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对临床上注射胰岛素进行糖尿病血糖控制未成功的原因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2009年3月至2011年3月我院接受糖尿病治疗的96名患者进行注射胰岛素治疗,连续治疗3个月,记录患者的血糖浓度,对出现血糖控制不良的患者进行单独的原因分析,最后对所有血糖控制不良的患者的发病原因进行总结.结果 32例患者出现血糖控制不良.其中饮食控制不好5例;血压、血脂、锻炼、体重控制不好12例;自我检测、糖尿病知识缺乏6例;患者自身体质差异9例.结论 临床上出现血糖控制不良是由多方面的因素导致的,主要是患者饮食控制不好,血压、血脂、锻炼、体重控制不好、自我监测、糖尿病知识缺乏、自身体质的因素等方面原因.  相似文献   

2.
伍华  谢乃强 《中国基层医药》2004,11(9):1070-1072
目的 了解医生对 2型糖尿病诊治标准调整的掌握程度 ,以提高医师对糖尿病诊治的水平 ,使患者能够得到早期规范治疗。方法 调阅本院 2 0 0 3年 7月至 9月出院的 2型糖尿病的病案 170例 ,记录患者的并发症及血糖、血压、血脂的检查、治疗情况 ,各数据经文字标化后输入电脑 ,由Excel 2 0 0 0软件统计分析。结果 临床医师对 2型糖尿病中并存胰岛素缺乏与胰岛素抵抗的认识不足 ,治疗仍以促胰岛素分泌的口服药物为主 (5 8 8% ) ,胰岛素制剂及改善胰岛素抵抗的药物使用率低。治疗中血糖监测不规范 ,半数以上患者血糖控制不良。仅 2 6 5 %的合并高血压者血压控制达标。 12 5例测定LDL C的患者中LDL C >3 35mmol/L的有 2 5 6 %。所有病例进行调脂者仅 14例 (8 2 % )。结论 加强临床医师对糖尿病进展的认识 ,确保糖尿病患者血糖、血脂、血压控制达标 ,对阻止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进行糖尿病知识的宣教,教会其正确控制饮食、积极锻炼,从而缓解患者焦虑恐惧心态。力争做到体质量、血糖、血压、血脂、血黏度、胰岛素抵抗六达标。方法对64例糖尿病住院患者进行饮食治疗,采取前后对照方法,将饮食治疗前后各项指标相比较。回顾分析64例糖尿病以饮食与药物治疗的临床资料,与没有配合饮食治疗只用药物治疗的44例(对照组)比较。结果治疗组经治疗后空腹及餐后血糖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出院后6个月随访治愈好转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以饮食配合药物治疗的糖尿病患者疗效显著,从而有效地避免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达到良好控制血糖,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是多种病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紊乱综合征。笔者通过对家族6例糖尿病患者在饮食和口服降糖药及注射胰岛素治疗的同时注意运动疗法,发现其中4例因不注意饮食及运动疗法,不参加任何健康教育,血糖指标控制不好,而另1例注意运动、经常接受健康教育、按时服药、饮食控制的好,血糖指标控制良好,最后1例因从事医务工作,既注意饮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已成为日趋严重危害人们健康的重大问题。糖尿病治疗的目标主要是同时良好地控制患者的血糖、血脂、血压等,帮助患者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延缓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要实现这样的治疗目标,需要病人与医护人员的合作。缺乏糖尿病知识或糖尿病知识不准确以及对注射胰岛素的恐惧心理等,都将造成患者产生焦虑和抑郁,严重影响治疗效果。我科采取两种不同的健康教育考试方式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发现对糖尿病病人实施面对面健康教育,可有效帮助病人消除心理障碍,学习糖尿病相关知识,掌握自我血糖监测及胰岛素注射操作技能,对病情的控制和情绪的稳定,均取得理想的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中医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模式,干预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进行中医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体质指数、血压、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等指标进行测定,比较其变化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患者比较,治疗后干预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血压、糖化血红蛋白、血脂均得到明显控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有显著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与分析二甲双胍联合瑞格列奈改善肥胖型糖尿病者血糖、血脂、血压的效果。方法选取60例符合条件的患者且给予二甲双胍联合瑞格列奈等相关治疗半年,同时对其治疗前后血糖、血脂、血压及体质量情况进行观察与相关数据统计和分析。结果二甲双胍联合瑞格列奈能够明显改善肥胖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血脂与血压状况以及能够有效控制患者体质量(P<0.05)。