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非接触镜使用者的棘阿米巴角膜炎一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将一例环形角膜溃疡的手术切除角膜材料,用2%无营养无盐琼脂培养基加大肠杆菌肉汤进行培养,成功地分离出了棘阿米巴原虫,原虫在该培养基上生长良好,并可传化生长。培养物经10%氢氧化钾湿封片,显微镜下观察,可见棘阿米巴原巴虫的双层壁包囊。患者的典型表现环形基质浸润,伴剧烈眼痛。经角膜板层切除加结膜瓣掩盖手术及术后药物治疗,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4.
刮片镜检法在真菌性角膜溃疡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刮片镜检在真菌性角膜溃疡诊断中的应用及其重要性.方法 对临床拟诊为真菌性角膜溃疡的患者行角膜刮片镜检,眼部局麻后,用刀片刮取适量溃疡边缘和基底组织,制成玻片后直接于显微镜下观察,实验室检查发现真菌和菌丝即可确诊.结果 22例拟诊为真菌性角膜溃疡的患者,角膜刮片镜检阳性者占72.73%.结论 角膜刮片镜检法是诊断真菌性角膜溃疡快速、有效的方法,适于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5.
棘阿米巴性角膜溃疡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患者 ,女 ,18岁 ,辽宁省鞍山市人 ,有戴 OK镜史 1a。因左眼刺疼伴有畏光流泪、视力下降 ,于 2 0 0 0年 9月收入我院。入院前曾在当地医院误诊为“左眼病毒性角膜炎”,给予庆大霉素、地塞米松、病毒唑、联合结膜下注射治疗 ,无明显疗效。后因症状加重 ,来我院就诊。体检未见异常。眼部检查 :右眼矫正视力 1.5 ,左眼眼前手动 ,右眼未见异常。左眼混合充血 ( ) ,角膜基质浸润 6 mm× 7m m,边界不清 ,有2 mm× 2 m m浅层溃疡面。房闪 ( ) ,瞳孔 2 .5 mm。眼底不能窥视。入院后第 3天 ,经变焦显微镜检查 ,查出棘阿米巴包囊。诊断为“左眼棘阿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刮片细胞学检查诊断阿米巴角膜炎病原体形态特征.方法 实验研究.收集1991年5月至2007年12月期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北京市眼科研究所眼微生物室诊断为阿米巴角膜炎的病例159例,对其实验室检查与临床资料进行分析.采用姬姆萨染色法和湿片检查法,对角膜刮片细胞进行观察并照相记录.结果 159例阿米巴角膜炎通过姬姆萨染色刮片细胞学检出阿米巴病原131例(82.4%),阿米巴培养阳性110例(69.2%).刮片细胞学检出率明显高于培养检出率.刮片细胞学检查可观察到典型的滋养体、包囊、包囊前期、空包囊等病原形态,对临床诊断有重要意义.刮片中水肿溶解的角膜上皮细胞、渗出细胞、丝状真菌的关节孢子或厚膜孢子、空泡、脂滴及药物结晶等需要与病原体相鉴别.通过湿片法主要观察滋养体的运动状态.结论 应用刮片细胞学检查法诊断阿米巴性角膜炎,观察到滋养体、包囊、包囊前期及空包囊典型特征对阿米巴性角膜炎有重要病原学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真菌性角膜溃疡两种实验室诊断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寻找快速,简便、准确诊断真菌性角膜溃疡的实验室诊断方法。方法:采用角膜刮片取材,涂片后进行KOH湿片直接镜检法及丫啶橙荧光染色法同时检测140例临床疑似真菌性角膜溃疡患者的标本,对结果进行比较。结果:KOH湿片直接镜检法检测阳性率为71%,丫啶橙荧光染色法阳性率为86%,结果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丫啶橙荧光染色法简便,快速、准确,阳性率高,优于KOH湿片直接镜检法。随着目前国产荧光显微镜的日益普及,我们认为该方法为快速检出真菌的好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中国海南省真菌性角膜溃疡的病原学特点及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收集2014-01/2016-12在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海南眼科医院住院治疗的真菌性角膜溃疡确诊病例81例81眼的基本资料.