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成都地区婴幼儿腹泻病原微生物感染及控制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成都地区婴幼儿腹泻病原微生物的感染特点,探讨预防感染的控制措施。方法随机收集2004年4月-2005年3月0-6岁门诊腹泻患儿粪便标本,进行常规细菌培养.筛检致病菌,同时采用免疫胶体金方法进行轮状病毒、腺病毒的检测。结果在收集的207份腹泻患儿的粪便标本中,病毒检测阳性85例(41.1%),其中轮状病毒阳性76例(36.7%),腺病毒阳性6例(2.9%),轮状病毒和腺病毒同时阳性3例(1.4%);检出致病菌24例(11.6%),主要以沙门菌为主(6.3%)、其次为志贺菌(2.9%)、致病性大肠埃希菌(1.4%),未发现病毒和细菌同时感染。结论成都地区轮状病毒感染是导致婴幼儿腹泻的主要原因,同时,细菌感染引起的腹泻也占了一定比例。因此.对出现在夏秋季及有不沽饮食的婴幼儿腹泻应注意细菌学监测,对出现在秋冬季婴幼儿腹泻应加强轮状病毒感染的检测.便于及时发现和及早治疗感染.同时.研制一种安全有效的疫苗将对预防和控制婴幼儿腹泻的发生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成都地区婴幼儿腹泻病原微生物的感染特点,探讨预防感染的控制措施.方法随机收集2004年4月~2005年3月0~6岁门诊腹泻患儿粪便标本,进行常规细菌培养,筛检致病菌,同时采用免疫胶体金方法进行轮状病毒、腺病毒的检测.结果在收集的207份腹泻患儿的粪便标本中,病毒检测阳性85例(41.1%),其中轮状病毒阳性76例(36.7%),腺病毒阳性6例(2.9%),轮状病毒和腺病毒同时阳性3例(1.4%);检出致病菌24例(11.6%),主要以沙门菌为主(63%)、其次为志贺菌(2.9%)、致病性大肠埃希菌(1.4%),未发现病毒和细菌同时感染.结论成都地区轮状病毒感染是导致婴幼儿腹泻的主要原因,同时,细菌感染引起的腹泻也占了一定比例.因此,对出现在夏秋季及有不洁饮食的婴幼儿腹泻应注意细菌学监测,对出现在秋冬季婴幼儿腹泻应加强轮状病毒感染的检测,便于及时发现和及早治疗感染.同时,研制一种安全有效的疫苗将对预防和控制婴幼儿腹泻的发生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儿童腹泻病原微生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腹泻是儿童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也是导致婴幼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其病因主要是病原微生物感染。常见的病原微生物有病毒(轮状病毒、腺病毒等)、细菌(致病性大肠杆菌、痢疾杆菌、沙门菌等)、原虫及真菌。现就儿童腹泻病原微生物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昆山市婴幼儿腹泻病原微生物的分布特点.方法 收集2009年7月~2010年6月来院就诊的0~6岁患儿粪便标本,通过免疫层析和细菌培养检测病原微生物.结果 轮状病毒阳性73例(34.1%),在6~24月龄婴幼儿和秋季发病率最高;腺病毒阳性24例(11.5%),不受季节和年龄影响;病原菌检出 23例(11.6%),以志贺氏菌为主,夏季高发,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高.结论 轮状病毒是引起昆山市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腺病毒和病原菌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5.
