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郑文龙  王卓  马洁  赵帅  江国虹 《疾病监测》2015,30(4):337-341
副溶血性弧菌是导致我国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的首要原因.临床分离株和环境分离株的病原学特征有着明显的差异.临床分离株以O3:K6血清型为主,tdh和(或)trh基因携带率较高,一般在80%以上,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基因图谱具有明显的优势图谱,并且与血清分型具有一致性.而环境分离株(包括食品)多无优势血清型和优势PFGE图谱,tdh和(或)trh基因携带率远低于临床分离株,多在6%以下.各地临床分离株的耐药性差异较大,但对氨苄西林等早期药物耐药率均较高.环境分离株较临床分离株的耐药性更为严重和复杂.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副溶血性弧菌在青浦区部分市售水产品中的污染情况及分子分型。方法于不同季度,分别从酒店、农贸市场和大型超市采取鱼类、虾和贝类等标本,参照GB 4789.7,采用稀释培养计数(MPN)法进行副溶血性弧菌定量检测,并完成分离菌株毒力基因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子分型的检测。结果 144份水产品中共检出副溶血性弧菌68份,阳性率为47.00%,虾类、贝类和鱼类中副溶血性弧菌几何平均数分别为465.2、291.0、146.1MPN/g;所检出菌株均不携带TDH和TRH 2种毒力基因,68株副溶血性弧菌PFGE共分为63种带型,呈现明显多态性。结论青浦区市售水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污染较严重,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由水产品引起的副溶血性弧菌食源性疾病,该地区菌株间遗传同源关系较远。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镇江地区2018年不同来源副溶血性弧菌的检出、毒力基因分布及耐药性。方法:对2018年食品风险监测中要求的食品和疾病病例进行副溶血性弧菌病原学检测,用荧光定量PCR法对副溶血性弧菌菌株进行毒力基因tlh、tdh、trh检测,用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15种抗菌药物最低抑菌浓度(MIC)测定。结果:食品、疾病患者样本的检出率分别为60.00%(21/35)和1.48%(9/6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1.82,P<0.01)。30株副溶血性弧菌tlh基因均阳性,食品来源菌株(食品株)tdh基因和trh基因均为阴性;疾病来源菌株(疾病株)tdh基因和trh基因的检出率分别为88.89%和11.11%。食品株和疾病株对头孢唑啉、氨苄西林和红霉素的耐药率较高,食品株分别为100.00%、66.67%和66.67%,疾病株分别为100.00%、88.89%和88.89%;疾病株和食品株的多重耐药率分别为77.78%和52.38%,多重耐药谱均以氨苄西林+头孢唑啉+红霉素为主。结论:镇江地区食品和疾病样本中副溶血性弧菌的检出率存在明显差异,疾病株的毒力基因、耐药率及多重耐药性高于食品株,多重耐药谱相对单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浙江省杭州市腹泻样本中O4血清群副溶血弧菌分子特征。方法 对2013—2018年杭州市腹泻样本中分离的1 061株副溶血弧菌进行血清凝集分析,采用qPCR方法检测其中147株O4血清群副溶血弧菌的耐热直接溶血素(tdh)、耐热相关溶血素(trh)、不耐热溶血素(tlh)和toxRS/new基因,并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方法进行分子分型。结果 血清型为O4∶KUT(87.07%, 128/147)、O4∶K8(10.20%, 15/147)和O4∶K9(2.72%, 4/147)的菌株均为tdh+trh-tlh+toxRS/new-基因型。根据PFGE图谱,菌株可以分成PA(以2016年后分离的菌株为主)和PB(2013—2018年菌株)2个簇,分别包含15和16个不同带型。其中O4∶K8菌株均处于PA簇,O4∶K9菌株均处于PB簇,O4∶KUT菌株分布于PA和PB簇中。结论 近年来杭州市分离自腹泻患者的O4∶KUT血清型菌株存在2个流行克隆群。其中PB簇O4∶KUT菌株持续存在,PA簇O4∶KUT菌株在2016年出现并引起本地散在暴发,该型别菌株有成为地区流行克隆群的可...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一起食物中毒检出的3种血清型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VP),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进行同源性分析,以明确其传染源。 方法 参照 WS 271-2007等标准,进行副溶血性弧菌分离、生化和血清学鉴定、KP试验、药敏试验、毒力基因检测、PFGE分子分型,利用BioNumerics 软件对PFGE 分型图谱进行聚类分析。 结果 17份样品均检出副溶血性弧菌,血清型可分3个型别,以O3:K6为优势血清型,占70.59%,O2:K3和 O2:K28 两血清型所占比例不一。PFGE分子分型,按100%相似度可分6个基因型别,XC12001型为优势型别,占58.82%, XC12002~XC12006型所占比例不一,聚类分析显示XC12001和XC12002型、XC12004和XC12005型相似度较高。17株副溶血性弧菌药敏结果基本一致,对氨苄西林和阿莫西林耐药率高达100%。10株O3:K6型副溶血性弧菌只携带tdh毒力基因,其余菌株tdh、trh1、trh2毒力基因全部阴性。 结论 此起食物中毒是以O3:K6血清型为主的不同克隆群副溶血性弧菌混合感染所致,PFGE可有效应用于食物中毒溯源分析及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相似文献   

6.