分析致病真菌种群分布特点、患者年龄分布特点、患病季节分布构成比以及疾病危险因素.回顾分析真菌性角膜溃疡治疗方式,计算角膜溃疡坏死组织的真菌培养及鉴定、真菌涂片结果阳性率,卡方检验比较两种实验室检查方法阳性检出率.结果:选取临床诊断真菌性角膜溃疡患者81例81眼,其中男54眼,女27眼,年龄中位数51岁.角膜外伤是最常见的危险因素.≥50岁患病人数45眼(55%),占比最大;其次为>30~<50岁年龄段人群组28眼(35%);≤30岁人群组8眼(10%),占比最小.第一季度是全年真菌性角膜溃疡的高发时段,患病人数占36%.81份真菌培养样本阳性例数71眼,阳性率88%.80份角膜坏死物涂片样本,阳性样本共41眼,阳性率51%.真菌涂片阳性检出率低于真菌培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3.730, P<0.01).主要致病性真菌依次为镰刀菌属34眼(48%),不产孢子菌11眼(15%).治疗上均采用了多种抗真菌药物治疗,23眼(28%)联合角膜清创+结膜瓣遮盖术治疗;9眼(11%)联合角膜移植术;7眼(9%)联合眼内容物剜除术.结论:中国海南省本岛真菌性角膜溃疡的最主要致病菌是镰刀菌属、不产孢子菌,高发季节为1~3mo.患者多有角膜外伤史.抗真菌药物及手术治疗是目前真菌性角膜溃疡的主要治疗手段.与真菌涂片相比较,真菌培养具有更高的阳性检出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共焦显微镜(confocal microscope,CM)在角膜溃疡病原学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利用共焦显微镜对临床拟诊为角膜溃疡的36例患者进行检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患者36例中,有16例(16眼)观察到角膜基质内有菌丝,显示菌丝图像为相对暗的背景中的明亮的线状形态。有2例(2眼)观察到了阿巴包囊,表现为位于浅基质层中白色闪光的圆形小体。结论:作为一种无创伤性的快速诊断工具,共焦显微镜在角膜溃疡病原学诊断的临床应用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显著的优点,并在对该病的病理特点的研究中也有着巨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11.
12.
棘阿米巴角膜炎的实验室检查和原虫的鉴定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应用简便的方法对棘阿米巴角膜炎进行诊断,并对棘阿米巴原虫进行鉴定。方法角膜刮片或培养的原虫材料经10%氢氧化钾液湿封片镜检;角膜材料经原虫培养;应用倒置显微镜对棘阿米巴属进行观察和鉴定;角膜病理切片经HE和PAS染色。结果10%KOH湿封片镜检,5例角膜刮片中有2例及培养阳性的原虫材料均呈现棘阿米巴原虫的包囊。同一病例,4例中有3例培养出棘阿米巴原虫。在倒置显微镜下可见棘阿米巴原虫的包囊和滋养体以及滋养体上的棘状伪足。病理切片经HE和PAS染色均显示原虫的包囊。结论10%KOH湿封片可对棘阿米巴角膜炎作初步诊断,最后诊断需经原虫培养获得,应用倒置显微镜可对棘阿米巴原虫进行观察和鉴定。角膜病理切片上看到原虫可进一步印证原虫培养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棘阿米巴角膜炎的实验室检查和临床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为了解棘阿米巴角膜炎的临床病程特征,采用简便实用的实验室检查方法对棘阿米巴角膜炎进行病因诊断。方法:对棘阿米巴角膜炎患者13例(13只眼)各病程阶段的特征性眼表现,通过角膜刮片材料镜检,阿米巴分离培养及角膜病理确诊。结果:与戴角膜接触镜有关者4例,非角膜接触镜配戴者9例,10%KOH湿封片镜检诊断阳性率81.25%,棘阿米巴培养阳性率56.25%,角膜病检阿米巴阳性率68.75%,结论:本病并非罕见,除载接触镜外,许多因素可接触感染,10%KOH湿封片可对棘阿米巴角膜炎作初步诊断,最后诊断须经原虫培养获得,角膜病理切片可进一步证实原虫培养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外伤所致真菌性角膜溃疡的病原学及治疗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 研究外伤所致真菌性角膜溃疡的发病情况及疗效与病程的关系。方法 对1999-2002年收治的主要由眼外伤所致的57例真菌性角膜溃疡病例,分析发病与季节的关系,总结用碘酊烧灼+局部二性霉素B、氟康唑滴眼液治疗的效果。