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威灵仙的本草考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考证了唐代《三威灵仙传》中所记载之威灵仙,为棉团铁线莲,认为由于棉团铁线莲是直立草本,分布于北方,故造成宋代文化中心南移后,威灵仙的失传,并出现混乱品草本威灵仙。并对威灵仙的本草记载及混乱品进行了描述及对比。  相似文献   

2.
杨辉 《新疆中医药》2009,27(6):80-82
威灵仙为毛莨科植物威灵仙棉团铁线莲、东北铁线莲等的根及根茎。又名:铁脚威灵仙、灵仙、黑脚威灵仙。喜生于山坡、沟边、路旁草丛中。主产于江苏、安徽、浙江等地。秋季采挖,去净茎叶,洗净泥土,晒干,或切成段晒干。生用或酒炒后用。  相似文献   

3.
薄层扫描法测定威灵仙中齐墩果酸的含量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威灵仙为毛茛科植物威灵仙C lematis chinensisOsbeck,棉团铁线莲C·hexapetalaPall或东北铁线莲C·manshuricaRupr的干燥根及根茎[1]。威灵仙中主要含有白头翁素、齐墩果酸等成分[2]。作者通过实验比较,建立了测定威灵仙中齐墩果酸的薄层扫描定量方法,为威灵仙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了一个可借鉴的方法。1仪器与试药CS-9301PC薄层扫描仪(日本SHIMADZU公司),微量进样器(10μL,上海飞鸽科学仪器公司)。威灵仙收集自各地药品检验所,  相似文献   

4.
陈璐  万德光  国锦琳 《吉林中医药》2014,(10):1022-1023
为更好的开发利用冬虫夏草资源,古为今用,考证历代中医药典籍,对冬虫夏草进行本草学新考。结果显示古代中医所用冬虫夏草来源于多个品种,历代医家对其药性存在较大争议,四川为冬虫夏草传统产区和集散地。建议加强凉山虫草等近缘品种研究,为冬虫夏草替代资源的寻找和开发利用提供依据;加强冬虫夏草药性研究,结合现代药理药效学研究成果和临床应用实际,明确冬虫夏草寒热药性属性。  相似文献   

5.
《新修本草》中明确标明文献名的引用文献有30余种,其中引用的本草文献有《名医别录》、《李当之本草》、《药录》、《药对》、《徐仪药图》、《本草音义》和《食经》7种.《名医别录》的编定者为陶弘景;《李当之本草》在唐时仍有存留,属《神农本草经》传本之一;《药录》应非《李当之药录》;《新修本草》所引之《药对》非徐之才《雷公药对》,而可能是《旧唐书·经籍志》所录之古本《雷公药对》.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蛤蚧的称谓、产区、性状、功效、真伪、用药部位进行本草考证。方法:通过查阅历代本草文献进行考证。结果:文献调查表明,蛤蚧称谓以象声词命名;广西自明代起为蛤蚧主产区,清代起成为道地产区;宋之前蛤蚧以平喘止咳功效为主,明代以后增加补肾壮阳功效记载。结论:通过现代科学研究佐证了蛤蚧历代本草记载具备一定的科学性,为实施蛤蚧优良品种选育提供重要文献依据。  相似文献   

7.
威灵仙及其制剂在骨伤科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威灵仙,为毛莨科植物棉团铁线莲或东北铁线莲的干燥根及根茎,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性温而味辛咸,有祛风除湿、通络止痛之功效。临床广泛用于内、外、骨伤、妇、儿、五官等科。近年来,威灵仙及其制剂在骨科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用于治疗多种疾病,且都取得了良好疗效。同时,相关的基础研究也逐步深入开展,取得了许多成果。本文就近年来威灵仙及其制剂在骨伤科中的临床应用及基础研究方面的进展做初步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侗族是我国历史悠久的古老民族之一,有侗族之时,便产生了侗族医药。侗族医药,源远流长、古朴实用,独具特色。成为侗乡人们朝夕相共、不可缺少的抗衡疾病的手段。由于侗族过去没有自已的文字,有关侗药记载多以侗族聚居地所产及侗族人应用的形式散载在历代本草中。  相似文献   

