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2001-2010年四川省宜宾市新生儿破伤风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赵素荣  侯明书  王敏 《疾病监测》2011,26(9):689-690
目的 了解四川省宜宾市新生儿破伤风(NT)流行病学情况,探索进一步降低NT发病率的措施。 方法 利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2001-2010年NT监测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 宜宾市2001-2010年的10年间共报告62例NT确诊病例,年发病率波动在 0.04~0.20之间,年均病死率为67.74%,全年均有发病,以男性为多,病例发病平均在出生后6 d,93.55%的病例是在家中出生,95.16%的病例是由未经培训的人员接生。 结论 旧法接生和产前未注射破伤风类毒素是NT发病的主要原因。进一步推广住院分娩,提高群众卫生保健意识,对高危人群接种破伤风类毒素是巩固消除NT成果、进一步降低NT发病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绍兴市1999~2004年新生儿破伤风病例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绍兴市新生儿破伤风(NT)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控制和消除该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绍兴市1999~2004年NT专报系统的监测资料和个案调查材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NT发病率波动在0.15‰~0.65‰之间,总体呈上升趋势,其中2004年有2个县(区)发病率≥1‰。NT病死率波动在11.11%~37.50%之间。病例主要集中在经济相对发达的越城区和绍兴县,发病无明显季节性。78例确诊病例中流动人口占89.74%,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性别比为2.12∶1,发病日龄集中在5~8d。在家分娩的占83.33%,接生员均未受过培训,所有母亲均无明确的破伤风类毒素(TT)接种史。结论旧法接生和产前未注射破伤风类毒素及人口流动是NT发病的主要因素。提高孕妇自我保健意识,推广住院分娩,对高危人群接种TT,加强新法接生培训,是消除NT的基本措施。  相似文献   

3.
叶莉霞  方挺  马瑞  陈小英 《疾病监测》2012,27(5):379-381
目的 了解2001-2011年浙江省宁波市新生儿破伤风(neonatal tetanus,NT)的流行病学特征以及影响因素,探讨消除NT的策略和措施。 方法 对2001-2011年NT监测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统计分析。 结果 宁波市2001-2011年共报告NT确诊病例287例,死亡77例,年平均发病率为0.35活产儿,年平均死亡率0.09活产儿,呈现出缓慢下降的趋势。病例主要发病年龄为3~9日龄,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性别比为1.66:1,主要集中在工业发达、流动人口密集的地区,外省流动人口最多(95.12%)。患儿以在家分娩,由未经过培训的人员(接生婆、家人以及邻居)为主,患儿母亲中,未接受产前检查占71.43%,未接种破伤风疫苗占86.76%。 结论 加强对流动人口,尤其是育龄期妇女以及儿童的管理,普及住院分娩、新法接生和开展高危地区、高危人群中育龄期妇女破伤风类毒素接种是宁波市消除NT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1999-2008年浙江省东阳市农民工新生儿破伤风(neonatal tetanus,NT)流行病学特征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1999-2008年NT专报系统的监测资料和个案调查材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东阳市1999-2008年共报告NT 124例,全年各月均有病例发生,5-10月高发,主要发病为5~9日龄。患儿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性别比为2.18∶1。病例主要集中在乡镇企业发达、流动人口聚集的吴宁、江北、白云街道和横店镇等地。患儿以在家中分娩,由未经培训的丈夫及接生婆助产为主,患儿母亲未接受破伤风疫苗(tetanus,vaccine,TV)接种者占90.32%,结论农民工非住院分娩,不清洁接生是发生NT的主要危险因素,卫生知识缺乏,免疫预防意识差是NT发病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问题/现状:尽管在广泛应用安全有效的预防破伤风的疫苗,在1995~1997年间仍有124例破伤风病例报道。仅有13%的病人在发病前曾接受过破伤风类毒素初次免疫。在破伤风发病者中,病死率为11%。病例报告时期:1995~1997年。监测报告系统:各州和...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新疆2004-2012年新疆百日咳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百日咳的免疫策略和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2004-2012年新疆百日咳疫情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研究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04-2012年新疆百日咳报告发病数3760例,死亡5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2.02/10万;病例主要集中在0~15岁儿童,占总发病数的99.36%,其中0~4岁组发病率最高,2010-2012年0~4岁组平均发病率为28.46/10万;南疆地区报告百日咳病例相对较高,占总报告病例数的73.75%。结论 新疆百日咳发病率依然处于较高水平,应加强百日咳病例监测,进一步提高百白破疫苗的接种工作。  相似文献   

