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病毒性脑炎125例的临床与脑电图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特点及脑电图对病毒性脑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25例病毒性脑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和脑电图、脑脊液及影像学检查等作比较分析.结果:病毒性脑炎的发病以儿童和青壮年为主(88.0%),常急性或亚急性起病(98.4%);首发症状多,临床表现多种多样.脑电图异常率86.4%,脑脊液异常率60.8%,CT检查异常率28.1%,MRI检查异常率50.7%.结论:脑电图检查较CT和MRI检查更敏感,优于脑脊液检查,脑电图对病毒性脑炎早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病毒性脑炎脑电图的辅助诊断意义.方法 在入院时对临床拟诊为病毒性脑炎病人分别进行脑电图检查,其中有50例确诊为病毒性脑炎,分析病毒性脑炎病人的头颅CT、磁共振(MRI)以及中度或重度异常脑电图的机率,并进行比较.结果 头颅CT异常率为16%(8/5 0),MRI异常率为36%(18/50),中度或重度脑电图的发生率为68%(34/50),采用配对χ 2检验,有显著性差异(P<0.005);结论脑电图对病毒性脑炎有重要的辅助诊断意义,相对于头颅CT、MRI等影像学检查有更高的敏感性.轻度度异常脑电图不能排除病毒性脑炎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3.
病毒性脑炎3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刘萍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5):655-656
目的:探讨病毒性脑炎临床症状与脑脊液、脑电图、头颅CT之间的关系及其应用价值。方法:对36例病毒性脑炎患者的脑脊液、脑电图、头颅CT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6例患者入院时脑脊液异常21例,占58.3%;脑电图异常33例,占91.6%;头颅CT异常6例,占16.6%;全组治愈35例,遣留后遗症1例。结论:病毒性脑炎的脑脊液变化与临床症状相关,但与病情程度不呈平行关系,脑电图能较灵敏地反映脑功能改变,其异常程度与临床症状一致,头颅CT能为病变部位、病变范围及病变严重程度提供客观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本文主要分析病毒性脑炎患儿临床表现和脑电图在病毒性脑炎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院于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70例病毒性脑炎患儿的具体资料,随机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观察组用脑电图检查,对照组经过头颅影像学检查。最后对所有患儿治疗后的脑电图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脑电图检查患儿的异常率为88.57%,头颅CT检查患儿的异常率仅为37.14%,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电图为临床辅助检查手段,它具有方便快捷高效的特征,对病毒性脑炎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儿童病毒性脑炎的临床分析来增强对本病的认识。方法随机抽取笔者所在医院儿科2005年11月~2011年11月收治的病毒性脑炎患儿95例,对临床表现、体征、辅助检查、治疗方法和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儿童病毒性脑炎的临床表现以发热、头痛、呕吐为主,阳性体征少。本组外周血白细胞数异常72例(75.8%),脑脊液检查异常70例(73.7%),脑电图异常80例(84.2%),67例行头颅CT平扫,异常14例(14.7%)。经治疗后,临床治愈79例(83.2%),好转13例(13.7%),放弃治疗2例(2.1%),死亡1例(1.1%),总有效率为96.8%。结论儿童病毒性脑炎临床表现多样化,常不典型,早期诊断和及时正确的治疗可改善预后,并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脑电图在病毒性脑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2年1月~2014年7月选择病毒性脑炎患者80例,分别进行CT、脑脊液检查和脑电图检查.脑电图的评定分正常、轻度异常、中度异常和重度异常脑电图.结果 脑电图检查的异常率为80.0%,脑脊液检查的异常率为65.0%,CT检查的异常率为60.0%.病毒性脑炎脑电图检查的异常率显箸高于脑脊液检查和CT(P<0.05).脑电图与脑脊液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18,P<0.05);脑电图与CT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06,P<0.05).轻型病毒性脑炎组脑电图的异常率是75.4%,重型病毒性脑炎组异常率是91.3%,轻型与重型病毒性脑炎的脑电图异常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电图检查有利于病毒性脑炎的早期诊断和严重程度的评定,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王靖东  吴承志  马锐 《安徽医药》2006,10(7):515-516