儿童腹泻病原微生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急性腹泻是儿童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也是导致婴幼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其病因主要是病原微生物感染。常见的病原微生物有病毒(轮状病毒、腺病毒等)、细菌(致病性大肠杆菌、痢疾杆菌、沙门菌等)、原虫及真菌。现就儿童腹泻病原微生物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腹泻儿童粪便标本中病原微生物进行检验分析,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在杨凌示范区医院接受治疗的80例急性腹泻婴幼儿作为研究对象,对其粪便中病原微生物分布情况及病原菌耐药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80例腹泻患儿中,病原学检测阳性45例,阳性率为56.3%。在不同年龄段患儿中,6个月至1岁患儿阳性率最高,明显高于<6个月及>1岁两个年龄段(P<0.05)。45例病原微生物检测阳性的腹泻患儿中,共分离出60株病原微生物,除病毒(轮状病毒、腺病毒)最多外,细菌以大肠埃希菌、沙门氏菌属最为常见。腹泻患儿在夏秋两季发生病毒、细菌感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大肠埃希菌、沙门氏菌属对大多数抗菌药物均具有一定的耐药性,其中氨苄西林、复方磺胺甲噁唑最为明显,但对亚胺培南、头孢类均能保持良好的敏感性。结论针对腹泻患儿,要加强其粪便中病原微生物的检测及药物敏感性试验,以充分了解病原微生物的分布规律,为临床合理防治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王建阳  涂光理 《疾病监测》1997,12(5):176-178
郑州市1995年秋季婴幼儿急性腹泻监测河南省卫生防疫站(450003)王建阳涂光理王歆宇为了解我市婴幼儿急性腹泻发病情况,以便为制订防治对策提供依据,1995年对郑州市四所医院的门诊及住院急性腹泻患儿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1调查对象...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儿童细菌性腹泻的病原微生物检验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80例儿童细菌性腹泻患儿临床资料,对患儿粪便进行病原微生物检测和药敏试验,并对检测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80例患儿总检出65株菌株,占比依次是沙门菌(69.23%)、金黄色葡萄球菌(24.62%)、其他病原菌菌属(6.15%);沙门菌耐药率从低到高分别为头孢他啶、头孢哌酮、氨苄西林及阿莫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率从低到高分别为头孢呋辛、头孢曲松、氨苄西林及阿复方新诺明;≥2岁的患儿病原菌检出率96.92%,高于<2岁患儿的64.62%,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儿童细菌性腹泻患儿的诊断中,病原微生物检验的效果显著,能明确致病菌的分布情况,参考药敏试验结果,能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依据,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9.
石亚素  周缀琴  金晓萍 《疾病监测》2000,15(10):380-383
急性腹泻是由多种病原菌引起的以腹泻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组肠道传染病。舟山地处海岛 ,居民有生或半生食某些海产品的习惯 ,病原性弧菌是引起海岛居民急性腹泻和食物中毒的主要病种 ,发病多、流行面广、危害严重。查明病原性弧菌分布及构成特点 ,对制订有效的防治对策具有重要意义。我们于 1 999年 5~ 1 0月 ,对舟山市 32 3例急性腹泻患者进行病原性弧菌感染调查 ,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1 材料来源 :采集本市某医院及定海区乡镇卫生院肠道门诊就诊的腹泻病人的新鲜粪便或肛拭标本 32 3份。Cary -Blair培养基、TCBS、生化管、…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细菌性腹泻的病原微生物检验结果和药敏结果。方法:将本院自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间收治的确诊为细菌性腹泻患者986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粪便进行微生物检验,并对致病菌进行药敏试验,分析致病菌分布和耐药情况。结果:863份粪便中有815份检出细菌,其中革兰氏阴性菌624株(76.56%),革兰氏阳性菌有171株(17.78%),真菌有20株(2.45%),革兰氏阳性致病菌对万古霉素、呋喃妥因、利奈唑烷、青霉素G等药物耐药率较低,对克林霉素、苯唑西林等药物耐药率较高,革兰氏阴性致病菌对哌拉西林、亚胺培南等药物的耐药率比较低,对氨苄西林、头孢唑林、复方新诺明等药物耐药率较高。结论:细菌性腹泻患者多以革兰氏阴性菌感染为主,病原分布较为广泛,耐药性增强,治疗过程中要根据病原菌检验和药敏分析结果进行有针对性的用药。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北京市沙门菌致病现状、发病特征,掌握沙门氏菌血清型别和耐药谱的变化。方法按病例定义采集初诊腹泻患者粪便标本,进行血清学检查和药敏试验。结果2008年夏季,6家医院检出38株沙门菌,阳性率4.83%(38/786);患者以中青年为主,男女性别比为1.9∶1,主要临床表现为腹泻、发热、恶心、呕吐。38株菌分布于11个血清型,最多的是肠炎沙门菌,其次是鼠伤寒沙门菌。所有菌株对头孢他啶、头孢噻肟、头孢吡肟完全敏感,耐药性最高的是萘啶酸,耐药率达到了65.69%。结论沙门菌感染引起的腹泻具有较明显的特征,有助于提高检出率;耐药监测可对合理用药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2.