9.
<正>威灵仙为中医临床常用祛风湿药物,具有祛风湿、通经络、止痛等功效。临床上用于治疗风寒湿痹、关节不利及四肢麻木,并有治疗骨鱼鲠病症之功效。根据1988-1989年笔者所进行的《威灵仙、棉团铁线莲、粘鱼须药理作用的对比研究》的结果来看,威灵仙、棉团铁线莲、粘鱼须具有相似的镇痛和抗炎作用,初步认为粘鱼须可以代替毛莨科植物威灵仙或棉团铁线莲作为祛风湿药。本课题拟在对免疫系统功能的影响方面针对威灵仙、棉团铁线莲、粘鱼须进行比较研究,现将实验目的、方法、结果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武延安  陈秀实 《中国现代中药》2016,18(10):1354-1358
经查阅历史地理文献及相关工具书,并结合现代地理信息技术和资料查对,理清了当归古产地现有考证之误,并重新考证认为:陇西四阳黑水,应为陇西西阳黑水;西山即首阳山,西阳应为首阳山之南;当归出陇西应为陇山之西;黑水应为今四川省九寨沟县的黑河,为当归产地。  相似文献   

11.
十二时辰是福建民间的一味畲药,文中对其名称,原植物及性味功效等进行了文献整理与考证。结果表明,十二时辰来源于毛茛科植物,为重瓣铁线莲Clematis florida Thunb.var.plena D.Don的干燥根,最早收载于明代兰茂编著的《滇南本草》,福安民间畲医对十二时辰功用的认识及用药部位方面皆具有地方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12.
车前的本草考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本草学考证,结合现代有关车前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的研究成果、表明本草文献中关于车前的记载与现代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历代使用车前的正品为车前科车前属植物车前Plantago asiatica L.。  相似文献   

13.
《证类本草》引用《本草拾遗》版本异同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证类本草》引和《本草拾遗》版本考证。方法:采用宋代官修本草《开宝》《图经》引用《本草拾遗》的版本内容进行考证。结果:《证类本草》所引用的《本草拾遗》同《开宝》《嘉You》《图经》等。官修本草所引用的《本草拾遗》并非同一版本。结论:提示今天对《本草拾遗》的研究,引用时应注意其传世版本的不同。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证类本草》引用《本草拾遗》版本考证。方法;采用宋代官修本草《开宝》《嘉祐》《图经》引用《本草拾遗》的版本内容进行考证。结果:《证类本草》所引用的《本草拾遗》同(开宝》《嘉祐》《图经》等,官修本草所引用的《本草拾遗》并非同一版本。结论:提示今天对《本革拾遗》的研究,引用时应注意其传世版本的不同。  相似文献   

15.
川芎(芎藭)的本草源流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单锋  郝近大 《中国中药杂志》2011,36(16):2306-2310
目的:通过本草文献,梳清芎藭的本草源流。方法:考证历代本草著作,并结合现代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古代芎藭有东西两大产地,西部芎藭从唐代开始由于栽培分化出川芎、西芎,芎藭的原植物最早为藁本Ligusticum sinense,西芎实为L.sinense的栽培品,川芎L.chuanxiong很可能为L.sinense在长期栽培下形成的园艺品种。结论:西芎古代作为芎藭使用,近代则归属于中药藁本,因此,需要通过现代研究搞清L.chuanxiong与L.sinense关系,确立L.sinense的中药归属。  相似文献   

16.
桑寄生的本草考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桑寄生类中药材,中国药典收载的原植物为Danser。依据我们的市场调查及文献考查,其为桑寄生科多种药用植物的茎枝及叶,其品种来源十分复杂,本文通过研究相关的古代本草,认为中药桑寄生的原植物在明清主要指槲寄生,其后主要指四川桑寄生及其近缘种。  相似文献   

17.
山药的本草考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杭悦宇 《中草药》1989,20(5):36-38
  相似文献   

18.
《本草纲目》中最早以金不换做三七(Panaxno-toginseng(Burk)F.H.chen)别名应用,但通过稍后的本草书记载,证明历史上金不换是作为土大黄类药材的正名,菊科菊叶三七(Gynura segetum(Lour)的别名应用。 现今在我国不同地区,大量存在以金不换做正名或别名的各种不同科属的植物药材,本文试考证其历史来源,辨其正品。 金不换最早见于《本草纲目》,是作为三七  相似文献   

19.
李家实  魏璐雪 《中药材》1993,16(9):41-42
本文通过鹤虱的本草考证证明,唐代用的鹤虱为菊和植物山道年蒿的头状花序,宋代以后改用菊科植物天名精的果实作鹤虱应用,为主要品种。《本草纲目》将天名精与鹤虱两味药合二为一。  相似文献   

20.
桑螵蛸的本草考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桑螵蛸为临床常用药,其功效补肾壮阳,固精缩尿,在《名医别录》、《本草品汇精要》、《本草纲目》中还载有"久服益气养神"的功能.陈可冀亦撰文将其纳入抗衰老中药类;(《抗衰老中药学》)在我国南方民间,有人将桑螵蛸炙焦吞服,作为保健品使用.由于螳螂种类多,所产的桑螵蛸也很复杂.现代文献载团螵蛸主要为大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