2008年7月杭州市下城区某员工食堂暴发一起由副溶血性弧菌(VP)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采集中毒患者粪便标本、厨师肛拭子标本和食物加工环节涂抹物标本共25份。经常规鉴定,共检出11株VP(10株来自患者粪便、1株来自食物加工环节涂抹物)。对11株VP进行血清分型和耐药性检测发现,11株VP血清型均为O3:K6型;神奈川溶血试验(KP)阳性;生物学性状和药敏试验结果均一致。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对11株菌进行种属特异基因(R72H)和毒力基因(tdh、trh)检测,同时应用脉冲场凝胶电泳技术(PFGE)进行分型和聚类分析,11株菌的VP种属特异基因(R72H)均为阳性,毒力基因复合PCR结果,tdh(434bp)阳性,trh(250bp)阴性;11菌株经PFGE聚类分析得到3种带型,聚类分析相似性百分比为93%。  相似文献   

7.
目的运用荧光PCR技术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技术对成都市2009年分离的25株副溶血性弧菌进行毒素基因检测和分子分型,分析感染来源。方法利用PCR检测副溶血性弧菌分离株耐热直接溶血素(tdh)基因和耐热相关溶血素(trh)基因。用PFGE对菌株进行分型,所得结果用BioNumerics V4.0软件UPGMA方法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所试25株分离菌tdh基因阳性有20株,1株为trh阳性。以SfiⅠ酶切后PFGE分型,25株菌被分成了16个带型,环境分离株菌型分散。结论成都市副溶血性弧菌暴发的感染来源复杂,PFGE技术可以对暴发流行中的细菌进行分析鉴定。  相似文献   

8.
目的 调查杭州市下城区各大农贸市场水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VP)的污染情况。 方法 2010年采集下城区各大农贸市场水产品100份,按国标方法进行VP的分离与鉴定;对分离出的VP做血清分型,耐药性检测,并采用PCR法检测其种特异性基因(R72H)和毒力基因(tdh、trh)。 结果 共分离到24株VP,种特异性基因R72H全为阳性,其中2株毒力基因tdh阳性、trh阴性,其余22株tdh和trh均为阴性。 结论 虽然本次分离到的VP绝大部分都不携带tdh、trh毒力基因,但VP是历年来本辖区内引起食物中毒的主要病原菌,故仍有必要加强对水产品中VP的监测管理。  相似文献   

9.
目的检测食物中毒患者粪便或肛拭子、剩余食物、调味品、食物加工环节涂抹物分离的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确定食物中毒的病原。方法参照GB/T4789-2003方法,对检出的副溶血性弧菌(VP)做血清分型、耐药性、种属特异基因和毒力基因[tdh(耐热溶血素)和trh(耐热相关溶血素)]检测。结果从153份粪便或肛拭子样品中检出74株VP,并从调味品和加工环节涂抹物及垃圾桶内的剩余食物(猪头肉)中各检出1株VP,血清型均为O3:K6型,神奈川溶血阳性(KP),77株VP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都出现相同VP种属特异基因(320bp)条带,77株副VP毒力基因复合PCR结果,tdh(434bp)阳性,trh(250bp)阴性。结论本次食物中毒是由具较强毒力的O3:K6型VP污染引起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检测食物中毒患者粪便或肛拭子、剩余食物、调味品、食物加工环节涂抹物分离的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确定食物中毒的病原.方法 参照GB/T4789--2003方法,对检出的副溶血性弧菌(vP)做血清分型、耐药性、种属特异基因和毒力基因[tdh(耐热溶血素)和砌(耐热相关溶血素)]检测.结果 从153份粪便或肛拭子样品中检出74株VP,并从调味品和加工环节涂抹物及垃圾桶内的剩余食物(猪头肉)中各检出1株VP,血清型均为03:K6型,神奈川溶血阳性(KP),77株VP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都出现相同VP种属特异基因(320 bp)条带,77株副VP毒力基因复合PCR结果,tdh(434 bp)阳性,trh(250 bp)阴性.结论 本次食物中毒是由具较强毒力的03:K6型VP污染引起的.  相似文献   

11.