7.
胡雅飞  常玥  靳妍  李未 《疾病监测》2015,30(12):1040-1044
目的 了解2004-2014年台州市法定传染病发病特点和流行趋势,掌握当前防控重点。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2004-2014年台州市疾病监测报告管理系统的法定传染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4-2014年台州市报告甲乙丙类传染病30种,甲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率有明显上升;甲乙类传染病按传播途径分类,平均年报告发病率由高到低依次为血源及性传播疾病、呼吸道传染病、肠道传染病、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和新生儿破伤风,2014年与2004年相比,肠道传染病报告发病率下降幅度最大,为95.56%,血源及性传播疾病降幅最小,为39.91%;甲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率和死亡率居前5位的病种位次变化很大,现在梅毒和肺结核发病率居前,艾滋病和肺结核死亡率居前。结论 现阶段台州市传染病防控重点应加强艾滋病、梅毒、肺结核和新发传染病的监测和防控工作力度,重视手足口病防控。  相似文献   

8.
屠宇平  杨小平 《疾病监测》2004,19(6):237-240
自1940年以来,报告的破伤风病例发生率和破伤风相关死亡率就在逐步减少。这首先应归功于破伤风类毒素的接种[即儿童白喉、破伤风类毒素和全细胞百日咳疫苗(DTP),儿童白喉、破伤风类毒素和无细胞百日咳疫苗(DTaP),儿童白喉和破伤风类毒素(DT),以及成人破伤风和白喉类毒素(Td)]。然而,改进创口管理和接生操作同  相似文献   

9.
吴晓虹  庞志峰 《疾病监测》2008,23(8):496-498
目的 了解浙江省金华市2000-2007年新生儿破伤风(NT)流行病学情况,探索NT高发的原因。 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结果 全市共报告NT病例524例, 发病率波动在0.07%~0.18%之间;病例分布在除磐安县以外的8个县(市、区);发病年龄以出生5~8 d发病最多(占66.60%);发病无明显季节性;以省外流动儿童为主,主要原因为在家土法接生引起。结论 2000-2007年金华市NT总体水平呈逐年增高态势;必须进一步加强NT监测;采取必要的健康教育干预,提高产妇自我保健意识、提高住院分娩率和实行新法接生等措施。  相似文献   

10.
河南省新生儿破伤风疫情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于燕  李明寅 《疾病监测》2002,17(2):45-47
为了探讨河南省新生儿破伤风疫情及其影响因素 ,本文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河南省 1999年和 2 0 0 0年新生儿破伤风专报系统的监测结果及平顶山市的漏报调查情况进行了评析。结果表明不安全接生 (或对婴儿护理不当 )和对流动人口的管理不善是NNT发病的主要因素 ;资料分析及回顾性调查均表明目前监测系统存在严重的漏报。因此 ,普及消毒接生及对新生儿脐带无菌护理 ,对NNT高危县育龄期妇女接种破伤风类毒素 ,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生育管理 ,同时提高监测质量 ,减少漏报 ,是目前河南省消除NNT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1.
2000~2004年汕头市新生儿破伤风流行病学和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了解新生儿破伤风(NT)的流行病学情况及影响因素,为制定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结果2000~2004年汕头市NT年报告发病率为0.23‰~0.38‰,病死率4.67%。发病率在WHO提出的消除NT目标(<1‰)水平以下。发病年龄以出生4~9d为多(占84.11%)。病例中92.52%为在家分娩的新生儿。55.14%的病例是流动人口,44.86%为常住人口,流动人口NT发病率(3.11‰)显著高于常住人口NT发病率(0.14‰)(P<0.001)。男婴发病率(0.43‰)显著高于女婴发病率(0.14‰)(P<0.001)。病例发生与地区传统风俗和产妇经济水平有关。结论采取必要的健康教育干预,降低住院收费,提高住院分娩率和严格实施接生过程消毒是降低NT发病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2.
李未 《疾病监测》2012,27(2):121-123
目的 分析浙江省台州市2004-2010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特征,为科学地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应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台州市86起网络直报的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相关信息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 7年间台州市共报告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86起,占68.8%,报告发病数3373例,死亡3例;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传染病事件和食物中毒事件为主,分别占80.23%(69起)和8.14%(7起);事件分布在农村幼托、小学、中学55起(63.95%)。 结论 学校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高发场所,高发以小学和农村学校为主。亟需加强教育和卫生部门的协作,落实学校传染病等事件防控的各项措施。  相似文献   