目的探讨精神障碍为首发症状的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特点,以期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对精神障碍为首发症状的24例病毒性脑炎的临床表现、脑脊液、脑电图和神经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呈急性或亚急性发病,主要早期表现为发热、头痛、精神行为异常、智能减退、癫痫发作和意识障碍。常规脑脊液检查异常率50%,早期脑电图检查异常率83%,脑MR I检查异常率75%。结论精神行为异常可以是病毒性脑炎的首发症状,常伴有智能减退、癫痫发作和意识障碍,结合脑电图和脑MR I检查可以作出早期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脑电图在小儿病毒性脑炎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101例病毒性脑炎患儿住院期间二次脑电图及42例轻症型和30例普通型+重症型病毒性脑炎患儿出院后3、6、12个月的脑电图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1例患儿入院1~3 d内首次脑电图异常98例,占97.03%,脑电图的异常程度与病情轻重、治疗效果和转归有一定的相关关系;轻症组中有7例轻度异常脑电图患儿和1例中度异常脑电图患儿,在随访过程中脑电图始终没有恢复正常.结论:脑电图对于儿童病毒性脑炎的诊断,尤其是普通型和重症型,有很高的诊断价值.结合脑脊液和头颅MRI可提高小儿病毒性脑炎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56例小儿急性病毒性脑炎患者的脑脊液、脑电图及CT检查结果分析,观察其对病毒性脑炎的诊断价值。结果脑电图及CT检查可为小儿病毒性脑炎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提供重要依据.因此认为在临床上对高度疑诊病毒性脑炎者应同时进行脑脊液、脑电图及头颅CT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脑电图在小儿病毒性脑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来某院就诊的小儿病毒性脑炎患者95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对象的脑电图结果同CT及脑脊液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脑电图阳性率为89.47%,CT结果阳性率为22.10%,而脑脊液结果阳性率为57.89%,经统计学分析,脑电图阳性率均明显高于CT结果阳性率及脑脊液结果阳性率(P0.05),病情严重的患者脑电图呈中重度异常,而病情轻的患者脑电图呈轻中度异常。结论:对于小儿病毒性脑炎患者,脑电图具有一定的诊断和预后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病毒性脑炎患儿的脑电图及影像学特点.方法 对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在湖南省儿童医院治疗的20例重症病毒性脑炎的脑电图、影像学及脑脊液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例患儿脑电图检查均有不同程度异常,且脑电图异常随病情的进展而变化,早期表现为背景节律慢化,波幅降低.脑脊液异常表现为压力增高10例,白细胞轻度增高6例,以淋巴细胞增高为主,蛋白轻度增高5例.脑脊液细菌培养均阴性,特异性病毒抗体检测仅2例阳性,均为单疱病毒.11例MRI异常.病变大多呈双侧对称性,少数病灶不对称.其中病变累及1个部位者4例(41.6%).基底节异常信号6例,额叶3例,脑干5例,大脑脚2例,中脑2例,枕区异常信号3例,视神经受损2例.5例CT正常而MRI表现为小脑、脑干异常信号,增强扫描均无明显强化,3例MRI脑、脊髓均有异常信号,且临床亦同时有脊髓炎的表现.结论 病毒性脑炎患儿脑电图均有异常,脑电图改变的程度与患儿病情严重程度相关,随病情的好转而好转.脑电图对病毒性脑炎早期诊断及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HFMD)合并脑炎(VE)患儿脑脊液和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及S100B的含量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双抗体夹心法对38例HFMD合并VE、40例单纯HFMD和20例非神经系统疾病患儿的脑脊液和血清TNF-α、NSE、S100B进行检测。结果 HFMD合并VE组脑脊液和血清TNF-α、NSE、S100B水平高于单纯HFMD组和对照组(P〈0.01),且患儿脑脊液TNF-α、NSE、S100B与血清TNF-α、NSE、S100B含量呈正相关(r=0.75,0.83,0.81,P均〈0.01)。单纯HFMD组TNF-α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且脑脊液TNF-α与血清TNF-α含量呈正相关(r=0.71,P〈0.01),而NSE、S100B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脊液及血清TNF-α、NSE、S-100B水平检测对手足口病合并脑炎的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NSE、S100B可作为手足口病患者脑损伤的标记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小儿化脓性脑膜炎 (化脑 )误诊为病毒性脑炎 (病脑 )的原因和防范对策。方法 :对 2 3例患者进行系统性回顾分析。结果 :小儿化脑误诊为病脑的误诊率为 13.2 2 % ,主要原因是早期脑脊液无改变和缺乏对病史、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等资料的综合分析。结论 :对可疑化脑者在用有效抗生素情况下 ,12 h~ 2 4h后复查脑脊液 ,并常规行脑脊液涂片、培养和血 C反应蛋白、白细胞凝集等检查以协助诊断  相似文献   

14.
