瓣水平、乳头肌水平、心尖水平和心尖四腔观、二腔观二维灰阶动态图像,VVI软件分析左心室18节段以及各短轴水平心内膜下心肌整体平均收缩期峰值CS、RS和RD变化.同时采用二维Simpson法测量左心室每搏量(SV)和射血分数(LVEF).分别进行各参数间比较和相关分析.结果 ①与基础状态相比,缺血后LVEF显著降低(P<0.001);缺血后心内膜下心肌受累节段、乳头肌以及心尖短轴观整体平均收缩期峰值CS、RD和心尖短轴观整体平均收缩期峰值RS明显低于基础状态(P<0.05).②基础和缺血状态下,左心室17/18个心肌节段(除缺血状态侧壁中间段外)以及各水平整体平均收缩期峰值CS与RD呈显著线性相关(r=0.662 0.995,P<0.05、P<0.01或P<0.001);左心室6/18个节段以及各水平整体平均收缩期峰值(除基础状态心尖水平外)RS与RD有良好线性相关(r=0.580~0.916,P<0.05、P<0.01或P<0.001);未能建立各短轴观整体平均收缩期峰值RD与SV和LVEF间线性相关关系.结论 心内膜下心肌应变和位移能够敏感反映急性心肌缺血时局部和整体心肌收缩功能变化;周向应变与径向位移显著相关表明左心室收缩期心内膜下心肌周向形变是导致心内膜径向位移的主要力学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超声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评价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的左心收缩功能及左心扭转。 方法获取31例DCM患者与29例正常人的标准心尖位左心流出道切面,四腔心切面,两腔心切面,短轴左心室二尖瓣水平、乳头肌水平、心尖水平的图像,应用超声斑点追踪技术测量各个室壁运动的收缩期最大应变,并测量二尖瓣水平及心尖水平心室的旋转角度。比较DCM组及正常组的收缩期最大应变和旋转角度。 结果与正常人相比,DCM患者收缩期左心室心尖位室壁的最大纵向应变明显低于正常组(P〈0.01)。短轴二尖瓣、乳头肌、心尖水平的径向应变、圆周应变、及旋转角度也明显低于正常人(P〈0.01),且总体的旋转角度与患者的心功能成正相关(r=0.59,P=0.004)。 结论DCM患者的左心收缩功能显著受损,超声斑点追踪技术可以科学、准确地反映左心室收缩功能,对DCM患者心功能的判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超声斑点追踪成像(STI)技术评价2型糖尿病(T2DM)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T2DM患者38例,健康人29例,应用STI技术获取左心室长轴及短轴各切面的心内、外膜层心肌收缩期纵向、径向峰值应变及左心室心内、外膜层心肌的整体纵向和径向峰值应变值。结果T2DM患者左心室心内、外膜层心肌收缩期纵向峰值应变低于对照组(心内膜层:均P〈0.01;心外膜层:均P〈0.05),径向峰值应变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STI技术能够无创性评价T2DM患者早期左心室局部和整体收缩功能变化。  相似文献   

7.
超声二维应变成像评价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应用超声二维应变成像评价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左室局部心肌收缩功能。方法HCM患者21例,正常对照者21例,获取左室短轴观二尖瓣环水平、乳头肌水平、心尖水平,心尖位四腔观、二腔观及左室长轴观的二维图像,测定左室心尖位二维纵向应变收缩期峰值,左室短轴二尖瓣水平、乳头肌水平、心尖水平各心肌节段心内膜下、心外膜下及整体心肌径向收缩期峰值应变。结果①HCM组与正常组心尖位二维纵向收缩期峰值应变比较,HCM组绝大多数节段心肌峰值应变显著降低(P〈0.05);②HCM组与正常组左室短轴心内膜下心肌二维径向收缩期峰值应变比较,HCM组心肌收缩期峰值应变明显减低,二尖瓣水平及乳头肌水平绝大多数节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HCM组与正常组左室短轴心外膜下心肌二维径向收缩期峰值应变比较,绝大多数节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④HCM组与正常组左室短轴心肌整体二维径向收缩期峰值应变比较,HCM组绝大多数节段心肌峰值应变显著降低(P〈0.05),尤以肥厚节段较多的乳头肌水平明显(P〈0.01)。结论HCM患者肥厚与非肥厚节段于左室纵向及左室短轴径向收缩功能均受损,并且径向收缩功能受损以心内膜下心肌为主。  相似文献   

8.