摘要:目的:了解宁波地区急性腹泻患者中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 VP)分布及分子分型特征。 方法:对2012年4~10月宁波地区VP临床分离株进行血清型分型;用PCR检测毒力基因tlh、tdh和trh;对所有菌株进行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分析。 结果:962份急性腹泻患者粪便标本中71份VP阳性,分离率为7.38%;71株菌分属17种血清型,O3:K6是最主要的血清型,共44株(61.97%),其次是O4:K8(5株);毒力基因检测发现71株tlh均呈阳性(100%),70株tdh阳性98.59%,仅3株trh阳性。MLST分析发现13种序列型(STs),主要为ST3型45株,占63.38%。 结论:宁波地区急性腹泻患者中VP分离株以O3:K6血清型为主,ST3型为优势序列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对副溶血性弧菌菌株的血清、耐药性检测,了解上海市浦东地区副溶血性弧菌主要血清群、血清型及耐药状况,预防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和急性肠炎,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方法 用WHO推荐的K-B纸片法,参照CLSI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标准(2005版)进行耐药性鉴定;血清学检测采用玻片凝集法。 结果 从318株副溶血性弧菌分离株中,共分出9个群,44个血清型,O3:K6型共检出134件,占42.14%,是引起食物中毒和急性肠炎的主要血清型;菌株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在95%以上,对氯霉素、头孢噻肟、四环素等也存在耐药现象,对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庆大霉素等8种抗生素则完全敏感。 结论 有必要加强对O3:K6型副溶血性弧菌的监测,包括对其耐药情况的监测,警惕超级耐药株出现。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徐州市副溶血性弧菌(VP)分布及病原学特征。 方法 对样品进行常规检测,血清学分型,药敏试验; PCR技术检测VP的TDH、TRH毒力基因。 结果 徐州市水产品VP检出率为57.50%(23/40),其中2株trh基因(+); 23株VP中3株 (7.50%,3/40)未定血清型,其余20株分布在7个血清型,有O1、2、3、4、5、10、11型; 其中O1、O4、O5构成比为65.22%(15/23),是主要流行血清型。食源性腹泻患者粪便中VP检出率为8.00%(4/50),其中2株为O3:K6血清型且tdh基因(+)。水产品中VP的trh基因阳性率为8.70%(2/23),未检出tdh基因;食源性腹泻标本检出菌tdh基因阳性率为50.00%,trh基因未检出。水产品中检出的VP主要对替卡西林、阿莫西林、妥布霉素、头孢呋辛、头孢西丁耐药;腹泻患者粪便中检出的VP主要对阿莫西林和替卡西林耐药。 结论 徐州市水产品VP携带率高,食源性腹泻患者粪便中检出VP, 且携带毒力基因; VP耐药情况较严重;不同病原学特征的VP引起的患者临床症状无明显差别。VP的防治工作中应进一步加强监测其血清型、耐药性以及携带毒力基因的情况;对腹泻患者的临床症状和VP的病原学特征之间的关系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2007-2009年原上海市南汇区食物中毒样品、食品样品和腹泻患者肛拭样品中副溶血性弧菌的检出情况。方法根据WS271-2007中的方法对区内6家医院就诊腹泻患者肛拭及食物中毒患者肛拭采用直接增菌法,食品监测样品经匀质后按1∶10增菌,增菌后分别进行分离培养和生化鉴定,并对副溶血性弧菌在不同样品中的检查情况、季节分布、地域分布进行分析。结果 3年间共检测样品9897件,检出副溶血性弧菌328株,检出率为3.31%。7-10月是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的高峰月份。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占食物中毒发生总数的25.93%。由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腹泻病例年龄在6-90岁之间,男女性别比1∶1,患者大部分处于靠近东海的东部地区。64.28%的副溶血性弧菌为水产品食品样品中检出,且样品均在东部地区的摊位上采集。结论副溶血性弧菌是原南汇地区最主要的致病性病原菌,存在季节性差异,人群分布差异,样品分布差异和地域分布差异。加强副溶血性弧菌的监测和注意饮食卫生是降低发病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浙江省舟山市海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的定量检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薛超波  龚红霞 《疾病监测》2008,23(7):424-426