张怡明  张建群  罗学辉 《疾病监测》2010,25(11):894-897
目的了解浙江省余姚市感染性腹泻患者中沙门菌感染情况、血清分型以及各型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情况,为制定预防措施和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集感染性腹泻患者的粪便或肛试标本,依据GB/T 4789.4进行增菌、分离、生化鉴定、血清分型,药敏试验依据WS/T 125-1999测定。结果 719份腹泻患者粪便中检出沙门菌18株,检出率为2.5%。检出率最高的是O4群的鼠伤寒沙门菌,占50.0%;其次是O9群的肠炎沙门菌,占22.22%;阿汞纳、D群、C2群、阿伯丁和鸭沙门菌各1株。18株沙门菌均对头孢西丁、头孢他定、菌必治、氧氟沙星和亚胺培南敏感率为100%;检测发现有7株耐药菌,其中单耐药菌1株,多重耐药菌6株,而鸭沙门菌耐9种抗生素。结论 2007-2009年腹泻患者沙门菌检出率逐年下降,血清分型有其特点。多元耐药以鸭沙门菌明显,头孢类和喹诺酮类抗生菌对治疗沙门菌腹泻患者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3 848例婴幼儿腹泻患者进行粪便轮状病毒抗原检测,分析其发病规律.方法 利用金标法快速诊断试剂盒检测婴幼儿腹泻患者粪便轮状病毒抗原,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 848例婴幼儿腹泻患者送检标本中检测到1 083例轮状病毒抗原阳性,阳性率28.14%;>0.6~≤2岁幼儿是轮状病毒感染的高发年龄段,检测阳性率为55.20%;轮状病毒腹泻发病的高峰期为9~12月,其次是1~3月.结论 轮状病毒是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体,金标法检测轮状病毒具有简单、快速、特异性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广州地区婴幼儿腹泻轮状病毒感染情况和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收集广东省人民医院2012年1月-12月的1281例腹泻婴幼儿粪便标本,采用免疫层析双抗体夹心法检测标本中的A组轮状病毒抗原,并通过统计学方法进行流行病学特征分析。结果 1281例标本中420例轮状病毒抗原检测阳性,总阳性率为32.79%。不同性别婴幼儿的感染率无统计学差异。0.5-2岁的腹泻婴幼儿轮状病毒感染率在所有年龄段中最高,1月、10-12月是本地区轮状病毒感染高峰期,病毒检出率占全年阳性检出率的76.19%。结论 A组轮状病毒是广州地区婴幼儿腹泻的重要病原体;0.5-2岁的儿童是轮状病毒的易感人群;疾病的高发季节为每年的1月及10-12月。  相似文献   

15.