结果 9-11月份发病最多;眼外伤是其主要致病原因,治愈24例占42.11%,发病10日内就诊者治愈率61.9%,21天后就诊者仅11.11%,说明疗效与病程密切相关。结论 男性农民为真菌性角膜溃疡高危人群,应早发现、早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活体真菌性角膜溃疡患者刮片前后的病灶,采用角膜激光共焦显微镜进行观察、比较并总结其特点.方法 取45例(45只眼)角膜溃疡刮片、培养确诊真菌性角膜溃疡的患者,在角膜刮片取材培养前后,采用激光角膜共焦显微镜进行检查,研究其图像特点,并进行对比.结果 在真菌性角膜溃疡刮片取材前,溃疡灶中的真菌菌丝在活体角膜激光共焦显微镜中结构完整、成像清晰.刮片取材后,溃疡灶中的真菌菌丝在活体角膜激光共焦显微镜中结构不完整、成像较模糊,菌丝有断裂.结论 角膜刮片取材会造成真菌性角膜溃疡灶中的真菌菌丝断裂,对真菌性角膜溃疡进行活体共焦显微镜的最佳检查时间应在角膜刮片取材前进行,以提高共焦显微镜对真菌性角膜溃疡的检出水平.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对比分析激光共焦显微镜检查与角膜组织刮片检查在真菌性角膜炎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6-05/08来我院治疗的拟诊为真菌性角膜炎患者77例77眼,同时行激光共焦显微镜检查及角膜组织刮片检查,观察图像特点,对比分析两种方法真菌检出率情况.结果:所有患者中,激光共焦显微镜检出阳性66眼,阴性11眼,检出率为86%;角膜组织刮片检查确诊阳性51眼,阴性26眼,检出率为66%,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激光角膜共焦显微镜检查的安全性和敏感性相对较高,如果能将激光角膜共焦显微镜检查与角膜组织刮片检查联合应用于临床,对提高真菌性角膜炎患者的诊断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真菌性角膜炎病原学诊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分析角膜涂片细胞学检查、真菌培养、角膜共焦显微镜在真菌性角膜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24临床诊为真菌性角膜炎患者进行涂片细胞学检查、真菌培养和角膜共焦显微镜检查,并对其检查的阳性率进行汇分析,以探讨病原学诊断在真菌性角膜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324份标本中,细胞学检查阳性者168例(51.85%),真菌培养阳性者212例(65.43%),角膜共焦显微镜检查阳性者277例(85.63%)。结论角膜共焦显微镜检查在真菌性角膜炎诊断中有重要意义,是一种快速、有效、无损伤、可以直接在活体角膜上观察真菌菌丝的检查方法,较真菌培养和细胞学检查对真菌性角膜炎的早期诊断,治疗具有更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真菌及棘阿米巴混合感染性角膜炎的发病、临床特征、诊断及其治疗.方法 对2007年7月至2008年12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确诊的19例真菌及棘阿米巴混合感染性角膜炎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分析其发病诱因、诊断方法及临床特征,采用抗真菌及阿米巴药物或结膜瓣遮盖术或穿透性角膜移植术进行治疗并观察疗效.结果 19例确诊病例中,14例发病与角膜外伤有关,3例与角膜接触镜相关;所有病例通过角膜刮片镜检,或真菌与阿米巴培养确诊;16例表现为角膜局部溃疡型,3例表现为基质环形浸润;5例经药物治愈,11例经结膜瓣遮盖治愈,2例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PKP).结论 真菌及棘阿米巴混合感染性角膜炎的发病诱因以角膜外伤为主,角膜刮片镜检是早期诊断的有效方法,综合药物和手术治疗对感染的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患者 男 18岁 学生 患者因近视 ,于 3月前开始配戴角膜塑形术 (OK镜 )。配戴后视力明显提高。 1周前 ,左眼疼痛、畏光、流泪伴视力下降。在外诊治无效 ,来我院。入院检查左眼视力 4 3 (矫正 4 4) ,右眼视力 5 1。双眼睑无下垂、倒睫及明显充血肿胀。左眼球结膜混合性充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