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严重创伤在现实生活中发生率很高,交通事故、工伤、打架斗殴等都会导致严重创伤的发生。患者病情发生突然,发展趋向复杂,因此,及时救治对于挽救患者生命非常重要,而护理人员及时、主动、有效的护理配合对于抢救成功起到关键的作用。作者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严重创伤患者在急救过程中的护理措施,为临床护理严重创伤患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意外事故包括工伤、车祸,斗殴、战伤等,由于事件发生突然,后果严重,患者往往表现出焦虑和抑郁[1],因此,创伤患者的心理问题应引起社会的关注.而社会支持作为应激反应的中间变量,能影响创伤患者的心理应激反应过程.协调和疏导创伤患者的思想情绪,有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并加速康复.  相似文献   

3.
包宇伟  曹鑫 《贵州医药》2022,(1):142-143
目的 探讨创伤事件院前急救的应急策略在创伤救治中的效果.方法 将189例自行来院的创伤事件患者纳入对照组;190例通过拨打120急救电话并接受院前创伤救治的创伤事件患者纳入研究组.比较两组患者救治成功率、并发症发生风险,急救相关指标用时及住院费用、预后评分、救治满意度等.结果 研究组患者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4.
创伤骨科患者行高压氧治疗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针对创伤骨科患者在行高压氧治疗中出现的护理问题,提供完善的护理措施,提高患者的治疗安全.方法对创伤骨科106例次行高压氧治疗的患者,在治疗中出现的护理问题进行探讨,通过治疗前对患者的详细护理评估和耐心细致的心理护理、充分的治疗前准备,以及治疗后的密切观察、指导患者应对不良反应和加强饮食护理等,实施有效的护理.结果通过系统、有效的护理,本组患者无一例发生并发症,取得较好的效果,提高了治疗安全。结论为提高高压氧治疗在创伤骨科患者中的应用,实施有效护理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创伤急诊患者的特点,并根据其特点制定合理的护理管理政策。方法研究我院于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急诊科收治的146例创伤患者,通过回顾分析该146例创伤患者的外伤类型,性别比例、年龄组成、致伤原因、预后状况等内容,了解创伤急诊患者所具有的特点。结果该146里急诊创伤患者主要为15~40岁的男性患者;导致伤害的主要原因为交通事故伤、高处坠落伤、机械上,锐器伤,跌伤等;救治实施距离创伤发生时间越短预后情况越好;老年患者病死率较高。结论根据创伤患者特点制定与之相应的护理管理对策在降低疾病的致残率和患者的病死率,提高急诊抢救质量方面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分析神经阻滞与轻比重麻醉在高龄患者单侧下肢创伤手术麻醉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某院高龄单侧下肢创伤手术麻醉患者58例(2015年4月~2016年3月)作为观察对象,进行简单随机分组为两组,对照组患者接受轻比重麻醉,观察组给予患者神经阻滞麻醉,对比两组患者的血压、心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观察组患者术毕的血压与心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发生低血压的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发生寒颤、心动过缓及恶心呕吐的概率比较,P>0.05。结论:神经阻滞在高龄患者单侧下肢创伤手术麻醉中效果可观。  相似文献   

7.
高扬 《中国药物与临床》2020,(10):1678-1679
骨科创伤感染指的是在化脓性细菌感染的作用之下,致使患者的骨髓、骨膜、骨皮质等发生炎症反应,创伤表面感染的发生会对患者临床医护工作的展开和预后效果产生极其严重的影响和威胁[1]。对于骨科创伤感染患者来说,倘若没能够得到及时且有效的治疗,则很有可能会给患者带来更严重的后果,会威胁到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骨科常规治疗方式在临床上应用广泛,但其实际效果却有着一定的局限性,本次研究主要以骨科创伤感染患者为中心,就负压引流技术(VSD)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研究。  相似文献   

8.
社会心理支持与急性应激障碍发生发展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地震创伤后社会心理支持与急性应激障碍的发生发展的相关性。方法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对62例地震创伤的伤员及家属进行住院期间对照测查;应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量化个体心理应激性障碍后的主观和客观心理支持的程度。结果急性应激障碍总体患病率51.6%,受灾伤员71.42%。心理治疗前的躯体化、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因子分均明显高于心理治疗后(P〈0.05),但个体的支持利用度明显降低(P〈0.05)。结论创伤后的急性应激障碍患者,通过社会心理支持等可明显降低创伤后应激障碍发生,且个体的支持利用度低与创伤后的急性应激性心理障碍相关。  相似文献   