结论二甲双胍联合瑞格列奈能够明显改善肥胖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血脂与血压水平,对延缓并发症的出现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老年糖尿病患者治疗的科学合理护理健康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毅 《中国当代医药》2009,16(17):36-37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指导在老年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治疗过程中的价值。方法:对83例应用胰岛素治疗的老年糖尿病患者及家属进行有关糖尿病知识、胰岛素注射等健康教育。结墨:通过健康教育指导,83例患者由胰岛素的被动性治疗转变为主动性参与。结论:糖尿病的健康教育可以使患者避免因注射不当而出现的血糖波动、皮肤硬结及感染的发生,提高自我护理能力,有效地控制血糖,减少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饮食控制、运动及胰岛素治疗对妊娠糖尿病(GDM)患者血糖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用饮食控制、运动及胰岛素治疗96例妊娠糖尿病患者,统计分析其治疗前后血糖的改变。结果:严重程度完全不同GDM患者的血糖可以经饮食控制、运动及胰岛素治疗被控制在一定的浓度。结论:饮食控制、运动及胰岛素治疗都可以有效控制GDM患者血糖,血糖检测可以作为临床治疗方案选择以及预后评价的主要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在社区的治疗方案。方法对68例糖尿病患者在社区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糖尿病基础知识、饮食、心理、运动、用药、自我监测、药物等治疗。结果患者对糖尿病基础知识的认知程度明显提高,60例患者血糖控制理想。结论目前社区医生对糖尿病患者健康指导、口服降糖药及胰岛素注射等治疗方案的针对性应用,有效地控制了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明显降低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施萍 《医药世界》2009,(10):632-632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规范化饮食与运动疗法后血糖控制状况。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诊治的68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进行规范化饮食与运动疗法后血糖控制情况。结果:57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通过饮食控制与适当锻炼血糖控制良好,余11例需加用胰岛素治疗。结论:加强妊娠期糖尿病的管理,用饮食控制疗法,辅以有规律的定量运动,大部分患者可得到控制,从而降低母婴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采取有效方式加强对老年糖尿病患者院外自我护理的教育,帮助患者实现治疗最佳目标。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老年糖尿病患者自我护理行为调查问卷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知识掌握程度、正确使用降糖药(包括口服降糖药及注射胰岛素)、饮食、活动、定期监测血糖、尿糖及不良生活习惯等进行调查。结果由于家庭社会等多方面原因,老年糖尿病患者院外自我护理及监测能力低。结论护士应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提高其相关知识水平,更好地遵医用药,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分析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发病因素及治疗方法与临床意义。方法将122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62例,对照组60例,经确诊后即控制饮食,增加运动量减轻体质量,根据病情需要相应的降糖药物及胰岛素治疗。同时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DM-HT)患者根据高血压轻重给予相应的降压药治疗。结果观察组62例与对照组60例资料对比,具有显著差异性的因素有:体质量指数、空腹胰岛素、空腹血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其中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P<0.01)与DM-HT密切相关。结论高血糖、胰岛素抵抗是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最重要的发病因素,控制饮食与增加有氧运动,使体质量减轻是对DM-HT患者降低血压最有效的治疗策略之一。WHO/ISH治疗指南建议至少减轻体质量5 kg、适当的体力活动、限制酒精的摄入、戒烟、限制食盐的摄入(每日控制在6 g以内)。降压治疗可以减少DM-HT患者的总病死率及心脑血管病的病死率,WHO/ISH建议血压控制目标值<130/85 mm Hg。利用药物降压原则是控制血压并使患者长期治疗。同时应利用药物控制血糖,改善胰岛素的敏感性是治疗DM-HT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自我注射胰岛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方法 进行调查应用自行设计的消毒行为和知识问卷取100例自我注射胰岛素的患者.结果 患者缺乏消毒的知识.存在很多消毒行为问题.结论 能更容易接受胰岛素治疗并坚持下去让使用胰岛素的患者,良好控制血糖的状况以达到,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延缓和降低了,生活提高质量,医疗降低费用.  相似文献   

15.