目的监测2008年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临床分离病原菌的菌株分布和耐药率。方法药敏试验采用K-B纸片法,数据分析采用WHONET5.4软件。结果该院2008年共分离病原菌3001株,革兰阴性杆菌占67%。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分别占22.7%(683/3001)和17.5%(526/3001),克雷伯菌属和鲍曼不动杆菌分别占15.7%(472/3001)和10.8%(325/3001)。革兰阳性球菌以金葡菌为主,占6.5%(196/3001)。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对肠杆菌科细菌保持良好的抗菌活性,但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对其耐药率高于30%;肠杆菌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和头孢他啶的耐药率均低于30%;未发现葡萄球菌属对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的耐药菌株,但肠球菌属对万古霉素的耐药率达3%~4%;氯霉素和米诺环素对葡萄球菌属和肠球菌属表现了良好的抗菌活性。结论细菌耐药性监测对准确掌握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模式和耐药性变迁,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长春市儿童医院5岁以下儿童轮状病毒性腹泻的流行病学特征及临床症状。方法对轮状病毒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实验室检测结果和临床症状进行分析。结果共采集标本387份,其中轮状病毒(HRV)阳性225份,阳性率为58.14%,其中HRV合并其他致腹泻性病毒感染29份;HRV血清型G分型以G9型为主,P分型以P8型为主;13~18月龄之间检出率较高,男女性别比为1.59∶1,HRV检出高峰在10-12月。结论HRV是引起长春市儿童医院婴幼儿病毒性腹泻的主要病原体,做好病毒性腹泻的监测工作有利于早期采取干预措施,制定防控措施和方法,降低5岁以下儿童病毒性腹泻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明确儿童腹泻的病因,了解各种病原体的季节和年龄分布,以及致病菌的耐药率.方法 对1 022例腹泻患儿进行粪便常规、病原体培养及药敏检测,分析病因、病原体分布规律及致病菌的耐药率.结果 感染性腹泻占83.2%,轮状病毒是主要病原体,其次是细菌;非感染性腹泻占16.8%.秋冬季轮状病毒感染率高.致病菌以志贺菌属多见.非感染性腹泻以糖原性和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为主.志贺菌属、致病性大肠埃希菌、沙门菌属等对氨苄西林、复方新诺明、一代头孢和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率较高.结论 该地区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体是轮状病毒,好发于10~12月,以6个月至2岁婴幼儿为主;其次是细菌性腹泻,好发于4~10月,2岁以上儿童常见,5岁以上为最多,且致病菌耐药率较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深圳地区腹泻患儿A群轮状病毒(RV)感染的流行病学特点,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腹泻患儿的大便标本进行RV检测,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从14511例腹泻患儿中检出RV感染患儿3509例,总感染率为24.18%。RV全年均可感染,但高峰期为11、12、1月份。RV感染患儿主要分布在6个月至2岁年龄段。结论深圳地区腹泻患儿RV感染普遍,临床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分析该市腹泻婴幼儿A群轮状病毒感染情况,同时观察患儿的性别、年龄与病毒阳性率的关系。方法收集该院2013年1~12月腹泻婴幼儿粪便标本2 378例,采用免疫层析夹心法检测标本内的A群轮状病毒抗原,分析A群轮状病毒不同月份感染阳性率,并与细菌性腹泻比较;分析患儿不同性别、年龄的病毒阳性率及其差异性。结果该市腹泻婴幼儿粪便中A群轮状病毒阳性率合计为24.1%,以10~12月最高(39.8%);细菌性腹泻阳性率合计为28.2%,以7~9月最高(38.2%)。男患儿A群轮状病毒阳性率为25.5%,女患儿A群轮状病毒阳性率为22.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不同年龄间A群轮状病毒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小于2岁患儿平均阳性率最高(29.0%),其次为2~4岁患儿平均阳性率(21.8%)。结论腹泻婴幼儿A群轮状病毒在冬季和初春季节感染阳性率较高,且主要集中小于2岁的患儿。  相似文献   

20.
商晓春  周晓红  帅慧群 《疾病监测》2015,30(10):855-860
目的 了解近3年浙江中北部地区5岁以下婴幼儿腹泻病的病原构成及流行病学特点,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就诊的5岁以下腹泻患儿进行个案调查及粪便标本采集,采用细菌培养法检测14种肠道致病菌;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5种病毒核酸及5种致泻大肠埃希菌毒力基因。结果 426份粪便标本共检出各类腹泻病原248株,总检出率为58.22%。其中病毒检出率为43.90%,以A组轮状病毒(19.25%)和GⅡ型诺如病毒(18.30%)为主,其余依次为腺病毒(3.29%)、札如病毒(2.82%)、星状病毒(0.23%)。肠道致病菌检出率为14.32%,共检出5种病原菌,以致泻性大肠埃希菌为主(8.92%),其余依次为沙门菌(3.99%)、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0.71%)、嗜水气单胞菌(0.47%)、空肠弯曲菌(0.23%)。结论 浙江中北部地区婴幼儿感染性腹泻的主要病原体依次是A组轮状病毒、GⅡ型诺如病毒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病毒性腹泻的防控应以秋冬季为重点,细菌性腹泻的防控应以夏秋季为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