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儿腹泻病是一组有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儿科常见病[1,2]。小儿腹泻一般易在6个月-2岁儿童多发。小儿腹泻根据病理可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病毒病原主要有轮状病毒、肠道腺病毒、杯状病毒、星状病毒,细菌性痢疾主要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本文从小儿腹泻病因和护理两方面对小儿腹泻进行分析讨论,以便更好对小儿腹泻进行护理,  相似文献   

2.
陈庆法 《江西医药》2010,45(10):1050-1052
小儿腹泻,是一组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消化道综合征。腹泻病人中由细菌引起的占比例最大,肠道细菌通过繁殖或释放毒素造成感染性腹泻,引起儿童腹泻的细菌主要有以下几种:肠致病性大肠杆菌、沙门菌、志贺菌、肠球菌等。  相似文献   

3.
小儿腹泻或称腹泻病,是由多病因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及性状改变为特征的一组消化道综合征[1],是儿科临床最常见疾病之一,发病年龄以0.5~2岁婴幼儿居多,<1岁患儿约占50%,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秋季发病率最高,因而又称小儿秋季腹泻。引起小儿秋季腹泻的原因有感染因素、非感染因素和易感因素。感染因素主要为病毒感染,主要有轮状病毒、诺沃克病毒、埃克病毒、柯萨奇病毒等,人类轮状病毒是小儿秋季腹泻的常见病因,目前尚无针对轮状病毒的特效药。  相似文献   

4.
腹泻病是一组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消化道综合征,是我国婴幼儿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其中以秋季腹泻最为典型。秋季腹泻是由人类轮状病毒感染引起,起病急,病情变化快,而目前尚未有一种特殊的治疗手段,我院儿科于2009年10月至2010年2月用喜炎平注射液联合思密达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126例,收到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小儿腹泻的药物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健  陈力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2):295-296
小儿腹泻又称腹泻病,是严重影响儿童健康的常见病。是一组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性状改变为主要特点的疾病。其中感染性腹泻是婴幼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小儿腹泻的多病原、多因素的特点,临床上用于治疗小儿腹泻的药物较多。其机制各异,疗效也不尽相同,因此不能乱用止泻药。我们从该病的病因、诊断等,探讨目前小儿腹泻的药物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6.
李晓菲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24):3758-3759
小儿腹泻病是一组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与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儿科常见病,是我国婴幼儿最常见的消化道综合征,在我国常见病中居第二位。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腹泻,其中以病毒性肠炎占多数,而轮状病毒又是婴幼儿秋冬季腹泻的主要病原,多伴水电解质及酸碱失衡。目前除对症支持治疗外,尚无主要特效药。  相似文献   

7.
<正>小儿腹泻是一组由多病原、多种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消化道综合征,其中轮状病毒性肠炎(又称秋季腹泻)是常见的小儿腹泻病之一,多发于624个月的婴幼儿,我国传统医学认为本病系由感受外邪,饮食不洁,使脾失运化,湿热下注大肠所致[1]。西药治疗本病缺乏特异性药物,主要是对症治疗。开展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实践,探讨中医小儿推拿结合布拉酵母菌治疗小儿腹泻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宁月 《中国医药指南》2007,5(10):122-123
<正>1资料与方法小儿腹泻病是一组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儿科常见病。按病因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感染因素中80%为病毒感染。近几年,由于院前抗生素的滥用,使住院患儿中病毒感染的比例上升。  相似文献   

9.
小儿腹泻,是由多病原、多条件引起的小儿消化道疾病,临床表现为患儿大便次数增多、性状改变。本病常见于〈2岁的患儿,好发于夏、秋季节,不同季节发生的腹泻临床表现有所不同。本病可发展至病程〈2周的急性腹泻、病程在2周~2个月的迁延性腹泻、病程〉2个月的慢性腹泻,又可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腹泻。1发病机制1.1病因1.1.1内部因素:(1)机体防御功能差:胃酸酸度低,  相似文献   

10.
<正>腹泻是一组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消化道综合征,是我国婴幼儿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多见于6个月到2岁小儿。其病因可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2种。非感染性因素如:喂养不当,食物过敏,原发或继发乳糖不耐受及气候因素等。感染性因素可由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等引起。而寒冷季节的婴幼儿腹泻80%由病毒感染引起。其主要病原为轮状病毒,其次有星状病毒、柯萨奇病毒等。也就是说,轮  相似文献   