13.
李娟  卢莉  刘东磊  马蕊  吴疆  庞星火 《疾病监测》2012,27(5):353-357
目的 通过对北京市2005-2010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麻疹监测质量和疫苗接种情况进行分析,发现麻疹发病的重点地区和高发人群,进一步探讨消除麻疹工作的重要措施。 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麻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 结果 2005-2010年,北京市共报告麻疹病例14 547例,年平均发病率为14.94/10万,各年发病高峰均在3-5月;重点地区分布在外省户籍人口比例高的近郊区(县)和远郊区(县),尤其是外来务工人员聚集乡镇,发病年龄呈现小月龄婴儿和20~39岁成年人为主的特征,散居儿童和公共场所、餐饮、家政家务等各类服务人员为麻疹发病高发人群。 结论 为实现消除麻疹的目标,需进一步提高成年人免疫水平,外来务工人员麻疹疫苗接种范围应扩大至各类服务人员中的外省户籍人群,鼓励育龄妇女接种麻腮风疫苗,提高小月龄婴儿麻风疫苗初种的及时性,应在流动人口节后返京,发病高峰来临前开展强化查漏补种和外来务工人员麻疹疫苗接种。  相似文献   

14.
史丽敏  张华君  谭文文 《疾病监测》2012,27(5):358-360,367
目的 了解近几年江苏省宜兴市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及麻疹防控情况,为加速消除麻疹提供依据。 方法 对2004-2011年麻疹病例及全市麻苗免疫情况进行流行病学分析。 结果 宜兴市麻疹发病为散发,平均发病率为3.29/10万。发病高发季节为春季,发病以流动人口为主,年龄向大年龄组及小婴儿两端漂移。 结论 应适时开展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提高麻疹疫苗接种及时率,消除流动人口的免疫空白,是宜兴市控制和消除麻疹的重点。  相似文献   

15.
王连华  陈怡平 《疾病监测》2014,29(7):552-555
目的分析浙江省台州地区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dverse event following immunization,AEFI)发生特征,为提高疫苗预防接种服务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全国AEFI信息管理系统收集2012年台州地区发生的AEFI个案数据,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台州地区2012年共报告173例AEFI,所辖9个县(市、区)均有AEFI报告,县级覆盖率100%,48 h内报告率98.27%,报告后48 h内调查率100%。1岁及以下的儿童共报告112例AEFI病例,占64.74%;一般反应136例,占78.6%;异常反应26例,占15.0%;偶合反应10例,占5.8%;心因性反应1例,占0.58%。AEFI发生时间主要集中在接种后0~1 d,共报告157例,占90.75%;报告病例中治愈或好转共172例,占99.4%。结论台州地区AEFI报告及时率、调查及时率和AEFI监测敏感性均较高,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的安全性和服务质量均良好。  相似文献   

16.
张惠芬 《疾病监测》2012,27(5):375-378
目的 了解浙江省台州市学生肺结核流行特征,为学校结核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台州市2006-2010年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中学生肺结核发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2006-2010年学生肺结核发病610例,占总病例数的3.17%;学生整体肺结核报告发病率为11.87/10万,2009年学生整体报告发病率为最高,为15.79/10万;发病以高中学生为主,占学生发病数的69.67%;发生聚集性疫情34起205例,罹患率为11.33%,发病以4月为主,其发现方式主要是因症就诊(42.79%),依次为转诊(30.82%),中(高)考体检发现(17.54%)、密切接触者筛查(8.85%);就诊延误率达46.72%。 结论 台州市学校学生结核病发病人数处于较低水平,但发病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并存在聚集性疫情,同时学生结核病就诊延误较为严重,应进一步加强学校结核病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