9.
<正>多发性创伤是指同一致伤因子引起两处或两处以上的解剖部位或脏器的创伤,且至少有一处损伤是危及生命的。近年来,多发创伤患者迅速增多,据WHO资料统计,全世界每年的创伤病人中,20%病例伤后因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现场急救而死亡,多发性创伤构成居高不下,占外伤50%以上。发病均为创伤所致,多发生在车祸、刀砍、坠  相似文献   

10.
陈柳 《中国当代医药》2014,21(2):148-149
目的探讨创伤骨科患者围术期疼痛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及护理效果。方法选择本院126例创伤骨科患者,在围术期采取镇痛护理、健康宣教、心理干预、功能康复等护理干预措施,采用生活质量量表评分评价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结果护理后所有患者一般健康状况、躯体疼痛、社会功能和精神健康等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提高,与入院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对创伤骨科患者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控制疼痛,缩短病程,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创伤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救治现状,为创伤公共预防与控制提供支持。方法 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潮州市中心医院收治10 577例创伤患者数据资料,对患者性别、年龄、受伤时间、致伤原因、受伤部位、严重程度、救治情况和预后等进行分析。结果 10 577例创伤患者中,男性6 772例,女性3 805例;创伤发生年龄以18~44岁青年占比最大,为34.1%;创伤死亡年龄以≥60岁老年占比最大,为40.3%;创伤事件在7月份最多,一天中创伤事件在10:00~12:00时段发生最多;最常见致伤原因为交通事故伤(46.0%),最常见受伤部位为头部(36.0%),受伤严重程度以轻症创伤为主(68.2%),手术以清创缝合术为主(35.47%),下肢手术最多(31.97%),以一级手术最多(43.0%),创伤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34.88%,最常见并发症为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13.99%)及休克(10.60%),创伤总病死率为1.22%;住院时间>15 d的病例占比38.40%。结论 创伤以青壮年男性为主,首位致伤原因为交通事故伤,头部为最常见受伤部位,高发时间每年的7月份及每天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创伤性凝血病与严重创伤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关系。方法收集严重创伤患者(创伤严重程度评分>15分)108例,记录性别、年龄、入院时间、创伤原因、创伤部位、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 P A C H EⅡ)评分、创伤严重程度评分、低体温(<3 5℃)和休克等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急性创伤性凝血病与严重创伤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关系。结果本组病例发生急性创伤性凝血病21例(19.4%);住院期间死亡16例(14.8%),生存92例(85.2%)。急性创伤性凝血病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率是非急性创伤性凝血病患者的5.36倍。单因素分析显示,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高APACHEⅡ评分、高创伤严重程度评分、高血糖、低血红蛋白浓度、低血细胞比容、低血小板计数,合并低体温、休克和急性创伤性凝血病与严重创伤患者住院期间死亡发生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格拉斯哥昏迷评分、APACHEⅡ评分、创伤严重程度评分和急性创伤性凝血病是严重创伤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急性创伤性凝血病发生率较高,可影响严重创伤患者的预后。处理严重创伤患者时,要重视急性创伤性凝血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大批车祸伤的院前急救与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金华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30):110-110,113
随着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车祸伤已成为当今社会公害,车祸的致伤原因比较复杂,导致的创伤比较严重,许多伤员存在多发性创伤、复合伤等。这无疑给抢救治疗带来许多困难。在中国车祸所致的重伤患者中,约有2/3因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救助而在30min内死于现场或运输途中,现场急救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患者能否生存及生活质量。交通事故后对创伤人员的现场急救,对于抢救伤者生命、提高伤者的生活质量、降低伤者的致残率、减轻伤者的家庭负担及社会负担、缓解社会矛盾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刘青 《中国医药指南》2014,(28):351-352
目的探讨对严重创伤患者急诊急救的临床护理方法和对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9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60例急诊急救严重创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的检查和治疗资料进行收集,从而对患者严重创伤后的临床护理措施进行总结。结果经抢救后,60例患者中,有55例患者成功脱险,5例患者死亡,其抢救成功率为91.7%,治疗无效患者8.3%,其抢救有效时间为2465 min。结论对急诊急救的严重创伤患者,在其急救过程中,采取有针对性、预见性,且连续性的护理措施,能有效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改善患者远期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病死率的发生,在严重创伤患者的急救中,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其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15.
《中国新药杂志》2010,19(23):2161
 目的: 研究氨酚羟考酮片在急诊创伤患者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 前瞻性随机选取156例患者,根据疼痛程度VAS≥7(10)分患者每6 h服用2片,VAS<7(10)分患者每6 h服用1片,在服药1 h后评估治疗前后疼痛缓解程度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服用氨酚羟考酮片总有效率为78.8%,软组织挫伤、皮肤裂伤及关节扭伤镇痛效果要优于骨折镇痛的效果。在不良反应方面,胃肠道反应常见,耐受性较好。结论:氨酚羟考酮片治疗急诊创伤患者可有效缓解疼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创伤患者极化液个体化治疗临床护理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国燕  王占科  黄强 《江西医药》2006,41(8):616-617
目的研究创伤患者极化液个体化治疗护理对策,降低创伤患者低血糖休克发生率。方法制定创伤患者极化液个体化治疗监护措施和抢救预案,统计极化液个体化治疗创伤患者低血糖休克发生率变化。结果2984例极化液个体化治疗创伤患者发生低血糖反应23例,占0.78%,无低血糖休克。结论创伤患者极化液个体化治疗是一种安全的医疗措施。极化液个体化治疗监护措施和抢救预案,可有效控制极化液胰岛素用量过大导致的低血糖休克.  相似文献   