速度向量显像技术探讨正常人心内外膜应变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应用速度向量显像技术探讨正常人左心室心肌各向应变的特征,包括内膜和外膜的长轴应变、环向应变以及径向应变、横向应变.方法 对25名健康志愿者行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采集二尖瓣水平、乳头肌水平、心尖水平短轴观以及心尖四腔心、三腔心、二腔心长轴观二维图像.脱机分析,从短轴图像得到二尖瓣水平、乳头肌水平和心尖水平内膜、外膜的环向应变和径向应变的收缩期峰值,从长轴图像上得到基底段、中间段和心尖段内膜、外膜的长轴应变和横向应变的收缩期峰值.结果 正常人应变存在心底-心尖梯度.外膜长轴应变自心底向心尖递减,内膜环向应变自心底向心尖递增.正常人应变存在内膜-外膜跨壁梯度.结论 速度向量显像技术能够无创、简便地全面评价心室局部心肌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超声斑点追踪成像(STI)技术分析梗死心肌及缺血心肌节段心肌纵向、径向及周向的收缩期峰值应变及应变率,评价其对左心室局部心肌收缩功能的影响。方法 35例心肌梗死患者(梗死组)、25例心肌缺血患者(缺血组)和25例正常体检者(正常组),接受超声检查,采集左心室长轴观、心尖四腔观,心尖二腔观及左心室短轴观(二尖瓣环水平、乳头肌水平和心尖水平)二维灰阶图像,按左心室18节段划分法,分析各个切面观心肌节段的纵向、径向和周向收缩期峰值应变及应变率。结果心肌缺血组纵向收缩期峰值应变及应变率低于正常组(P<0.05),而径向收缩期峰值应变、应变率和周向收缩期峰值应变、应变率低于正常节段,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肌梗死组径向、周向、纵向应变及应变率均显著低于正常组节段(P<0.01),也较缺血组节段低(P<0.05)。结论超声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能准确评价梗死心肌和缺血心肌局部运动异常,纵向应变及应变率反映心肌缺血较其他指标敏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速度向量成像技术(VVI )评价早期新生儿左室短轴运动变化的应用价值.方法 足月新生儿32例,分别在出生后第24 h、48 h、72 h及96 h应用VVI技术动态监测每例新生儿的左室短轴收缩运动,包括左室短轴18个节段的收缩期峰值径向运动速度(SRVmax)、峰值径向应变(SRSmax)及峰值圆周应变(SCSmax).结果 各组收缩期左室短轴方向的SRVmax在二尖瓣环水平、乳头肌水平及心尖水平呈现减小趋势,24 h组与96 h组各节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4 h组与72 h组各节段比较呈增大趋势,96 h组与48 h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SRSmax在同一水平各节段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乳头肌水平显著高于心尖水平(P 〈 0.05).SCSmax在同一水平各节段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心尖水平高于二尖瓣环水平(P 〈 0.05).结论 VVI技术能发现早期新生儿左室短轴运动的细微变化,在新生儿左室短轴收缩功能判定中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应用斑点追踪技术评价室壁运动正常的心肌缺血患者左室径向应变及圆周应变,探讨其检测心肌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 30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患者,28例健康者为对照组,应用二维应变软件分析左室短轴二尖瓣水平、乳头肌水平及心尖水平图像,获取左室短轴各节段心肌径向应变和圆周应变均值.结果 CHD组径向应变和圆周应变均较对照组减低(P〈0.001);ROC曲线表明径向应变诊断心肌缺血的敏感性为89.3%,特异性为80.0%;圆周应变诊断心肌缺血的敏感性为75.0%,特异性为63.3%;径向应变诊断心肌缺血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圆周应变增高.结论 二维短轴应变能较敏感地发现心肌缺血,径向应变较圆周应变能更准确地评价心肌缺血.  相似文献   

12.
超声斑点追踪技术对心肌梗死患者室壁运动的二维应变研究   总被引:15,自引:6,他引:15  
目的 应用超声斑点追踪技术测量心肌梗死患者梗死节段室壁的二维应变,探讨其诊断局部室壁运动异常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30例正常人及30例心肌梗死患者,分别记录左室短轴(二尖瓣,乳头肌,心尖部)图像和心尖位四腔切面,二腔切面,左室长轴高帧频图像,应用二维应变软件测量各个节段的二维应变值。结果心肌梗死患者梗死节段共177个,其中158个节段通过超声斑点追踪技术,获得二维应变值。基底段,中间段及心尖段纵向应变值与正常对照组均明显减低,有显著性差异,P〈0.01;左室短轴(二尖瓣,乳头肌及心尖部水平)的径向应变及圆周应变与正常对照组均明显减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旋转角度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超声斑点追踪技术可准确评价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为临床评价心肌梗死患者左心收缩功能提供无创性新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速度向量成像(VVI)探索正常儿童左右心室长轴各节段运动的变化规律。方法采集44名健康儿童心尖四腔切面,Syngo Workplace软件测定各节段的速度、应变、应变率和位移,分析VVI参数与年龄之间的关系。结果 ①正常儿童左右心室的速度、应变、应变率和位移从基底段到心尖段依次降低。右室游离壁的速度、位移、应变和应变率明显高于左室游离壁和室间隔的相应节段(P〈0.05)。