目的 调查舟山市海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VP)的污染情况。方法 分3个季度,从舟山市不同的农贸市场采购鱼类、虾类等海产品作为检测对象,采用稀释培养计数(MPN)法对其中所含的VP进行定量检测,同时对分离到的VP进行毒力基因检测。结果 不同月份VP在鱼、虾等海产品中的含量呈明显的波动,分离到的33株VP中有2株副溶血性弧菌耐热溶血素阳性。结论 舟山市海产品中VP污染严重,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浙江省部分地区腹泻患者创伤弧菌的感染情况。 方法 对2010年6-10月采集的标本,经3%氯化钠碱性蛋白胨水于37 ℃增菌后,划线纤维二糖多粘菌素E平板于40 ℃培养18~24 h,挑取可疑菌落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 结果 在144份腹泻患者粪便样本中检测分离到2株创伤弧菌,阳性率为1.39%(2/144);均为生物Ⅰ型,其基因型为vcgC/16S rRNA B型。药敏结果显示分离的创伤弧菌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如阿米卡星、庆大霉素。 结论 在监测的腹泻样本中分离到具有较强致病能力的创伤弧菌,且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应加强对海水产品和腹泻样本中创伤弧菌的检测及耐药分析,预防创伤弧菌的感染暴发。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副溶血弧菌所致急性肠炎患者的临床表现、流行病学、菌株血清分型、耐药性分析及临床意义。方法对2010年6月至2012年12月所分离的副溶血弧菌进行病例临床信息统计,菌株血清分型与抗生素敏感试验。结果副溶血弧菌感染的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发烧等典型胃肠炎反应。发病高峰在8-9月,以青壮年为主,主要与外出聚餐、食用海鲜产品及食用生和半生食品有关。血清型中以O3:K6为主,占80%;O1:K1占15.24%;O4:K1仅占4.76%。副溶血弧菌对抗生素有较高的敏感性,只对氨苄西林有很高的耐药性。结论副溶血弧菌感染症状典型、有季节性、人群分布差异性,已成为我国一个严重的食源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不同地区流行的副溶血弧菌的菌株存在较大的差异,必须持续地进行主动监测和污染控制,做到有的放矢。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我国8个省(直辖市)分离的副溶血弧菌使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开展分子分型工作进行回顾性分析;建立副溶血弧菌PFGE分型数据库,分析其特征。方法 对2005-2014年期间分离自8个省(直辖市)的617株副溶血弧菌使用SfiⅠ酶切后进行PFGE实验,使用BioNumerics 5.01软件分析菌株的PFGE图谱并建立副溶血弧菌分子分型数据库。结果 本研究所建立的副溶血弧菌分子分型数据库共包含617条副溶血弧菌的分子分型信息。这些副溶血弧菌的PFGE图谱可以分为360个PFGE型别,按照PulseNet China的规则对这些PFGE型别进行编码。不同PFGE型别的相似系数介于35.8%~99.6%。237株外环境和食品分离菌株有221个PFGE型别,345株患者分离株有127个PFGE型别。相同血清型的副溶血弧菌具有相同或者非常相似的PFGE型别,而不同血清型之间的副溶血弧菌的PFGE型别差异则较大。大流行血清型(如O3:K6和O4:K8)具有多个优势PFGE型别,对于某些血清型,地理位置相近省份分离菌株的PFGE图谱相似性更高。结论 分离自患者菌株的PFGE图谱克隆化程度高,而分离自食品和外环境的菌株,PFGE图谱多态性较大。PFGE在发现病例成簇中能够发挥作用;对于患者相关PFGE图谱成簇的菌株应加强流行病学调查和溯源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