马中书 《天津医药》2005,33(2):122-123
2型糖尿病的特点是随着病程的进展,胰岛素缺乏逐渐加重,最终需要胰岛素补充或替代治疗。由于存在胰岛素抵抗使某些糖尿病患者虽然胰岛素用量较大,超过生理分泌量,但血糖仍控制不佳,导致体质量增加和低血糖的危险。本研究旨在观察文迪雅对使用大剂量胰岛素而血糖仍控制不良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胰岛素泵后每天4次注射赖脯胰岛素+甘精胰岛素与每天3次注射门冬胰岛素30,治疗口服降糖药效果不佳的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低血糖风险。方法 48例2型糖尿病患者在使用胰岛素泵治疗血糖达标后,随机分配至A组(赖脯胰岛素+甘精胰岛素)和B组(预混门冬胰岛素30),进行为期3个月的观察。比较3个月后两组血糖、HbA1c、血脂、C肽和低血糖发生频率等。结果两组治疗后血糖、血脂、HbA1c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C肽水平升高(P<0.05);低血糖发生次数两组相似。结论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泵后改为每天4次注射赖脯胰岛素+甘精胰岛素或每天3次注射门冬胰岛素30都能尽快控制血糖,改善胰岛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在社区医疗机构中应用口服降糖药物联合中效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在对糖尿病患者进行饮食、运动、监测、教育等个性化指导基础上,采用中效胰岛素每晚睡前注射一次,原口服药物保持不变,每3天监测空腹血糖一次,根据空腹血糖结果调整口服药物和胰岛素用量,至血糖稳定,维持治疗。治疗前、治疗6个月对患者用药情况、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等检查指标进行综合分析评价。结果经过15~20天的调整,治疗剂量和治疗效果可以逐步达到稳定。随着血糖控制的稳定,血脂和糖化血红蛋白也显著改善。结论适时应用胰岛素联合口服药物治疗2型糖尿病,安全有效,是一项提高社区医疗机构诊治水平的有利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糖尿病患者对自我注射胰岛素的认知程度,有针对性地给予健康指导,提高患者自我注射胰岛素的有效水平,预防和延缓急慢性并发症的发生。方法选择50例自我注射胰岛素患者,应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调查评估。结果糖尿病患者正确自我注射胰岛素知识不足,与患者的年龄、文化程度、自我注射时间有关。结论通过分析相关因素和薄弱项目,采取有针对性护理措施,进一步提高糖尿病患者自我注射胰岛素准确性,能有效控制血糖,提高自我监测能力,有利于患者自我注射胰岛素普及。  相似文献   

19.
浅谈糖尿病饮食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富强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12):1861-1862
糖尿病是以慢性血糖水平增高为主要特征的代谢综合征。由于胰岛素缺乏和(或)胰岛素生物作用障碍导致糖代谢紊乱,同时伴有脂肪、蛋白质、水电解质等代谢障碍,导致眼、肾、神经、心血管等脏器的慢性损害。从而引起功能缺损及衰竭。在糖尿病的治疗方法中饮食治疗是治疗各种类型糖尿病的基础.不进行饮食控制的糖尿病治疗是无效的。任何声称糖尿患者可以不限饮食足不负责的,科学合理饮食配合其他措施,可使患者达到治疗的目的,轻症患者单用饮食调控即可将血糖控制在理想水平.而兀需服用任何降糖药物。即使是患病多年的糖尿病患者通过饮食控制,也可以减少口服降糖药物或胰岛素的用量。  相似文献   

20.
糖尿病(DM)是一种典型的慢性终身性疾病,在我国其发病率逐年上升,糖尿病各种并发症已成为致残或死亡的主要原因.良好的血糖控制可以减少或延缓糖尿病各种并发症的发生[1].由于患者自我监测能力差,导致长期血糖控制不良而致死或过早死亡、生命质量与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糖尿病一旦确诊,便要求患者遵照医嘱终身进行严格的饮食控制和药物治疗,并应采取适当的运动和经常进行血糖等监测,以积极预防各种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为此,2009年1月~2010年3月我院对12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自我监测能力调查分析,旨在提高患者自我监测能力,减少糖尿病患者的突发意外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