②左室游离壁基底段和中间段的速度与年龄具有较好的相关性(r=0.436,P〈0.01;r=0.464,P〈0.01);右室游离壁的各节段速度与年龄无相关性(P〉0.05)。③左右室的游离壁基底段的应变与年龄具有较好的相关性(r=0.478,P〈0.Ol;r:0.497,P〈0.01);右室游离璧中间段的应变率与年龄有较好的相关性(r=0.520,P〈0.01)。结论应变和应变率受到年龄的影响,因此在估测局部心肌节段功能时应考虑到该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应用速度向量成像(VVI)技术节段射血分数(SEF)指标评价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左室局部收缩功能的价值。方法超声检查35例AMI患者和35例健康对照者,进入VVI功能选择SEF指标,分别在心尖四腔、两腔及心尖左室长轴切面上,显示SEF彩色条带图,记录各节段SEF值。将左室同一水平各室壁SEF取平均值,即水平SEF(LSEF);将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左旋支及右冠状动脉供血区内各节段SEF取平均值,即区域SEF(TSEF)。结果对照组及AMI组的左室不同水平间LSE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MI组心梗及非心梗节段SEF均较对照组节段减低(P〈0.05);AMI组各水平LSEF及各冠脉供血区TSEF亦较对照组相应指标减低(P〈0.05)。AMI组内,各供血区TSEF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VI技术SEF指标可以快速检出AMI患者左室收缩异常节段并定量左室节段收缩功能;根据不同冠脉供血区TSFE值,还可定位病变冠脉并初步评估其病变程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应用改进的解剖M型(AMM)超声所测量和计算的参数(速度、加速度、相对力)评价高血压左心室短轴局部心肌运动功能。方法正常组30例,高血压组30例。采集两组左心室短轴乳头肌平面6个节段(前壁、前间隔、后间隔、后壁、侧壁、下壁)的解剖M型曲线,应用改进的解剖M型后处理工作站,分别测量3个时相(收缩期、舒张早期、舒张晚期)的峰值速度、加速度、相对力并进行比较。结果高血压组与正常组收缩期左心室短轴乳头肌平面6个节段的速度和加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舒张早期高血压组均低于正常组(P〈0.05),舒张晚期两组速度无明显差异,而加速度高血压组均低于正常组(P〈0.05);6个节段的相对力,在舒张早期前问隔、后间隔、下壁、后壁节段高血压组低于正常组,其他节段和时相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改进的解剖M型超声所测量和计算的参数能够反映高血压舒张功能的异常,并有其自身变化特点,这些新的技术参数为短轴方向心肌局部运动功能的全面定量评估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二维应变成像对冠心病患者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心肌应变特点.方法 43例冠心病患者及35例正常人,分别获取左室短轴观二尖瓣环水平、乳头肌水平、心尖水平及心尖四腔观、二腔观,左室长轴观的高帧频图像,应用二维应变软件测量各个节段的二维应变值.结果 狭窄<75%冠状动脉(冠脉)供血节段共96个,狭窄≥75%冠脉供血节段共147个.①狭窄≥75%冠脉供血节段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基底段、中间段及心尖段纵向收缩期峰值应变均明显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室短轴(二尖瓣环、乳头肌及心尖水平)的绝大部分径向收缩期峰值应变及圆周收缩期峰值应变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以纵向收缩期峰值应变≥-16.1%为截点值,预测冠脉狭窄≥75%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78.7%和76.4%.③狭窄<75%冠脉供血节段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纵向收缩期峰值应变、径向收缩期峰值应变及圆周收缩期峰值应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当冠脉出现严重狭窄时,虽然二维超声心动图上无明显室壁运动异常,但反映心内膜下心肌功能的纵向应变已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运用三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3D-STI)评价正常人左室短轴及长轴心肌应变特征,探讨其对正常人左室收缩功能的评判价值。方法健康志愿者45名,采集标准左室长轴心尖四腔、三腔切面左室全容积图像进行在线分析,自动计算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径向各水平收缩期峰值及平均应变、左室短轴环向各水平收缩期峰值及平均应变、左室长轴纵向各水平收缩期峰值及平均应变,分析各应变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正常人左室短轴径向各节段收缩期峰值及平均应变,基底水平较中间段水平增大(P<0.05),中间段水平较心尖水平增大(P<0.05),基底水平较心尖水平增大(P<0.01)。正常人左室短轴环向各节段收缩期峰值及平均应变,心尖水平较中间段水平增大(P<0.05),中间段水平较基底水平增大(P<0.05),心尖水平较基底水平增大(P<0.01)。正常人左室长轴纵向收缩期峰值及平均应变,心尖水平较中间段水平增大(P<0.05),中间段水平较基底水平增大(P<0.05),心尖水平较基底水平增大(P<0.01)。结论 3D-STI可无创、客观评价正常人在不同水平和不同节段径向、环向、纵向心肌应变,为定量评价正常人左室收缩功能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