11.
<正>腹泻病是儿科常见病、多发病,是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消化道综合征,春秋季多见,是我国婴幼儿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也是造成小儿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1]。发病年龄多为6个月至2岁的小儿,其病程长短不一,轻重不固定,变化  相似文献   

12.
小儿腹泻病是由多种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一组临床综合征,是儿科常见病。严重者可引起用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并可造成小儿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和死亡。近年来。国内外应用微生态制剂通过调整肠道微生态平衡。抑制肠道病原菌繁殖,从而达到治疗腹泻的目的。我科自2002年应用必奇联合金双皎治疗腹泻病。现将治疗与护理要点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小儿腹泻的综合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儿腹泻(Infantilediarrhea)或称腹泻病,是长期以来危害小儿健康的一组疾病,是一组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消化道综合征,是我国婴幼儿最常见的疾病之一。6个月~2岁的婴幼儿发病率最高,1岁以内约占半数,是造成小儿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4.
小儿腹泻病是由多种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一组临床综合征,是儿科常见病.近年来,国内外应用微生态制剂通过调整肠道微生态平衡来抑制肠道病原菌繁殖,从而达到治疗腹泻的目的.2009年4月至2009年10月,我们使用金双歧、思密达联合治疗小儿腹泻80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婴幼儿秋季腹泻主要是由轮状病毒所致的急性感染性腹泻病,占小儿急性腹泻住院病例的45%,在冬季发病率可占感染性腹泻的80%。轮状病毒侵犯小肠粘膜,使钠氯的正常转运失调,双糖酶活动减弱,葡萄糖的吸收功能下降,从而引起渗透性腹泻,导致水和电解质代谢紊乱及一系列中毒症状。抗生素对此病无效,反而还可能造成肠道菌群失调,目前临床治疗的重点是补液及支持疗法。笔者查阅了一些近来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方法,从中总结出几味能止泻、缩短病程的药物,现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张秋枫  孙燕 《贵州医药》2014,(6):534-536
腹泻病是一组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形状改变为特点的儿童常见病。其中轮状病毒是小儿腹泻病中的一种主要常见病原。6个月至2岁婴幼儿发病率高,1岁以内约占半数,是造成儿童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1]。其主要临床表现为腹泻呈水样便、发热、呕吐,严重者伴有脱水酸中毒。我科采用喜炎平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腹泻,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按照《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的规定,腹泻可分为感染性腹泻与非感染性腹泻两大类。非感染性腹泻发病轻而缓和,不会发展到急诊抢救的地步,而急性感染性腹泻病发病急,危害大,诊断、抢救不及时易导致死亡,是世界重点研究课题。感染性腹泻病是一组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腹泻为主要表现的消化道疾病,由细菌、病毒、寄生虫及真菌引起,多带有传染性,被卫生部列为丙类传染病,其发病率居各类传染病首位。据WHO统计(不包括中国),全世界每年有30亿人患腹泻病,其中5亿发生在第三世界,每年导致500万小儿死亡。  相似文献   

18.
小儿腹泻是一种多因素引起的临床综合征,以排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如粪质稀溏或完谷不化,甚至泻出如水样为特点的消化道疾病,小儿慢性腹泻病是指小儿腹泻病程>2个月[1]。本病属祖国传统医学"泄泻"范畴,古将大便溏薄而势缓者称为  相似文献   

19.
轮状病毒肠炎是由轮状病毒(RV)引起的一种急性肠道感染病,好发于10~12月,多发于6~24个月的婴幼儿,又称小儿秋季腹泻,是常见的小儿腹泻病之一,临床表现以呕吐、腹泻、上呼吸道感染为主要症状,并形成毒血症,造成神经和循环系统的损害。近年来认为,人类RV也可侵犯全身多个  相似文献   

20.
山莨菪碱加蒙脱石散保留灌肠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儿秋季腹泻是儿科常见的急性腹泻病,流行于秋冬季节,其主要致病病原体是轮状病毒,多发生在3岁以下的婴幼儿,临床上以大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呈水样,可伴有不消化的乳食和黏液为特征。目前临床上尚无治疗秋季腹泻的特效药物,为了探索一种有效的治疗轮状病毒肠炎的方法,我科用山莨菪碱(654-2)加蒙脱石散(肯特令)保留灌肠治疗小儿秋季腹泻,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