17.
金珊  何淑通 《上海医药》2022,(24):18-21
目的:分析江苏省连云港市急救中心创伤患者的相关病例资料,为院前医疗急救事业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收集2017年1月—2020年12月连云港市急救中心的所有创伤患者病历资料,包括创伤患者的性别、年龄、致伤原因、损伤部位和接诊时间等信息,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对相关资料进行汇总分析。结果 :15 887例创伤患者中,男性8 715例(54.9%),女性7 172例(45.1%),2017—2020年间,交通伤患者占比与创伤患者总例数均逐年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017—2020年,创伤患者总例数排名前3位的依次为5月、9月和10月,创伤患者创伤发生的时间规律基本一致,白天创伤发生率总体高于晚上,上午创伤发生率总体高于下午。15 887例创伤患者中,年龄最小的1岁,最大的108岁,不同性别、年龄段创伤患者的数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应进一步加强市、县(区)、乡(镇)三级院前医疗急救网络体系建设,创新急诊急救服务模式;利用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构建一体化急诊急救网络,进一步缩短创伤急救反应时间和现场救治时间,不断提升区域内创伤应急救护能力;进一...  相似文献   

18.
重症医学科主要收治由外院转入、心肺复苏术后、内科危重患者和外科严重创伤、大手术后转入的重症患者,多伴有严重感染、内环境紊乱、休克、呼吸功能衰竭、肾功能不全、多器官功能不全或衰竭、组织创伤等情况,感染因素、非感染因素均存在或合并存在。降钙素原水平监测能有效评估危重症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及发生感染的风险。  相似文献   

19.
邵芳  徐焕畅  陈安琪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16):2504-2505
目的 探讨严重创伤患者院内转运及途中监护、住院护理的相关措施,降低伤残率,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 根据急诊抢救护理记录对该院急诊科2年内发生的86例严重创伤患者的院内转运及途中监护、护理措施进行回顾性调查.对急诊转运的严重创伤患者采取转运前全面体格检查、准备必要的抢救物品、转运途中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到达病房后应与接诊护士认真交接患者的病情及抢救过程等措施,保证患者及时、安全的到达相关科室.结果 86例严重创伤患者经抢救病情相对稳定后安全转送到相关科室76例,途中病情恶化10例,其中6例因病情极其危重,在抢救室经抢救无效死亡.结论 根据病情变化实施有效的急救措施和优质护理是转运成功的关键;医护人员高度的责任心、敏锐的抢救意识、过硬的操作技术、良好的应变能力是转运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降阶梯思维护理在急诊创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急诊科2021年1~12月收治的60例创伤患者作为对照组,2022年1~12月收治的60例创伤患者作为研究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行降阶梯思维的急救护理。比较2组患者分诊时间、首诊时间、ECG监测时间、静脉通路开放时间、气道清理时间、呼吸支持时间、检查完成时间、急诊抢救成功率、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患者离开急诊时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结果 研究组患者分诊时间、首诊时间、ECG监测时间、静脉通路开放时间、气道清理时间、呼吸支持时间、检查完成时间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急诊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患者,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研究组患者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降阶梯思维护理可有效缩短创伤患者在急救过程中的护理完成时间,降低护理不良安全事件发生率,提高抢救成功率,改善急诊创伤患者焦虑、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