张少浩  朱勇冬  林麒 《安徽医药》2024,28(7):1430-1434
目的分析病毒性脑炎并发症状性癫痫的风险因素,据此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 2018年 2月至 2022年 5月汕头市中心医院收治的 217例病毒性脑炎病人临床资料,抽取 70%为建模集(152例),30%为验证集(65例)。根据病人是否合并症状性癫痫,将建模集进一步分为发生组和未发生组,比较两组病人一般资料,选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用逐步向前回归法进行非条件多因素 logistic分析病毒性脑炎病人症状性癫痫发生的影响因素,并采用 R3.4.3软件包绘制基于多因素分析结果的列线图模型。采用 Bootstrap法分别对建模集和验证集进行验证,并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和决策曲线(DCA)以评估列线图模型的预测效能和临床净获益率。结果 217例病毒性脑炎病人中,共 46例病人合并症状性癫痫(21.20%),其中建模集中有 32例合并症状性癫痫,验证集中有 14例合并症状性癫痫;发生组昏迷、大脑皮质损坏、脑电图重度异常、颅脑核磁共振成像(MRI)有责任病灶、累及颞叶或额叶、脑脊液单纯疱疹病毒(HSV)(+)占比及脑脊液压力均高于未发生组(P<0.05); 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昏迷、大脑皮质损坏、脑电图重度异常、颅脑 MRI有责任病灶、累及颞叶或额叶、脑脊液压力、脑脊液 HSV(+)均是病毒性脑炎合并症状性癫痫的影响因素(P<0.05);经 Bootsrap法进行验证,建模集其一致性指数( C-index)为 0.833,验证集的 Cindex则为 0.830,校正曲线和标准曲线拟合度较好。建模集 ROC曲线下面积(AUC)、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 0.84[98%CI:(0.78,0.89)]、79.17%、84.04%,验证集则为 0.81[98%CI:(0.76,0.86)],83.04%,73.64%,提示模型区分度良好。 DCA曲线显示病人根据列线图模型进行风险评估可获得满意的净收益。结论昏迷、大脑皮质损坏、脑电图重度异常、颅脑 MRI有责任病灶、累及颞叶或额叶、脑脊液压力、脑脊液 HSV(+)均是病毒性脑炎合并症状性癫痫的影响因素,综合上述因素针对病毒性脑炎病人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可以较好地个体化预测症状性癫痫的发生,对临床防治症状性癫痫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不同年龄段病毒性脑炎患儿的临床表现及脑脊液(CSF)病毒病原学特点。方法选取124例病毒性脑炎患儿,据年龄分为A组(〈3岁)52例、B组(3~6岁)26例、C组(〉6岁)46例。分析不同年龄段患儿的临床表现特点;应用多重引物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方法对CSF进行病毒病原学检测,包括肠道病毒(Ev)和疱疹病毒(HSV)I、Ⅱ型及EB病毒(EBV)、巨细胞病毒(CMV),分析各病毒的季节与年龄分布的特点。结果3组患儿均有发热、嗜睡、烦躁、淡漠等症状;A、B组伴有惊厥48例(61.5%),C组伴头痛44例(95.7%)。CSF病毒病原学检测阳性者78例(62.9%),其中以EV为主[36例(46.2%)],其次为HSV-Ⅱ型[18例(23.1%)],HSV-I型未检出,CMV及EBV主要分布于4~9月;B组患儿病原检出率最高(76.9%)。结论(1)除发热、嗜睡外不同年龄段病毒性脑炎患儿伴随症状不同;(2)应用多重引物PCR方法早期检测CSF病毒病原阳性率较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播散性脑脊髓(ADEM)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转归等,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对22例诊断明确的ADEM患者的一般情况、诱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2例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0.5;发病年龄1~14岁6例(27.3%),15~40岁9例(40.9%),>40岁7例(31.8%);发病季节以春秋季节为主,有发病诱因20例(90.9%);脑脊液异常率为57.1%(12/21),影像学异常率为76.2%(16/21)。大多数患者通过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冲击后好转。结论 ADEM病因复杂,临床表现多样,临床诊断困难,磁共振成像(MRI)及脑脊液、脑电图检查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给予即时治疗一般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7.
刘静  梁晋敏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17):2596-2597
目的:探讨水痘并发脑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水痘并发脑炎1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临床特点为发热、头痛、呕吐、伴抽搐及精神意识异常等症状,同一时期可见不同类型皮疹,实验室检查部分脑电图异常,脑脊液细胞数轻度增高,脑脊液生化基本正常,应用抗病毒治疗后,本组患者住院治疗2~3周后基本痊愈出院.结论:水痘并发脑炎发生率低,经过积极抗病毒治疗与护理后,大多数疗效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对乙型脑炎患儿的病情、预后及脑脊液α-肿瘤坏死因子(TNF-α)与干扰素(IFN)的影响。方法把33例重型极期乙脑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地塞米松组18例给予静脉地塞米松针4-5d;对照组15例则不用地塞米松。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过程和脑脊液TNF-α与IFN的变化。结果人院时两组的主要临床特点和脑脊液TNF-α与IFN的水平相似,4-5d后地塞米松组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但两组的脑脊液TNF-α与IFN的水平却无明显改变,并经过1个月的观察地塞米松组的恢复期症状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结论对重型极期乙脑患儿给予静脉地塞米松可以改善病情,减轻症状,减少恢复期症状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